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 CT研究中涉及分区或分片逼近和积分计算问题,本文以散射汁算[1]和波动有限元积分计算为背景,探讨节省计算量的途径。给出分割子区域上误差估计,讨论变化步长时各子域对整体积分值的贡献或影响,期望实现外推与误差自适应选择。  相似文献   

2.
之三评述了地震体波综合地震图的计算中的主要方面,并涉及其有关应用问题,如改进震源机制求解、研究地下核爆炸的震源过程与工程防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研究理论地震学计算问题所涉及的数值算法以及计算机实现是一门分支学科。它的诞生得益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大量的高质量地震波形观测资料的获得,是介于理论地震学、计算科学和观测地震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基于基本的物理定律和严格的数学工具,理论地震学给出了定量描述地震震源自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层析研究中,常常涉及地震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问题,故快速射线追踪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讨论了一种以三点法为基础的逐步逼近的射线追踪方法,其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精度高,适合地震层析研究的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计算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8.12.20—12.23在北京举行。会议收到论文44篇,内容涉及地震波传播问题,地震层析成象方法和试验,地震震源理论及近场地震学,位场和电磁场的反演问题,地球物理测井理论研究等。这些报告反映了一年来我国计算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其中波动方程反演问题已开展了非线性问题的讨论;偏移问题已开展弹性波偏移的研究;进行了三维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研究。还有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数值模拟研究,噪音干扰下的广义  相似文献   

6.
伪谱法地震波正演模拟的多线程并行计算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波的正演模拟,尤其是3D正演模拟,往往涉及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计算,问题的规模往往超出计算机的物理内存,或者计算时间让问题的求解者难以忍受,即使采用目前存储和计算能力很强的计算机,其计算费用仍然是十分昂贵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线程协同使用多CPU和计算域分割的正演模拟并行计算技术,使得问题的求解过程得以加快,大大地缩短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为了检验我们的并行算法的可行性,文中以傅利叶正演模拟技术为例,给出了声波和3D各向异性弹性波模拟的例子,并对不同版本(串行、并行)运算效率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结构弹塑性动力计算中,恢复力曲线是一个重要问题。简化的折线型恢复力模型虽然应用简单,计算工作量小,但是有个突出缺点,即存在很多刚度突变点,即折点,这给计算带来麻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折点处理新方法。利用结构动力学方程和线性加速度法等推导出求解折线型恢复力模型中加载点和卸载点两类折点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基于结构动力学方程推导而来,逻辑严密,结果可信,精度有保证。此外,计算突变折点出现时刻,仅涉及结构动力特性等几个已知量,计算简单,不需迭代,计算工作量小。而且加载点与卸载点两类折点的计算公式形式简单又统一,方便编程。  相似文献   

8.
近断层强地震动预测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断层地震动的预测是当前地震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对预测中涉及的震源和三维地下结构建模、格林函数的计算和预测方法等基本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震源模型中全局和局部震源参数,给出一套震源建模方案;通过各种格林函数的对比分析,指出宽频带格林函数法是当前近断层地震动预测中最合适的方法。对近断层场地非线性分析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 & 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rk&Ang损伤模型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采用;但由于该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困难,尤其涉及结构滞回耗能的计算问题时,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中从能量的关系入手,寻找出结构滞回耗能与结构最大位移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方便求解出结构的滞回耗能,从而为该模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最后,例题分析证明本文的方法简便可行,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储液罐的地震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抗震设防水准的确定和储液罐本身的抗震设计.本文简要介绍了储液罐的震害现象及机理,对比分析了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有关储液罐抗震设防水准,并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储液罐抗震计算方面所做的工作及获得的成果,同时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昌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在计算地球物理,深部构造、震源物理和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等四个专题中报告了与CT理论和技术有关的内容40余篇论文,涉及广义Radon变换的应用,井间成象问题,跨孔地震层析成象的反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叠前逆时偏移高阶有限差分算法及GPU实现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前逆时偏移技术是解决地震成像问题的有力工具,但由于计算量大、成像噪音以及存储量大等原因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给出了逆时偏移的实现过程,分析了高阶有限差分格式的稳定性与频散关系.针对叠前逆时偏移计算量大的问题,使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实现算法加速,比传统的CPU计算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文中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单程波偏移方法做比较,结果表明:叠前逆时偏移有效突破了成像倾角限制,对垂直断层、盐丘空腔内幕等特殊构造成像效果均有显著提高.本文尚未涉及成像噪音去除以及存储量等问题,笔者将另文阐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射线类偏移成像来说,求解射线追踪系统中所涉及的属性值不在网格节点上的插值计算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影响到求解走时、路径和振幅信息的计算效率和精度,进而影响到整个偏移成像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根据速度模型的空间梯度特点,考虑被插值点处速度的梯度在横向和纵向的分布特征,构建基于速度梯度空间变化的偏微分方程算法,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定向插值算法引入到射线类偏移成像当中,实现射线追踪当中涉及的属性值不在网格节点上的插值计算.由于偏微分方程法本身固有的特性(局部特征不变性、解的唯一性和线性叠加性),因此,该算法可以实现不破坏原始速度模型空间梯度结构的非网格节点属性的插值计算.通过在常用的速度模型上的插值计算对比、不同速度模型上射线路径对比分析以及复杂介质模型上最后的偏移成像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应用基于速度梯度构建的偏微分方程插值算法在进行插值计算的过程当中可以实现不破坏原始速度模型空间速度梯度结构的属性计算,同时应用该算法可以最终提高射线类偏移成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观测柔度阵的结构参数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地震工程学中结构振动控制和抗震安全评价所涉及的结构识别问题,建立了基于观测柔度阵的结构参数识别模型和求解方法。由于参数识别的求解采用直接搜索的全局收敛算法,改善了参数识别的计算条件,程序实现简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能够得到稳定精确地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昌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6届年会,在计算地球物理,深部构造、震源物理和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等四个专题中报告了与CT理论和技术有关的内容40余篇,涉及广义Radon变换的应用,非间成象问题,跨孔地震层析成象的反演方法,数据不  相似文献   

16.
横向不均匀介质中地震波专题讨论会是在欧洲地震学委员会(ESC)赞助下由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和Charles大学(布拉格)共同主办的。每五年举行一次,此次为第三届,前二届分别于1978年2-3月和1983年6月举行。会议主要涉及不均匀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计算问题及其在地壳和上地幔研究以及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地球物理中的非线性反演问题进行了讨论,地球物理反演通常涉及有限参数空间的最优问题,一个地球模型由一组参数描述其一个或多个地球物理性质(例如,穿过地球内部的弹性波速度)。地球模型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寻找模型预测值和观测值之间的最小失配。最优问题通常是非线性或非线性极强的反演问题,经常导致失配空间出现多重极小,在过去的10年里,全局(随机)最优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关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和进化程序法的讨论已出现在有关的地球物理专业文献中。但是,这些方法在对各参数解的约束评价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很少涉及这类问题。这里给出一类新的方法,该方法在反演的最优化和误差分析方面均具有潜力。新的方法使用的是计算几何的概念。这里描述的搜索方法对10维以上的问题不太适用。  相似文献   

18.
大型非线性反演问题的一个普通例子是地震波形反演,通常解这类问题的方法涉及到求出观测与理论预测值之间某一失配函数的极小值。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需要反演大矩阵的一些方法变得很麻烦,要执行反演并避免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就需要相当大的储存量和计算工作。因此,不需要任何大型矩阵反演的方法是很受欢迎的。目前,下降型算法正被广泛使用着。通常,在每次迭代时,由失配函数的梯度得出下降方向,并且根据这个方向或者还有以前的  相似文献   

19.
桩和群桩的静刚度及动力阻抗(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仅涉及桩的静力和动力性能的一些最新进展、详述了桩和群桩的静刚度与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方法,检验了理论方法与现场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用地应力测值定性判别测区应力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钻孔法测量地壳中应力的相对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元件测值变化计算测区应力的变化。这种定量计算需涉及若干力学问题,然而现有的一些地应力台站,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欠。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一种定性判别测区应力的方法。 当前多数地应力台站,是根据材料的压磁效应测定元件电感值的变化以确定测区应力变化。而元件电感值的升降,直接取决于钻孔孔壁对元件两端的作用力。由于元件与孔壁间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