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太平洋发育有大量的平顶海山,但在南海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平顶海山的详细报道。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在南海西部陆坡识别出13个平顶海山和1个平顶海丘。平顶海山和海丘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附近海底,以及海隆和海岭上。其中2个平顶海山为链状海山,位于中沙北海隆。南海西部陆坡的平顶海山和海丘山顶平台面积均超过3km~2,山顶水深范围184~631m,位于陆坡中部的平顶海山和海丘山顶水深较小,而位于陆坡边缘的平顶海山山顶水深较大。通过对比西太平洋平顶海山,初步探讨了南海西部陆坡平顶海山和海丘地形特征指示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Zumb.  MA 蓝利 《海洋地质》1999,(2):72-80,71
目前海洋重力主要为海面和海底测量。海面重力测量受水深影响,观测点远离重力源,其分辨率降低;海底测量分辨率不受水层影响,但由于逐点测量的耗时,其覆盖性较差。我们制作了一个重力测量系统,该系统在近海底具有高分辨率、高速采集重力数据的能力,其探头用船拖曳在海底附近的正上方。  相似文献   

3.
钢在不同海底沉积物中的腐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3年9月—1994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育楼流动海水实验室将普通碳钢(A3钢)和低合金钢(16Mn钢)以分别和电连接两种挂片方式置于海面大气区、海水全浸区和不同的海底沉积物中进行一年的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率在分别挂片时呈下列顺序:海面大气区>海水全浸区>海底沉积区;在电连挂片时出现如下顺序:海面大气区>海底沉积区>海水全浸区。随着海底沉积物颗粒度的减小,水/泥(砂)界面腐蚀最轻的钢片的腐蚀速度在电连挂片时成正相关关系,分别挂片时影响不大。处于沉积区最底部的钢片因成为宏电池的阳极,而遭受最严重的腐蚀。低合金钢的腐蚀率比普碳钢略大。  相似文献   

4.
在海底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管道渗漏、穿孔及破碎都会导致原油泄漏。对溢油运动的轨迹及其扩散范围作出预报可为溢油事故的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导应急处理的正确实施。基于工程实际需求,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k-ε紊流模型,建立了海流作用下海底输油管道溢油扩散数值模型。采用VOF方法(volume of fluid method)追踪多相流界面。首先,将数值模拟结果与Fan的实验值及Zheng和Yapa的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其次,研究了不同原油溢出速度与环境水深对不同时刻溢油轨迹、到达海面时间、横向漂移距离与海面扩散范围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原油溢出速度增大,溢油到达海面时间逐渐减小,溢油横向漂移距离与海面扩散范围则逐渐增大;随环境水深增大,溢油到达海面时间逐渐增大,且其变化接近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海底沙波地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冯文科  黎维峰 《热带海洋》1994,13(3):39-46,T001
南海北部水深80-250m的外大陆架和上大陆坡海底,有大片沙波地貌分布,它们主要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低海面时遗留下来的滨海沙波,沿岸沙后,沙堤和沙垄,属残留沙体地貌。它们明显沿着末次冰期时形成的最低海岸线两侧分布,但在现代海底底流作用下,其两翼及沙波谷部发育有次一级的小型沙波或沙纹,它们的形态细小,排列紧密,与残留沙体地貌组成复式海底沙波。这就是流动沙波,是不稳定的地质因素,对海底工程有一定危害,但  相似文献   

6.
地貌形态对海底管线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东方1-1平台海底管线路由区为例,多次对该路由区多波束测深、旁扫声纳、浅地层剖面、土质、海流及海底过程的原位监测调查数据和收集的波浪、海流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在水动力条件的作用下,海底会产生沉积物的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这些过程对海底地貌有重要的改造作用,会对管线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提出管线铺设需预先了解水下环境的动力条件的规律,识别沿拟定管线路由区可能存在的海床运动和波流冲刷的地质灾害,找到地貌形态对海底管线稳定性影响的原因。进而提出根据不同情况的解决对策,有效地减少地貌形态对海底管线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底断裂引起的地震/海啸等灾害有着巨大的破坏性,这使得地震和地质学家越来越关注那些位于海底之下的活动断裂。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海底活动断裂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声学探测技术、水下照相/摄像技术、定年技术、海底钻孔取样、GPS变形测量和0BS观测等,而我国也正逐渐拥有和掌握这些技术方法。目前,我国对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渤海和福建—粤东沿海是强震的多发区,主要与几条规模较大的海底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郯庐断裂渤海段,张家口—蓬莱断裂和华南的滨海断裂等,因此,为了增强对近岸海域地震的预测、评价地震危险性并对地震所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有必要在上述海域开展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底粘滞性条件,首先导出了海底摩擦与海面坡度之间的简单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导出了水平流通量与海面坡度的关系式。然后利用连续性方程进一步得到了海面升高即潮位所满足的二阶椭圆型方程,进而导出了以潮位形式给出的半封闭海区岸壁不可穿透条件。最终在给定半封闭海区开边界水位分布的条件下构建了完整的关于潮位分布函数的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初步讨论表明,海底摩擦矢量与水平流通量矢量并不在相反的方向上。  相似文献   

9.
应用磁力仪探测海底电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沿海大中城市的近海海域,由于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已敷设了很多通讯电缆和电力电缆(下面统称海底电缆)。这些海底电缆有的敷设时间很早,已经失去使用价值,有的目前虽尚在使用中,但经过了岁月的变迁,这些海底电缆在海域中的坐标有了变化,有的是否仍存在于该区海域中还不能完全肯定。此外,过去敷设海底电缆时的定位设备还存在很大误差,因而其目前真正的位置有待确定。为了适应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必须敷设新的海底电缆(如通讯光缆等),新敷设海底电缆的路由线经过的海域存在着早期已敷设过的海底电缆,为了探明其与准…  相似文献   

10.
浅论海面地形特征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热学、海洋学、气象学、物理海洋学和海底构造学角度,探讨了海面地形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形成海面地形起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一是有特殊的热量来源,二是有保持热量不流失的外部条件——特有的地貌特征和海底地形,三是有特殊的海流影响。  相似文献   

11.
Tasman Sea guyots are former volcanic islands that have subsided an average of 166 fathoms since the Middle or Late Tertiary. These guyots have heights up to 2333 fathoms above the surrounding sea floor; their flat-topped platforms are at depths ranging from 50 to 500 fathoms below present sea level. Reef formations are found along the edges and on the tops of the guyots. Volcanic rocks dredged from these truncated undersea mountains are alkaline olivine basalts with large augite, olivine and plagioclase phenocrysts in a glassy matrix. Limestones dredged from the guyots are either hard, light brown, massive foraminiferal limestones or grey, porous limestones composed mainly of skeletal material. Using foraminiferal evidence we assign an age for the limestone accumulation of Late Pliocene or Early Pleistocene. Phosphorite is also present and is thought to be formed from the replacement of carbonate ions in calcareous material by phosphate ions. There is some evidence of direct precipitation of phosphatic material as coatings on many of the basalt samples.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太平洋沿岸验潮站的月平均海平面资料进行处理,结合T/P高度计资料、Church(2004)重构SSH资料、Ishii(2005)月均海温资料,研究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资料长度内海平面变化趋势。太平洋沿岸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1.4 mm/a,趋势项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纬度特征。ENSO对太平洋地区海平面年际变化有显著影响,海平面年际变化与Nino3指数在西(东)太平洋为负(正)相关,海平面年际变化与Nino3指数的相关性在热带太平洋最大,并随着纬度升高相关性减弱,且不同地区年际变化有滞后ENSO时间不等的最大相关。海平面年际变化与PDO指数在西(东)太平洋为负(正)相关,海平面与PDO的相关性分布有区域性和随时间演变特征。年代际变化对目前使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海平面长期趋势项的预测有直接影响,可能完全掩盖海平面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富钴结壳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我国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底两个海山获得的富钴结壳资料进行分形研究后发现,富钴结壳的分布具有变维分形分布的特点,结壳丰度呈二阶累计和分形分布,结壳厚度呈多阶不定累计和分形分布,通过计算得到了它们各自的分维数,进而对两个海山的结壳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ODP到IOD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钻探计划(ODP)结束以后实施的整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与以往钻探计划不同的是将以多个钻探平台为主,其航次将进入过去ODP无法进入的地区,将在古环境、海底资源(包括气体水合物)、地震机制、大洋岩石圈、海平面变化、深部生物圈等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从ODP到IODP有一过渡机构-ISAS,于2001年6月开始运作,到IODP开始实施时结束使命。ISAS将负责航次建议书的接受与评估、确保ODP与IODP的平稳过渡及负责与IODP有关的公共活动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南海南部约30 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196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Bond周期事件在本海区皆有表现,说明“西太平洋暖池”在末次冰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The Magellan seamounts began forming as large submarine shield volcanoes south of the equator during the Cretaceous. These volcanoes formed as a cluster on the small Pacific plate in a period when tectonic stress was absent. Thermal subsidence of the seafloor led to sinking of these volcanoes and the formation of guyots as the seamounts crossed the equatorial South Pacific (10–0°S) sequentially and ocean surface temperatures became too high for calcareous organisms to survive. Guyot formation was completed between about 59 and 45 Ma and the guyots became phosphatized at about 39–34 and 27–21 Ma. Ferromanganese crusts began formation as proto-crusts on the seamounts and guyots of the Magellan Seamount cluster towards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up to 55 Ma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seamounts themselv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se crusts evolved over time in a series of step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global climate and ocean circulation. The great thickness of these crusts (up to 15–20 cm) reflects their very long period of growth. The high Co contents of the outer parts of the crusts are a consequence of the increasing deep circulation of the ocean and the resulting deepening of the oxygen minimum zone with time. Growth of the Co-rich Mn crusts in the Magellan Seamount cluster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the culmination of a long journey through time.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变化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太平洋海域48个长期验潮站的月均海平面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GM(1,1)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它除了能给出连续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外,同时能方便地给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率。模拟结果表明,在太平洋地壳均衡假设下,太平洋海域的月均海平面以平均速率0.17cm/a上升。在太平洋海域所取的48个长期验潮站中,有40个站在加速上升,全部站的平均加速度为0.00029cm/a2。且加速率逐渐增大。当然这些加速率都很小,但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趋势,这已足以说明: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陆缘张裂--岩石圈拆沉的地壳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陆缘在中生代晚期曾形成宏伟的华夏陆缘造山带。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显示,该造山带不仅具有巨厚(50~60 km)的陆壳,而且还有巨厚(160~180 km)的岩石圈根,在地势上曾出现过高3 500~4 000 m 的华夏山系。陆缘裂陷盆地的形成发育历史、地壳-岩石圈深部结构、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理论计算均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从晚白垩世以来发生的张裂作用起始于华夏陆缘造山带的拉伸塌陷,岩石圈拆沉是南海北部陆缘张裂的重要的引发机制。因此,南海北部陆缘张裂既不同于弧后扩张,也不受控于大西洋式的海底扩张,而是该区大陆构造演化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能够反映斜压大洋对大尺度海表面风应力旋度响应的一层半约化重力模式研究菲律宾以东太平洋海区Rossby波与海平面年际变化的关系.模式分别利用海区东侧验潮站和卫星高度计海表面数据作初始东边界,对Rossby波西传路径上的风应力旋度进行积分,得到西侧海平面信号.结果发现,模拟的海平面信号跟验潮站和卫星高度计资料相关性很高,并能模拟出海平面年际变化特征和低(高)异常信号由东侧产生并向西传播的过程,反映了一阶斜压Rossby波对菲律宾以东太平洋海区年际海平面变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