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华北平原,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简称地氟病)主要由于饮水中含氟量高(超过1.0mg/L)而引起,属饮水型病区。本文分析了地氟病致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讨论了形成高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并以河北邢台地区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应用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进行定量研究,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了浅层高氟地下水中氟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氟病患病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郝进庭 《铀矿地质》2013,(1):24-30,46
文章采用PHREEQC模式程序,对研究区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模拟,确定水中铀的存在形式、水中沥青铀矿饱和指数(SI)和反应条件指数(RCI)等水文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地层中铀所处状态与水中Eh值、pH值、铀浓度的关系;证明了水的Eh值是控制铀成矿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对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及其定位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和探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机理进行了论证和计算;阐述了铀活化迁移、沉淀富集的本质规律;也为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成矿预测和矿床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反应指数是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实测值与水地化作用的临界值之间的相对值。中和还原沉淀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与其有关的所有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反应指数都应符合反应指数法则。热力学计算和实验证明配位体浓度,如CO_3~(2-),F~-等,是阻碍铀还原沉淀的主要因素。降低CO_3~(2-)配位体浓度的主要作用是中和作用导致的CO_3~(2-)形式转化为CO_2逸出和CaCO_3沉淀。对相山矿田的铀成矿作用的水地球化学条件计算结果表明,中和作用是促使铀还原沉淀的促发钮,中和作用能导致与铀还原沉淀反应,有关的所有反应,有关的所有反应指数符合反应指数法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混合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及乳化剂OP存在下,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5.4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介质中,DBHPF与铜生成紫色络合物,λmax=538nm,ε538=1.65×105L·mol-1·cm-1。铜量在0~360μ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经实际试样验证,结果与原结果相符。对w(Cu)为0.044%~0.3%的样品进行测定,RSD(n=6)为1.71%~5.53%。  相似文献   

5.
王钢  王宗花 《地质实验室》1995,11(4):214-216
研究了混合增效试剂CTMAB和Brij-35对Cd(Ⅱ)-H2Qs体系的影响,在Cd(Ⅱ)-H2Qs体系中加入CTMAB+Brij-35后,比单独使用CTMAB或Brij-35效果更好。大大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在0-4.0μg/25mLCd范围内,Cd深度与△F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测限为9.12ng/mL,RSD为1.93%,可用于地质样品中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于pH48~74的缓冲溶液中,2_〔2_(6_甲基苯并噻唑)偶氮〕_5_二乙氨基苯甲酸(6_Me_BTAEB)与Co(Ⅱ)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Co(Ⅱ)∶n6_Me_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ε为138×105L·mol-1·cm-1,Co(Ⅱ)质量浓度在0~032mg/L时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直接用于维生素B12和含钴分子筛中微量Co(Ⅱ)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对于w(Co)=0.82%的含钴分子筛测定8次,其RSD为134%。  相似文献   

7.
刘金辉  史维浚  孙占学 《地学前缘》2005,12(Z1):124-126
反应条件指数(RCI)和饱和指数(SI)都是建立在热力学基础上说明水中物质溶解与沉淀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饱和指数能够客观地反映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发生的方向和状态,反应条件指数综合了水文地球化学状态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边界条件的信息,它不仅能反映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发生的方向和状态,而且可以反映其发生的条件及原因。根据反应条件指数和反应条件边界值的概念,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质量作用定律对反应条件指数与饱和指数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两者呈线性函数关系。这对认识和解决生产、科研中存在的水文地球化学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服务农业为目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系统开展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了植物一级营养元素(K、P)、二级营养元素(Ca、Mg、S)和微量元素(Fe、Mn、Cu、Zn、Na、Mo、Cd、Sr、Se)在不同土类、土属中的有效态背景值。根据14种元素有效态数据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各元素的背景上、下限,在珠江三角洲划出1个背景区、10个丰富区和8个不足区。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成土母质、水文、地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9.
北大巴山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长林  何将启 《地球科学》1999,24(3):246-250
北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产有两类硅质岩,一类为层状硅质岩,富Cu,Zn,Ba,U,P,Ni而贫Mn,ω值很高,ω(LREE)/ω(HREE)值低(0.330-0.990),负Ce异常明显,稀土分布曲线呈V字形,其成因与火山活动有关,形成于深海环境,另一类为硅质结核,贫Cu,Zn,Be,U,P,Ni而富Mn,ω(ΣREE)值 ,ω(LREE)/ω(HREE)值高(3.390-3.920),无负Ce异常,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基于新的(补充)采集的地下水化学样品的分析数据,以WATEQ4F模型为基础,应用本次研究中开发的耦合的MonteCarlo-WATEQ4F模型,对平顶山矿区地下水系统中水-岩反应状态进行了随机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和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和应用前景;在模拟研究区内地下水相对于方解石、、白云石、威武央过饱和,而与玉髓处于平衡状态。这些结果为该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地球化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Ⅰ)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1矿床地球化学有关成矿理论研究的新突破(1)变质热液金矿床成矿理论的确立与完善: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新的“淘金热”,到80...  相似文献   

12.
侯明  单英 《岩矿测试》1999,(1):53-55
在乳化剂OP和聚乙烯醇PVA-124存在下,于0.02mol/LH2SO4介质中,Ti(Ⅳ)与溴邻苯三酚红(BPR)和丁基罗丹明B(BRB)产生高灵敏协同显色反应。配合物λmax=596nm,ε为1.50×105L·mol-1·cm-1,钛的质量浓度在0~480μg/L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的组成为nTi∶nBPR∶nBRB=1∶2∶2。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结合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方法用于地质样品中微量钛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其RSD(n=5)小于2%。  相似文献   

13.
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冯新斌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煤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对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不仅能提供成煤环境的信息,而且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因为燃煤过程已成为生态环境中潜在毒害元素(如As、Be、Cd、Co、...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苯甲酸(简称IABA),分子式C10H8N4O2,分子量216.20,熔点213℃,各级酸离解常数pKa1为3.2,pKa2为9.8,研究了它的性质及其与钴显色反应的条件。在pH7的NH4Ac介质中,试剂与钴形成紫红色络合物,λmax为546nm,试剂的λmax为462nm,Δλ为84nm,Co2+与试剂络合比为1∶2,摩尔吸光系数1.61×104L·mol-1·cm-1,Co2+在0~0.8mg/L遵守比尔定律。所拟方法直接测定了工业废水及VB12中痕量钴,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101.3%~102.2%,RSD(n=6)在2.0%~2.7%。  相似文献   

15.
樊学忠  朱春华 《岩矿测试》1997,16(3):217-220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于pH4.8 ̄7.4的缓冲溶液中,2-〔2-(6-甲基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6-Me-BTAEB)与Co(Ⅱ)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Co(Ⅱ):n6-Me-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ε为1.38×10^5L·mol^-1·cm^-1,Co(Ⅱ)质量浓度在0 ̄0.32mg/L时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直接用于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6.
戴俊明  史金松 《水文》1995,(1):16-21
利用ORACLE开发分布式水文数据库戴俊明,史金松(河海大学)1引言“七五”期间,根据水利部有关全国分布式水文数据库试点工作的安排,我们与江西省水文总站、水利部水调中心水文数据处一起用DTR完成了江西水文数据库系统的试点工作。之后,又用ORACLE对...  相似文献   

17.
杜尧  马腾  邓娅敏  廖曼  郑倩琳 《地球科学》2017,42(5):661-673
精确量化潜流带水文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一直是一个挑战,潜流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将小尺度上的水文通量及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动力学与更大尺度上它们对河流水质和生态的累积效应关联起来.基于潜流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耦合原理,系统综述了渗流仪测量、测压管测量、示踪剂注射试验、温度示踪等潜流带水文学研究方法以及野外示踪试验、室内培养试验等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方法,针对性地评述了潜流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更大尺度上的累积效应及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将从潜流带研究技术方法的先进化、水文地貌理论与模型的深入化和潜流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尺度化等方面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松辽白垩纪近海陆相盆地最大湖侵期的泉头组-嫩江组时期,可能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海水入侵事件,时间分别为泉三、四段一青一段(阿尔布期),青二、三段顶部(土仑期)和嫩一、二段(晚桑托-早坎佩尼期)。海水注入使湖盆的水文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条件均发生改变,并在层序中留下沉积记录。海进期主要表现为:①重同位素组份增加,直至与同期海相层序的同位素组成相同;②介质的盐度指标(Sr/Ba)、碱度指标(Ca+Mg)/(Si+Al)、还原性指标(Zn+Ni)/Ga和硫通量指标(S归一化含量)均系统增加。相反,海退期则上述指标显著降低。根据沉积层序的同位素组成、同期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分馏的质量平衡关系,可求出研究层段内同位素的海水来源与淡水来源的比例(混合度)为0-5。并由此恢复出海平面升降曲线。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模式在确定砂岩型铀矿矿化地段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辉 《矿物岩石》2004,24(1):65-70
在分析和讨论与成矿有关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和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地球化学模式通过计算饱和指数和反应条件指数将第三系含矿层水化学成分与其所处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结合起来,系统探讨了饱和指数和反应条件指数与第三系砂岩水Eh值之间的关系,初步划分了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的位置,并对受盐池、黄花沟排泄源控制的铀矿化地段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铀矿化地段位于北;隹顶山地区0号线Z14-Z16之间距Z14孔0.9km至4.6km处的3.7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首先简述了地球化学模式程序、与铀成矿有关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及区域地质、水文地球化学概况,并研究了区内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内水质分析资料,运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PHREEQC)计算了下白垩统地下水中沥青铀矿饱和指数(SI)、Eh反应条件边界值(Ehb,U)及Eh反应条件指数(RCIEh)等。认为该区局部地段在下白垩统地下水的深部存在Ehw﹤Ehb,U,RCIEh<0,SI>0的条件,即地下水处于过渡环境中,地下水中铀处于沉淀析出的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与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吻合性较好。因而在区内具有铀矿化的可能性,已被区内发现的工业铀矿化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