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在大量实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天山南北麓库车山前拗陷和乌鲁木齐山前拗陷在第四纪时期主要的构造变动及形成的最新构造形迹,并利用石油地质研究的最近成果对山前拗陷中最新构造的形成、演化以及褶皱构造与基底断裂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大量实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天山南北麓库车山前拗陷和乌鲁木齐山前拗陷在第四纪时期主要的构造变动及形成的最新构造形迹,并利用石油地质研究的最近成果对山前拗陷中最新构造的形成、演化以及褶皱构造与基底断裂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矿山梁构造位于广元的西南,是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北段的典型冲断前锋构造之一,也是当前川西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构造之一。地质结构复杂,地表构造褶皱强烈、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大。深化矿山梁地面构造特征研究,对进一步在龙门山北段地区山前带中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秀兵 《西部资源》2013,(2):119-120
宗陶来矿区位于天山地槽褶皱系,北山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沙拉扎山隆起(Ⅲ级构造单元)的北部,铁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中接触交代型矽卡岩中,区内断裂构造、岩浆岩发育、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为本区主要容矿构造,华力西中晚期侵入活动及中高温热液是形成宗陶来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山前拗陷位于天山北麓,为一总体走向东西的槽型地,展布于东经84°—89°30′之间,东起奇台县,西至精河一带,长五百多公里。拗陷内为巨厚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物所充填。现代地貌主要表现为低山丘陵与倾斜平原。乌鲁木齐山前拗陷是新疆新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有新生代的褶皱、断裂,现代地震活动也十分频繁。新构造活  相似文献   

6.
乌日尼图地区奥陶系乌宾敖包组、巴彦呼舒组呈北东向展布,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空间产出特征.多形成北东向延伸,轴面大致北西倾,自北西向南东由紧密褶皱变为宽缓褶皱.近北东向陡倾劈理带是该地区表现最明显的一种构造形式,它以十分发育的近北东向陡倾劈理和轴向近东西的直立褶皱为特征.劈理走向近东西,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在60°-80°之间,由强烈变位并被改造的早期条带状构造和新生劈理组成,新生劈理由强烈拉长的石英条带和黑云母、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定向表现出来,新生劈理切割早期条带状构造,反映了对早期构造的改造和构造置换.褶皱构造以早期条带状构造为变形面,轴面陡倾或直立,与近东西向的陡倾劈理平行,其在强变形域多以十分紧闭的叶内褶皱产出,变形较弱时为开阔-闭合褶皱,陡倾劈理以不等的间隔产出,由此导致一些中-弱变形域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黑山煤田区域构造背景和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构造运动对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并以三种控煤构造组合形式揭示了本区的基本赋煤规律。聚煤期同沉积构造控制着含煤性在空间上的变化;印支期NWW向褶皱对煤层的赋存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喜山晚期张性和走滑断层,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并控制了煤田东、西部残留煤系的埋藏深度。逆冲——褶皱和断裂——单斜式控煤构造组合中,逆断层上盘煤层抬升而利于勘查开采,但规模有限;褶皱——断裂式控煤构造组合中,复式向斜之次级背斜区,煤系上覆地层受剥蚀,煤层埋藏较浅,为主要的有利勘查区。  相似文献   

8.
宛川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兰州盆地东部.该区域历史时期曾发生多次6级以上地震.以DEM数据为基础,通过河流水系分析和地貌形态指数的计算,讨论了区域新构造活动特征.山前曲折度指数(SMF)在宛川河北为1.03~1.18,在兴隆山北前缘为1.83~2.88;河谷宽高比指数(VF)在宛川河北部为0.36~2.34,在南部的兴隆山为0.55~13.SMF与VF值的大小和分布特征表明研究区新构造活动活跃,且宛川河以北(前人推测有断层存在)新构造活动的活跃程度更高.流域盆地非对称性指数(AF)在宛川河北部东南端的异常揭示存在掀斜断块和褶皱运动;结合裂点分布和沟谷错断等地貌特征,发现宛川河北正断裂的东南端也存在西北--东南向走滑活动.  相似文献   

9.
地质构造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这其中褶皱构造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成因比较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硫铁矿是白河县较有远景并具有特色的优势矿种,分布较普遍而且具一定规模。白河里端沟硫铁矿,褶皱构造发育,对于含矿层的厚度和多次出露的矿层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对于矿区褶皱构特征以及控矿关系,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分析表明,该地区发育4期主要构造变形.D1期主要是区域性近EW向片麻理形成阶段,其变形时代为>970 Ma;D2期是在正片麻岩形成了近EW向轴面陡立韧性剪切褶皱,以及剪切面理上发育的各种紧闭不对称褶皱和低角度拉伸线理,其变形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D3期变形发生在寒武纪早期,以构造抬升至地...  相似文献   

12.
化德县大兴牧村一带属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增生带,地层系统属华北地层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分区.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岩石组合为一套变质陆源碎屑沉积一火山地层,为测区最古老的变质地层,呈不规则状捕虏体或残留体产出,总体呈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地层内部褶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挤压、走滑为特征.宝音图岩群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其变质共生矿物组合为红柱石、白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由变质作用形成了红柱石,变形作用使得红柱石产生了显微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13.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南部勐野井钾盐矿床沉积了巨厚的钾石盐,岩盐层整体呈现盐构造特征,且发育较强,多期褶皱频出,与上覆碎屑岩之间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在喜马拉雅运动造成的强烈挤压和差异负载作用及盆地升降过程中的重力滑移作用下,岩盐形成较为复杂的盐构造体系。研究表明勐野井钾盐矿床盐构造受多重作用影响,重力滑移作用是盐构造初始动力来源,之后在差异负载作用及浮力作用下,盐构造发育相对缓慢,强烈的区域挤压作用是盐构造快速发育的重要原因,并促进差异负载、重力滑移作用和浮力作用进一步发展,形成较为复杂的盐构造体系。盐构造的研究对于探寻钾盐矿体的成因、运动规律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研究贺兰山、罗山洪积扇特征与山脉抬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是我国洪积扇发育的典型区域,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洪积扇保存良好,同时受高原隆起影响,此处构造多样,是研究洪积扇与构造运动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基于3S系统在地学应用中的发展,通过遥感图像解译。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典型山脉的洪积扇地貌特征:贺兰山山前洪积扇宽长比、扇顶角大,山麓弯曲明显,扇面坡度陡;罗山山麓平直,扇坡度陡,宽长比小。利用MATLAB、GRAPHER等统计分析了洪积扇细部特征与构造运动,特别是均衡抬升的响应发现:山前盆地沉降越剧烈,洪积扇扇面积与流域面积之比越小;构造活动年代越老,均衡抬升量越大,扇面宽长比越小,扇体横剖面越平直,洪积扇扇面积与扇高差之比越大,扇面积增长至75 km2,不再受控于流域情况;构造活动年代越新,山麓弯曲度、沟口间距越小,沟口与沟口高地高差越小,扇宽越大;就构造活动强度来说,山体构造抬升越剧烈,扇面坡度越大,扇面积越小。  相似文献   

15.
和田河源于西昆仑山,由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于阔什拉什附近汇合后称和田河,原来最终注入塔里木河,现在一般流不到塔里木河即行消失了。和田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分属两个一级地质构造单元,即昆仑山褶皱带和塔里木地台。前山褶皱带、和田拗陷和塔里木台坡分别属于它们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图1)。第三纪末以来,挽近构造运动支配着流域内,特别是前山褶皱带和山前平原区。差异运动、褶皱断裂、地震等都具有十分明显地表现。本文拟对上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大青山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河谷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地受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的控制。在山前断裂强烈活动的地段,河流深发呈峡谷,发育多级河流阶地,河谷纵剖面为上凸形,谷底宽度与谷肩山高度之比Vf值较小;在山前断裂活动较弱的地段,河流侧蚀呈宽谷,河流阶地级数较少,河谷纵剖面为下凹形,Vf值较大。河谷纵剖面凹度与大青山抬升幅度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吴主孙权统一江南后,为保吴国的长治久安,在黄石铁山大规模开采铜铁矿藏制造刀剑、农具,富国强兵。黄石铁山是长江中游的璀璨宝地,熠熠生辉。铁山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坳陷褶皱带的大冶坳陷褶皱朿内,按地质力学观点,属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铁山侵入体为燕山早期产物,其矿床类型属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铜矿  相似文献   

18.
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Ⅰ)内蒙台隆(Ⅱ)的乌拉山复背斜(Ⅲ),南北两侧分别有乌拉山山前和临(河)—集(宁)深大断裂呈近北东东向展布,各类矿床均产于其次级构造内。  相似文献   

19.
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GIS叠置分析与统计分析,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四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9000-3000 aBP 聚落分布特征与区域构造及地貌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存在密切的关系,构造活动深刻影响着区域地形的高低起伏与地势的陡峭和缓,而早期聚落选址对于平坦地形的偏好使得聚落分布时空特征形成过程中与区域构造密切相关。由于主要受正断层控制,环嵩山地区东部华北坳陷与嵩箕台隆地带呈整体抬升与下降特征,区域发育有大量断块山地丘陵、断陷盆地、平原等地势平坦的地貌单元,大量早期聚落分布于这一区域,甚至一些海拔较高、顶部平坦的山地、丘陵顶部也有早期聚落分布。而边缘地带的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等区域,由于多为褶皱控制的褶皱构造山地,区域平坦地形较少,早期聚落则分布较少。环嵩山地区9000-3000 aBP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关系研究表明,早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环境起到基础性作用,其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不同自然条件的多种舞台。而人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其通常依据自身的文化特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自然环境栖息、生活。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构造运动对喀喇昆仑山北坡山地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使本区褶皱回返,进入大陆发展阶段,而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构造,奠定了本区地貌发育基本格局。第四纪期间,本区的主干断裂-康西瓦断裂再度复活,中-新生代地层褶皱,错断,沿断裂裂隙喷发的火山岩,穿透了河漫难阶地。山体剧裂的差异抬升,致使本区东西、西两部地貌形态变异很大。主干河流沿断裂活动强烈下蚀,呈直线性伸展,与沿主河新生的次一级张性断裂构成梳状水系。反映山地间歇性上升特点的河谷阶地,在两岸的阶地级数,分布高度上很不一致,显示了构造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