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历史上长期不合理露天开采的山东废弃石灰岩矿山的调查研究,发现石灰岩矿山广泛分布于鲁西地区、鲁中南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采石弃渣多形成"裙"状弃渣坡、"帐"状弃渣堆及高陡型弃渣坡,基岩裸露且裂隙发育,在集中降雨条件下极易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结合济南章丘市某废弃石灰岩矿山复绿项目的工程实践,总结出以工程措施为主,兼顾生态恢复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恢复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田明  邹云丽  肖羚  谷梅花  尹小涛 《岩土力学》2022,43(Z2):469-476
山区公路土石混合弃渣颗粒组成的复杂性和人工堆积特征造成其工程特性难以准确测定和量化分类。利用工程大数据统计分析为量化分类提供标准和界限依据,细化弃渣分类为弃渣工程科学设计及安全防护提供支撑。依托山区高速公路多个核心弃渣场多部位多阶段土石混合弃渣的颗粒组成和天然休止角测量,形成土石混合弃渣基本特征大数据;利用工程数据统计分析山区公路弃渣的颗粒组成与休止角的分组特征,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山区公路弃渣具有显著的分组特征,利用粗细比k将弃渣分为土类弃渣(k<0.3)、土石混合弃渣( k为 0.3~1.4)和石类弃渣(k>1.4)。(2)山区公路土石混合弃渣细粒占比较低,以粗粒为主。弃渣粗细比为N(0.85,0.338 9)正态分布,休止角为N(37.64,3.057 8)正态分布,土类弃渣休止角<32.6º,土石混合弃渣休止角为 32.6º~42.7º,石类弃渣休止角>42.7º,分类及参数建议解决了取样代表性难题和结果离散性问题。(3)根据无黏性土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结合弃渣分类和不同等级弃渣场安全系数标准,计算得到不同类弃渣控制坡率,土类弃渣控制坡率 ≤1:2,土石混合弃渣控制坡率 ≤1:1.75,石类弃渣控制坡率 ≤1:1.5,经跟踪检验,发现建议坡率下弃渣边坡中长期稳定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上述研究可以为山区公路弃渣场动态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具有较强的工程类比价值,有利于形成地区经验值。  相似文献   

3.
川藏铁路的建设将带来大量弃渣堆积,弃渣场裸露边坡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地质问题,本文以高寒灌丛草甸区的弃渣体场地为例进行了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工作。首先分析了工程区生态恢复的关键制约因子,在明确高寒灌丛草甸区域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原有植被移植利用技术和建植修复技术方案。在弃渣场生态修复上做到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的恢复潜力,促进渣场自然演替和群落稳定,使之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4.
1 前言浦市防护工程位于沅江中游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境内 ,是五强溪水电站库区维护处理项目之一。该工程由防洪堤 (包括通行闸、泵站 )、排洪渠道和排洪隧洞 (包括拦洪坝 )组成。排洪隧洞前的拦洪坝型设计为碾压均质土坝 ,设计最大坝高 10m ,坝体土方 4 0× 10 4 m3。筑堤土拟取自农田 ,距拦洪坝 5km ,需占用农田 1km2 。然而位于拦洪坝左端的排洪隧洞及其集水漏斗的开挖可提供 6× 10 4 m3 弃渣。从地质勘探资料分析和现场开挖情况观察 ,隧洞内的岩石呈强风化特征。围岩绝大部分呈碎块状 ,块径 10~ 2 0cm ,湿时可掰…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与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由于掠夺式开采以及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矿山人为泥石流灾害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的法治建设环境,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并具体提出了矿山人为泥石流灾害预防和工程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于鹏 《地下水》2020,(1):209-210,214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对原有地表植被和原生地貌造成破坏作用,通常情况下还会产生弃渣,从而使得不同河段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常见。科学系统的探讨分析生态治理措施对于保护原有地貌、植被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利用将野外实际调研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河道不同的水文形态、地形类型、断面结构、水土流失特点等将山区河道划分为河床、常水位以下及以上坡面3个部分,然后根据新宾满族自治县水土保持治理现状构建生态治理措施体系,以期为类似地区山区河道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洪明  李正忠 《地下水》2023,(4):219-220+246
渝黔高速铁路桐梓夜郎站是建设中的渝黔高速铁路上的中间站点,根据其平场规划,站前广场区域将进行平场削方,总方量约80万m3,已有40万m3弃渣堆积于东侧沟谷内,沟谷后缘地带形成2处填方边坡,堆积体已产生滑移变形。本案例通过介绍在沟谷中弃土场工程防护措施设计。通过对拟定的堆渣方式进行稳定分析计算,从而确定堆渣方式,通过对该区域的汇水面积计算流量,确定排水方案,采用碾压式石渣坝+地下排水盲沟+地表截水沟进行支挡,保证弃渣场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张尚铎  王德怀  曹家孔 《安徽地质》2007,17(1):22-23,33
随着黄金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开采历史的延长,黄金矿山尾矿多采用库存方式处理,尾矿堆积量逐年增加,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库区周围环境污染,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尾矿库的修筑和维护管理工作.因此,对于1g/t左右的黄金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各黄金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的工作重点之一.铜陵地区的黄金资源开发,随着矿山开采年代久远,高品位矿石已成下降趋势,因此对往日排弃的尾矿显得重视起来.我公司通过对这种排弃的尾矿勘查、研究,经过经济分析,大部分尾矿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对于这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研究,为今后的黄金矿山可持续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在三峡库区大规模的城镇迁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人工弃渣或建筑垃圾,随着人工弃渣量的不断增加,人为泥石流灾害将成为迁建城镇不可忽视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黄家大沟中的人工弃渣主要是道路、场地施工和开采建筑材料所产生的固体松散堆积物和少量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新城区沿江路和中环路两条主干道附近。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沟谷中人工弃渣的物质组成和堆积特征,认为不同部位的弃渣堆积体在暴雨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和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有所差异,启动机理大致可以分为中环路下方的沟槽拖曳启动型和沿江路北侧堆积体的强度衰减启动型。结合巴东县2003年3月31日至4月1日强降雨过程,着重分析了沟槽拖曳型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并对黄家大沟人工弃渣堆积体的活动性和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0.
弃渣场边坡是一种常见的人工斜坡,其稳定性关系到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弃渣场潜在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下游地区人民生产生活也有不可忽视的危害。现有的数学统计、摄影-图像分析以及筛分试验等方法在弃渣场边坡的粒径分级特征研究中并不能真实反映弃渣场边坡在堆积过程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特点和引起的破坏模式影响效应。为突破这一局限,本文结合泸州市古蔺县叙大(叙永至大村镇)铁路沿线的弃渣场工程实际,采用物理模拟方法重现了弃渣体的堆积过程,研究了弃渣场边坡内的渣体粒径分级特征,以及弃渣堆积体的坡体结构特征。并根据物理模拟的试验结果,结合PFC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弃渣场边坡在考虑粒径分级情况下由降雨引起的斜坡变形失稳过程。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弃渣堆积体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重力及颗粒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堆积体粒径分级程度高,不均匀性强。从上至下颗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减小,空隙率逐渐增大。典型弃渣场边坡变形破坏过程的离散元PFC模拟研究表明:在降雨作用下,弃渣堆积体固结沉降、孔隙率降低、抗剪强度降低,弃渣场边坡的稳定性随之降低。整个过程分为应力重分布、中部覆盖层剪切破坏、后缘拉裂、后缘下错、前缘鼓胀、潜在滑面形成及滑面贯通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公路弃渣泥石流物源集中,弃渣类型是泥石流成灾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砂岩类弃渣中粘粒含量小,膨胀性较弱,弃渣体内水体排泄通畅,不利于孔隙水压的保持,相比灰岩类弃渣自身稳定性高;但在暴雨作用下,弃渣体内水分增加大于排泄,易造成弃渣体的崩滑起动,形成小型的泥石流,多形成稀性泥石流;灰岩类弃渣中粘粒的膨胀性较高,弃渣体孔隙水压易增大,渣土体的稳定性差,在暴雨作用下,弃渣中的土体易膨胀液化、滑移起动,多形成粘性泥石流;灰岩类弃渣泥石流规模大于砂岩类弃土。本文从弃渣物理性质指标、力学特征等研究泥石流成灾机制,并致力于将成果应用到公路弃土场设计和防灾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12.
渝黔高速公路福田寺隧道出口段弃渣堆场,选择在大型基岩古滑塌体上,虽在其前部坡脚边缘层状岩层上设置有简易重力式条石挡墙,但在堆放弃渣荷载影响下,弃渣堆场前缘及东北侧斜坡于2003年6月9日暴雨后出现裂缝,危及斜坡上赶水林场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对此展开相关工作,评价其稳定性及提出防治工程措施,既有利于保护该场址的安全,同时对类似问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势必形成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恢复生态、兼顾景观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相关规范与要求,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从矿山环境角度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开展矿山斜坡整体稳定性、采场边坡稳定性、弃渣堆稳定性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治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防治区。结果表明: 矿山斜坡及弃渣堆现状基本稳定、采场边坡稳定性较差、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中等; 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和较严重防治区,其中一般防治区面积约554 m2(矿区无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无居民居住,无威胁对象,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为影响程度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活供水)、较严重防治区面积186 m2(矿区与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的“坡面浮石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块石+植被重建”等修复建议,为同类型矿山绿色开采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南某水电站块石料场弃渣堆积体边坡于2004年形成,堆积规模约21×10~4 m~3。该边坡前缘未设支挡结构措施,后期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以及在降雨作用下,后部推移变形,并严重威胁坡脚居民安全。本文采用现场勘察、原位双环渗透试验等手段,分析了弃渣堆积体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弃渣体的饱和渗透系数(k)远大于下伏老堆积土体,弃渣体表层k值高达1.41×10~(-1) cm/s,1m深时为2.00×10~(-2) cm/s;老堆积土体表部k值为1.88×10~(-3)cm/s,1m深时为5×10~(-4)cm/s。两者渗透系数的巨大差异,使得弃渣体与下伏老堆积体之间形成富水带,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进而对弃渣堆积体边坡形成浮托力,导致其推移变形。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堆积体稳定性系数随降雨时长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速率逐渐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6,(2)
根据寿阳城区企业分布及城区供水现状,分析得出煤化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城区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干枯、河流污染和水质恶化等。提出要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完善节水制度及措施和弃渣场防护措施、加快县城盆地地下水监测系统建设、加大治理白马河干流资金投入等一系列对策。以保证寿阳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张吉祥  杨权  钱志华 《贵州地质》2023,40(2):201-20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许多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矿山被依法关闭,由于矿山开采遭到破坏的环境必然要进行生态修复,把美好的生态环境归还当地人民群众。在废旧(弃)矿山生态修复施工中,污染水的治理是关键工程之一,净化后的水一般需要通过排水管道进行自然排泄。在地势低洼处进行生态修复施工后,为了不形成内涝灾害,使用水平定向钻工艺实施一条排水管道,把水引到附近河流。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良村镇劳荣煤矿生态修复工程为例,使用水平定向钻工艺成功实施一条长约580m的重力流排水管道,主要介绍了水平定向钻工艺在生态修复工程排水管道施工中的有效应用,其中现场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为国内其他地区实施水平定向钻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马永国 《地下水》2009,31(6):161-163
介绍了引红济石工程长输水隧洞施工防排水方案,参照国内类似工程和结合秦岭Ⅱ线平导洞施工经验,通过对隧洞涌水的分析,提出了长输水隧洞施工的抽排水措施、封堵措施和抽排水设备。  相似文献   

18.
吕川 《吉林地质》2004,23(3):118-124
吉林省矿产资源具有种类比较齐全。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矿石质量优劣不一,贫矿多。其伴生组分多等特点。资源开发强度大。综合利用率低。在几十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结合吉林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与开发现状,系统地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对策与措施。为恢复与治理生态环境;走绿色矿业之路提供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冷轧厂大型弃渣体位于金沙水电站导流明渠出口右岸,导流明渠泄流会对其产生回流冲刷,为确保岸坡稳定保护顶部厂矿企业,需对其稳定性、特别是明渠泄流条件下稳定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从弃渣体特征入手,采用詹布法等方法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根据明渠泄流对弃渣体岸坡的破坏模式、程度等,结合导流动床模型试验成果,创新提出了合金网兜+钢丝石笼护坡的柔性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环境质量污染问题。以通化地区矿山为例,介绍了常见的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及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同类型矿山开采方式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