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将编码技术引入地震探测中,在分析编码激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开展了编码激励的数值模拟研究,掌握编码激励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激励编码信号的调制发射,对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的仿真研究.其次通过单位码元载有1至5个载频周期个数的13位Barker码调制信号激励换能器(通过发射载有1至5个载频周期的13位Barker码调制信号来激励换能器),对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仿真研究和频谱分析,分析了换能器性能对编码激励信号及其脉冲压缩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本研究关于压实带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压实带是发生在高孔隙岩石变形阶段的一种局部化变形结构。主要研究的是通过测量高孔隙红砂岩的波速变化来认识变形对岩石性质的影响。在调研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与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在分析编码激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脉冲压缩仿真研究。从仿真结果看,为了激励换能器的脉冲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超声混凝土缺陷检测信噪比低、穿透深度浅的问题,提出利用线性调频(LFM)信号检测混凝土缺陷。通过在发射端发射时宽和带宽的积大于1的LFM信号,在接收端将回波脉冲压缩,得到主瓣较窄,信噪比较高的压缩信号。理论分析了换能器带宽对压缩效果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幅度的噪声存在条件下,回波信号经过脉冲压缩后仍能够得到好的压缩效果。实际检测结果表明,压缩后的LFM信号较压缩前检测信号明显提高了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在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钻采过程中,动态监测水合物沉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常规探测方法只能判断水合物分解前的大致分布情况,很难获得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固-液交界面的动态变化和图像.本文将热声耦合引入到水合物的钻采监测中,首次提出了在瞬态强脉冲激励下水合物产生瞬态相变、并激发相变热声信号的物理机制,导出了脉冲激励与声源之间的耦合方程,提出了基于滤波反投影算法的相变界面成像方法.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开展了电场和声场耦合分析,在强脉冲激励下求解出了热函数及声压分布.然后模拟超声换能器接收到的声信号,利用声信号对不同半径的水合物重建声源的分布,从声源图像得到水合物的相变界面位置信息.为水合物松散沉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法林  林峰  陈文辉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387-399
分析了石油勘探中采用的薄圆环压电换能器的瞬态响应,研究了它的等效电路并确定了电压激励信号与换能器瞬态振动之间的转换函数。利用留数定理,推导出了在两种类型电压信号激励下,薄圆环压电换能器声源函数的时域及频域的解析式,同时真实地表示了薄圆环压电换能器的实际声源函数。选择合适的压电材料和周围的耦合液体,可以改善发射声波信号的质量.在一定发射功率条件下,保持换能器的几何尺寸不变,降低换能器的共振频率,从而能增加声波测井仪的探测深度和随钻测量(MWD)声纳导向系统的测量距离。  相似文献   

6.
扩频微波通信在地震遥测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言 扩频通讯早在60年前就提出来了(陈显治,2001),但以前很少被应用到测震信号的传输上。现在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目前,扩频技术正逐渐地被应用到地震监测中。所谓扩频通讯,是指发送端将待传送信号用扩频码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即被发射的调制信号在发射到信道之前,其频带被扩大若干倍。而在接收端,接收信号的频带则被缩小相同的倍数,解调之后恢复原始数据信号。此种传输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抗干扰性能强、抗信号衰落、保密性能好。本文通过介绍佘山岛扩频微波通信实例,说明应用扩频微波通信技术在地震监测传输中的可…  相似文献   

7.
利时用合成孔径聚焦技术(SAFT)检测混凝土缺陷,常规的短脉冲检测方法信噪比较低,导致检测距离较浅,使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引入雷达探测中使用的脉冲压缩技术,并提出了改进的基于脉冲压缩技术的合成孔径聚焦榆测方法(ISAFT)。该方法通过发射线性调频信号(LFM),将缺陷回波信号经匹配滤波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得到的压缩信号具有主瓣宽度较窄、峰值较高的特点。然后利用该压缩信号进行SAFT成像处理,提高了图像对比度。与常规的短脉冲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既提高了信噪比,又保证了缺陷检测的分辨率。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抑制噪声提高成像对比度,而且还适用于混凝土内部多个缺陷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的瞬态感应测井是一种以瞬变电磁激发为基础的感应测井方法.其工作波形是瞬态的:有一个主频并有一定的带宽.发射探头是线圈,激发的感应电动势与感应测井一样沿圆周方向.具体激发频谱取决于与其配合的声波测井压电换能器参数.当换能器是宽带时,激发的瞬变电磁场是宽带的,激发波形的电震荡周期比较少,测量的电磁感应波形的震荡周期也比较少.这些震荡波形从激发时刻便开始出现,只能够用同轴的线圈进行接收.同样,接收信号中也包含直接耦合信号和二次场信号,两者相差90°.当地层的电导率随频率改变时,接收波形中二次场的响应波形幅度和相位均发生改变.对接收波形可以参考感应或阵列感应测井的处理方法,用Doll几何因子进行设计.但是,需要面对不同频率的幅度和相位,增加解耦处理方法.相对于阵列感应测井,该测井方法有两个优点:能够测量一个频带内地层的电阻率,能够与阵列声波测井从探头结构上进行组合,便于测井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9.
数字编码技术在雷达、医学等方面广泛成功应用使得将其引入地震探测中成为可能。本文为将数字编码技术引入地震探测中,进行了岩石物性成像仿真实验。首先讨论了编码超声成像原理,分析了编码技术的规律和特点。其次通过激励Golay码,利用FieldⅡ软件包进行了岩石物性超声成像的仿真,并比较了仿真结果的成像分辨率。结果表明,编码技术是提高超声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结果可用于指导野外编码地震探测。  相似文献   

10.
王军  胡恒山  程希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5):1333-1340
针对声波测井中采用的柱状薄圆管压电换能器,提出一种研究换能器响应的解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轴向与径向振动之间的耦合作用,导出置于耦合液体中压电换能器径向位移满足的微分方程和频域传递函数,比较分析了不同激励源作用下换能器的位移响应特性.利用波数域实轴积分法,计算了换能器在弹性地层井孔中激发的声场,研究了不同地层中的波形差异.与前人在假定声源强度的模型下只能求出波场的相对幅度不同,本文得出在一定激励电压作用下换能器在井孔中激发声场的幅度值.这为说明声波测井响应信号的强弱及仪器的声系设计提供了依据,对估计动电效应测井信号的强弱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容量气枪震源长江定点激发信号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学长江计划“安徽段实验”是大容量气枪震源在长江的首次激发。本文针对布设在气枪固定激发点附近的流动台和周边固定台接收到的气枪信号进行线性叠加分析近场和远场信号的时频特性,利用叠加结果检测气枪信号的传播特性,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信号传播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岸首台可以接收到清晰的压力脉冲、气泡脉冲的体波和面波信号;②气枪信号主频为5Hz左右,随震中距的增加,压力脉冲信号衰减很快,信号主频频带变窄;③对信号传播距离进行初步检测,最近的传播距离为180km,最远共有3个激发点传播达到260km,夜晚激发信号传播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2.
井间电磁成像利用低频电磁波对两井或多井之间进行多点扫描,测量出电磁信号经过地层产生的相位变化和幅度衰减情况,反演得到地层电阻率信息.相位反映地层电参数以及位置的敏感性要优于幅度信息.在进行相位测量时,必须保证在同一时刻对发射监测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采集.针对发射和接收系统精确同步测量方法展开研究,提出使用GPS时钟接收机在两口井各自地面系统产生同步时钟信号,把同步时钟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井下,井下通过PLL锁相同步电路和频率补偿电路,完成井下工作主频时钟源的建立,达到地面和井下同步目的.在发射地面和接收地面设置有数传电台,相互之间可传送指令,与同步时钟结合起来,实现井下发射监测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同步采集.经过测试井间电磁成像发射和接收系统同步误差≤±100 ns.  相似文献   

13.
大容量气枪震源长江定点激发信号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学长江计划安徽段实验是大容量气枪震源在长江的首次激发。本文对布设在气枪固定激发点附近的流动台和周边固定台接收到的气枪信号进行线性叠加,以分析近场、远场信号的时频特性,并利用叠加结果检测气枪信号的传播特性,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信号传播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岸首台可以接收到清晰的压力脉冲、气泡脉冲的体波和面波信号;2气枪信号主频为5Hz左右,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压力脉冲信号衰减很快,信号主频频带变窄;3对信号传播距离进行初步检测发现,最近的传播距离为180km,最远共有3个激发点传播达到260km,夜晚激发时信号传播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译码软、硬判决实现理论,比较在GMSK系统中两种判决对误码率的差别,在Simulink中设计基于GMSK调制方式、卷积编码、软判决与硬判决译码相对比的通信仿真系统,分析不同信噪比对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所建立系统的正确性,说明使用GMSK调制方式,在误码率为10-3 -10-2区间内,使用软判决要比硬判决译码提升信噪比约3 dB.因此,数传电台采用Viterbi译码是保证地震信号传输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几种非线性扫描信号自相关函数的旁瓣特性.对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当震源扫描持续时间是检波器接收时间的一半时,相关运算把反射扫描信号压缩成脉冲信号的效果是显著的.有限度地增加震源扫描持续时间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接收时间可以使反射扫描信号得到进一步的压缩,但在固定扫描与接收时间的条件下,增加采样点个数对反射扫描信号的压缩并不起作用.采用具有低频相关子波特性的非线性扫描震源信号,将有利于相关噪声的消除.模拟结果还证实了二次扫描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出现鞍点效应这样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16.
伪随机编码源激发下的时域电磁信号合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伪随机编码技术引入到人工源电磁法后,可以通过加大发射功率以及应用后续的相关处理技术来达到压制噪声、加大探测深度及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及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资料处理的相关技术上,对模拟电磁信号关注较少.然而,资料处理工作大多是从电磁信号出发的,模拟伪随机编码源激发下的电磁信号不但可以为资料处理环节提供理论数据,而且可以为检测资料处理的效果提供中间结果,因此,模拟电磁信号工作必不可少.本文根据获得接收信号的物理过程来实现伪随机编码源激发下的电磁信号合成.首先用解析公式获得特定地电结构的大地频率域响应,然后通过余弦变换得到时间域阶跃响应,接下来用阶跃响应的时间导数得到大地脉冲响应,通过将大地脉冲响应与伪随机编码源的褶积得到理想接收信号,最后,用低通滤波器来模拟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的频带限制,将之和噪声一起加到理想接收信号上,最终模拟出仿真的合成信号.通过和野外实际接收信号对比发现本文合成信号仿真度较高,可以服务于后续的数据处理环节.  相似文献   

17.
伪随机编码源电磁响应的精细辨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传统阶跃源激励方式相比,采用m序列伪随机编码对发射源波形进行编码,提高了电磁探测的深度和分辨能力.然而受这种编码源发射波形自相关旁瓣效应的影响,使得对大地冲激响应的精细辨识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以往相关辨识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发射自相关旁瓣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由收发互相关中高精度提取大地冲激响应的数学方法;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m序列编码源大地冲激响应的精细辨识结果;同时对以m序列为发射波形的勘探系统相关参数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野外实测数据进行辨识处理,通过与其他EM方法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量超声波衰减能够检测岩石强度,但超声信号的低信噪比特征一直是精确测量衰减的瓶颈.编码激励技术能够在不损失分辨率的情况下提高信噪比,因此成为超声检测岩石强度的关键.为了促进编码激励技术在实验室检测中的应用,我们系统研究了编码激励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数值和物理实验获得了该技术的使用条件.物理实验表明,编码激励技术能够抑...  相似文献   

19.
控制海底电磁激发脉冲发射的时间同步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达到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和远参考测量的目的,研究控制海底电磁激发脉冲发射的时间同步技术,包括发射前与GPS的对钟技术和发射中的同步技术,保证仪器工作的时间和公共的时间基准GPS信号保持精确一致,为后期的数据处理解释提供统一的时间坐标.对钟技术是指,在海洋调查船上完成仪器内部RTC芯片分频所得的秒脉冲信号RTC_PPS与GPS秒脉冲信号PPS时钟沿的同步;同步技术是指,海底工作过程中,仪器在预定的时钟沿将可控源信号精确发射出去.本论文采用CPLD芯片、RTC芯片、GPS模块和AVR单片机来完成对钟和同步模块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脉冲编码可控震源信号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脉冲编码技术使震源向地下激发出可人为控制的变步长的脉冲序列,采用解码技术将这种连续多次小能量激发情形的原始地震记录转换为等价的单次大能量激发的地震记录.文中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脉冲编码震源信号地震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脉冲编码信号冲击间隔的增量是压制相关噪声的关键因素,调整冲击间隔的增量对相关噪声的影响要比增加冲击次数对相关噪声的影响灵敏得多,而重复的冲击间隔对压制相关噪声不起任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