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把"以地生财"和建立"土地财政"作为获得地方发展资金的目标,不惜手段"经营土地",在"以地生财"、"第二财政"和"经营城市"的口号下过度介入房地产市场;有的甚至歪用"招拍挂"政策,让地价飞涨,天价土地频出.在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加上相关税收,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些地方的财政事实上已成为"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2.
一、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土地财政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本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把“土地财政”当成了,可以动用的重要力量。其具体的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政府出让上地不仅可以进行招商引资,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且还可以带来一笔额外的财政收入;二是政府出让土地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体现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土地出让收入及其收益分配的关注与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中央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也调整和出台了新的管理政策,规范了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不断优化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招拍挂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居高不下,形成了事实上的"土地财政"依赖。据统计,2005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39%,现实:成本升收益降,"土地财政"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以地生财"加剧地价上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地价上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勿庸置疑。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的口号下,把土地储备作为提高地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捷径。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前几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每年平均450亿左右,而200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收取土地出让金达到600O亿元,一些县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已占财政收人的40%-60%,甚至一些城市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在2001年已经用完。  相似文献   

5.
当前,困扰土地管理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有财政体制问题、金融体制问题和目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表面现象来看,主要是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现在媒体也常说土地违法主要是地方政府违法。  相似文献   

6.
正上半年的湖南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报告显示,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半年仅完成2096公顷,低于五年来同期供应量平均值的2511公顷,是近五年的最低值。而从全国层面来看,300个主要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同比去年下降了16%,土地市场似乎遭遇了一轮全国性的低迷。这一消息进一步刺激了关于政府应该"救市"还是"就市"的激辩。而部分地方政府事实上早已或明或暗放松了限购,救市已是"只做不说"。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占GDP总量15%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0%以上、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70%以上、以及房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在土地的一级市场,出让是主要的方式。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是政府财政的重要部分,出让金的收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土地出让金的管理,一方面在于征收管理,这直接影响国家的土地出让金收益;另一方面在于收益分配,关系到怎样合理使用好这部分资金。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爆的映衬下,"土地财政"依旧是2013年的关键词。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粗略统计,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有望再度超过3万亿元,并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土地出让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将用于征地拆迁支出等,真正的土地收益并没3万亿这么多,但迅猛增长的土地出让数据,仍令地方财政转型显得"路漫漫"。有望再超3万亿截至发稿,尚无官方机构发布2013年全国的土地出  相似文献   

9.
很难说两税下放必然助长或者遏制土地财政,实际上,这是一个调控手段,看地方政府如何使用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日趋完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急速增加,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备受关注。土地出让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土地出让金的审计工作,将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制约经济发展的经济风险,最大幅度提高土地出让金使用绩效。  相似文献   

11.
土地出让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土地交易活跃,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迅速,土地资产收益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出让金政府收益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重要来源。如日照市2004年出让土地481宗,出让金总额达到17.7亿,其中土地资产总收益16.5亿,财政实现纯收益6.1亿。与2003年相比,土地资产总收益增长39%,财政实现纯收益增长19.61%。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江北区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开始于1997年,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客观上当时地方政府和我们国土部门对规划编制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深,对规划编制所应达到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够,所以在规划编制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认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如果一个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很好地体现其科学性和指导性,那么其强制力和严肃性就无从谈起,甚至于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崔岩 《国土资源》2013,(6):22-24
"土地财政"的历史并不久远。它是伴随我国财税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有偿化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以及近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而逐步跃入人们视野的。近年来,"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因一些负面效应而有被"妖魔化"的倾向。客观看待"土地财政"问题,研究分析利与弊,提出完善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克服过度依赖以及避免短期行为都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正恰好今天在网上看到新闻有这样一段:"2013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显示,土地出让金收入决算数为39073亿元,是预算数的152.6%。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再创历史之最。"然后再看手上的这本书,也就是文贯中教授的《吾民无地》,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文教授现为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以及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他的这本书中,有很大篇幅反思的便是中国的土地问题。比照下来看,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政策机理与历史成效,对土地财政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在借鉴发达国家土地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了土地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积累已成为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的一大块,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2003年初,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  相似文献   

17.
储备土地是指地方政府依法取得储备以备供应的土地。储备土地的方式一般为收回、收购、优先购买、征收、征用等。完成土地收储后,由政府的土地储备机构掌握,地方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土地市场需求状况,按照土地供应计划适时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8.
正1979年开始的"财政包干"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为了扭转这一现象,1994年,"分税制改革"应运而生。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格局,使税收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下降,而地方政府的事权支出范围却越来越大,形成了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缺口。此时,土地作为地方政府手中最大的一块可用经济资源,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保障。土地财政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推进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过去15年左右的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投融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预算内财政为主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资,逐渐转向依靠预算内、预算外财政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融资的局面.除预算内收入之外,地方政府通过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各种预算外收入和对外举债(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抵押贷款)来解决城市化投融资问题.截至2011年,中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已经超过3万亿元,而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也超过10万亿元.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国家审计署于2013年8月开始了对全国地方性债务的第三次全面审计.地方政府负债的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从债务来源和偿还的途径看。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占了相当比例。而银行的这些贷款。大多要么以土地做抵押.要么主要依靠土地收入偿还。这样,地方债务的偿还逻辑就进入了一个囚徒困境:为了避免出现违约风险.则必须确保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而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又不靛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在这样的困境逻辑里.地方愤务绑架了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