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涠洲岛地下水资源现状与地质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杏文 《广西地质》1999,12(1):61-65
文章阐述了涠洲岛独特的地质自然景观,地下水形成,运动的机理及与海水之间的关系,地下水开采管理混乱所采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就如何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白彦飞  孙磊 《地下水》2003,25(2):65-67
本文运用有关地下水系统理论,对山西省汾河灌区地下水资源作系统分析。灌区水资源系统由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构成。地下水系统具有双层含水结构;浅层潜水——承压水系统和中层承压水系统。由于含水系统本身特点及人工开采影响,浅层水对中层地下水垂直越流补给。地下水属松散孔隙水。地下水运动以全向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相似文献   

3.
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研究方法——以三姑泉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国北方大型岩溶泉域有近百个,其汇水面积多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复杂、运动途径迂回曲折。搞清其结构特征及地下水运动途径是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资源评价数学模型的基础。本文以三姑泉为例,探讨了利用地质结构场、水化学场、同位素场、水动力场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多重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建立较为逼真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及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地下水运动的流函数和势函数剖面二维流数学模型,并求得了它们的有限差分数值解。以此为基础对济南岩溶区地下水水流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岩溶地下水径流场的空间变化规律和作用因素,划分了水流系统,从而加深了对济南岩溶区地下水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流线的数值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流线的生成是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中的一个重点。根据地下水流线可方便分析地下水的运动态,而常见的工具不能满足要求。论文探讨并提出了流线的“质点追踪”生成算法,这为流线数据可视化显示及其地下水年龄计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最后,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显示了设计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监测井布点和采样,是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重要部分。由于污染场地的规模较小和其特殊性,很多区域地下水污染普查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污染场地。本文结合地下水的分布及运动特征,从全面性、系统性、代表性、可行性、经济性五方面,阐述污染场地地下水调查布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通过探讨国内外地下水采样的规范和要求,总结出适用于我国污染场地的地下水采样技术。  相似文献   

7.
重庆歌乐山隧址区地下水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位素测试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地质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运用同位素方法研究流体及矿床成因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环境同位素方法被广泛用于识别地下水系统,研究自然界水循环过程和地下水运动规律。不同成因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而且氢、氧稳定同位素在低温条件下不与围岩发生同位素交换,放射性同位素变化遵循各自的衰变规律,水中HCO3碳、氧同位素组成与被溶解的碳酸盐岩同位素组成有关。在歌乐山隧道施工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及环境效应评价过程中,取得许多同位素数据,对该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借助同位素方法探讨了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源、年龄等基本特征。该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放射性同位素氚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年龄基本都较小,属近期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  相似文献   

8.
张月萍  刘金宝 《地下水》2012,(3):61-63,118
通过在分析上海市地下水环境特征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依据地下水位及地面沉降多年监测数据,确定了地下水位及地面沉降控制指标,并对地下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在将其地下水资源管理应用中,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陈联 《水文》2000,20(2):32-35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下水领域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IS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地下水资源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笔者着重阐述了GIS在地下水领域的应用及最新发展,同时对GIS在地下水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水资源可利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合理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依据。本文根据水质评价的特殊性,就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应用于江阴市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基于熵权法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及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评价问题具有较高的数值稳定性和适用性,模糊模式识别法评价的水质级别趋于平均化、中间化,本文提出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应用于典型案例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模糊模式识别法在评价地下水水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峰  刘国东 《地下水》2008,30(4):9-11
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法评价地下水水质,提出了相对隶属度理论,通过距离平方和最小的准则,建立目标函数,可得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更符合当代地下水水质评价的要求。应用该法评价太原市地下水,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刘洪  张宏斌 《江苏地质》2009,33(4):382-386
利用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地下水质量的评价模型,并对南通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估结果反映了南通市地下水质量的现状,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强的学习和自适应能力,避免了在权值和阀值确定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通过对地下水流系统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及地下水动态测量值的研究,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一随机性数值模型。运用该模型的模拟解,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该方法把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密度、位置及观测频率优化与地下水流系统结合起来研究。为了克服该模型计算量大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使这一观测网优化方法适于在微机上实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该方法曾用于陕西某地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的优化设计,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盆地大规模的水资源调配利用引起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变化。文章介绍了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地下水功能的方法,构建了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对单项功能和综合功能进行了5级划分与评价,并依据评价级别分别指出地下水应用前景,结果与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状况相适合,可作为该区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 landfill operation on groundwater flow behavior, a 2D horizontal groundwater simulation model was carried out. The model saved the memory of computer and time consumption, comparing it with the 3D groundwater flow model. However,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s the assignment of the collecting pipe boundary at the study site. Therefore, a 2D vertical model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above the collecting pipe.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amining the validation of the assignment of the collecting pipe boundary by applying the results of the 2D vertical model. The 2D horizontal model was coupled with the recharge model to solve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iterative 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 were applied. The drainage volume of leachate collection was summed up in the whole landfill site and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volume of treated wastewater.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2D vertical model validated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2D horizontal groundwater flow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7.
对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简称BP)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应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首先,利用MATLAB7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根据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构建出10-11-5三层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某油田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频谱分析法在吉林西部地下水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法对吉林西部的地下水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报,用傅立叶级数将消除趋势成分后的水位序列在一定区间上展开,分析谱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预报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可知该区地下水位存在两个主要周期(1年和6~8年) ,反映了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2 0 0 2年以后的预报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下降,应及时加以控制。为吉林西部的地下水开发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Groundwater flow and the associated surface water flow are potential negative factors on underground tunnels. Early 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water resources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unnel projects, as early detection can minimize accidents and project delays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groundwater modeling software package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 (GMS), which supports the groundwater numerical codes MODFLOW and FEMWATER,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unneling excavation on the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 regional area around the tunnel and a local hot springs area, at the “Tseng-Wen Reservoir Transbasin Diversion Project”, in Taiwan. A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was first developed to simplify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site topography, geolog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 MODFLOW code was then applied to simulate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 for the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in the tunnel area. The automated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calibrat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and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e region.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errors between simulated and monitored results are smaller than allowable errors. The study also observed that tunneling excavation caused groundwater to flow toward the tunnel. No obvious changes in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due to tunnel construction were observed far away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Furthermore, the FEMWATER code for solving 3-D groundwater flow problems, in which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integrated into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an adjacent hot spring.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undwater drawdown rate is less tha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rate, and the change to the groundwater table after tunnel construction was insignificant for the hot spring area. Finally, the groundwater flow obtained via the GMS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can estimate the possible quantity of tunnel inflow and the impac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the regional and loc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regime of the transbasin diversion project.  相似文献   

20.
孙丰英  许光泉  唐文锋 《地下水》2009,31(4):15-17,64
提出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研究,选取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砂层厚度等6个因子建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使得权重的分配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常用计算程序,将其应用于抚州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分区,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