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主创新研究亚洲陆海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之必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包括我国疆域在内的亚洲陆海地区,具有全球范围内面积最大的大陆壳区。同时,它的突出之点还在于,无论在岩石圈特征上,还是在大陆成长、增生扩大,以及其中壳体演化一运动史中的一般历程或突出事件、相关的成矿作用上,都有不少独具的特色,非其它大陆壳区所可比拟。例如,在岩石圈结构上,它具有地壳及岩石圈的最大厚度;它具有地面的最高高度;  相似文献   

2.
东亚造山运动与花岗岩分布之情形,似非漫无规则,其发生显有一定之次序。在西伯利亚中部所谓东亚之核心,为前寒武纪褶绉及花岗片麻岩分布之区。其西南,正南及东南,如阿尔泰、天山、崐仑、外贝加利亚、阿穆等区域,主要造山运动之发生及花岗岩岩浆之侵入为古生代。围绕其外者如苏联之滨海省、朝鲜、中国之大部、缅甸东部、暹逻、马来亚、东印度群岛中部等处均将燕山运动及燕山花岗岩分布区域。复外则为新生代造山运动及花岗岩区域,如喜马拉亚山、缅西山脉、安得曼、东印度群岛之西南、南、东南部、菲律滨、台湾、琉球、日本、库页岛、堪察加半岛等,其中许多岛屿,造山运动及火山活动尚在继续未已(第一图)。苏伊氏(Suess)尝论东亚造山运动之主力导源于东亚核心之扩张,以致造成许多弧形山脉,弧背均向南,显示大陆向南移动。威理士则以篇东亚核心为一种隋性体,不能发生造山运动之主力,造山运动之发生则由于太平洋底之下沉,而使地壳深处之流动带物质挤向大陆,遇东亚核心之阻,遂在深处聚积一种应力,及至超过其上岩层之静压力时,地壳失去平衡状态,发生褶绉,同时花岗岩岩浆亦得上升。威氏之理论,似较合理。且当古生代时,核心之前为一大地槽区,宜於造山运动之发生及岩浆之侵入,嗣后花岗岩基凝固,遂与核心合并,成一较大陆地。迨至中生代,太平洋底继续下沉,深处物质复受挤压向大陆流动,遂有燕山运动及花岗岩侵入区,分布於古生代花岗岩区外围,东亚大陆因即形成。新生代时,因太平洋底继续下沉,复有造山运动与岩将侵入带出现旅中生代大陆之外。至於大陆地表向南弧形,或由地壳深处向大陆流动时地表发生之反动力所造成。安南似属于另一单位,其东南可能为一前寒武纪之古大陆,因印度洋底下沉,遂有古生代造山运动及花岗岩之侵入。  相似文献   

3.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于大陆内部存在上千公里宽的弥散边界变形带,板块构造理论用于解释新生代大陆内部的显著的构造变形遇到了困难。因此,探讨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变形机制、演化及动力学过程从而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大陆动力学。大量的地震测深、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对岩石圈的精细结构研究,已揭示岩石圈结构和物质组成存在显著的横向非均质性。这种横向非均质性是地质时期内大陆岩石圈经历多期次构造-热事件叠加与改造所形成的。同时,也决定了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的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的特性。大陆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非均质性及其构造继承性对大陆内部构造变形起控制作用。所以,大陆动力学应注重开展大陆变形的运动学、大陆岩石圈的热-流变学结构和大陆变形的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4.
北纬20—50°的大陆地震构造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是岩石圈构造变动的突出表现。按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和地理分布,地球地震活动可分属于三大地震构造系统,(1)环太平洋地震构造系;(2)洋脊地震构造系和(3)大陆地震构造系。众所周知,除了环太平洋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密集的地带而外,再就是陆壳分布区。亚、欧、美、非和澳洲各大陆内均有浅源地震活动,但它们突出地集中分布在北纬20—50°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古植物群的化石分布点来大致确定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分界线,根据动植物化石及其相应地层耒鉴别界线附近的推覆构造,由此来确定两大陆的细微界线。这条界线大致是沿日土县的吉普之北—东双湖—丁青—怒江。在这一线之北或之东,分布有属种复杂、数量众多的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三叠纪的亚洲大陆类型植物群。而在这一线之南式之西,分布着属种单调、数量稀少的舌羊齿植物群,局部地方因推覆构造作用造成少量属种的华夏植物群分子与舌羊齿植物群分子“共生”。  相似文献   

6.
对远程地震走时的研究揭示了南美巴西大陆之下地球深部地幔古热柱的存在。尽管板块已移动了数千公里,但这些热柱的地理位置相对于覆盖其上的大陆仍保持固定不变。这表明位于南美洲之下的上地幔和岩石圈自冈瓦大陆分裂以来一直保持着耦合状态,这一事实为有关大陆板块长期驱动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超大陆的裂解是全球构造演化的基本过程,同时也是超大陆旋回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超大陆裂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是由于俯冲或是地幔柱作用而导致超大陆的裂解,但对于其他关键因素,如对控制大陆裂解轨迹的非刚性特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最近,北京大学的Zhang Z及其合作者基于具有完整重建历史的潘吉亚超大陆的裂解,根据全球的造山带位置和几何特征,通过三维地球动力学模拟以及地质记录对比解译了超大陆裂解的控制因素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前寒武纪的超大陆旋回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太古代末早古生代存在4次超大陆或大陆聚合时期,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造成全球性的重大构造热事件,成为全球板块构造演化的主线,威尔逊旋回在早前寒武纪已明显起作用。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克拉通的增生与陆块的碰撞造山作用;超大型的裂解表现为非造山岩浆活动、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侵位及大陆裂谷的爆发等。超大陆的裂解可能与地幔柱上涌或超大陆下放射性物质积聚造成的热能积累有关,或地外物质冲击的触发有关。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古陆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对比,及其在超大陆中的拼合模式成为我国大陆地质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性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史密斯地层学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新的地层学思想和综合性地层学分支。所谓非史密斯地层是指受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强烈改造的基本无序的地层体,它主要分布于大陆造山带(包括陆内造山带)地区,包括造山带古缝合线的构造混杂岩带和强变形带的无序或低序的地层。非史密斯地层之“非”并无任何否定史密斯生物顺序律和其它传统地层学原理的含义。与克拉通地区的史密斯地层一样,造山带的非史密斯地层也有一些可循的规律,并有待总结出相应的地层学原理。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学在区域地层和区域地质调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演化及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界线的关键区域,其基底的时代和性质直接决定了羌南—保山板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和冈瓦纳大陆的范围。笔者通过对羌塘中部蜈蚣山花岗片麻岩捕虏体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确定该花岗片麻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09.1±2.8Ma),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汇聚事件的物质记录,与羌塘中部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还在花岗片麻岩中发现了冈瓦纳大陆泛非运动晚期(464.5±4.8Ma)的年龄记录,是羌塘地区首次发现泛非运动的物质记录,并且该年龄可以与滇西怒江、保山以及印度板块内部和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发育的大量早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相对比,表明羌南—保山板块与印度大陆具有很好的亲缘性。以上研究成果为探讨羌塘地区的基底属性和确定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时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张广安  王坤  张伟 《山东地质》2010,(4):34-35,38
泰安市泰山区积极探索强化动态巡查,有效发现制止违法用地行为,组织联合执法,把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组建国土城建联合执法中队,采用及时发现、快速制止、依法拆除的有效手段;组建国土资源信息协管员队伍,以形成耕地保护网络组织;组建泰山国土资源保护青年志愿者队伍,以带动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形成了国土资源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延伸了国土资源管理的触角,共同营造了珍爱国土、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The spatial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diversity and land use/land cover diversity may become crucial to forming modern land use policies and consequently, it may also become fruitful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But, there is no work in the literature that emphasi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diversity and land use/land cover diversity, especially in a country like India which has a large variety of abiotic elements and also has a large variety of land use/land cover patterns in its territory and hence, has tremendous scope for such kind of work.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work to partially fill the research gap,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diversity and land use/land cover diversity of the Birbhum district, India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richness index. The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geodiversity and land use/land cover diversity have been examined statistically by applying both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The result shows a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eodiversity and land use/land cover diversity of the concerned district that implies the fact that the areas of high geodiversity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areas of high land use/land cover diversity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13.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折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现行征地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演化而来,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结果。这两个制度的结合,形成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现行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透支未来收益、社会分配不公等弊端日益显露。土地制度的未来走向,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政府最终必须退出土地直接经营活动。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4.
Land is a primary resource for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 of indigenous systems of land tenure and the history of land alienation to tourism in Pacific Island nations, however, is problematic. Governments of some Pacific Island nations are now emphasizing the traditional land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in determining land us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is a key resource for the local participation of Islanders in development, and indigenous land claims are a volatile political issue. There has been little substantive research on tourism and land tenure in Melanesi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the problem of land alienation,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land tenure, and the relation of current land claims to tourist development in Vanuatu. Land alienations are tied to modern tourist developments, and issues of land tenure are a central aspects of political debate in local cultures.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regional planning for tourism, and local control of tourist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相似文献   

15.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伊通河流域1986、1996、2005和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土地利用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法,研究伊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城镇建筑用地和林地是伊通河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86—201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降低,土地利用度上升,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稳定。在31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下降33.97%,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小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文章在介绍国际地面沉降会议历史及2000年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隆会议简况的基础上,并根据2000年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论文,对国际地面沉降研究进展情况分成如下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地面沉降地质因素介绍了古代地面沉降、泥炭层沉降、地震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研究状况。地下流体运移地面沉降方面介绍了以地下水开采为主的地面沉降问题及地面塌陷、天然气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均匀沉降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和欠固结石英  相似文献   

17.
刘晓燕 《山东地质》2011,(11):56-59
基准地价是政府对土地市场地价水平进行宏观引导和管理的依据,反映了城市土地市场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势性。对枣庄市市中区2007年、2010年基准地价成果进行对比研究,计算了基准地价内部结构比率指数,包括同类各级地价比率指数、同类各级地价环比指数。通过分析,得出了基准地价结构变动的特征,并对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判断,对引导土地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Phyto-geomorph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landscap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ubdivision of landscape into phyto-geomorphic units forms a useful basis for land resource surveys and for providing a holistic approach to potential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natural basis for such units, justifies their subdivision into a hierarchy and gives definitive criteria for each categoric level. The main levels are the land zone, land division, land province, land region, land system, land catena and land facet, of which the province, system and facet are the more important. Most bear some analogy with categories recognized in pedology and plant ecology. Vegetation varies in importance in relation to landforms in land unit definition both regionally and categorically, being most important in forested areas and for certain other land categories. Sample area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ustralia and Jordan illustrate complete hierarchies of land units for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A simple procedure based on critical path analysis and using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maps and other data can give a landscape analysis suitable for planning at a variety of scales.  相似文献   

19.
王福斌 《山东地质》2011,(11):53-55
目前政府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问题无论在程序还是在补偿标准上均缺少法律规定,其补偿方法主要采用协商形式解决。近年来,随着土地发展权研究的深入,为政府制定收购土地补偿办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我国建筑物寿命短,收购土地后重新建设不仅浪费土地资产,而且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度,缩短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使之与建筑物的寿命大致一致,不仅减少政府收购土地的难度,而且便于土地的批后监管。  相似文献   

20.
工业用地供应管理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探讨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问题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理论,而且对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与利用状况、工业用地供应的管理困境进行了分析。从目前来看,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存在工业用地出让年限过长、价格低导致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转型升级难度大;供应总体规模大,用地结构未跟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用地供后监管难等问题。在剖析工业用地供应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应当推进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监管政策、优化工业用地规划管理制度,以完善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