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石器打制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研究:(1)打制加工的石器的制作技术通过野外考古、实验考古和研究已经掌握,可以用来解释石器打制所用的动力演化的历史。 (2)打制加工的石器的生态特点也已由考古生物学家从制作者的想法以及分析可能的打制方法很好地掌握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石器打制所用的动力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自然环境复杂,生业经济形式多样,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是了解欧亚大陆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在该区域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但对其功能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一些中国内地不常见,而与中亚、欧亚草原类型相似的石器.本文对新疆伊犁地区青铜时代吉仁台沟口遗址(82.77°E,43.84°N;3600~3000 cal.a B.P.)出土的具有安德罗诺沃文化特征的长条形石磨盘、石杵和饼形石器的表层残留物进行了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为这些石器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分析结果显示,石器表面的淀粉粒来自禾本科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和某些块根块茎类植物,而石器表面发现的775粒植硅体中,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占9%,其他类型的植硅体以早熟禾亚科(Pooideae)型和棒型为主,另在石杵上发现栝楼属(Trichosanthes)植物果皮植硅体及植物组织.结合遗址中大植物遗存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石磨盘曾用于研磨麦类作物种子和某些块根块茎类植物,石杵亦用于麦类作物研磨,但也对粟类作物进行脱壳以及加工栝楼属植物果实.用于分析的饼形石器有两种类型,第一类为打制饼形石器,残留物中的植物遗存显示可能与石磨盘组合用于加工植物的块根块茎;第二类为磨制饼形石器,其表面发现极少量粟类稃片植硅体,推测其可能用于粟类作物脱粒.研究结果为新疆伊犁地区考古遗址出土安德罗诺沃文化石器的功能、农作物加工过程,以及古代社会生计模式的认识提供了依据;石器残留物中块根块茎类淀粉粒以及农作物植硅体的发现,是对已有大植物遗存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3.
裴文中 《地质论评》1946,11(Z3):399-400
中国猿人制作及使用之石器,至民国二十年之时,始行发见。其后历年所发见之石器甚多,民国二十四年以前之采集品,曾由著者及法国史前学家步日耶(H.Bhouil)共同研究,写为专文,于民国二十六年时,准备出版。惟民国二十五年至二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古人类遗存点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吟  田明中 《现代地质》1995,9(2):234-238
内蒙古中北部是一个重要的古人类活动区,从1992年至1994年笔者在该区发现了13处古人类遗存点,获得了大量的石器,包括3773件打制石器和158件磨制石器。这些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石器进行了分类,并对石器的时代及当时的环境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三峡地区更新世人类适应生存方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一大批重要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使三峡地区成为目前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在更新世总体上是以亚热带湿热森林环境为主。长江的发育和两岸丰富的动植物为古人类适应、生存和迁徙提供了资源。广泛流行的砾石石器工业是当地古人类在背山面河的自然环境下从事狩猎-采集活动所必需的。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古人类从洞穴居住逐渐转为旷野游动生活,石器保留砾石石器的面貌;晚更新世末期,石片石器取代砾石石器而居主要地位,石器组合中出现了小型的刮削器和磨制石器,部分遗址伴生陶片,这说明人类生存行为由狩猎-采集向农业耕作-家畜驯养的过渡,生存方式也转为以定居为主。古人类在三峡地区的生存方式是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77年2月,在加尔各答召开了国际地质对比组织会议,印度全国委员会热烈欢迎这一学术活动。该学术项目的领导者——总负责人杜伦佩(Trompette)博士同意印度地质调查所推荐P.K.拉哈(Raha)为这一工作组的成员。 1977年7月,印度地质调查所领导人地质学者K.K.弗马(Verma)先生负责组织了国家工作组,其中包括印度地质调查所下属各区和某些科研机关的技术人员参加。近几年来,印度地质调查所在这一学术项目方面曾加强了工作,主要在上前寒武系沉积层  相似文献   

7.
宁镇地区中更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强  朱诚  房迎三 《沉积学报》2002,20(2):307-313
句容放牛山剖面ESR测年、粒度以及磁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下蜀黄土作为一种受后生成土作用强烈的风尘堆积,其性状与北方黄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为由于成壤作用及次生风化作用导致粘粒含量增多。该剖面揭示出本区中更新世 5个气候暖湿期,分别是 :15 9~ 16 3ka,192ka,195~ 198ka,2 0 3~ 2 30ka与 311~ 35 0ka。其中第一个相对暖湿期不十分明显,在大致同时期的深海氧同位素 (V2 1- 14 6孔 ) 6阶段当中为一个小的气候回暖波动,第 2、3、4气候暖湿期可大致与西峰黄土S2古土壤层所反映的气候温暖事件相对应,可与深海氧同位素 (V2 1- 14 6孔 )第 7氧同位素阶段大致相对比。其中,前 4个温暖期可大致与老虎山下蜀黄土的标准剖面自上而下的 4个埋藏古土壤层相对应。旧石器考古发掘发现 6、7层有石器,从剖面测年资料及各环境代用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当时为暖湿的生态环境(即第 5个气候暖湿期 ),较适宜人类活动,与南京汤山猿人洞研究结果相一致。东北地区庙后山下层文化 (14 0 0~2 30ka)以大石片石器为主,文化面貌兼有华北大小两个石器系统的特征。这与该遗址发掘的石器相类似,这可能说明至少在中更新世中期长江河道应在句容以南。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青海地调院区调一分队在开展青藏高原空白区 1∶2 5万库郎米其提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东沟沟口发现 2件石器 .该石器产出于祁漫塔格山北缘山前一呈残留孤丘状的全新世Ⅱ级冲洪积扇阶地中 ,热释光年龄为 :( 4 .8± 0 .3)ka ,此冲洪积扇已被后期水流改造为河流阶地 ,海拔 32 2 0m .石器详细特征如下 :其一 ,外观呈青灰色 ,板状长方体 ,长 2 8.5cm ,宽 2 3cm ,厚2cm .正面一侧距边缘 2cm处有一宽 0 .4cm、深0 .3cm、近半圆形贯通表层的刻槽 .正反两面中央部分较为光滑 ,四周密布大小不等的麻点状凹坑 .总观…  相似文献   

9.
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而石料是石器生产和研究的前提。通过对大辛庄遗址周围考古与地质调查和对出土商代石器标本的细致分析表明,该遗址商代石器原料使用种类丰富,石料的利用率与遗址周围石质类型分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原料分布广泛,具有高含量、低质量的特点,明显影响着当地石器工业的面貌和开发与利用自然的策略。大辛庄石料应当来源于当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就地取材;另一种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和鲍山一带,主要通过水路运输,陆路运输条件具备。在利用与开发石料的战略上,大辛庄人充分认识到石料特性,尤其对沉积岩的认识与利用,重视选材,考虑石器功能和使用方式,并很好地实施到石器制作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料来源地和开发策略的考察,有利于认识当时人地关系和大辛庄人认识自然、开发自然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南亚季风降水的双极振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利用气象资料揭示在印度半岛南部和北部,南亚季风降水变化在10年尺度以上呈翘翘板变化形式;利用更长的季风降水资料,即300年的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降水记录和印度半岛南部石笋降水记录,发现印度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季风降水呈双极振荡行为。自1700年以来,喜马拉雅山,即印度北部(或印度半岛南部)季风降水经历了1700~1764年期间的减小(或增加)趋势,1764~1876年期间的增大(或减小)趋势,1876~2000年期间的减小(或增加)趋势。同时,发现印度半岛南部的季风降水同北半球温度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而喜马拉雅山季风降水同北半球温度变化具有相反的变化特征。南亚季风降水的这种南北翘翘板变化形式,与跨赤道气流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印度最大的金礦——科拉(Kolar)金礦,位于印度半島南端迈索尔(Mysore)邦內班加罗尔(Bangdiore)地方。其东方有浸入花崗岩体,礦床工業类型屬于高溫热液礦床,呈脉狀產在前寒武紀变質岩系中。印度半島是前寒武紀的古陸,迈索尔出露的岩系大都是达尔瓦尔(Dharwar)系(約和我國五台系相当),有角  相似文献   

12.
<正>印度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印度半岛克拉通上,但品种结构不均衡,如能源资源中煤炭资源较丰富,但油气资源缺乏;煤炭资源中又缺少钢铁生产所需的焦煤。在金属矿产中,黑色金属矿产较丰富,有色金属矿产匮乏(李尚林等,2012)。锰矿是印度优势矿种之一,目前全印度有重要锰矿床30多处(Dhruba Ganguly,2003),年生产锰矿石达百万吨以上(Sinha D.P.et al.,2010),其中巴拉特(Balaghat)锰矿带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13.
富源刺托洞的旧石器文化是适应岩溶地貌发育环境的产物,形成以小型石片、刮削器为主体的石器工业;当时的气候总体上是在热带、亚热带气候至暖温带之间波动,形成的动物群为非典型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Ailuroooda-Stegodon fauna)可与晚更新世的柳江动物群(西畴动物群)对比;遗址时代为晚更新世,地质年龄测定(14C)>4×104a.  相似文献   

14.
印度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国家之一。文章系统分析了印度的人口、经济发展特点,印度在过去发展过程中能源、铁、铜、铝资源的消费历史。并选用了合理的经济分析模型、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参考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如资源需求"S"形规律、"GDP增速‘钟’形规律"以及格罗宁根研究中心(简称GGDC)、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数据,科学、合理地预测了印度人口、经济及资源需求。认为:1)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印度经济具有再创神话的潜力;2)印度对能源、铁、铜、铝的需求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快速上升,印度将成为继中国后拉动全球资源需求的"新引擎";3)印度发展不仅带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是我国强有力的竞争者,比如在资源获取方面的竞争。因此我国企业应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印度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好的机会成长。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1月18日在贵阳近郊乌当区大堡村的两处山洞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初步出土40多件石器、骨片等文物,表明距今1万年左右的时间里,贵阳近郊已有古人类活动。1964年,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出土了丰富的化石和石器,驳倒了人类在贵州高原活动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将高原人类活动史提早到10万年前(?)。1971年冬,桐梓岩灰洞发现少量化石和石器。1973年夏,水城硝灰洞内出土了53件石器和少量人类化石。紧接着,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等在我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整个70年代,使贵州在旧石器考古和古人类研究上…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在印度半岛和埃斯特拉(Extra)半岛广泛分布有前寒武纪迭层石(Valdiya,1969;Schnitzer,1971)。虽然这些生物沉积构造已用来作印度各前寒武纪沉积盆地的地层对比,但对迭层石的岩石和化学特征几乎没有讨论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印度中部恰特斯甘(Chattisgarh)盆地晚前寒武纪沉积物中极其发育的迭层石的岩石和化学特征作一点介绍。有关该区的地层和地质特征,达特(Dutt,1963)和施尼特(Schnitzer,1971)已作过讨论。这些沉积物中的迭层石  相似文献   

17.
沈百花  王立新 《新疆地质》2008,26(2):195-197
巴基斯坦的蛇绿岩分布在南巴基斯坦,是洋壳碎片,它仰冲在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之上(贝拉、穆斯林巴格、若布、瓦齐里斯坦)或侵位在俯冲杂岩内(拉斯戈).在北巴基斯坦蛇绿岩与主要的逆冲断裂带在一起(尚格拉),或者与欧亚板块和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之间的印度缝合线在一起(达加、布尔齐尔、德拉斯).铬铁矿主要产在穆斯林巴格、若布、瓦齐里斯坦、达加等蛇绿岩体内.  相似文献   

18.
1986年4月,河口乡上庄村捐献石器六件。石器出土于上庄村北,中头山西南100米处第四系土墩,黄褐色亚粘土中,为社员1985年底挖砂时发现。由江苏省区调队二分队、南京地质陈列馆先后在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江苏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主要依据化石,石器,古地理环境方面的综合开发,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新石器。江苏古地理环境优越,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20.
1文化遗物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河北省张北—沽源一带发现20余处细石器文化遗存,采集方制品千余件。以细石器制品为主,主要为细石核16件、细石叶74件、箭头55件、刮削器83件、尖状器24件,雕刻器3件、标枪头2件、普通石片733件,除此尚见粗大石器12件、骨器1件及许多半石化的动物牙齿化石。细石器加工精细,器形匀称、现整,用指垫法和压制法加工。以正向加工为主,偶而也用区向和错向加工技术。石器形体表明,制造技术已进入高度稳定发展阶段。各类石器原料以石髓占绝对优势,次为玛瑙等,均为当地所产。从石器组合、加工技术、工艺水平来看,本区石器文化属细石器文化范畴。石器时代的分野应以史前社会经济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