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陕西省秦岭北麓位于秦岭主脊与关中平原南缘之间,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渭河的重要补给水源,更是陕西关中地区的重要水源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水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渭南市秦岭北麓及南山支流进行了调查,在分析项目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渭南市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三段一轴"的空间格局和9项工程措施,为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浅部钻孔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进一步研究了小秦岭北矿带尤其是其北麓覆盖地区深部地质特征,分析成矿演化过程,研究小秦岭深部成矿理论。结合变质核杂岩成矿理论,对小秦岭北矿带的拆离断层、后期改造断层、酸性岩体分布进行控制或物探推断,统计分析基岩面及主矿脉埋深数据规律,对酸性岩体的分布进行推断并解释了高温钼矿体的形成原因,对主矿脉深部延伸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小秦岭北麓矿脉延展性好但断陷至较深位置(约2000 m以深),据此建立了该地区地质找矿模型。现阶段小秦岭北矿带北麓开发难度大、形势不容乐观,提出了“地下小秦岭”的战略资源定位,可为小秦岭北矿带深部地质认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山北麓中段拗陷带地下水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对天山北麓中段山前拗陷带地下水库的各项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天山北麓中段山前拗陷带划分为5个巨型地下水库,它们具有储存量大、补给条件好、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水质优良等诸多优点。进而提出了地下水库勘察评价、开发与保护的4点建议:①尽快开展天山北麓构造洼地巨型地下水库天然和人工调蓄能力的勘察评价,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②山前构造洼地巨型地下水库是首选饮水水源和重要的工业供水基地;③优化渠系利用方式,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④实施地下水保护战略,确保人民群众饮水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地震滑坡是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也是改变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的重要力量,对地震诱发滑坡的规模、数量、类型等研究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位于西安市以南的秦岭山脉北麓中段发育有一条长约50 km的古滑坡群,且基本与山前秦岭北缘断裂带平行展布,普遍认为该古滑坡群可能是由于秦岭北缘断裂的强震活动所诱发,但对于诱发地震的震级大小和影响范围尚没有细致研究。本文通过利用资源3号卫星立体影像制作的高分辨率数值高程模型(DEM)和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对秦岭北麓古滑坡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解译工作,并结合对部分古滑坡体进行了野外调查,制作了详细秦岭北麓古滑坡分布图。结果表明:解译出了43处古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70 km×10 km的范围内,总滑坡面积是16.57 km2。通过利用地震震级与滑坡面积频度分布的关系分析了诱发秦岭北麓古滑坡群的地震规模,得到了诱发秦岭北麓古滑坡群的地震震级应在7.6~8.1之间。并结合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以及与现代地震诱发滑坡事件的对比,认为秦岭北麓具有发生7.5级以上地震的潜在能力。该研究对认识现今秦岭北麓古滑坡的成因提供了定量化的数据支持,也对理解秦岭北缘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安徽省水资源条件,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及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中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西部开发的关键。本文就西部开发中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问题,从西部水资源对于全国的意义、西部水资源及利用现状两个方面论述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重要性;提出将水资源评价纳入不同层次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最后提出包括建立有效的水资源财产权结构、进行水资源价值核算、实施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和水资源补偿在内的可持续管理对策及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云峰 《地下水》2019,(1):178-180
分析秦皇岛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供水情况,计算现状情况下秦皇岛市的用水效率及用水水平。以2010年至2015年实际水资源平均开发状况分析其开发利用程度,并结合现状水平年实际情况,秦皇岛市实际可利用水量会进一步减少。提出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水资源潜在缺水、水污染现象严重、生态需水短缺等问题,为秦皇岛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新能源和建立清洁能源大基地是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六大支柱”之一。笔者在广泛收集分析青海干热岩已有勘探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甘肃西秦岭北麓地热异常(温泉、地热井)有限的勘探测试数据,分析研究了甘肃西秦岭北麓和青海共和盆地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从干热岩形成条件和热储赋存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甘肃西秦岭北麓与青海共和盆地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西秦岭北麓规模较大的酸性岩体大部分直接裸露地表,属开启式地热田类型,岩浆岩侵入时代相对较早;岩体中放射性元素U、Th、K含量及放射性生热率略低于青海共和盆地;地层增温率6. 0℃/100 m左右,温度随深度基本上呈现线性增加,表现出以热传导为主的热源特征,推测在甘肃西秦岭北麓4 000 ~ 5 000 m深度热储温度可达180℃ ~ 200℃以上,具备干热岩赋存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煜振 《地下水》2006,28(5):28-29
分析了忻州市水资源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是新疆国民经济发展中心,水资源短缺是严重制约区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和剖析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特征,对天山北麓地下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具较大指导意义.从区内50年来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分析入手,阐述准噶尔盆地南缘因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水资源循环模式改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及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变化特征,为今后区内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较好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计生 《地下水》2010,32(3):72-7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地下水供水量较1970年代增加了2.15倍。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加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甘肃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分析,认为地下水资源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提高监测现代化水平,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洪起 《地下水》2014,(3):40-42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下水资源的有力保障,而深层地下水超采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不仅能缓解城市用水矛盾、减轻深层地下水开发压力,同时对提高地下水资源保护能力、提高大气降水可利用率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调江水补充调蓄石家庄地下水的工程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家庄是中国北方水资源危机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已形成了超采地下水的巨大降落漏斗。结合其毗邻滹沱河宽阔河滩,地面水可直接入渗补给降落漏斗内地下水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实施利用北调江水补充调蓄地下水工程,将具有现实意义。该文针对北调江水可能存在的不同水质情况,应用现有较适宜的地下水调蓄方法和相关的水质净化技术或研究成果,选择滹沱河河道、河漫滩上采砂坑及其他有利的条件场地等,就利用北调江水补充调蓄地下水工程,进行了相关技术方法探讨,提出一个较适宜的工程技术方案,以期能为石家庄水资源的战略调控服务。  相似文献   

14.
江苏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江苏苏锡常地区地表水由于遭受严重污染,致使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又由于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造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长期超采,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为使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和保护同步发展,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贾廷泉  赵长征  田超 《地下水》2006,28(3):43-45
通过研究茌平县城区地下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其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即"开源"与"节流"并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法制建设,科学管理地下水;搞好分层取水,开发利用微咸水;健全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results that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is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subsurface water balance and the water loses along flow line during drought decade (before 2000–2009), with intens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from water wells. The hydrogeological data are presented as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and three dimensional models. The result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main hydrogeologic control points including (storage and transmissivity coefficients, groundwater depths, aquifers thickness, lateral extensions, well productivity) to determine the preferable hydrogeologic districts for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s, avoiding groundwater depletion as captured zone flow. Based on the isotope analysis of deuterium, oxygen-18, tritium, carbon-13, and carbon-14, the recharge of the aquifer is originated to direct infiltration of atmospheric water through exposure outcrops within Hauran catchments area. The isotope compositions also show that the groundwater is a mixture of an old groundwater with modern recharge in the areas adjacent to Rutba. The fact that the Mullusi aquifer is of major importance as the water supply of people in Rutba region, particularly, for increasing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developed a reliable strategic suggested plan in groundwater supply, based on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amount of safe yield within Dhabaa basin.  相似文献   

17.
兰村泉域地下水污染原因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祥  张永波  赵雪花 《地下水》2012,(3):52-53,118
为确保兰村泉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现场踏勘及有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泉域地下水污染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村泉域地下水污染与以下因素有关:(1)污染物入渗;(2)地下水开采;(3)水环境化学条件变化;(4)部分地区地下水原生本底值异常。提出了泉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成果为兰村泉域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华  王贵玲  陈玺 《地下水》2008,30(5):21-24
地下水资源在城市供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对城市的供水尤为重要。文中分析了我国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潜力,及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指出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加强规划,实行开源、节流、保护并重的措施,向节水型经济方向转变,提高水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自亭  刘玉忠 《地下水》2005,27(4):229-231
豫北平原隶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在平原区松散岩类中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逐步升高,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日趋显著.主要论述了浅层含水岩组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与地下水开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天然资源量的组成,说明了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指出有开采潜力区和超采区的分布.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water utilization in China an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uppor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arid and semi-arid plains and basin areas, which are densely populated and relatively short of surface-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the actuality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Meanwhile, aiming a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duced by overexploitation to meet the sharply increasing water dem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jor tasks for the next few years in terms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control,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