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莫桑比克社会、自然地理及地质矿产概况的梳理,基本掌握了中资及其他企业对钛锆砂矿资源掌控及开发现状.同时,从中莫经贸互动、中莫地调机构的合作基础、外商投资概况和投资条件等方面对莫桑比克矿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莫桑比克钛锆砂矿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较好,中资企业介入良好.应继续加强中莫交流与合作,服务于"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近年中资企业在国际矿业投资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刚果(金)铜、钴、金刚石、锡、钽铌等矿产的资源量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加之近年政府吸引和鼓励外来投资的利好政策,使之成为全球最火的矿业投资热土之一.从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基础设施、矿业投资环境等方面对刚果(金)的地...  相似文献   

3.
张鑫刚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28-1134
肯尼亚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体,也是非洲东部的重要出海口,战略位置突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钛铁矿、金、猛、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纯碱、萤石和重晶石等非金属矿产,主要赋存于太古代绿岩带和莫桑比克构造带上,其中钛铁矿储量全球第五。中肯两国关系稳定,且近年矿业发展迅速,其资源与我国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加之肯尼亚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有大部分陆域国土面积尚未进行勘探,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本文在系统梳理肯尼亚主要矿产资源基本情况、矿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判肯尼亚矿业投资环境及主要投资风险与机遇,进而对肯尼亚矿业投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程度较高,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很突出。本文在概述山西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分布、影响范围、破坏特点及危害程度,并介绍了山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徐友宁 《地质通报》2008,27(8):1235-1244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正成为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矿业目标,需要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减轻矿业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8年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简述了矿山环境地质的兴起与发展、研究意义和方法、现状与进展,提出了今后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旨在推动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工作的同时,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MapGis的天津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天津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基本查明天津市固体矿山生态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业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潜在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天津市固体矿山主要分布在蓟县山区及山前地带,蓟县是工作部署的重苣地区:平原区丰耍部署凋杏砖瓦粘十矿山。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矿产资源形势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三新  李国清等 《湖南地质》2002,21(2):81-85,118
湖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具有明显优势,但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保有储量不足,难选治、低品位、共伴生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地勘体制改革滞后。矿产资源自给能力明显下降,且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利用效率低、深加工落后、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应从建立多元化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调整能源结构、开展科技攻关、改善矿业开发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战略转变,采取建立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建立矿产勘查基金、改善矿业投资环境、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等政策措施,实现湖南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矿业是该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铜、煤、金、铀、萤石、稀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工作程度和矿业开发程度偏低,市场潜力较大.对蒙古国区域地质概况、地质工作程度、主要矿产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从政治、经济、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该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梳理了在蒙古国开展矿业投资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关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矿山环境问题,特别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日益显现,不仅影响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矿业开发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矿业开发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以期达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矿业开发条件、矿业开发存在的问题、矿业投资现状等,在此基础上对在澳大利亚进行矿业开发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在澳矿业开发投资的有关方面提出了建议。认为当代中国投资者只有在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投资思路、优化投资策略的前提下,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矿业投资竞争中取得优势,并树立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崭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侧重于传统医学药用矿物特定品种资源的研究,完善了矿物药研究的内容,是应用矿物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着重分析了药用矿物研究方向和相应研究方法。地道药材传统产地的考证及其典型样品的对比研究是基础工作。传统品种资源现状的经济地质研究,稀缺品种的资源调查,著名中成药、矿物药制剂矿物原料的资源研究,药用矿物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定地区地方病防治药物的资源调查,均需借助典型样品产地地质地球化学背景资料和矿物学标志,即矿物组份、化学成分(主次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因等资料;新开发品种的资源研究更需配合药理分析和跟踪临床效果而提出的资源筛选。  相似文献   

12.
沈守文 《矿物学报》1996,16(1):92-96
许多矿物中文名称与英文名称的含意不一致,为了正确理解矿物的英文名称,本文介绍了310个常见矿物和重要矿物的英文名称的含意。  相似文献   

13.
矿物材料的概念与本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汪灵 《矿物岩石》2006,26(2):1-9
回顾20余年来我国矿物材料概念的研究与发展历程,矿物材料的概念与本质一直是矿物材料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国内有代表性观点的讨论与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提出“矿物材料是以矿物为主要或重要组分的材料”的定义。在矿物材料中,矿物是集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于一体的基元组分,不仅主要或重要组分是矿物,而且主要或重要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效能也源于矿物。因此,矿物材料是以矿物为本质特征的材料。从矿物材料与其他材料关系看,尽管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存在一定的交叉领域,但它并不简单等同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而是与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具有自己特色和相对独立的一大类材料。  相似文献   

14.
矿物材料学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发展,矿物材料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中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定义、内涵与特征等基本问题与材料科学的从属性和独特性,多年的研究认为:矿物材料学是研究矿物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合成、性能和使用效能以及矿物原料性质与特点等五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的一门学科.这五要素是具有内部互相联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研究这五要素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构成了矿物材料学的内涵.矿物原料性质与特点是其他四要素的基本前提或重要基础,矿物原料及其与其他四要素的关系以及矿物在其他四要素中的关键性都体现了矿物材料学的矿物科学属性,正是因为兼具材料科学属性和矿物科学属性的矿物材料学这一重要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学科,而具有了理论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婷婷  刘贵权  刘菲  陈家玮 《地质通报》2012,31(8):1352-1358
广泛存在于地下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安全利用,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天然含铁矿物作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的化学治理方法对各种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概述近年来主要含铁矿物、负载型矿物和纳米矿物材料催化过氧化氢在地下水有机污染去除中的应用,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认为天然矿物材料具有成本低、在地壳中含量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可用于多种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与降解。但处理过程中,天然有机质的作用、纳米矿物材料的毒性和地球化学归宿问题应该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Agricul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major source of income of the Republic of Haiti. Only in the late sixties did the Haitian Government decide to move toward industrialization and explo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but no reliable inventory of mineral potential was available. In June 1970 the Resources and Transport Division of the U.N. (now CNRET) undertook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Caribbean with reference to defining favorable loci for ore disposition. One of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urvey was that from the metallogenetic point of view, the Northern part of Haiti was a favorable area for prospecting for habe metal deposits, especially for copper. Those conclusions were acknowleadged with great enthusiams by the Haitian authorities, and they welcomed in July 1971 a UN technical adviser who outlined a first phase of exploration. Following this mission, a “Mineral exploration Project” was created by the Haitian Government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UNDP, and an area of 9000 km2 was selected, based on structural, lithological, and metallogenetic reasons, as an exploration target.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project were:Mineral Exploration—First Phase (1973–1974). The following oper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a small team: (a) photo interpretation at 1:50,000 and 1:200,000 scale, (b)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at 1:50,000 scale, (c) geochemical reconnaissance (stream sediment) at 1:50,000 scale. The photo interpretation helped outline zones of particular structural interest and was followed up by ground control studies.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reconnaissance was carried out over half of the project area, following the indications given by the photo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finally, combining all the data, five areas were selected for detailed follow up survey: (1) Terrier Rouge—Perche, (2) Vallieres, (3) Mont-Organise, (4) Limonade, (5) Gros Morne—Le Borgne.Mineral Exploration—Second Phase (1975–1976). The main zones of interest were reduced to a few hundred km2 and porphyry copper type deposits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target. Detailed geological mapping (1:25,000 to 1:2,000) and soil geochemistry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above mentioned five areas, the most promising appearing quickly to be Terrier Rouge-Perges, with porphyry-type copper mineralization. A geophysical survey (IP and Mag) confirmed the geochemical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phase of exploration (December 1976) two of the five prospects of the Terrier Rouge area have been diamond drilled and appeared to be of potential economic interest. Because of the number and importance of the prospects discovered a third phase of exploration was deemed necessary with the purpose of continuing the detailed prospection work and drilling the other prospects. This third phase started in January 1977 and was expected to last until December 1979.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rrelation Program (IGCP) Project 98: “Standards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Resource Studies” held at Taita Hills, Kenya, November 8–15, 1977.  相似文献   

17.
马冰 《地质与勘探》2003,39(1):70-73
从矿产勘查与矿产发现、矿产生产、矿产消费和利用、矿产勘查支出和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等不同方面论述了20世纪国际矿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新世纪矿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5~2010年期间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发现了罗布莎矿、曲松矿、雅鲁矿、藏布矿、林芝矿、那曲矿和自然钛7种新矿物。它们分别属于过渡族元素(铁、铬和镍)、钨及钛的硅化物及碳化物和自然元素。这七种新矿物的矿物学数据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本文是对该区发现的金属互化物新矿物进行的摘要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严峻的资源形势,迫切需要寻求缓解矿产资源短缺的方法。通过分析固体矿产勘探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当前形势下的应对措施:合理安排资金投入、提高矿产勘查理论研究水平、加强技术力量储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完善市场引导机制、以及落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溯本求源,讨论了变质成矿作用学说的建立、变质作用及变质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历史阶段和现状,对以往的变质矿床分类做了分析,论证了本分类的理论前提,在该分类中划分出前变质、流变质(peo-)①和正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