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气候的若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东胜 《海洋预报》1993,10(4):23-2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探讨了海-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的若干影响。结果表明:①我国许多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准3.5年振荡周期,这一特征与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面温度也表现出强烈的准3.5年振荡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②我国气温与南方涛动存在着遥相关的事实,可以作为早期识别埃尔-尼诺的信号;③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到副热带高压强弱和位置的变化,是导致我国东部夏季  相似文献   

2.
1993—2001年全球海面高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测高资料,对全球海洋的海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1月-2001年6月期间,全球海平面呈现上升的态势;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平均上升速率约为1.2mm/a;海温的变化是引起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便其对海平面抬升的贡献不到50%。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受风应力异常特别是纬向风应力异常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埕岛海域海上与岸边陆地风速一年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海上风速与陆上风速空间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海、陆风速换算公式;分析了海、陆风速日变化特征的差异,给出了该海域风况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近30a来青岛和烟台逐月气温及滨海水温资料,分析了青岛和烟台海、气温差的时间变化,发现秋、冬季节南岸青岛海、气温差大于北岸烟台;春、夏季则相反.通常当年平均或季平均气温为负距平时,年平均或冬季平均海、气温差为正距平,而夏季平均海、气温差为负距平,对于ElNino及反ElNino年结论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5.
南海多维海洋资料非线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维物理参量信息余量函数的非线性检测方法对南海水温、气温及风速(侯采样间隔)之间的非线性结构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气温和风速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水温与风速之间不具有明显的非线性,仅具有琐碎非线性;水温与气温之间在定性方面具有非线性特征;水温、气温及风速组成的三维系统具有琐碎非线性。因而气温和风速之间的非线性结构使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加强。另外,风速在南海海气非线性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气候变迁和海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研究新结果,提出了新的年代地层格架,建立了1万年来具有较高精度与分辨率的年均温与海面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金新世气温与海面均经历过7次明显的暖、冷与高、低波动;高温期出现于8.5~4.0kaBP间,当时年均温普遍高于现今0.8~1.7℃;高海面时期出现于7.5~4.0kaBP间,其中最高海面时期(6.5~4.0kaBP)海面可高于现今2~3m;气候变迁与海面变化均兼具区域性与金球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的10年资料,得出冷空气影响南海的频数昼夜分布和时段分布都显著不均,且具有昼少夜多,14-20时开始增多,20-02时继续增多,02-08时增至最多。08-14时迅速减少至最少的日变化规律。冷空气影响南海日变化的大小、用昼夜变率、日变率和日综合变率来表示。其中日综合变率海域分布和月份分布都显著不均,且具有沿海大,远海小;气温高的月份大、气温低的月份小;低云量少的月份大,低云量多的月份小;海气温差大的月份大,海气温差小的月份小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1 大气遥相关瓦克环流和哈得莱环流都是对热带海洋热源强迫的响应,为热力直接环流,属于准静止斜压运动。南方涛动正是反映了热带地区直接热力环流的年际变化。热带地区直接热力环流的年际变化使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发生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别是反映在气压场和风场的变化上,从而影响了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主要特征是降水、气温以及风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浙江海面变化的灰色模型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模型理论,分析了各影响海面变化因素的影响力度,指出影响浙江海面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建立了海面变化的灰色气温模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根据气温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海面变化趋势。若未来百年全球气温再上升1.5-5.5℃,浙江海面将对应上升24-78cm。灰色模型模拟还显示,未来平均高潮位于上升速率明显大于平均低潮位上升速率,潮差将逐渐增大,在相同平均海面升幅的情况下,未来海面上升对  相似文献   

10.
1997-98年发生了近百年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文对1997-98年冬季(12-2月)500hPa环流特征、东亚温带气旋活动及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多年厄尔尼诺过程、非厄尔尼诺过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及天气特征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北半球500hpa环流30°N以南低纬地区位势高度偏高:中纬度的槽脊分布与多年平均有较大不同,东亚大槽偏弱,同时北美大槽减弱,北太平洋高压也减弱,西风环流指数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强度偏强.中国东部沿海气旋分布特征为北部偏少,南部明显偏多:降水为东部沿海地区偏多明显;气温为南部海区出现高温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11.
李凯 《海洋预报》2011,28(5):82-88
利用第25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的中山站海洋、气象考察资料,结合中山站过去2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2009年中山站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围绕互联网络带来的预报手段的进步、预报能力的提高等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天气预报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南极中山站夏季下降风数值模拟个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南极内陆地面辐射冷却产生的近表层冷空气,沿高原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其分布形态决定了南极大陆近表层风场的主要特征。我国南极中山站全年均受下降风的强烈影响。夏季晴天时,中山站的下降风一般在傍晚开始出现,风速在午夜达到极值,在次日中午之前逐渐减弱,风速有显著的日循环特征。本文选取南极中山站2010年1月的夏季下降风个例,使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Polar WRF极地大气数值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夏季夜间晴天出现偏东向的下降风时,近地面风速变化趋势与地面气温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数值模拟发现,中山站下降风在距地面高度约100~150 m之间时风速最大,约为15~21 m/s。在下降风发生时,近地层大气存在逆温现象。下降风较强时,近地层逆温也较强,逆温层厚度约为200~300 m,逆温强度约为4~6℃。在地面摩擦的作用下,中山站近地面下降风风向为东南,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逆时针偏转,最终趋于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没有太阳直接辐射时,南极大陆地区存在持续的逆温层,逆温层的出现加强了下降风气流,随着逆温的增强,大风区逐渐西移,且面积不断增加。在夏季太阳辐射造成的逆温消失的短暂时间内,逆温时产生的下降风尚不能完全消失,由此形成了较稳定的风向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东南极Princess Elizabeth冰盖近地层大气参数的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2年东南极Princess Elizabeth冰盖自动气象梯度观测点获得的近地层气象资料,分析了冰盖上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大气稳定度、整体输送系数及有关气象要素特征,并与中山站同期的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两站的海拔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异,LGB69站的年平均气温为-25.6℃,比中山站低16.4℃,进入内陆每10km,海拔高度上升约110m,温度下降约1℃.南极内陆冰盖的湍流热通量具有明显的年变化,感热通量年平均值为-17.9W/m2,潜热通量为-0.9W/m2,年平均冷源强度(Qh+Qe)为-18.8W/m2,表明地表从大气吸收热量.LGB69站近地层大气以近中性层结为主,中性层结下的整体输送系数为2.6×10-3,当风速大于8m/s后,整体输送系数趋于常数.LGB69站是南极地区典型下降风区,年平均风速比中山站大2.0m/s,其下降风出现的风向频和风速均大于中山站.  相似文献   

14.
太湖水温模型和气象参数对水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太湖水温数值模型,模拟太湖平均水温的日变化过程。应用本模式和由太湖气象水文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测得的资料(1990年9月26—27日)分析了气温、湿度和风速对水温的影响。由计算和数值试验结果看出,本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选定的两天中水温变化过程;随着空气温度的增加,水温线性增加;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或风速较小时,它们的变化对水温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GPS探空观测数据,分析了东南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经向断面大气垂直结构的基本特征、季节变化和纬向差异.不同断面的大气垂向结构差异显著,但也具有共同特征,4000 m以下低空的气温和湿度明显高于高空,而低空风速明显小于高空风速,8000 m以上高空各个观测要素的垂直变化较小,整个断面主...  相似文献   

16.
对瓦尔帕莱索、彭塔阿雷纳斯、坎帕纳、新加坡和青岛的港口等空气微生物作了监测。这五个城市空气中的海洋性微生物及陆源性微生物数量(CFU/m~3)按大小次序排列均为:坎帕纳>青岛>瓦尔帕莱索>彭塔阿雷纳斯>新加坡。对空气微生物数量与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关系作了初步比较分析后,认为适宜的气温及较大幅度的相对湿度有利于空气中微生物的增加:大风速、低相对湿度或高气温不利于空气中海洋性微生物的增加,本结果反映有关城市间空气污染的差异,坎帕纳的空气状况较差,对所得菌株作了初步分类,其中以不动杆菌较多,次为欧文氏菌等。  相似文献   

17.
海雾过程中海洋气象条件影响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二维数值模式,研究了在海雾过程中海温场、气温场、湿度场、风场等海洋气象条件的影响。结论如下:(1)海温主要影响海雾的生成过程,当海雾生成后,它的作用就逐步减小了;(2)气温梯度(暖平流)较大,不利于海雾生成,逆温不是海雾生成的一个充要条件;(3)相对湿度大小及其分布是海雾能否生成的物理基础;(4)风速大不利于海雾生成,但海雾一旦生成,则有利于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2~2003年南极中山站地区风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许淙  万军  吕非 《海洋预报》2004,21(4):28-34
利用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南极中山站24个月的天气观测记录和天气形势图,对中山站地区的风要素特征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研究,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该地区的风向,风速的分布特征以及风向与风速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不同季节的盛行风向,初步探讨了风要素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所得结论对了解该地区的天气变化特点,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以及对中山站发展设计规划的制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洋蒸发波导是微波通信的优良天然信道,但微波信号在波导中传播时容易受气海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本文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分析法(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EFAST),分析了蒸发波导环境中微波传播路径损失对空气温度、海表温度、近海面风和相对湿度等气海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性特点。敏感性分析结果呈现一种频率相关的频散特性,而信号极化方式影响较小。这4种环境因素中,相对湿度对路径损失的整体影响最大;在传播距离较近且高度较高的范围内近海面风速对传播的影响占据主导;空气温度和海表温度的敏感性大致相当;风速的影响是4种环境因素中最为复杂的,这也是在实际分析中需要额外重视的。本文对蒸发波导环境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对现场波导观测试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敏感度高的环境参数可以考虑优先进行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此外,在运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进行蒸发波导预报时,优先发展与敏感度高的气海参数有关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可以节约计算时间和资源。  相似文献   

20.
江苏近岸海域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2007年在江苏近岸海域进行水文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波浪、透明度、水色和海水温盐度等)大面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各水文气象要素具有较大的空间分异,四季变化显著。秋季气温明显高于春季,冬季气温较历史数据偏高。整个海域风速较大,风向受季风控制,有效波高与风速之间显著相关。如东附近海域波浪较大,废黄河口波浪较小;春、夏季有效波高较小,而夏、秋季近岸海域波高较小,离岸波高增大。夏季海水透明度最大,平均为2.3m;冬季透明度最小,平均只有0.6m;水色与透明度呈负指数相关。春、秋季水温分布与气温分布基本一致,冬季大致沿等深线分布。射阳河口与长江口为低盐区,辐射沙脊群外缘为高盐区。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这些新的调查成果可为江苏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