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洞庭湖蓄洪能力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蓄洪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洞庭湖是湘、资、沅、澧四水洪峰的汇流中心,它的蓄洪能力直接关系到缓和洞庭湖自身流域的洪峰压力。其次,作为长江的支流湖,洞庭湖的蓄洪能力也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蓄水系数,从而关系到缓和长江下游的洪水水位。在洞庭湖现有泄流系数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洞庭湖的蓄洪能力,主要靠扩大蓄洪区和加高堤垸防洪高度。由于这两者都存在天然限制,所以不可偏废,只可兼顾。  相似文献   

2.
申幸志  黄峰  韩帅  钱湛  姜恒 《水文》2024,44(1):70-76
为揭示洞庭湖中枯水期水情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拟洞庭湖出湖流量及湖区水位,通过情境模拟开展水情变化归因分析。洞庭湖1992—2019年9—10月出湖流量大幅减少,主要受长江流量降低的影响。洞庭湖中枯水期水位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中9—10月平均水位在西洞庭湖、南洞庭湖降幅约1 m,在东洞庭湖降幅约2 m。地形变化对中枯水期水位主要起拉低作用,长江和流域四水流量变化在9—10月起拉低作用、在12月至次年3月起抬升作用,其中对东洞庭湖水位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中枯水期水资源管理和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1956-2015年洞庭湖主要控制站实测水文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近60 a来洞庭湖东、南、西三个湖区水位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调弦口堵口至葛洲坝截流后,南咀和城陵矶站同流量下水位均升高,但南咀站平均水位受三口分流能力减弱而下降(0.03 m),城陵矶站平均水位受湖盆泥沙淤积和长江干流顶托作用而上升(1.33 m);三峡水库运行后,湖盆冲淤基本持平,湖泊同流量下水位基本不变,由于该时段长江流域整体为相对枯水期,因而与葛洲坝截流后相比湖泊年平均水位下降约0.31~0.58 m。近60 a来南咀站平均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城陵矶站水位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说明湖泊水位影响因素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洞庭湖年内水位存在涨(4-5月)~丰(6-9月)~退(10-11月)~枯(12月-次年3月)的变化特征,葛洲坝运行期丰水期水位上涨明显,三峡运行期各月水位均有下降,受水库调度方式影响7-10月水位降幅最大。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四水入湖和出湖径流大小以及长江干流水情是洞庭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三口来沙变异条件下的洞庭湖冲淤量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古湖滨砾石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解放初期湖泊面积为4350km^2,如今仅有2691km^2.由于洞庭湖承纳“四水”,吞吐长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洪湖泊,其变化直接影响到长江中游的防洪和生态环境.因此,洞庭湖的演化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5.
长江洪水资源化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长安 《地球科学》2003,28(4):461-466
长江水患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华北缺水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环境问题.长江洪水资源化是使二者能够得到统筹解决而提出的一种思路.洪水资源化就是实现由灾害水向资源水和环境水的转化.长江洪水资源化不仅是由长江水资源特点、流域水旱交替频率加大及不断增加的水资源需求所决定, 也是解决华北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蓄洪是洪水资源化的基础, 应在完善流域水库网络体系的基础上, 考虑人工控湖工程, 特别要重视蓄洪区建设, 通过“给水让地”, 实现“以土地换和平”和洪水资源化; 可通过引洪冲湖, 治理流域污染湖泊; 南水北调应以调洪水为主, 可通过蓄洪调水和直接引洪北调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萎缩对湖内洪水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湖泊萎缩对湖内洪水过程的影响,在假定洞庭湖将继续萎缩的前提下,通过建立荆江-洞庭湖水动力模型,定量分析洞庭湖萎缩对湖内洪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内水位及洪峰流量随湖泊面积的萎缩而增加,洪峰水位到达时刻随着湖泊萎缩而提前。若遇1996年型洪水,洞庭湖面积若从目前的2 670 km2减小至1 380 km2时,西洞庭湖及南洞庭湖内最高水位将抬高2.0 m左右,东洞庭湖水位将抬升0.4 m左右,城陵矶站点洪峰水位到达时刻将提前约11 h,洪峰流量增加约4 800 m3/s。因此,若洞庭湖湖泊面积在目前基础上(面积2 670 km2)继续萎缩,湖区特别是西洞庭湖及南洞庭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洪水灾害。虽然湖泊萎缩对西洞庭湖与南洞庭湖内水面坡降影响较小,但东洞庭湖内水位同时受湖泊萎缩及长江来流的影响,水面坡降发生较大变化,在距离蔡家洲80~110 km(鹿角站附近)河段水面坡降出现大幅增大。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顶托对下荆江泄洪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林  唐从胜 《水文》2000,20(6):27-28,31
从分析监利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入手,提出了相应落差的概念,建立了该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幂级数表达式,计算了特定条件下的流量增量,定量地回答了洞庭湖顶托对下荆江泄洪量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水沙变化分析及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正最  谢悦波  徐冬梅 《水文》2011,31(1):45-53,40
水沙变化是洞庭湖演变和江湖关系调整的关键因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和累加过滤器等方法,分析1956~2008年洞庭湖入湖和出湖径流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洞庭湖入湖水量以湘、资、沅、澧四水入流为主,洞庭湖入湖泥沙以荆江三口分沙为主。四水年均入湖水量约占洞庭湖出湖总水量的59.2%;三口入湖沙量约占入湖总沙量的80.9%。②由于荆江裁弯、葛洲坝工程运用、三峡水库拦蓄以及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从三口河道进入洞庭湖的水沙呈现明显的衰减趋势,入湖水量所占比重已由荆江裁弯前的42.6%下降到了三峡水库运用初期的21.7%;入湖沙量所占比重已由荆江裁弯前的87.7%下降到了三峡水库运用初期的59.6%。③近50年洞庭湖的泥沙沉积总量达52.9×108t,但泥沙沉积比已由荆江裁弯前的73.3%下降到了三峡水库运用初期的34.0%,洞庭湖泥沙淤积的趋势明显减弱,有利于保持洞庭湖的调洪湖容,延长洞庭湖的寿命;但三峡水库运用初期,三口分流的衰减将加剧洞庭湖区西部地区枯水供水的紧张态势,并使水环境容量下降;同时城陵矶下游长江河道的淤积导致洞庭湖洪水位抬升。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洲滩面积变化遥感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洲滩面积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利用1994-2016年128个时相的多平台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城陵矶多年水位观测资料、洞庭湖的多年泥沙出入资料,建立水位与洲滩面积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水位和洲滩面积的变化幅度小于运行前,二者呈线性关系.洞庭湖洲滩面积在不同时间段线性趋势不同,总体呈先扩张后萎缩的特征.与三峡水库运行前相比,三峡水库运行后同一水位下洞庭湖洲滩面积更大;且水位越高,增幅越大.三峡水库运行前,洞庭湖泥沙处于不断淤积的状态;运行后,泥沙淤积量降低直至负数,洲滩高程以1.59 mm/a的速率降低.三峡水库的运行和湖砂开采,是影响洞庭湖洲滩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地质环境现状与防洪减灾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与湘、资、沅、澧四水的蓄洪调节湖泊。但现今的洞庭湖由于围湖造田、筑堤建垸和被防洪大堤围限而使湖域萎缩,加之长江及“四水”携带的大量泥砂入湖淤积,湖床不断抬高,湖泊调蓄功能下降,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河湖疏浚对洪水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北达  李正最 《水文》2004,24(2):35-39,54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但由于接纳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根据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和典型河段疏挖竣工资料,运用水力学和水文学方法对疏浚前后洪水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控制理论与观念的更新探讨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水库汛限水位的控制,只利用了洪水的统计信息,使水库在汛期要时刻预防设计与校核洪水事件的发生,致使一些水库在汛期不敢蓄水而汛后又无水可蓄,造成洪水资源的浪费。提出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新理念及其综合推理模式,适应当前预报技术的发展水平,考虑降雨径流洪水预报与一定时间内的短期降雨预报,排除不可能发生的洪水事件,预报可能发生的洪水,实施水库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但预报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当小概率预报误差事件发生时,仍可采取弥补措施以确保大坝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水资源量变化情况,通过利用1994—2019年165个时相的多平台中高分辨率(15~30 m)卫星遥感数据,城陵矶多年日观测水位数据和洞庭湖区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采用掩膜处理、K-Means聚类分析提取水面信息,结合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1994年以来洞庭湖水面面积与湖容变化情况.结...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的成灾机理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正伟 《水文》2006,26(4):85-87,42
本文从洪泽湖历史洪涝灾情入手,分析了洪涝灾害的孕灾机理,认为自然因素叠加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共同导致了洪泽湖洪涝发生。典型洪涝孕灾区的过渡性地理位置是导致洪涝发生的大环境背景原因;流域暴雨降水高度集中的特征是洪涝的触发器;黄河夺淮历史和泥沙淤积而成的“悬湖”和“倒比降”的脆弱性地形地貌是洪涝发生的历史根本原因;下游排洪通道标准低、行洪能力不足以及人类过度围垦造成库容和湖面减小的影响都加重加大了洪涝灾害的程度和频次。  相似文献   

15.
沈倩娜  张霞 《水文》2021,41(2):80-85
2017年6月下旬到7月初,2019年7月上旬到中旬,湘江干流接连发生特大洪水。通过分析湘江流域多个测站的水文整编资料,结合部分实时信息,从降雨过程时空分布、干支流有关测站洪水水位流量过程、洪水组成、洪量、洪水传播时间与宣泄速度等方面,对2017年洪水与2019年洪水的暴雨洪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017年洪水,湘潭站上游的衡山、衡阳、冷水滩站水位过程与流量过程对应呈双峰形状,而湘潭站水位过程没有出现双峰;2019年洪水,湘江干流上下游站点的水位过程与流量过程基本对应,均呈双峰形状;2017年洪水宣泄慢,2019年洪水宣泄极快。2017年洪水与2019年洪水流量过程与水位过程起伏不对应、洪水宣泄速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洞庭湖水位顶托因素影响导致。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2012·07”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志杰  刘晓音  张海燕 《水文》2014,34(5):81-87
2012年7月,长江流域先后出现4次强降雨过程,发生了4次洪水,其中朱沱江段水位超过历史实测最高记录,寸滩江段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长江上游干流宜宾至寸滩江段全线超过保证水位,中游干流石首至螺山江段及洞庭湖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在调控"2012·07"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有效降低荆江江段最高水位超过2m,洪湖江段超过1m,避免了长江荆江江段出现接近保证水位的高水位,缩短了长江中下游超警江段240km,大大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7.
太湖流域洪水的周期信息图及其可公度性法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1991年江淮地区异常洪水预测的启示,从太湖流域的历史旱涝记载文献,环湖洪水调查成果和实测水位雨量记录等资料,进行太湖流域洪水周期规律的探讨.通过多种周期提取方法,建立起洪水周期信息图,发现太湖洪水存在着8~11年、20~24年、37~42年和58~62年的周期现象,然后采用可公度性法预测,以供防洪减灾参考.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38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from 1961 to 2010, this study used SPI index, P-III curve to determine the flood/drought years, under what situations for droughts and floods easily happen, an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law of flood and drought during inter-annual and intra-annual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nnual rainfall of the Huai River Basin presented decreasing trend, maximum rainfall appeared from June to August, and multi-year averag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north to south; (2) the variation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during flood years was more severe than other typical years, and precipitation in drought years showed nearly 50 % decline compared with normal years; (3) high rainfall of flood years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rainfall in flood season, and the strategy of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was “short-term flood prevention and long-term drought relief”; (4) while precipitation of most months in drought year was reduce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annual basin-wide of long-term drought pre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5) combination events of floods and droughts occurred frequently. Persistent drought dominated in spring and summer while droughts and floods that happened alternately were mainly in summer and autum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