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耦合理论和DEA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5—2014年城市化情况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度进行定量评价,然后用ArcGIS对其空间分布进行成图分析。结果表明:耦合度是逐年提高的,由弱耦合转化为强耦合,然后又进入了更高发展阶段的低耦合状态,并继续循环。耦合度与城市等级相关,等级越高,波动性越小,这是由城市所处的城市化阶段、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和谐度与耦合度双重评价,利用和谐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黄河下游影响区2005—2018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耦合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规律,耦合关系在阶段上属于由磨合向高水平耦合过渡的阶段,城镇化发展多滞后于生态环境。②黄河下游影响区形成了以郑州和济南为核心的高耦合程度聚集区,且表现出先聚集后辐射扩散的空间聚集与溢出效应。③当前研究区城镇经济发展对耦合水平的贡献较大,现阶段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无明显负向倾向。  相似文献   

3.
天府四川,资源丰富。四川作为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在测绘地理信息方面拥有强劲的需求和一流的专业队伍。截至2014年9月,全省共有测绘资质单位88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甲、乙级资质单位170余家,从业人员3.6万,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总值连续三年呈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3年约为60亿元。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逐渐融入和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全省及区域改革发展的关联度、耦合度日益紧密,社会公众的熟知度与日俱增,产业发展加速集聚、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空间数据先后经历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数据不确定性和可用性4个研究阶段。在分析各阶段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空间数据现有研究间的联系与区别,并给出未来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的理解,构建江苏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5、2017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同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协调、磨合和拮抗3个阶段.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在空间存在明显的分异性,苏南地区的发展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同时2015-2017年各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与规模均有所提高;②江苏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主要呈现苏南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苏中处于磨合阶段,苏北处于拮抗阶段的整体态势,且2015-2017年苏南地区已逐渐由城镇化质量滞后于规模逐渐转变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同步发展,苏中苏北城市基本处于城镇化质量超前于城镇化规模的发展阶段.因而在制定城镇发展政策上需依据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利用海南岛人口、经济数据,基于重心模型和GIS平台研究了海南岛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及两者的耦合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海南岛人口重心、经济重心都偏离本省地理几何中心,位于其东北部,经济重心偏离程度更大;两重心耦合度较低,其空间距离逐渐缩小,但变动方向不一致,说明人口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情境的POI个性化推荐模型,结合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从空间、时间及属性3个方面分析了用户情境与POI之间的关联度,并利用关联度对推荐结果进行排名.实验表明,推荐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时间在较大程度上影响POI的推荐结果.  相似文献   

8.
空间和地理数据及空间计算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研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领域,也为社会科学从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层面提供了一个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重要维度.但是空间如何与计算社会科学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邀请实证社会研究、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在计算社会学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宁省的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借助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了辽宁省的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越强,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大;辽宁省正在逐步趋于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布局,逐渐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动力来推动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前进;教育结构是否合理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需要长时间来寻找一条最优路径,需要逐步引导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为对中国自主重力/重力梯度卫星在陆地地震研究中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了主喜马拉雅逆冲断层(MHT),模拟了断层在同震和震间滑移产生的大地水准面、重力变化和重力梯度变化。首先给出了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断层滑动分布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实际反演中,Markov链的总长度由4×10~7个模型组成,燃烧阶段和采样阶段的长度均为2×10~7个模型,重采样的间隔为1000,初始温度设为100,终止温度为0.1。再次给出了基于反向滑移模型估计震间断层的耦合度。利用GPS和InSAR数据,对2×10~4个重采样的模型取平均后,反演得到MHT的同震滑移和震间耦合分布,结果表明:2015年M_w 7.8尼泊尔地震同震破裂并未达到地表,最大滑移量约为6 m,地震矩为1.02×10~(21) Nm,相当于M_w 7.9,与其他手段得到的结果一致;MHT的震间耦合模型表明MHT在中上地壳以上部分在震间均处于闭锁状态,积累的能量相当于每年一个M 7地震。基于以上反演的断层滑移/滑移亏损模型,模拟了MHT同震和震间的重力场变化。变形地表面的同震重力变化呈南北两极分布,范围为–261—125μgal,理论上能够被陆地重力测量所检测到。长波长的震间空间重力/重力梯度变化信号难以被当前重力卫星观测到;对冰川等大尺度质量效应进行改正后的同震重力/重力梯度变化有望被提高测量精度的下一代重力卫星检测出。本研究成果对中国未来发射的自主重力卫星数据在地震发生和孕育方面的应用研究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