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记述了甘肃临夏盆地晚新近纪林氏山西犀(Shansirhinus ringstroemi)3件未成年个体的头骨发育特征,主要表现在:顶嵴至迟在幼年个体出现,此时两侧顶嵴远远分开,其间的骨表面隆突;3件未成年头骨的项嵴后缘均是平直的;鼓后突与关节后突的接触出现于初生期;头骨顶面在鼻骨后缘向前延伸由初生期的逐渐变窄到幼年个体的迅速收缩,此时头骨顶面最宽处位于两侧眶上结节之间;在钩突后方,鼻后孔侧壁的后缘向后上方延伸,幼年个体时倾斜角度已接近成年状态.与维氏大唇犀(Chilotherium wimani)头骨的个体发育相比,两者在颊齿萌出顺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后者幼年头骨在顶骨与枕骨鳞部骨缝的愈合时间上较S.ringstroemi晚.Shansirhinus头骨形态方面区别于其他无角犀族类群的分类特征不晚于DP4开始磨蚀且M1刚露出齿槽时出现.新的头骨材料表明Shansirhinus可能在晚中新世早期起源于甘肃临夏盆地.Shansirhinus上颊齿发育釉质褶皱,下颊齿发育方形轮廓的下三角座,具有一定的加工硬草的能力,生活在晚新近纪时期的开阔草原上,是无角犀族已知唯一延续到上新世的类群.  相似文献   

2.
同号文 《第四纪研究》2010,30(2):307-318
在泥河湾盆地真象化石十分常见。  近年来,在泥河湾层中新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化石,过去被归入古菱齿象的部分材料也被转移到该种;  但以往报道的材料都很零碎,并且时代也较早。本研究的发现于蔚县大南沟东陡壁附近的长鼻类下颌骨(完好下颌体带左右m3)亦可归入该种,主要依据如下特征: 喙突(或吻突)不发育、下颌联合部短、下颌体前缘陡直、具有舌侧神经孔、颊齿齿板中间突不发育和釉质环无菱形结构、下第三臼齿有×18个齿板、齿板较薄、齿板频率为6、釉质层较薄但褶皱不强烈等。蔚县大南沟的化石是迄今在我国所发现的材料最完好和地质时代最晚的草原猛犸象化石记录,距今约4.5万年。  相似文献   

3.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蹠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札达盆地上新世时代表着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以及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西藏札达盆地腹足类组合及生物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札达盆地古格组第四岩性段发现大量腹足类化石:Adelinella regularis Yü(规则小隐螺)、Velutinopsis spiralis Yü(旋纹似天鹅绒螺)、Radix zandaensis sp.nov.(札达萝卜螺)、Hip peutis cf.minor(Ping)(微小圆扁卷螺),称为小隐螺-似天鹅绒螺组合。根据这些腹足类化石在西藏西南部的分布特征,认为它们是分布于北喜马拉雅山间断陷盆地的一个腹足类组合,介于西藏犀类化石与杜氏珠蚌-河北珠蚌层之间,时代处于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之间。对比现生种属研究认为,札达盆地腹足类应生活于近岸的浅湖环境。孢粉分析认为化石层形成时为温暖潮湿的森林-草原环境,化石层下部的三趾马生活在温暖而显干旱的灌丛草原环境,可知札达盆地由托林组至古格组,古气候经历了由温暖干旱向温暖潮湿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首次在青海西宁盆地新近纪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三趾马、副板齿犀牙齿化石,对化石的基本特征和埋藏情况进行了描述,三趾马化石经鉴定为东乡三趾马。结合区域和前人资料认为,本次发现化石的岩石地层应该属于咸水河组或以上层位,时代为晚中新世早期。分析前人孢粉资料认为化石形成时的古植被为森林-草原,古气候环境为亚热带干旱气候环境。这一发现为西宁盆地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对西宁盆地中新世地层确立起到时序标尺的作用。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地的环境演化、地层划分、时代厘定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进行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中犀类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庶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札达盆地上新世时代表着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以及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华南地区第四纪喀斯特洞穴堆积中常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广西崇左地区已发现多处含有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的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洞穴化石点,在其共生的动物群中,对生物地层和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且化石数量最多、演化特征最显著的种类之一是独角犀(Rhinoceros)。近期早更新世犀类化石的研究有较大进展,但中晚更新世时期的犀类化石却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产自中国广西崇左更新世中晚期的武鸣楼山临佛洞、公鸡山愚公洞、木榄山智人洞以及芭仙洞这4个化石地点的犀类新材料,依据牙齿的大小和其形态特征分别将其归入了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爪哇犀相似种(Rhinoceros cf.sondaicus)和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通过对华南地区第四纪独角犀的系统研究表明,爪哇犀(R.sondaicus)在此地区从早更新世中期一直持续到全新世;中国犀(R.sinensis)则从早更新世晚期延续到晚更新世;暂时没有发现印度犀(R.unicornis)的化石。颊齿特征分析表明,扶绥犀(Rhinoceros fus...  相似文献   

8.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合报道了浙江天台盆地产出的蛋化石,其中包括新建立的龟鳖化石蛋科(新科)Tesmdoolithidae ram. nov.和天台蛋属(新属)Tiantaioolithus gen. nov.,以及5个新种:Dendroolithus shuangtangensis sp. nov.,Elongatoolithus chichengshanensis sp. nov,Elongatoolithus laijiaensis sp. nov,Spheroolithus jincunensis sp. nov,Tiantaioolithus jiangi sp. nov。这批蛋化石以赤城山组出现的类型最为丰富,有长形蛋、树枝蛋、圆形蛋、龟鳖类化石蛋等;赖家组蛋化石数量少,仅见长形蛋和圆形蛋类,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推测天台蛋化石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冷,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所致。孵化率降低,生殖链打断,可能是引起恐龙绝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晚三叠世轮藻化石在世界各地发现很少,在我国南方亦尚属首次发现。报道了秭归盆地上三叠统沙镇溪组底部的轮藻化石,计有3属4种(包括2个新种):Stellatochara subspaerica Kozur et Reinhardt,S.xietanensis sp.nov.,Cuneatochara sanxiaensis sp.nov.,Vladimiriella decora(Saidakovsky)。根据沙镇溪组轮藻化石在国内外地质时期的分布,结合同层中所产孢粉化石的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含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认为属晚三叠世早期,并对当时的古植被、古地理、古气候做了初步探讨,对化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在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中,发现油气显示,是大庆油田外围探区中第二个重点勘探的盆地。本次工作在太平林场组的建组剖面下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化石—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见有3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新种2个,它们是:康氏巴尔姆孢(比较种)Balmeisporites cf.kondinskayae Srivastava et Binda、嘉荫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jiayinensis sp.nov.、太平林场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taipinglinchangensis sp.nov.、巴尔姆孢?(未定种 1)Balmeisporites?sp.1、巴尔姆孢?(未定种 2)Balmeisporites?sp.2。这一发现丰富了太平林场组建组剖面的生物化石内容,对嘉荫盆地井下岩石地层单元与露头剖面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所发现的巴尔姆孢均是不具赤道突起的类型,反映出典型晚白垩世的特征,本组产出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化石可与松辽盆地嫩江组对比,为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巴尔姆孢指示的古气候应为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产巴尔姆孢的层位所处的古环境应是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前缘或前三角洲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邓胜徽 《现代地质》1991,5(2):147-156,T002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的植物化石,共鉴定了21属36种。植物组合以蕨类占优势,银杏类、苏铁类和松柏类均有一定比例,同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含植物组合成分相似。地层对比表明,霍林河组与海拉尔盆地的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可以对比,也能同阜新盆地的沙海组和阜新组对比。植物组合成分及地层对比都表明该植物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本文还描述了5个新种: Coniopteris huolinhensis sp.nov,Cladophlebis neimengensis sp.nov,pterophyllum huolinhense Sp.nov.pl.angustifolium Sp.nov,Nilssonia zelimunsia Sp.nov.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象类化石,对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依据牙片的釉质层、齿脊频率等特征初步鉴定为猛犸象类化石,并在同一层位发现了钙化树木化石.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猛犸象属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孢粉组合等的简要分析认为,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晚期为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这一发现有助于认识中国猛犸象属动物的迁徙过程,以及青藏高原晚更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同时,也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达涕盆地是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沉积了新近纪晚期的河湖相地层.早期的工作中曾报道有三趾马化石的线索,据此进行的新的考察发现了更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1件带有颊齿列的三趾马上颌.达涕盆地的三趾马体型中等,其上颊齿具有原尖小而圆,前、后端较尖,褶皱中等发育,前附尖和中附尖不特别加宽,无次尖收缩等特点.与之前发现的下颌骨相结合,证明达涕盆地的三趾马属于福氏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通过与西藏吉隆和山西保德发现的福氏三趾马的时代对比,显示达涕盆地含福氏三趾马层位的年龄约为7Ma,因此将原定的上新世达涕组的时代纠正为晚中新世.与近距离的吉隆沃马盆地福氏三趾马的生态对比,指示达涕盆地在7Ma的古海拔高度约为2400 ~ 2900m,该地区自那时以来快速上升了至少2000m,这一结果与构造学的证据吻合.  相似文献   

14.
莱阳盆地莱阳群恐龙足迹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日辉  张光威 《地质论评》2000,46(6):605-610
在山东莱阳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龙旺庄组发现15个足迹化石。化石产在灰绿色细砾粗砂岩(转石)的下层面,呈层底凸形(Convex hyporelief)保存。研究表明,足迹为二足行走、趾行式、三趾型,趾端具尖、长爪。足长约13 cm,长大于宽,近中趾对称。趾间角较大:平均值Ⅱ27°Ⅲ27.2°Ⅳ,Ⅱ、Ⅳ趾夹角平均54.2°。趾垫不清晰,无尾迹印痕。经研究,笔者认为这是一新的足迹类型,命名为Paragrallator ichnogen. nov.,并将其归入Coelurosauria Huene 1914次亚目,Anchisauripodidae(Lull 1904)足迹科。即该足迹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虚骨龙类所形成。恐龙足迹形成于滨湖相—河流相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志丹群的孢子和花粉。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其中一个组合产自环河-华池组上段,另一个组合产自泾川组,经与已知资料分析对比,前者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早期,后者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探讨了两个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指出沉积区在环河-华池组上段沉积时为亚热带偏湿的气候,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干旱气候的控制,泾川组沉积时为热带、亚热带偏干旱气候。对孢粉植物群分区问题做了论述,说明研究区志丹群的孢粉植物群应归于G.F.Herngreen和A.F.Chlonova(1981)划分的北极-欧州亚省(Boreal-European)。文中描述了五个新种:Divisisporites palmatus sp.nov.,Biretisporites minor sp.nov.,Camarozonosporites scabratus sp.nov.,Piceaepollenites minutus sp.nov.和Ina-perturopollenites plicatus sp.nov.。  相似文献   

16.
初步研究了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的一具近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其代表了一新的巨龙型类恐龙——中国辽宁巨龙(Liaoningotitan sinensis gen.et sp.nov)。其主要特征为:上颌骨腹缘下凸,上颌齿列短且位于前部;颧骨前端近平齐于眶前窗的前缘;翼骨的方骨支基部收缩;上颌齿呈叠瓦状排列;上颌齿冠窄勺形,切面呈D字形,缺失唇侧沟和小锯齿;下颌齿9枚,明显小于上颌齿,排列稀松;下颌齿冠不对称,切面呈椭圆形,舌侧的沟和嵴发育,齿冠基部向舌侧膨大;肱骨近端扩展,约为长度的54.9%;肠骨前髋臼突前端较尖。初步的支序分析显示,辽宁巨龙属于巨龙型类恐龙,是比盘足龙和梁龙更为进步的类群。  相似文献   

17.
胡绍锦 《云南地质》2005,24(3):321-327
记述滇池盆地含煤层中首次发现的上新世剑齿象化石,包括脊棱齿象属的一个新种昆明脊棱齿象(Stegolophodon kunm ingensissp..nov.)、似元谋剑齿象(Stegodonaff.yuan-m ouensis)、玉溪剑齿象、师氏剑齿象等。这一剑齿象化石组合的发现,对研究新生代象类和滇池盆地的演化史,重新划分盆地煤系地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姬书安  张笠夫 《地学前缘》2020,27(6):365-370
发现于内蒙古鄂托克旗召稍早白垩世罗汉洞组的一件不完整翼龙类下颌标本,以下颌愈合部长且平直、齿骨侧嵴发育、近圆形齿窝沿侧嵴之上的齿骨侧面上半部分自前向后呈直线排列、齿窝直径(2~2.5 mm)前后变化较小、相邻齿窝的间距约为齿窝直径的一半、下颌牙齿密度为3枚/cm等特征,可归入梳颌翼龙科(Ctenochasmatidae),且代表一新属种——郝氏鄂托克翼龙Otogopterus haoae gen.et sp.nov.。该化石是继鄂托克旗新召准噶尔翼龙科的平颌鄂尔多斯翼龙Ordosipterus planignathus之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第2件确切翼龙类材料,丰富了这一地区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的组成。该翼龙也是继甘肃庆阳环河翼龙Huanhepterus quingyangensis之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第2种梳颌翼龙科化石,进一步扩大了鄂尔多斯盆地梳颌翼龙科的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是继辽宁西部之后梳颌翼龙科在中国的又一重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广东省南雄盆地上白垩统主田组3组恐龙行迹,由杨梅坑足迹点的足迹命名了南雄鸭嘴龙足迹(Hadrosauropodus nanxiongensis ichnosp. nov.)一新种;古市足迹点的足迹归入鸭嘴龙足迹一未定种(Hadrosauropodus isp.)。这是中国鸭嘴龙足迹属的首次描述,将该足迹的分布从北美拓展至中国,并为南雄盆地存在大型的鸭嘴龙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还整理了中国已描述的大型鸟脚类足迹:中国足迹(Sinoichnites)被定为非正式的塑模标本;扬子足印(Yangtzepus)被归入兽脚类足迹;禽龙足迹(Iguanodonopus)被认为是裸名,归入禽龙足迹(Iguanodontipus);嘉荫足迹(Jiayinosauropus)增加了新材料并得以具体描述;内乡足迹(Neixiang footprint)得以重新描述。  相似文献   

20.
甘肃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植物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胜徽  卢远征 《地质学报》2008,82(1):104-114
首次较系统报道了产于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植物化石,分为两个植物组合。Athrotaxites-Solenites组合产于赤金堡组上段,有Solenites luanpingensis Wang,Pityocladus cf.i waianus(ishi)Chow,Pityocladus sp.,Athrotaxites berryi Bell等,时代大致为早白垩世早期,反映潮湿或半干旱半潮湿气候。Brachyphyllum-Pseudofrenelopsis组合见于中沟组上部,包括Sphenopterissp.,Pseudofrenelopsis dalatzensis(Chowet Tsao)Cao ex Zhou,Cupressinocladus elegans(Chow)Chow,Cupressinocladus sp.,Pagiophyllumyumenense sp.nov.,Pagiophyllumcompressum sp.nov.,Pagiophyllum sp.,Brachyphyllumningshiaense Chow et Tsao,Brachyphyllumobtusum Chow et Tsao,Elatocladus sp.,Podozamites sp.,Carpolithus sp.等12种,时代为Aptian-Albian期,反映干旱型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