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主动自校正控制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现代控制原理,结合工程结构控制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在地震动输入下结构主动自校正控制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干扰过程未知或有变化时结构的计算机跟踪控制,因此它也适用于任意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计算点图像重建离散化模型的代数迭代算法中,引入分形校正单元构造迭代校正逼近。本文选取Hilbert曲线的最小开口方向作为校正单元连成折线来覆盖投影射线,由校正单元构成的近似曲线具有自相似结构。Hilbert曲线对计算点的投影衰减贡献的几何、物理意义清楚明确。通过加密计算点,由基本校正单元表达的线积分更为逼近地近似投影射线的线积分。分形结构的自相似性可以充分用于迭代校正的计算,形成统一的计算模板,利用几何结构的对称性,加快计算速度、提高成像精度。这一方法可以推广到三维成像模型,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地震环境噪声面波成像方法研究地壳速度结构时,在一些极端的地形条件下,结果与真实结构会存在较大偏差.我们以地震波场三维正演模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地形校正方法.我们保留了传统噪声面波成像简单的两步反演法,在面波层析成像和一维速度结构反演的基础上,通过地震波场三维模拟近似估计地形和散射波场的影响,并据此校正瑞利波频散曲线,最终反演得到校正地形影响的S波速度结构.理论测试与在实际观测数据上的应用都证明了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了地形校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微振动台阵的波长与台站对间距离的半理论-半经验关系;根据前人的理论和实验,指出微振动波场存在优势方向,即在有效波长范围内,微振动的各道记录存在相位差;提出了投影到某方位的相位校正公式和校正方法,由此实现空间自相关法的相关函数和相速度曲线的时间延迟校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频感应测井仪器(VIKIZ)的线圈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出发,研究了仪器响应中井眼和偶极子模型的影响,获得了井眼校正方法和偶极子校正方法.同时提出了从高频测量信号中提取介电常数方法.研究表明,在盐水泥浆情况下,井眼因素对测井响应的影响不能忽略,要进行井眼校正.研究成果针对理想地层模型进行了验证,所开发处理软件已经成功用于处理实际测井资料中.  相似文献   

6.
结构振动控制中神经网络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应用神经网络在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1)提出了自递归神经网络(SPNN),这种网络的学习收敛速度比一般的BP网络快得多;(2)应用自递归神经网络预测了结构地震响应。预测结果与结构实际响应相当吻合;(3)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递归神经网络的结构响应过程中不同状态下Lyapunov方程,该法简单、快速,能够满足在线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结构动力分析中多点激励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结构多点激励问题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地震动时空变化性、多点激励分析基本方法、地震动记录校正以及多点激励对结构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地震动时空变化性及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最不利行波概念;其次介绍了多点激励分析的基本方法,并指出了3种确定性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然后论述了多点激励对地震动时程的基本要求: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校正问题;接着简要介绍了多点激励对结构的复杂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取决于拟静力反应项和动反应项的相互关系.最后,对结构多点激励分析有关问题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探测是海洋深部结构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受投放区洋流、海底地形崎岖,以及海底温压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OBS数据预处理面临时钟漂移,姿态及水平方位角偏差等问题.本文基于国产OBS硬件结构特点与其观测数据特性,针对仪器姿态校正、时间校正和水平方位角校正三个关键环节构建技术解决方案.通过硬件架构特征构建仪器姿态校正方案;结合仪器记录的石英晶振特点和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提出时间校正技术;基于最小化P波切向分量能量和P波主成分分析两个技术方法进行水平方位角校正.上述预处理技术体系在苏拉威西海域被动源OBS数据预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综合背景噪声水平与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结果,表明该预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被动源OBS观测数据质量,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Ⅰ测线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测区特点给出了高程校正及沉积层校正方法,利用反射波与莫霍面折射波运动学特性进行一维、二维地壳结构的正、反演计算,获得了自甘肃夏河至灵台460公里范围内的分层地壳结构,认为西部地壳厚度约51公里,东部仅为44公里,已属鄂尔多斯地台区结构,与地槽区的分界线大致对应地表陇县固关镇。武山与张家川之间在15-20公里深处存在低速层。结合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可判定本测线通过的超壳断层有鄂尔多斯西缘-六盘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武山南北向断裂。  相似文献   

10.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困扰转换波成像的瓶颈.本文在重点分析了转换波静校正难点的基础上,选取一块复杂断陷地区的3D3C资料为实例,对前人方法做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提出一套适合于复杂断陷地区的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基本思路是:层间结构模型法与折射层析法相结合求取炮点静校正量;等效模型法求取检波点长波长量;纵波构造约束相关法求取检波点中长波长量;综合全局寻优法求取检波点短波长量.同时,对一块高密度3D3C资料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出一套适合于大数据量构造简单地区的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这两套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各向同性介质长偏移距地震同相轴动校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二阶动校正方法基于较小最大偏移距与目标层深度比和地震波沿直线传播假设,进行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时,这些假设不再成立.高阶项动校正公式能提高长偏移动校正精度,文中对几种典型的高阶项动校正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优化四阶、优化六阶动校正方法.模型计算表明,高阶项动校正方法能取得较常规动校正方法好的动校正结果,但并非阶数越高动校正精度就越高;在纵向速度变化剧烈时,高阶动校正或优化高阶动校正方法一般不能适用于最大偏移距与目标层深度大于3.5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优化四阶和优化六阶动校正公式由于考虑了无穷大偏移距的影响,具有更稳定、更加精确动校正效果,适合于实际的各向同性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重力球面外部校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重力勘探中,重力外部校正是重力勘探料处理和解释的前提,其内容包括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等。本文在分析常规外部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山区重力勘探的球面地形校正及有限球壳中间层校正方法,并严格推出了球面地形校正公式。对中国南方ZJJ地区重力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地形校正的精度,使山区重力资料品质达到或接近平原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浅表层结构复杂区静校正的优化选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区(沙漠、山地及黄土塬区)的表层结构往往有其特殊的复杂性,由此产生的静校正问题是困扰野外采集和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难题.文章首先通过对浅表层结构的调查,掌握勘探区内黄土覆盖区段浅表层地层的结构与速度特点,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出发,通过大量实验及对比论证分析的方法,最终优化选取层析静校正方法取得了优质的叠加剖面,从而为今后类似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复杂山地灰岩出露区勘探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解决静校正问题难度较大,由于静校正问题的存在会降低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出现假构造、影响速度分析,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成像质量,降低勘探成功率.为解决复杂山地灰岩区勘探存在的静校正问题,本文研究了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初至层析静校正,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并研究融合静校正技术,在本研究区中,该方法是采用折射静校正和初至层析静校正量的优势区域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优点和适应性,较好的解决一次静校正;针对剩余静校正问题,提出了基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成像域射线束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建模的循环迭代综合剩余静校正处理技术,分步逐级迭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该方法集成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成像域射线束剩余静校正的优点,明显提高地震剖面的细节成像质量.通过本文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复杂山地灰岩区低信噪比资料的静校正处理技术序列并形成一套处理流程,在川东南复杂山地灰岩区低信噪比数据处理中,验证了该技术序列的可行性,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直升机航空电磁法中,吊舱的姿态变化(如摆动、倾斜、偏航等)会使磁偶极子相对正常飞行时在方向和位置上发生变化,使得接收线圈处的电磁响应产生误差.传统的基于重叠偶极模型的姿态校正方法只考虑了磁偶极子方向上的变化,而忽略了磁偶极子位置上的变化,因此校正效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分析了五种不同电性参数的均匀半空间模型中线圈系在姿态变化前后的电磁响应比,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姿态校正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磁偶极子方向和位置变化对姿态变化前后的电磁响应比的影响,并推导出总姿态变化电磁响应比与方向和位置单独变化时电磁响应比的乘积近似成固定比例关系.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总姿态校正方法,本文分别使用本方案及基于重叠偶极模型的姿态校正方法对五组具有代表性的合成数据进行了校正.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总姿态校正方法较之重叠偶极姿态校正方法能较大地提高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转换横波传播路径的非对称性,使得转换横波的静校正与纵波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大多数静校正方法都是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提出的,而抽取转换波CCP道集的方法通常会使炮检关系破碎,同一道中不同时间的转换波数据对应不同的炮点与接收点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道的时变静校正方法.该方法以模型道波峰为基准将道集分为不同的时窗,各时窗中各采样点按一定准则分别进行时移校正.最后,给出了该方法在模型数据以及和顺二维三分量转换横波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表明时变静校正在解决转换波静校正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前的射束硬化校正算法大多需要能谱、检测器特性等信息。针对硬化校正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后处理的硬化校正方法。方法:首先将带有杯状伪影的水模体CT图像中水的部分分割出来并对其做Radon变换以获取水的投影信息,以此信息构建带有未知系数的校正模型;然后将校正模型与理想图像对比,当它们之间的差异最小时,确定出校正模型的未知系数。利用确定出来的系数和预校正图像软组织的投影信息组合成的校正模型校正实际CT图像,以此消除实际CT图像中的硬化杯状伪影。结果:通过模拟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去除医用CT中由于射束硬化而引起的杯状伪影。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不需要能谱信息及投影数据的情况下就能进行杯状伪影的校正,提高了硬化校正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有限强地震动记录校正等震线的估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鲲  俞言祥  高孟潭  冯静 《地震学报》2012,34(5):633-645
选用获得了加速度记录的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及2011年8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尔自治州阿图什市与伽师县交界MS5.8地震,研究其快速生成震动图的偏差校正方法;通过台站实际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之间的残差分析,提出了利用台站数据对缺少台站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的对数偏差校正方法; 并比较了圆和椭圆衰减关系模型的对数残差及震动图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 适合于当地地震动衰减关系plusmn;3倍标准差的标准能够识别一些台站异常数据, 如炉霍MS5.3地震中炉霍地办强震台近场峰值加速度的高频脉冲引起的异常数据;对数偏差校正方法适合于地震动强度速报中缺少台站数据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地震动参数估计值的系统偏差校正;圆衰减关系模型只能控制震动的程度,不能控制其分布形态.明确的地震震源机制、震源破裂过程、当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及余震分布等信息有助于修正震动图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19.
力平衡式加速度计仪器响应误差的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对数字强震仪系统使用的力平衡加速度计的仪器响应误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校正仪器响应失真的处理方法(微分-微分方法),即对未校正记录做低通滤波后运用近似理想微分器做两次微分得到校正加速度记录。针对大亚湾核电站地震仪表系统(K IS)给出了仪器校正示例,并编制了相应计算软件。该方法适用于我国强震动台网数字强震仪获取的加速度记录的仪器响应误差校正处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卫星重力测量资料研究地球、月球与火星等星体的内部构造时,需要进行重力地形校正,计算全球布格重力异常,而在球坐标中实现地形校正计算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球坐标系中的球冠域地形校正计算方法,给出了该方法涉及的球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方法和球冠域内地形模型重构方法,并进行理论验证.作者利用嫦娥一号激光测高数据对月球重力进行地形校正,获得了月球全球布格重力异常,并与球坐标系中Tesseroid 单元体地形校正方法对比,分析了球冠域地形校正方法的计算精度、空间分辨率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