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震前兆观测时间序列的无量纲化,对多台项或多前兆观测时间序列综合信息提取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区域性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各种短期或短临观测异常信息的统一表达和定量综合信息提取,直接为综合地震预报服务。本文给出了多种前兆观测时间无量纲化的一般表达,归纳了电磁,用于综合分析的几种探索性方法,供参阅。  相似文献   

2.
李强 《地震学报》2000,22(4):404-409
人工神经网络是用来模拟人脑智能特点和结构的一种模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把它引用到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中,可为前兆观测更好地服务于地震分析预报开辟出一条新路,也是对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的推广.本文分析了时间序列的可预测性,给出了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地震前兆混沌时间序列的方法,并以江宁台和徐州台SQ 型地倾斜仪观测及溧阳台体应变观测的时间序列为例,对其作了预测和处理.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达到的精度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而该方法在今后的实际地震分析预报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集整理了1980~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变、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对每一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20年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地震综合预报指标体系在中短期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的孕育时间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兆观测往往获得相当长时间的观测数据,时间序列中包含大量的随机信号,也就是噪声。本文应用噪声分析软件CATS,引入经典的噪声统计模型,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分析吉林省地震前兆地下水观测时间序列的噪声特性,结果表明地下水观测噪声可用闪烁噪声加白噪声联合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合成缺信量值,分析了合成缺信量值变化与1983年山东菏泽Ms5.9级地震和1985年河北任县Ms 5.0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过程,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值处,震后恢复到高值.通过研究认为该区合成缺信量值降到0.52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异常过程越明显;震级越大,异常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6.
地震观测和预测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系统。过去十多年来,在中国大陆的危险区和试验场建立了多学科多手段的观测台网。积累了大量的前兆观测和环境因子观测的时间序列,它们和地震事件序列一起构成了极为宝贵的地震前兆信息资源。 观测事实多次表明:大震前,尤其是进入了短期和临震阶段,多种异常现象可能出现。异常区的范围一般超过震源区,异常不仅出现在发震断层附近,还可能不均匀地出现  相似文献   

7.
时间序列地震前兆自动识别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汉明  范洪顺 《地震学报》1998,20(5):521-528
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前兆的定量表述方法, 即用一个二维矩阵定量地表述时间序列的前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前兆模式的自动识别或自动获取方法,简称为AA方法.然后以华北地区为例,研究了多种地震学前兆,如频度、能量、b值等,及多种非线性参数前兆,如容量维、信息维、关联维和赫斯特指数及其差值等,共得到8个时间序列,用所提出的前兆模式及AA方法进行了自动识别,并作了C方法检验及非常严格的HF(历史-未来)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效能评价的R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前兆信息提取的一种新方法-斜率差信息法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日均值前兆数据序列,提出一种新的前兆信息提取方法,即斜率差信息法.以唐山台水准为例,进行了全时域扫描的实例计算,并与已有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经优化后对提取日均值中的短期前兆信息十分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杜方  程万正 《四川地震》1999,(1):119-126
本文利用四川各台,各手段前兆单项信息源和分带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序列,首先对多前兆观测量和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并将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协方差谱分析方法用于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的综合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0.
李美  卢军  苏小忠  冯志生 《地震学报》2009,31(6):650-659
重标极差分析法(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 method),是研究分数布朗运动及自然现象的自仿射分形的有力工具之一,对于所有时间序列分析都有着广泛的用途.通过对天水台绝对地磁观测Z分量数据序列R/S分析,计算分段数据序列的Hurst指数H发现,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和汶川MS8.0地震震前2—3个月,H值减小,分维数D增大,相关系数C为负值.这一动态变化表明,地震前数据序列由持久性序列发展为反持久性序列,观测数据的成分发生了改变.这与地壳内部应力变化和岩石破裂实验结果相符.所以,这一动态变化过程可以看作是强震前的一种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四川地区的前兆异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式  杜方 《四川地震》2002,(4):7-13
对昆仑口西8.1级地震发生前后四川地区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测值曲线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发现存在有明显的孕震效应和震时效应,异常效应的幅度很大,容易鉴别,这对人类认识特大地震的影响场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作研究的提取弱短临前兆信息的方法及定量指标^[2],对1990年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四省(区)部分专业台4种手段、31个台(项)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和景泰6.2级地震前,约占总数65%的台项均出现了弱前兆异常。事实进一步证明,作提出的提取弱短临前兆信息的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3.
收集并整理华东地区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共计72项,逐一计算并提取它们各自的地震前兆信息量,在此基础上,合成计算得到该地区地震综合前兆信息量时序曲线,分析并计算5.0级以上地震预测效能,给出华东地区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映震较好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提取,分析四川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时序值变化与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强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该方法能通过R值评分检验。用同样的方法提取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并进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短期综合地震预测效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ime series of soil moisture-related parameter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ing of soil water systems. Analysis of patterns within such time series has been used in several stud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compare patterns in observed and simulated soil moisture contents to understand whether modelling leads to a substantial loss of information or complexity. The time series were observed at four plots in sandy soils within the USDA-ARS OPE3 experimental watershed, for a year; 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ET) were measured and estimated, respectively, and used for soil water flow simulation with the HYDRUS-1D softwar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measures are the metric entropy and the mean information gain, and complexity measures are the fluctuation complexity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 complexity. These measures were computed based on the binary encoding of soil moisture time series, and used probabilities of patterns, i.e. probabilities of joint or sequential appearance of symbol sequence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daily soil moisture time series wa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rainfall data, and had higher complexity, indicating that soil worked essentially as an information filter.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complexity decreased and increased with depth, respectively, demonstrating the increase in the information filtering action of soil. The information measures of simulated soil moisture content were close to those of the measurements, indicating the successful simulation of patterns in the data.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asures for simulated soil moisture content at all depths was less pronounced than the one of measured time series. Compared with precipitation and estimated ET, soil moisture time series had more structure and less randomness in this work. The information measures can provide useful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about model performance and patterns in observation and modelling results.

Citation Pan, F., Pachepsky, Y. A., Guber, A. K., & Hill, R. L. (2011) Information and complexity measures applied to observed and simulated soil moisture time series. Hydrol. Sci. J. 56(6), 1027–1039.  相似文献   

16.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的合成信息熵值,分析了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1983年菏泽Ms5.9级地震和1985年河北任县Ms5.0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有两次明显的减熵异常过程,并且一次比一次减熵过程更明显,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熵值处,震后恢复到高熵值。这可能反映了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减熵有序变化。通过研究认为该区减熵到0.45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减熵过程越大;震级越大,减熵过程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朱令人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0,4(4):310-318
从信息论原理和分形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信息、信息熵和分维的变化特征表明,地震前1—2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信息熵、缺信量和容量维、信息维出现明显的低值变化过程,反映了地震前兆的减熵、降维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震前,一定区域内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聊古—1井氮氦比的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昭栋  张华 《地震研究》1997,20(4):393-397
利用信息熵的新方法处理了聊古—1井氮氦比10年来的观测资料,找出了氮氦比信息熵的两次较大变化与地震的关系。以聊古—1井为中心的150km范围内,自观测以来发生过两次大于5.0级(Ms)地震,即1981年的宁晋5.8级和1983年的菏泽5.9级地震。在这两次地震前氮氦比信息熵都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砂层应力仪未正式接入地震前兆台网观测系统的现状,基于 Oracle 数据库的设计,使砂层应力数据能够存入地震前兆 Oracle 数据库,填补砂层应力观测数据在地震前兆台网 Oracle 数据库系统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