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地质矿产部下达的任务和体制改革精神,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最近成立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队,这是我国地质矿产部系统第一支海洋工程地质专业调查队伍.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是区域性的浅层综合地质调查.在南海主要为油气勘探开发及海底工程服务.它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测区内海底不稳定性地质因素和区域背景、形成地质灾害的原因、诱发机制、作用过程和规模等,并作出科学评价,以避免海底工程发生灾害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海洋物理学会为配合石油攻关,开展海洋油田勘探、开发和海洋工程工作于1983年3月1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讨论会.来自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石油部和地质矿产部等30个单位的5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中国科学员学部委员、声部研究所所长汪德昭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们指出:近几年来海底沉积层声学的研究在国际上普遍受到重视,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进展,这次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讨论会,围绕着如何为海上石油开发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讨论,是很适宜的.会议组织了个几个学术报告,探讨了有关海底沉积层的声遥测识别,海底沉积物声学与力学特性的关系、非线性声学在海底探测中的应用、海洋声学仪器设备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并且交流了近几年对海底沉积层声速和衰减系数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测量结果.会议归纳了以下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召开的“东海地质讨论会”于1982年12月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和有关大专院校等70多个单位的170多名代表。会议收到有关反映近年来我国在东海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论文(摘要)180多篇,几十位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本单位和个人几年来对东海地质构造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会议还就东海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 这次讨论会对进一步探讨东海地质环境基础条件和规律,为查明东海地质构造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地质矿产部组织的“核电站选址物探研讨班”于1984年6月5日至6月12日在杭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物探局、物探研究所、情报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航测总队、水文地质方法研究队、地质科学院562队、武汉地质学院、上海地质仪器厂、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地质矿产局及所属的物探大队、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和水利电力部华东电力设计院等31个单位45位代表.会议由地质矿产部物探局陈昌礼高级工程师主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根据核电站选址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做了16个专题报告;第二阶段介绍了江苏、广东、浙江核电站在选址调查中所取得的经验;第三阶段代表们对上述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经上级批准恢复整整六年了.六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初步建成一所综合性的海洋地质专业研究所,科研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为了总结六年来科研工作,开展学术交流和促进学科发展,于1984年12月24—28日召开了海洋地质研究所第一届科研成果交流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技术顾问关士聪高级工程师,学部委员、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刘光鼎高级工程师,学部委员、所技术顾问业治铮教授等专家专程来青参加会议指导工作.在青兄弟单位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1985年12月9日,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授衔仪式,地质矿产部授予荷籍著名沉积学家梁瑞仁教授(Prof.Swie-Djin NiO)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石油海洋局副局长刘光鼎专程从北京来青参加授衔仪式,并代表地质矿产部向梁瑞仁教授颁发名誉研究员证书.青岛市施稼声副市长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所长分别致词,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7.
地质矿产部于1988年5月26—29日在青岛市举行科研成果评审会,对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部控“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和“中国浅海及其相邻陆区第四纪层型剖面对比”两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评委会由地矿部科技司总工程师王福庆高级工程师任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赵一阳研究员、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邵时雄研究员和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代表杨邦昕工程师任副主任,范德廉研究员等20多位有关专家受聘参加评审工作.评委会听取了两个课题组的成果汇报,进行了认真地评议.评委认为这次提交的两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海洋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近岸和浅海砂矿地质讨论会”于1984年2月16—19日在上海召开.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建材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和高等院校所属的36个单位、53名代表和30余名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专题研究论文40余篇.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秘书长杨启伦高级工程师主持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大会宣读论文12篇,第二阶段分组宣读论文20篇,随后代表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主办的“油气盆地研究短训班”自1983年10月17日至11月17日在无锡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举办.参加这届短训班的学员共30余人,来自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所属各石油勘探局、研究所、各普查大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海区编图会议于1983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八个单位的2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及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主编、研究员张宗祜,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启伦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指出:编制“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对我国的地质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次编图被列为地质矿产部重点科研项目.海区部分的编图又对整个图件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海区编图的完成打好基础.负责海区编图的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编图工作进展及编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会上还展示了30多幅图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海洋开发的规模迅速扩大,不论是海港建设,海上石油平台的建立,水下输油管的布设,处处都要求掌握海底工程地质的情况。但海中钻探取样非常费工费时,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用其他简便方法来代替或辅助。声学方法就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沉积声学就是应这种需要和在水声学、海洋地质学与海洋土力学等几方面配合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美国海军研究署在1973年召开了海洋沉积物声学会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反潜战研究中心在1980年开了一个与海底相互作用的海洋声学会议。今年在伦敦召开了声学与海底国际会议。这几个会都是几方面结合的会议,说明这门学科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地质灾害研讨会,于1991年7月9日在青岛召开。 会议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主持,为期4天。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地质矿产部、高等教育部及青岛市有关单位的50余名专家  相似文献   

13.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其安全就位和稳定施工,与井场区海底的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就事关平台安全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技术作了研究,评价预测了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稳定作业有关的软弱下卧地层的穿插和持力、海底斜坡条件下工程地质层稳定性、半潜式钻井平台的锚固力以及不同底质条件下海底底流的冲蚀。推荐了实践有效的半经验计算公式,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井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稳定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海洋志》编写工作会议于1983年7月21—22日在青岛山东海洋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海洋志》编委会委员、各篇章的编写人员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共50余人.《海洋志》是山东省志的一部分,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海洋科学的志书.全志将包括概述、海岸、港湾和岛屿、海洋地质地貌、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防和海洋事业机构等十篇共四十五章,预计达70万字.参加编写的单位有: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北海舰队、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及青岛市属有关单位.会议由山东省《海洋志》编委会主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侯连三主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董一博先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山东省志编委会负责人辛玮、席星加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介绍和传达了全国地方志、山东省志编写情况及有关精神,并回答了编写人员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海底底质不稳定性及其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随着世界大陆架和大陆坡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加速,多种海洋调查仪器在海上的使用(高分辨力地震勘探、旁测声纳、测深、浅钻和实验室土工试验资料)已开始揭示了海底潜在的各种类型的不稳定性地质现象.如何正确识别这些不稳定性地质现象的存在和试图预测它们的危害是直接关系到油气钻探、输油管线铺设和其它各种海洋建筑物设置的成败以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为满足浅海油气开发的需要,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种调查和研究,尤其是美国在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进行了较高程度的研究.自1977年以来,我部和石油部也着手探索北部湾、珠江口和长江口外的陆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珠江口外地区,为自升式钻井平台预选锚地和井位提供了海底工程地质资料,并发现了某些海底不稳定性的地质现象.开发海底油气资源、改造和利用海底环境,只有依靠研究海底各种地质因素,摸清它们的规律,并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律才能实现.本文试述有关影响海底不稳定性的因素,其表现形式、触发机制以及调查方法等,不足之处望惠指正.  相似文献   

16.
序言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填海造陆、港口建设、海底管线等海洋工程活动的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频发。为了保护海洋地质环境与工程活动安全,迫切需要对海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勘察与评价。海洋工程地质,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海洋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海底地形与地貌特征、海洋动力地质作用、海洋地质灾害过程机理与预测防控、现场与实验室的勘测技术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海底高精度重力测量系统及方法技术研究和应用罗壮伟,刘文锦,程振炎(地质矿产部物化探研究所)前言海洋重力测量对于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以及天然地震预报与震害预测、大地构造、军事科学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海洋重力主要从事深海域重力勘测,...  相似文献   

18.
由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司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共同主持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1/250万)评审会于1987年4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家国土规划局和地图出版社等部门的知名专家、教授和代表以及该图编辑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该图主编、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张宗祜所长作的关于制图指导思想、目的任务、编图内容和过程等方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B.A.雅尔玛留克为首的苏联地质代表团一行六人,于1985年1月8日对海洋地质调查局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在沪期间,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路丙章、总工程师杨启伦,分别向代表团介绍了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机构和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进展及研究概况,观看了海洋地质调查局摄制的有关海洋地质调查概况的录相片.双方对相互关心的海洋地质及石油地质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苏联  相似文献   

20.
1987年8月18日下午,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隆重仪式,地质矿产部授予国际著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Kenneth J.Hs(?))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矿部第四纪地质中心主任、海洋地质研究所技术顾问业治铮教授专程来青参加仪式,并代表地质矿产部向许靖华教授颁发名誉顾问证书.青岛市施稼声副市长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所长分别致词,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