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W.  H.  K.  Lee  H.  Igel  M.D.  Trifunac  柳百琪 《世界地震译丛》2009,(6):64-74
引言 旋转地震学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地震、爆破、周围振动引起的旋转运动的所有方面。最近的两篇专题论文(Teisseyre et al,2006;Teisseyre et al,2008)和美国地震学会会刊(BSSA)《旋转地震学与工程应用》专辑(Lee,Celebi et al,2009)都属开山之篇。  相似文献   

2.
《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索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是由地震部门和煤炭部门专家共同编辑的一本介绍微震学在矿山应用方面的文集。该文集收录了8个国家利用地震学研究矿山震动和冲击地压(岩爆或矿山冲击)的多项成果;比较广泛地介绍了国外在矿山地震及其安全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国内的研究动向。但因经费原因,该文集未能公开出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研究成果的借鉴作用,特编辑了这本《索引》,供采矿专业与地震界的科研人员查阅。本专辑作为《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的文献索引,共收录了国内外论文58篇,其中,提供了国外38篇论文文献的题目、作者、摘要、代码、目录、图题、表题、出处、原题和译(校、审)者等10个条目;国内文献系最近一二年和即将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索引还收录了3篇对矿山地震学的学科发展颇有见解的“序”。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的科学体系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现代地震学同样需要基础研究、支撑技术和科学工程,其中,最后一个体系即相当于实时地震学。实时地震学调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强调地震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对社会与公众的服务,是地震学发展的“最高境界”。实时地震学需要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更需要建立地震速报系统、地震趋势分析系统、灾害评估系统和地震救灾系统这样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张佩  刘文义  袁艺  李君 《中国地震》2018,34(1):1-13
旋转地震学是研究由天然地震、爆破和周围环境振动引起的地面旋转运动的新兴学科。对于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质点运动(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和形变)进行完整的描述,而且对广义地球物理学,如强地面运动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地震物理学、地震仪器等的研究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旋转运动在地震学中4个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基于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共同测量,得出了计算远震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的理论公式,并以西伯利亚地震为例,得出台站附近的相速度结构;其次,利用环形激光仪仅对地震SH波敏感的特性,分离P波和S波,分辨海洋噪声和面波,确定海洋噪声的反方位角;然后,介绍利用旋转传感器对自由振荡的长周期环形模式的观测;最后,对包含旋转观测量的多参数反演问题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旋转地震学研究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汯镒  M.  Celebi  M.  I.  Todorovska  H.  Igel  康秀平 《世界地震译丛》2010,(1):1-13
旋转地震学是一门全面研究由地震、爆破以及周围环境振动引发的地面旋转运动的新兴学科。对于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物理学家利用地面观测台开展天体源激发引力波(爱因斯坦在1961年曾预言)的探测研究,同时对广泛的地球物理学(包括:强地面运动地震学、宽频带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地震物理学、地震仪表设备、地震灾害、地震构造、大地测量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专辑引论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某些背景信息;(2)与本专辑有关的最新事件的概述;(3)对51篇文章的综述(包括27篇论文、11篇短文、4篇综述、6篇教材、3篇补充材料)。本文对51篇文章的综述很简短,只对其内容作了简要说明。本专辑中的文章表明:研究地震运动时,不仅要测量平移运动的三分量,同时也应该对旋转运动的三分量以及应力的多分量进行研究;研究地震运动的最佳场地应选择在大震近场(距地震断裂带25km以内),因为那里的非线性岩石及土壤响应对地动的影响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云南近期姚安、澄江及丘北地震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莉  蔡静观 《地震研究》2001,24(3):213-218
从地震学的角度对姚安、澄江和丘北地震的孕育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3个月时间内发生多次中强震,震前云南省地震学的波速比,小震调制比以及震源深度等多项参数出现了中期同步异常,并且有区域性中小地震活跃,能量的加速一平静过程以及前兆震群出现等明显的近场异常,表明云南地区快速发生的多次中强地震,在地震学方面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的孕震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城学预报方法在博克图5.6级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森  关玉辉 《地震》1998,18(2):195-200
应用国家地震局85-04-01课题提供的部分地震学预报地城方法对1980年和1981年博克图地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前后某些地震学预报项目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这些可作为监视该区地震活动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北6.2级地震发生在小震条带上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分布格局,发现张北地震前存在小地震条带。条带由20余年持续发生的小震组成,与华北地壳应力场最大剪切应力方向相同,是燕山-渤海地震构造带的西延段落。6.2级强震发生在条的东端。文中讨论了张北地震地点预测失误的原因,提出采用地震学和地震地质学交叉,融合的思路,分析观今小地震活动图象、震源机制资料,从构造学,运动学,动力学角度,研究地壳深部地震构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震学进展     
简要回顾了当代地震学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包括:现代测震技术的发展、数字地震学、地震层析成象、地震勘探和地下核爆炸侦查等;二是研究天然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预防,包括:考古地震学的发展,地震活动的统计特征,地震模型、中长期地震预报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工程地震学,抗震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定量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抗震设防标准,带依据冈布尔极值Ⅲ型分布和我们指导出的财务式算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这个标准和这套方法都具有明确的可解释性的可操作性,根据上述标准和方法,给出了四川及邻近区域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将该图和新近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大体相近,这也就带耿了如下三个推断:(1)作为新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是可以为它找到其工程地震学,抗震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基础的,(2)同时也表明它可能已不再具有与50年趋越概率10%相对应的纯粹工程地震学涵义,(3)它成图前后在学术上的种种争鸣也许可以得统一的解释。顺便还利用1962年及1975年以前的地震目录,指出了唐山地震和新丰江地震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C值、D值,Mf值,GL值,YH值,AC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地震系统内发行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之一,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1内容及受众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也刊登反映地震学进展的综合评论及动态性文章,在推动地震科学的发展和促进地震信息交换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定量地震学研究的深入使地震观测技术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地震观测的目标由单纯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发展为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地震观测设备向地震观测系统的转化和研究成果向常规工作的转化。本文结合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对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震》2012,(3):35
《高原地震》是由青海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PPP在地震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因此分布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地震仪所观测、记录的地震数据是地震学这门学科开展研究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如何迅速有效地把地震数据从台站汇集到数据管理中心,以及高效率地从数据管理中心分流到搞研究的地震学家们的手中,它一直是测震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地震监测部门快速报出地震的参数用于社会的防震减灾服务,也关系到地震学家们利用地震数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卫星观测数据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中的参考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卫星观测数据中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是近年来的一个跨空间物理、地震学和板块构造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收集整理了部分近年来国外学者在该方面研究的论文,以供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7.
吴忠良 《中国地震》1994,10(2):175-181
本文通过扩散置限凝聚模型的物理学背景和地震学背景以及DLA模型对一些地震现象的定性解释等几个方面,讨论了DLA模型的地震学意义,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探讨这类普适的动力学生长模型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潜力和困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中短期地震学特征的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大姚地震孕育过程中的短期阶段,震中附近的地震学异常以中小地震活动增强为主,表现为震区附近中小地震频度增加,4级震群活动、A值、GL值出现异常,同时震源深度加深等;在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过程中,震源区异常消失相对平静,使多种地震学异常收缩至震源区附近;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震中附近地区再次出现了3~4级小震活动增强的特征,云南省地震活动出现向震中附近迁移的趋势。整个孕震过程,地震活动体现了活动-平静-活动的动态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统计地震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地震学"决不仅仅是统计学在地震研究中的简单应用.对这一点的忽视常常导致对"统计地震学"意义的低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是系统讨论"统计地震学"基本问题的时候了.这种讨论不仅对.统计地震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与地震预测预报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都是有益的.本文的注意力集中于"狭义的""统计地震学",即以地震预测预报为目标的、针对地震现象(主要是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研究.我们把"统计地震学"基本问题归纳为7个方面:①地震活动的统计规律及其独立性问题;②长期地震预测的统计方法的有效性问题;③中期时间尺度地震活动的"异常"问题;④可能的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统计显著性问题;⑤地震的物理可预报性问题;⑥地震预测预报的地震活动性方法的能力和限度问题;⑦地震活动的物理模型的"真实性"问题.本文的目的不是对"统计地震学"提出一个"希尔伯特问题"的框架,而是试图引起更多的讨论,特别是引起人们对超越争论、超越算法的基本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国际地震动态》2012,(8):37-37
本专题由地震学、地震地质学以及历史地震学3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举行。交流会由许力生、曹学锋、杨小平和于贵华共同主持,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张勇对交流作了认真的记录。此专题共收到31份报告摘要,但由于时间有限,只有部分专家作了口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