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利用199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旅游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经济增长、贸易开放程度、失业率、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① 传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倒“U”型EKC假说成立,受教育程度(-0.061)、失业率(-0.062)和贸易开放程度(-0.170)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人均CO2排放量,其中,贸易开放程度的减排作用最为明显;城市化水平(2.113)的提高会增加人均CO2排放量。② 旅游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旅游接待人次与人均CO2排放量拟合曲线呈正“U”型,而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CO2排放量则呈现典型的倒“U”型曲线良性发展状态。③ 旅游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会使得EKC向下方移动,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得到减轻,且高旅游专业化区域旅游接待人次与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转折点相对较高,而其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转折点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其因素分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玉国  黄震方  吴丽敏  余凤龙  王坤 《地理学报》2014,69(10):1438-1448
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是分解旅游业减碳任务的需要。依托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旅游终端收入,以江苏省为案例地,测度了旅游业各部门包括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并利用LMDI分解了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较快,较均衡分布于各部门,绝大多数来自间接层面;国内游客的碳排放总量显著高于入境游客,但前者的每人次碳排放远低于后者,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省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每人次碳排放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游客规模不断扩大和旅游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结构调整则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收入结构变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阶段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旅游业减碳不仅需各部门共同分担,更依赖向其提供中间产品的关联产业的大力联动;国内游客是主要碳源,需要大量排放空间;游客每人次碳排放高的地区应承担较大的减排责任;降低能源利用强度和引导旅游消费低碳发展,是旅游业碳减排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2-2013年中国城市遥感模拟反演碳排放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在同时考虑碳排放的时空滞后效应和不同地理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对城市碳排放的演化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减排政策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正逐步缩小,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同时碳排放类型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处于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阶段,二产偏重的经济结构和投资的粗放增长共同正向作用于城市碳排放,而人口的集聚效应、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度和公路运输强度的增加则共同抑制城市碳排放水平的提高。因此未来要抑制促增因素和发挥促降因素的作用才能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精简粗放投资、增加研发强度以及提升公路通达性是未来实现中国城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同游客吸引半径景区国内旅游交通碳排放特征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战雄  袁书琪  陈光水 《地理科学》2012,(10):1168-1175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碳排放的最重要环节。选择具有不同游客吸引半径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太姥山山岳景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客交通的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景区国内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游客吸引半径增加,人均碳排放量显著增加,表现为福州森林公园<太姥山<武夷山。虽然每人每公里碳排放量亦表现为福州森林公园<太姥山<武夷山,但人均旅行距离的增大则是人均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在350 km以内,每人每公里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随距离增加变化不明显或略微下降;而350 km以上,两者均随距离增加而急剧增长,这与距离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关。从旅游交通碳排放特征看,350 km大致可作为中途和长途旅行划分的界线。3个景区的年碳排放总量大小顺序为:武夷山>太姥山>福州森林公园,平均碳排放密度则表现为武夷山>福州森林公园>太姥山。各景区长途旅游者和乘坐飞机旅游者均占景区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大部分,且其比例随景区游客吸引半径的增加而增多。因而减少长途旅行和乘坐飞机次数是降低景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宏  侯国林  黄震方  方叶林  涂玮 《地理科学》2015,(11):1419-1428
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周庄、锦溪、千灯3个古镇为例,采用5种旅游废弃物排放量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其环境库兹涅茨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旅游收入之间关系存在差异。旅游发展生命周期处于相对成熟阶段的周庄,污水、粪便、垃圾排放量与人均旅游收入分别存在"U型"曲线关系、"U型"曲线关系、单调上升线性关系;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锦溪相应指标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N型"曲线关系、"N型"曲线关系;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千灯则表现为单调上升线性关系、"倒U型"曲线关系、线性上升关系;3个古镇气态旅游废弃物环境影响较小。2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均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3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废弃物环境质量影响具有差异性。周庄水环境指标COD、NH3-N呈现下降趋势,TP年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锦溪水环境指标COD、NH3-N年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千灯水环境指标COD自2009年后显著降低,TP呈现下降趋势。4加强旅游废弃物治理是实现水乡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周庄、锦溪、千灯3个古镇为例,采用5种旅游废弃物排放量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其环境库兹涅茨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旅游收入之间关系存在差异。旅游发展生命周期处于相对成熟阶段的周庄,污水、粪便、垃圾排放量与人均旅游收入分别存在"U型"曲线关系、"U型"曲线关系、单调上升线性关系;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锦溪相应指标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N型"曲线关系、"N型"曲线关系;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千灯则表现为单调上升线性关系、"倒U型"曲线关系、线性上升关系;3个古镇气态旅游废弃物环境影响较小。2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均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3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废弃物环境质量影响具有差异性。周庄水环境指标COD、NH3-N呈现下降趋势,TP年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锦溪水环境指标COD、NH3-N年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千灯水环境指标COD自2009年后显著降低,TP呈现下降趋势。4加强旅游废弃物治理是实现水乡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阻碍着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厘清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对重游意愿的作用路径,对提高乡村旅游重游意愿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乡村旅游地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研373名乡村旅游者,应用Process宏程序揭示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机理和效应.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正向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旅游者风险感知对重游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在乡村旅游地居民不规范行为与重游意愿间起中介作用;旅游者自我效能可调节旅游者风险感知与重游意愿间的负向关系,即旅游者自我效能越高,其缓解风险感知对重游意愿的负向影响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女性赴韩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动机与游客满意度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但较少有将二者纳入一个模型中系统地探讨女性出境旅游动机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中国大陆赴韩女性旅游者为例,从行为心理学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分析赴韩女性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具有多种维度的赴韩旅游动机,且各维度动机间存在强度差异,不同维度的旅游动机强度与体验满意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旅游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时,女性旅游体验满意度均较低,只有当动机强度适中时,才能使旅游者表现出比较理性的旅游心态与行为,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2~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分析了世界206 个国家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的分布特征,以及178个国家或地区指标的收敛性。研 究表明:①世界各国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差异很大,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碳排 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越大;除重债穷国碳排放强度低于高收入国家外,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碳排 放强度越低。②世界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都存在17阶段(年)的σ收敛,而世界各国碳排放 量的差距在不断扩大。③全球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都具有β绝对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定量评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成效,研究发现:(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显著促进了区内7个城市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长;(2)人均GDP、科学技术财政支出、环境保护支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道路面积等因素显著影响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增长,城市建成区面积对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增长影响作用不显著;(3)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显著促进了一日游人次、一日游收入、过夜游人次和过夜游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黄丽  王武林  龚姣 《干旱区地理》2022,45(3):986-997
梳理1992—2018年中亚五国碳排放变化过程,运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模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基于中亚五国人均GDP、工业增加值、研发投入、自华进口中间品和资本品的技术溢出存量等指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以探究碳排放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中亚五国碳排放先降后升,各国碳排放的变化率波动较大,其中哈萨克斯坦碳排放占中亚五国碳排放比重最大。(2) 就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拟合的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言,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表现为倒N型,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亚五国表现为N型。(3) 中亚五国自华进口额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自华进口的中间品和资本品合计约占自华进口总额的3.920%~10.976%,中亚五国整体及各国中间品技术溢出存量均明显大于资本品技术溢出存量。(4) 在影响中亚五国碳排放的诸多因素中,人均GDP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上升1%,碳排放分别增加0.337%和0.343%,研发投入、交互项LnZJit×LnSit(中间品技术溢出存量的自然对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自然对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研发投入每增加1%,碳排放可减少约0.432%,在降低因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导致的碳排放方面,中间品技术溢出存量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2.
章锦河  李曼  陈静  周晶  王楠楠 《地理学报》2012,67(11):1537-1546
旅游废弃物的资源消耗性与环境吸纳性, 是其产生环境与生态影响的根本原因。文章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利用1979-2010 年的固态、液态、气态3 类6 种旅游废弃物的排放量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 进行旅游废弃物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检验及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 固态与液态旅游废弃物的排放量与旅游发展之间具有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而气态废弃物则不具有。(2) 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为4596.01 t, 液态的污水与粪便的转折点分别为731491.46 t, 15866.43 t, 转折点时间在2015 年。(3) 科技应用对改善景区空气质量的作用较大, 万元旅游收入的能耗每下降1%, SO2、NO2、PM10 值分别下降3.38%、4.25%、0.78%;环保规制对景区水体的质量控制作用明显, 污水达标排放率每提高1%, 地表水的COD值下降3.41%。(4) 旅游废弃物的排放不一定必然造成风景区环境质量的下降,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应用与强化环保规制, 是控制旅游废弃物环境污染与生态影响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3.
旅游生态效率评估及空间格局研究是揭示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质量与态势的重要基础。论文以“自下而上”法核算中国省域旅游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基础,综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节能减排约束下2000—2017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及其空间分异、收敛和关联格局。结果表明:① 旅游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总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形演化趋势,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② 旅游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并有较大增长潜力,纯技术效率驱动生态效率优化发展;③ 旅游生态效率在省域、地区尺度上均呈现空间分异格局,但趋向收敛平衡发展;④ 旅游生态效率呈现由强到弱的正向空间关联格局,其发展模式以低—低集聚为主,低—高集聚次之,空间集聚模式待优化。各省区应以生态效率水平较高的地区为基准,通过要素流动、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及环境规制等手段,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少剑  谢紫寒  王泽宏 《地理学报》2021,76(12):3103-3118
县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和关键地域单元,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碳排放数据,分析了县域人均碳排放的总体变化、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集聚特征,并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假说下,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解释社会经济发展对县域人均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① 中国县域人均碳排放呈现先急后缓的增长趋势。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加大,且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差距悬殊。② 县域人均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碳排放远高于其他地区,空间极化效应明显。③ 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的区县数量逐渐增多且分布重心向西北移动,而低—低集聚的区县数量不断减少,主要集中于中南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集聚类型具有空间锁定效应。④ 人口密度、政府财政支出对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第二产业产值规模、碳排放强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中低碳排放水平区县的经济发展和人均碳排放之间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是实现整体碳减排的关键。因此,政府减排策略的落实应考虑区县碳排放的阶段性差异,实现落后地区发展和转型“两手抓”的同时发挥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在碳减排中的先导作用。此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作为现阶段县域碳减排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朱潜挺  吴静  王铮 《地理研究》2012,31(9):1547-1558
碳交易是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于Agent建模技术,开发了一个包含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前苏联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全球碳交易模拟系统,并且根据人均累积排放权均等和减排目标控制原则,设置了"丁标准"情景和"2℃目标"情景,对全球碳交易行为展开了模拟研究。研究发现:(1)随着碳排放权的逐年减少,未来碳交易价格将呈上升趋势;(2)碳交易将有助于资金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由于碳交易允许配额缺口区域向配额盈余区域购买碳排放权,未来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仍将高于发展中国家;(4)虽然碳交易能提高全球累计拉姆齐效用,但无论从中国在未来碳市场中的收支情况,还是全球福利水平的改善程度来看,"2℃目标"情景均将优于"丁标准"情景。  相似文献   

16.
丽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西琴  何芬  张兵 《地理研究》2010,29(5):927-934
以废水排放总量、废气排放总量以及固体废弃物储存总量表征环境污染的综合水平,研究丽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4~2007年丽江市环境污染状况随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体呈现"倒U形+U形"的变化特征。其中"倒U形"的峰值出现在1998~1999年人均GDP为2000~3000元之间,"U形"的低谷出现在2001~2002年人均GDP为3000~4000元之间。进一步分析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等单项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呈现"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和"倒U形+U形+倒U形"特征,即M形。分析表明,上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与污染物排放量、产业结构变动、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环保政策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旅游卫星帐户的起源、内容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论述了旅游卫星帐户(TSA)的起源、内容与编制特点;其次,对发达国家编制旅游卫星帐户的工作思路、分类体系与数据获取等编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国外编制TSA的一些基本不同之处,探讨了国外TSA的发展方向;再次,分析了我国目前各地区TSA编制实践的进展,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区域TSA编制实践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如地方接待国内游客总量的核算、旅游特征产品和旅游特征产业目录和TSA编表方法、编制难点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