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西北太平洋海域海面动力地形时,首次发现菲律宾西部苏禄海和棉兰老海盆地海面动力地形不但大大高于周围海域,而且是全球的最高点。对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比较研究中,还发现了三大洋的系统性差异。从动力计算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异常造成的,特别是在苏禄海和棉兰老海盆地,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高温低盐水体。本文从地热学、海底科学、海洋物理学和海底构造学角度探讨了温度分布异常的机制,对该海域海面动力异常及全球三大洋动力高度的差异作出了初步解释,并对由海面地形探索海底信息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2.
Zumb.  MA 蓝利 《海洋地质》1999,(2):72-80,71
目前海洋重力主要为海面和海底测量。海面重力测量受水深影响,观测点远离重力源,其分辨率降低;海底测量分辨率不受水层影响,但由于逐点测量的耗时,其覆盖性较差。我们制作了一个重力测量系统,该系统在近海底具有高分辨率、高速采集重力数据的能力,其探头用船拖曳在海底附近的正上方。  相似文献   

3.
海面与海底地磁日变化差异及其对海洋磁力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海面与海底地磁日变化的计算公式,仿真分析了海面与海底地磁日变化差异,探讨了其对海洋磁力测量地磁日变改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磁日变,海面与海底的地磁日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其随着地磁倾角的变化而变化,对磁测有一定的影响。为此,远海区海洋磁力测量中,建议联合采用地面日变站和海底日变站来减小或消除海面与海底地磁日变差异对磁测的影响,提高地磁日变改正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海面风应力的计算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面风应力是大气通过海面直接向海洋输送动量的唯一方式,它密切联系着海洋动力要素(海流、海浪、风暴潮等)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无论从动力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的理论抑或实用预报角度来看,风应力的研究历来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海上测风资料十分匮乏,广义的风应力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问题:(1)海面风应力和海面测风高度上风速的关系;(2)海面测风高度上的风速和海面地转风的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考虑到(1)产生海流的大气作用;(2)湍流粘滞系量值是计算的而不是假设的;(3)海洋具有实际可变的而非常量的深度等情况下,较易地计算出特别是铅直坐标函数的海流速度,本文提出一种大气-海洋三层模式。近似中性层结状态的大气被考虑是两个层的组合,第一层是紧贴海面的湍流边界层,第二层是位于第一层之上的Ekman层。仅考虑铅直湍流的海洋,被看成是从海面到海底的一整层。海面风应力分布和海洋中海水密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观测技术的产业化李允武(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天津)1海洋观测技术与产业的关系密切海洋观测技术是指从位于空间、海面、水体、海底的观测平台上,利用各种传感器对海洋(包括气、水、岩石圈)的物理、气象、化学、生物、地球物理、地质等参量进行系统、经...  相似文献   

7.
文中利用黄海沿岸威海小石岛海洋牧场2016年6-11月份和荣成西霞口海洋牧场2016年6-10月份海洋牧场海底观测网实时高频温、盐、深、溶解氧、叶绿素浓度等水环境数据对牧场的海底环境进行季节变化分析和日变化分析,并利用自由水域假设建立溶解氧生态模型,对两个牧场的生态系统新陈代谢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得到其GPP,R和NEP的月变化趋势,并结合实测溶解氧数据和海底视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的西霞口海洋牧场进行合理建议。研究还发现对于这两个浅水动物养殖型海洋牧场,物理过程对溶解氧变化的贡献和生物过程相当。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月平均海面季节变化的物理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面动荡起伏、瞬息万变。从许多实用问题的要求,往往要引用平均海面。平均海面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实测潮位资料的算术平均值、统计值,或指某种滤波运算所得的量值。 研究平均海面是海洋科学为生产服务的重大课题之一。海洋潮汐预报不准确的一个原因就是平均海面不规则变化所引起的;平均海面缓慢而有规律地变化会导致海面倾斜,从而将产生相应的海流。有关沿海工程设计,必需参考平均海面的变化规律,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  相似文献   

9.
主编手记     
如果俯瞰海洋,除了醉人的自然景观之外,还可以看到很多优美的弧线。它们有的从海面上跨过,有的深埋在海底,有的从海水中穿过,就像地球错综复杂的血管一样。而人类和各种信息数据,就仿佛"血管"里穿梭而过的分子。这些人类用神来之笔在海洋里  相似文献   

10.
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由法国政府创建于1967年,是一个具有工业和商业特色的公共研究机构。它的任务是:在国营企业、私人企业和各部之间起桥梁作用,发展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包括海面上的、海中的以及海底的多种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莫杰 《海洋信息》2000,(4):28-29
21世纪,人类将利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设备先进的现代化调查船和水声技术,对海洋从高空-海面-海底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观测和监测。90年代以来,世界发射海洋卫星已达10多颗。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合作攻关计划——“了解我们的星球”,预计在2000年~2001年还将发射10来颗与海洋有关的卫星。  相似文献   

12.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1,(10):5-5
海上石油污染一直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一大痛楚,自从人们发现可以从海底获取这种“黑金”之后,海洋就再没消停过.如果放在画面里看待石油钻井平台,它就像一件庞大的工艺品,孤单地伫立在海面上.但事实上,它们远没有画面中的工艺品那样安静祥和,而是昼夜轰鸟地从海底抽取原油,再通过埋在海底的管道最终输送到岸上.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水路部海洋研究室调整后以新的阵容开展工作已近一年,本年度他们担任的课题约有30项,内容涉及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地质学、地形学、海底物理、大地测量等。其课题有:“通过精密海底调查检测海底变化的方法研究”、“关于日本海东部边缘地震发生与可能性的综合研究”、“水声测距仪的开发”、“利用卫星开展的大地测量的研究”、“ADCP(多普勒声纳测流仪)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内湾水流的数字模拟程序的调试”等等。本文主要对“水声测距仪的开发”、“ADCP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两部分加以详述。  相似文献   

14.
浅论海面地形特征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热学、海洋学、气象学、物理海洋学和海底构造学角度,探讨了海面地形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形成海面地形起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一是有特殊的热量来源,二是有保持热量不流失的外部条件——特有的地貌特征和海底地形,三是有特殊的海流影响。  相似文献   

15.
leithian 《海洋世界》2012,(10):12-17
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你能否想像得到,海面下有着怎样的世界?大洋深处又有着怎样的"躁动"?如果说海面好比美丽少女的脸庞,那么大洋底部则像是饱经沧桑的老者的面容。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对海洋底部的情况还是一无所知,那时只是根据陆地的结构推测,海洋底部不会多么平整。确实如当时人们的推测,海底的构造是复杂的。但人们不会想到,海底最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西部海底有很多平顶海山,在这些平顶海山的斜坡上,分布着富钴结壳。以近年来“海洋四号”船在西太平洋调查的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平顶山的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和沉积地层以及岩石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这些海底平顶山原来是一些出露于海平面的火山岛屿,在海浪的冲击和海流、海水的冲刷、侵蚀作用下,逐渐削蚀成略低于海面的平台,以后平台逐渐下沉,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终于成为隐藏于海面以下1000-2000m的海底平顶山。  相似文献   

17.
秦曾灏 《海洋学报》1980,2(3):24-37
近十余年来,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这一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海-气边界层结构以及通过海面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输送机制的研究到大尺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还从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观点探索了风暴潮预报的新的可能途径[2]。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海面以及海-气边界层的物理量的小尺度输送机制迄未得到澄清,企图从本质上改善大尺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还缺乏关于大型陆架系统对全球海面变化响应的研究,5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宽阔的陆架海底进行详细制图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中国东部陆架海底沉积环境分布与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海面变化之间有很好的响应关系;目前的陆架海底被3个沉积体系覆盖,即低海面期的古滨带、冰消期的海侵体系和高海面期的涡漩及近岸带沉积体系;末次冰期后期以来,可区分出3个快速海面上升期和3个慢速上升期。在快速上升期,海底形成了代表海岸快速移动的混杂沉积-海侵边界层,海岸平均移动速度10~22cm/a(最大64cm/a),缓慢上升期,形成了陆架广泛分布的潮流沙脊体系,三期沙脊体系之间有继承性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标特性研究对军事及海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用Ingenito的简正波方法对浅海波导中刚性球的散射进行了理论研究。在理论推导中直接利用波导中简正波解,同时去掉文F.Izngenito等研究中的远场假设,使理论结果更具一般性。文中对浅海波导中刚性球的散射进行了数值计算,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海波导中目标散射场特性与自由场中明显不同,海底、海面的存在使散射场在深度方向产生干涉,从而影响散射场的空间分布,海底声速及衰减系数对散射场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海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是研究海洋变化及其气候效应重要的物理量,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海面盐度反演精度,本文通过对SMAP卫星L波段微波辐射计测量的亮温数据进行海面盐度反演研究,考虑风、浪等影响海面粗糙度的环境因子对Klein-Shift模型(简称K-S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