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采用绕圈悬挂式海底电缆系统进行海上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复杂情况,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振幅法的水平分量检波器在任意随机取向情况下的方位校正新方法。通过对三维理论模型试算和对海上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实际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均获得了很好的方位校正效果,表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宁河-昌黎断裂基于浅层地震勘探资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河—昌黎断裂长约170 km,为燕山隆起、山海关隆起与黄骅拗陷的分界断裂,断裂西南起自宁河,向东北经南套南、大夫庄南、杨家坨,过昌黎转向东入海,断裂走向NE50°~70°,倾向SE,为上陡下缓的铲形正断层,该断裂为一条地壳基底深断裂,控制了南侧黄骅坳陷北段中、新生代沉积。河北省工程地震勘察研究院于2007年、2014年先后在昌黎、滦南、唐海、丰南布设了4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对宁河—昌黎断裂进行了探测,浅层地震勘探应用美国GEOMETRICS公司STRATAVISOR NX96高分辨数字地震勘探系统,采用70 kg冲击震源,单边激发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覆盖次数12次。应用Vista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通过对数据进行真振幅恢复、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处理方法,获得高质量的地震勘探时间剖面。为获得断裂活动时代的重要信息,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处理过程中的中间数据获得地震剖面时—深转换速度参数,从而获得地震勘探深度剖面,结合测线附近地层层序资料,与地震勘探深度剖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获得断裂的上断点埋深和最新活动时代认识。浅层地震勘探剖面揭示,宁河—昌黎断裂浅部由一条主断层和一条次级断层组成;断层上断点埋深40~110 m,断裂活动时代具有分段活动特征,断裂北段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南段为晚更新世中期;断裂走向为北东的段落,为正断层,走向为北西的段落,以走滑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3.
城市活断层地震勘探的最佳组合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大城市活断层地震探测实践,在简要介绍各种地震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不同地震勘探方法的适用范围、获得的主要成果和所解决的主要问题。讨论了现阶段用地震勘探获取地壳结构和对不同深度断层定位的最佳组合方法,即对于有沉积覆盖的隐伏数百米深度至地表的断层,可用浅层地震勘探对其进行追踪,基底(埋深数公里)以上断层可采用高分辨地震折射探测;对于地壳中、深断裂应用反射地震勘探和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联合探测方法;还可以进一步采用三维深地震测深方法获得城市下方的三维结构和构造信息。采用这样的组合探测方法能够较好地获得断层在不同深度的产状与展布以及由深至浅完整的分布图像,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王珲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4):907-913
针对传统地震勘探方法不能准确获取高精度勘探数据,提出基于ZigBee对地震勘探数据精度提高技术的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根据地震勘探地区地质和地表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划区,利用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及影响检测效果的地震分辨率因素,获取引入差分GPS定位模块的勘探仪器探测的地震数据;运用射线追踪技术,对地震数据中的破损数据进行检测追踪,采用专用检测设备提取破损数据,并对其修复处理;创建由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ZigBee模块构成的检测系统,并根据拓扑结构网络实现对地震勘探数据的质量检测,以提高地震勘探精度。根据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地震勘探数据精度和有效性,可为相关工作提供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地区采用地震勘探方法时,由于地表障碍物、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检波器不能按照观测系统设计规则布设,采集的地震数据存在道缺失,常规的浅层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由于没有采用数据重建方法,因此会影响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效果.压缩感知技术被引入到地震勘探中已经有十余年,但都是在石油地震勘探中应用,其原因是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量大,信噪比高.由于浅层地震勘探的覆盖次数小,信噪比低,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应用压缩感知技术存在一定的挑战,能否应用压缩感知技术于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尚未可知.本文对压缩感知理论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将模拟的压缩感知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以曲波变换为稀疏变换,通过构造0-范数的一种逼近函数建立稀疏反演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求解方法.模拟数据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很好的对缺失地震数据进行重建.对某地区地震活断层勘探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模拟的压缩感知采样和数据重建,并对原始数据、压缩感知采集数据和重建数据分别进行了相同的地震数据处理,偏移成像结果验证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重建方法能够获得和常规采集数据相当的处理结果.本文验证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重建技术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漠河地区.由于永久冻土层的存在,地震勘探很难获得高品质的资料,给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带来了诸多困难.为解决冻土层对地震信号的衰减问题,在哈拉湖地区采用低频可控震源进行地震资料采集试验,通过提高覆盖次数,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在高质量地震资料基础上,进行精细速度分析,获得了较准确的叠加速度谱资料;然后以层速度剖面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正演模拟研究;最后利用叠后偏移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和地震属性综合研究,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速度突变和空白反射带可作为哈拉湖地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大规模集群地震资料处理系统,日前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古龙、海拉尔乌尔逊叠前处理项目开始启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油气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针对现有地震资料处理集群系统规模小、处理速度慢、无法进行大范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8.
深反射地震勘探以其可靠性强和精度高的特点,一直作为深地探测的主要技术之一.其中分辨率又作为评价深反射地震勘探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在理论研究及实际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深反射地震勘探中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划分为采集、地质、处理三方面,采集因素主要包括子波激发、空间采样率、接收及观测系统设计;地质因素则主要包括深部波阻抗变化、深部地质体尺度、浅部构造、吸收衰减等,针对以上因素人们提出了静校正、振幅恢复、反褶积、偏移等处理方法来提高深反射地震勘探的分辨率.本文阐述了影响深反射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并对提高深反射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线性干扰的去除对于海洋浅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线性干扰波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TAUP变换去除线性干扰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线性干扰的去除.实际处理效果表明,经TAUP变换处理后的叠加剖面,其线性干扰去除效果明显,剖面信噪比得以提升.通过与FXCNS、多道倾角滤波去除线性噪音效果对比,使用TAUP变换压制线性噪音的技术方法在渤海地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可获得更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被动源面波和体波成像在内蒙古浅覆盖区勘探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具有勘探深度和分辨率的优势,在矿产勘探中多被采用.但主动源反射地震具有成本高、在矿区采集困难等难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无需主动源激发、利用天然噪声的被动源地震应用于勘探,可成为其低成本替代选项.本文在内蒙古浅覆盖区矿区进行了被动源勘探试验,采用相关计算获得拟炮集记录,并基于频率域信噪比计算,在生成拟炮集前实现了...  相似文献   

11.
GIS as a Tool for Seismological Data Process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computerized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seismological GIS model is presented. An object oriented approach of the GIS top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special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this system are described. A network topology was selected to simulate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Each seismological entity is considered as a graphical data object, which is associated to other objects by predefined relationships. Th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introduced by GIS enables to handle seismological software routines and data in a more intuitive way. Examples of interactive processing of seismic waveforms for detecting, locating and characterizing seismic events using GIS visualization capabilities are presented. The benefits of this system during a passive seismic survey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TBT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图像信噪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要求的格式,对地震剖面数据进行转换,得到地震剖面图像,分析了地震数据特点和初步地震图像的实验结果后,设计了新的预处理方法——“二维沿层滤波”,在此基础上,利用可以计算帧间运动速度及其变化都较大的改进的光流分析技术,计算出多幅地震剖面对应点的偏移量,然后应用图像积累技术对这多幅地震剖面进行积累,实现对三维地震数据体提高信噪比的处理,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信息,不但可以提高整个数据体的信噪比,而且可以减少信号能量的损失,并保持原来的信号能量关系,使地震剖面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为地震解释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层析成像简称为CT,是一种利用在物体周边所得到的某种物理量的一维投影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重建物理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和依据一系列二维图像构成三维图像的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CT探测技术在芭蕉箐隧道中探测应用情况.针对芭蕉箐隧道上、下行线中部均出现坍塌,按照规范的方法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勘测,经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等阶段的工作,本次勘探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Fontanel , A., G. Grau , 1971, Corrélation optique en lumière cohérent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19, 98–117. This paper describes a general bidimensional two-step method of correlation (or convolution) making use of the theory of holography. In the first step the light diffracted by one of the two plane transparent objects to be correlated interferes with the light diffracted by the other one. The hologram thus generated is photographed in the focal image plane of a convergent lens. Owing to the quadratic detection property of the photographic emulsion, the square of the modulus of the product of the spectra of the two objects considered is recorded on the photographic plate. In the second step the convolution product of the two objects appears when the hologram is illuminated with a beam of coherent light. In its geophysical application this optical method of convolution makes it easy for us to obtain the autocorrelogram of a seismic cross-section. This method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correlate each of the seismic traces by special precalculated optically-recorded filters.  相似文献   

15.
衍射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我们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衍射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讨论了在弱不均匀介质中多源全息成象技术失真的根源,推导出二维多源全息图象重建的快速算法,利用这些算法和计算机产生的非Born近似的正演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异常体的尺寸、异常程度的大小和数据采集方式对重建图象的影响.并且把它与衍射CT重建图象作了数值上的比较,所得到的许多结果(见正文结论部分)对于衍射地震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如山  徐韶辉 《地震学报》1979,1(2):197-213
在简述了全息成象的一般原理, 并讨论了全息成象应用于钻孔电波勘探的物理基础之后, 着重介绍了多重全息图的概念及其合成成象技术.指明了对钻孔电波勘探的多次定点观测曲线和多次同步观测曲线, 可利用多重全息图及合成成象技术进行联合处理, 以提高分辨力和成象质量.并证明这相当于接收天线阵和发射天线阵依次聚焦在每一成象点上的双聚焦扫描成象的过程.文中对双孔透射法和单孔反射法都进行了讨论, 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然后讨论了资料处理中的几个问题, 如发射点象的干扰及其消除、透射全息的屏蔽区问题、水平同步成象时的双象问题等, 并同时介绍了用衍射点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最后给出了对水槽模型试验资料的处理结果和野外资料的试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深地震反射剖面构造信息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深部探测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地区实施了多条深地震反射剖面,获得了大量揭示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的宝贵资料. 为了更充分地挖掘这些资料中所包含的深部构造信息,本文在研究和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快速识别深地震反射剖面构造格架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数据预处理、强振幅提取、中值滤波、对象识别、连续性计算和连续性滤波实现对深地震反射剖面构造格架识别. 同时,该方法还可通过对象倾角计算对复杂区域进行属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e semi‐automated detection of objects has been quite successful in detecting various types of seismic object, such as chimneys. The same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detect faults in 3D seismic data. We show that several different attributes – among others, similarity, frequency and curvature, all of which potentially enhance the visibility of faults – can be combined successfully b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his results in a fault ‘probability’ cube in which faults are more continuous and noise is suppressed compared with single‐attribute cub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ault‐cube can be improved further by applying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enhance the fault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9.
基于POCS方法指数阈值模型的不规则地震数据重建(英文)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不规则地震数据会对地震多道处理技术的正确运行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本文将广泛用于图形图像重建的凸集投影方法应用到地震数据重建领域,实现规则样不规则道缺失数据的插值重建。对于整道缺失地震数据,将POCS迭代重建过程由时间域转移到频率域实现,避免每次迭代都对时间做正反Fourier变换,节约了计算量。在迭代过程中,阈值参数的选择方式对重建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设计了两种阈值集合模型进行重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重建效果下,指数型阈值集合模型可以有效减少迭代次数,提高重建效率。此外,分析了POCS重建方法的抗噪性能和抗假频性能。最后,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验证了本文重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局部倾角约束最小二乘偏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地震数据往往存在采样不规则、地震道缺失等现象,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会对后续的地震成像产生影响,引入成像噪音.针对这一问题,一般是通过地震道插值或数据规则化对叠前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采用常规的偏移方法进行成像,本文则是将地震成像看作最小二乘反演问题,在共成像点道集引入平滑算子,在共偏移距/角度道集引入平面波构造算子(PWC)进行约束,通过预条件共轭梯度法使得反偏移后数据与输入数据之间的误差达到最小,最终得到信噪比更高、振幅属性更为可靠的成像结果.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压制数据不规则对成像产生的噪音,而且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