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钾质和钠质两个地幔富碱岩浆体系"的刍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钾质富碱岩浆岩组成的岩带研究表明,这类岩石普遍富碱和CaO,高钾,富Rb,Sr,Ba和放射性元素Th,U等,Rb/Sr相对较低;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强烈富轻稀土,δEu较小;ISr多数介于0.705~0.706之间;INd较低,铅同位素较均一.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岩类岩石的岩浆来源于EMⅡ型地幔源区,岩浆很可能直接来源于钾质富碱地幔.钠质富碱岩浆岩带岩石具富碱、高钠(Na2O>K2O)的特点,同时富钛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相对富集Nb,Ta,Zr以及Rb/Sr偏高等;ISr相对低,而INd稍高.这类岩石起源于钠质的富碱地幔源区.这些异常地幔源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有关.而超深大断裂作为岩浆上升的通道,是钾质和钠质地幔富碱岩系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古近纪业阿供组火山岩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镇业阿供村,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54±0.8Ma,岩石具有高碱、低Ti的特征,在SiO2-K2O图解中位于钾质岩区,属于碱性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业阿供组钾质火山岩很可能源于古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源区经过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于碰撞后的板内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分布有羌塘—囊谦—滇西和冈底斯两条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羌塘—囊谦—滇西超钾质岩浆活动的峰值时间为40~30Ma,主体岩石具有Ⅰ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30~24Ma期间羌塘中、西部出现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主体岩石以贫SiO2、高CaO、Al2O3和低MgO/CaO为特征。冈底斯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也显示I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其形成时间为25~12Ma。综合超钾质岩石的实验资料,可知区内I型超钾质岩的源区以富硅、富钾流(熔)体交代形成的金云母方辉橄榄岩为主;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源区则以斜辉橄榄岩地幔为主。囊谦—滇西Ⅰ型超钾质岩带空间上严格受红河走滑构造带所控制,40~28Ma出现I型超钾质岩浆活动,16Ma转变为OIB型钾质火山岩。岩浆源区从岩石圈地幔向软流圈演变,暗示大型走滑断裂引起的岩石圈地幔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是导致交代岩石圈地幔金云母分解熔融产生区内I型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羌塘中部35~34Ma有软流圈来源为主的钠质碱性玄武岩岩浆的喷发,30~24Ma转变为以岩石圈地幔为主要来源的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岩浆源区从软流圈向岩石圈迁移,指示软流圈上涌伴随的富CO2流(熔)体活动是导致古交代岩石圈地幔升温熔融产生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软流圈上涌可能是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滇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广泛发育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床,其富碱斑岩体中有多处产出深源岩石包体。对包体岩石和寄主富碱斑岩及其成矿石英脉的地质年代学研究显示,深源岩石包体的成岩年龄大于寄主富碱斑岩,而富碱斑岩的成岩与成矿是基本同时的。结合铅硅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中,伴随富硅成矿流体对围岩和岩体的交代蚀变,并与地壳岩石一定程度混染而实现成矿作用。这种富硅成矿流体作用实质上是地幔流体作用在地壳中成矿作用的延续。据此,从地幔流体交代矿物的结晶年龄(116.0 Ma)到富硅成矿流体年龄(51.2 Ma),揭示地幔流体作用贯穿于富碱岩浆成岩成矿的全过程。正是这一地幔流体作用过程,导致Si、Al、Na、K及其它硅不相容元素和成矿元素富集,进而导致其Sr-Nd同位素特征由亏损地幔向富集地幔过渡,并引起从岩体→围岩对应、从高温→低温的系列成矿效应。也正是这种流体作用,构成滇西新生代广泛成矿的内在统一制约因素和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重要地球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滇西富碱斑岩及其中包体岩石的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西富碱斑岩体中,有多处产出深浅来源不同的包体岩石。针对寄主岩石和包体岩石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发现:寄主岩石较包体岩石更富S iO2,A l2O3,N a2O和K2O,而包体岩石较寄主岩石更富C aO,M gO,F e2O3和F eO,岩石蚀变以角闪石化、钠黝帘石化和硅化为主,结合具超基性岩性的包体岩石发育碎裂结构,碎裂粒间出现与交代成因角闪石共生的微晶硅质、碳质、碳酸盐和金云母等表现地幔流体显交代作用的特征矿物组合,由此判定交代主岩和包体岩石的流体富含碱质和硅质,是与富碱岩浆同源的来自富集地幔源区的地幔流体,其交代作用的功能和能量明显优于一般意义上的地壳流体作用,而此交代作用促进了成矿元素和挥发份的聚集,且富碱斑岩与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之间存在有利的时差关系。  相似文献   

6.
地壳深俯冲与富钾火山岩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富钾火山岩是一类兼具壳幔双重地球化学特征的特殊岩石组合 ,它们不可能由亏损或原始地幔所派生 ,成岩过程中必须有地壳物质的参与 ,将地壳物质引入富钾火山岩成岩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即是深俯冲作用。洋壳和陆壳均可以通过俯冲进入地幔 ,俯冲地壳物质析出流体对地幔岩石的交代作用是导致富钾火山岩具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实例研究 ,表明该区火山岩的形成均受到了俯冲洋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 ,但造山带北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还叠加了俯冲的扬子陆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 ,是多次富集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文中还对富钾火山岩成因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地幔金云母及钾质地幔熔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隋建立  李霓  樊祺诚  徐义刚 《岩石学报》2014,30(12):3587-3594
在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第四纪钾质火山岩携带的地幔捕虏体中,发现少量金云母矿物和富钾地幔熔体。金云母颗粒大小1~5mm,呈网脉状充填在橄榄石和辉石、石榴子石等地幔矿物间隙。电子探针研究表明地幔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石榴石等矿物几乎不含钾质成分(K2O0.01%),而金云母矿物成分具有高钾(K2O~10%)、高钛(Ti O25.41%~7.74%)的特点,暗示区域地幔钾的富集与金云母矿物有密切关系。地幔金云母的成因往往与富钾地幔流体/熔体的交代作用有关,在地幔捕虏体矿物反应边的硅酸盐熔体(囊体)中,发现富硅、富钾的熔体,K2O 4%~8%。结合前人地幔熔体研究,认为区域地幔经历了多期、不同成分地幔熔体的富集作用,其中富钾熔体对地幔钾质成分的富集起到重要作用。诺敏钾质火山正是富钾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钾质熔体成分的来源可能与俯冲再循环的壳源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自新生代以来,伴随深部地质作用,滇西地区多处发育富含深源包体的富碱斑岩体。文章从寄主岩石和包体岩石的岩石化学研究入手,认为交代主岩和包体岩石的流体富含碱质(Na2O+K2O)和硅质(SiO2),是与富碱岩浆同源的来自富集地幔源区的地幔流体,这种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功能和能量明显优于一般意义上的地壳流体作用,对富碱斑岩的成岩和成矿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胶东金矿区高钾-钾质脉岩地球化学与俯冲-壳幔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胶东金矿区与金矿成矿伴生的脉岩为一套高钾 -钾质脉岩。根据地质、岩相学及与金矿化的时空关系 ,将主要岩石类型划分为煌斑岩、安山玢岩、英安玢岩类 ,它们分别形成与金矿化早期、同期和晚期 ;主要元素成分以富碱高钾、低钛为特征 ,成分变异具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一般规律 ,早期以辉石和橄榄石、中晚期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控制岩浆的演化 ;岩石明显富 Ba、Sr、Rb、K、L REE等大离子元素、强烈亏损 Cr、Ni及相对亏损 Th、Nb、Ti、Y等高场强元素元素 ,体现初始岩浆起源于富集地幔源区 ;大量的挥发组分及强烈的富集 Ba、Sr及低的 Sr/ Nd比值 ,指示源区为以俯冲陆源沉积为主、有玄武质洋壳参与的脱水、脱气等作用交代早期地幔楔形成的富集地幔源 ,初始岩浆是在中生代印支期形成的富集地幔向燕山期亏损方向演化的特定阶段发生低程度熔融形成 (熔融程度为 6 %~ 8% ) ;就位环境的不同是导致石英脉岩型与蚀变岩型矿区脉岩成岩作用有一定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的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形成多与地幔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最近对青藏高原的一些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研究显示一些钾质火山岩也可以起源于下地壳.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火山岩是形成于13~11 Ma左右的一套钾质-超钾质岩石,根据岩石化学组成将其分为中基性火山岩组、中性火山岩组和流纹质火山岩.其中中基性火山岩组可能源于一个富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中性火山岩组可能是富钾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流纹质火山岩可能是拉萨地块在中新世时期的伸展构造运动而导致中上地壳因减压而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查孜地区及其邻近火山岩的年龄、化学组成以及岩浆组合,初步认为查孜地区火山岩可能与高原在中新世发生伸展活动而产生的南北向地堑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  张哲 《地质与资源》2001,10(1):50-55
流体具有媒介和作用剂的双重属性,流体作用贯穿于整个内生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的原始成矿流体——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富含SiO2、挥发份、成矿元素的C-H-O体系.在从深部至浅部的运移过程中受岩石建造性质、岩石(层)中流体成分的混入以及水-岩反应等因素作用,原始的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组成成分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最终形成直接导致金矿化的成矿流体.造成成矿流体中金等成矿物质发生沉淀的主要原因是流体的沸腾作用、流体中挥发份的逸失、流体相的分离作用、不同类型流体之间的混合作用以及热液蚀变(水-岩反应)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巴音杭盖金矿床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祥  满来 《黄金地质》2000,6(1):38-43
巴音杭盖金矿区分布华力西期斜长花岗岩和下元古界宝音图群的地质。辉绿岩、煌斑岩、花岗斑岩及石英脉形成于华力西期以后。其中辉绿岩和煌斑岩是典型的幔源岩,花岗伟晶岩则是典型的壳源岩。H、O、S、Pb同位素研究表明,来源于地幔的流体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1)促使下部古老岩石中金的活化及壳、幔源岩浆的形成;2)形成迁移金的介质。  相似文献   

13.
辽南丹东地区中生代金成矿的FIP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倪培  范建国 《岩石学报》2000,16(4):506-512
辽南丹东地区产出有五龙、四道沟两个大型金矿床,两矿床与中生代燕山期三股流花岗岩体存在密切的空间华生关系。长期以来,对这一地区金的成矿作用时代存在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金的成矿作用只有一期,即中徨代(燕山期);另一种观战认为金的成矿作用有两期,即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分别以四道沟金矿和五龙金矿为代表,作者利用流体包裹体面(FIP)研究的新方法对金矿床及伴生花岗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股流花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二克山—五大连池—科洛富钾火山岩带中幔源超镁铁岩包体的岩相、组构、矿物及地化特征,并分析了包体的成因类型及交代作用。研究表明,该包体是受富含K_2O+LIL+LREE±FeO±~(87)Sr流体交代的、已亏损了的地幔样品,反映了地幔交代的普遍性和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5.
吉林夹皮沟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古宇变质岩系、幔源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地幔活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论述了新立屯-马家店、大朝阳沟地区具有金矿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太古宇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幔源岩浆、韧性-脆性构造活动强烈;金矿化体(石英脉)受韧性剪切带两侧的次一级断裂控制,伴随金矿化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及闪锌矿化等,金品位与金属硫化物含量呈正相关;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是硅化(-钾长石化).金矿化、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带内已知金矿床相似.找矿研究表明,新立屯矿化点深部具有较强烈的主成矿期热液活动,且围岩条件、构造条件适宜金矿成矿作用;马家店矿点、大朝阳沟地区的矿化点同样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因此,夹皮沟成矿带南东部外围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6.
初论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深源流体成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初论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深源流体成矿*朱赖民1)金景福2)何明友1)胡瑞忠1)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2(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深源流体改造交代成矿模式1问题的提出近20年来,前人对黔西南地区金矿床成因开展了...  相似文献   

17.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幔流体作为一种重要成矿介质在某些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地幔流体研究的某些成果,介绍了地幔流体可能与成矿的方式和成矿机制,并举例说明地幔流体与超大型,大型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8.
燕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有5种类型,并明显地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带,其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别。北矿带主要表现为高H2O、低CO2、K^ /Na^ 值低,K^ 、Na^ 含量高,盐度低等特征。南矿带则主要表现为低H2O,高CO2,K^ /Na^ 值稍高,Ca^2 含量高,盐度高等特征。阐述了产于变质岩和侵入岩中两类金矿床包裹体成分的差异和成矿流体成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马家窑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比较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代表,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是Na^+,Ca^+和Cl^-,K^+和F^-较贫,流体的成分与大气降水热液相类似。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值则反映大气降水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水/岩值条件下与栖霞超单元回龙夼单元交换后的分布特征,认为马家窑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成因。  相似文献   

20.
安徽月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矽卜岩-热液脉型铜(铁)、金、多金属矿田中成矿岩体-月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制约与反演讨论,认为该岩体为深源的碱性玄武质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联合作用(AFC过程)形成的,其中,幔源物质约占70%,同化的壳源物质占30%。这种开放岩浆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对于该区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