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杨耀中(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前言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通常指:海水直接利用(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用水及大量生活用水等)海水淡化、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是国家批准的重大海洋专项,是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自2004年9月开始的"海水资源利用调查与研究"及随后启动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评价"等专题任务,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组织地  相似文献   

3.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套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解决我国沿海城市 (地区 )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作用 ,介绍了淡化所具备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套技术和能力 ,并前瞻了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地区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从海水中直接提取淡水(海水谈化)、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生产工艺用水和城市大生活用水(海水直接利用)、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生产人类需要的化学品(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总结了在海水资源利用方面国际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和产业化水平。认为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和替代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实现海洋渔业的绿色发展,文章梳理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近海海水养殖产量同比略有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同比略有降低;2008—2017年养殖空间有所优化,以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为主,深水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产量显著提高,海洋捕捞以拖网捕捞为主;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海水养殖能力与养殖面积不相称、养殖空间日趋萎缩和超负荷、养殖低效以及海洋捕捞能力不均和强度较高等问题,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污染海水环境、占用生态空间和破坏渔业资源等不利影响,亟须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和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6.
利用海洋深层水加工商品正越来越被人们所看好。据悉,这一深层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日本高知县海洋深水研究所从1995年开始试验成功后,投入开发的企业与产品已日渐增多,如今,高知县开发利用深层水的企业已有40多家,一个地域性的新兴产业已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有关商品陆续投放国内外市场。昔日被人们瞧不  相似文献   

7.
全球海水温差能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1.45×10~(10)亿吨的海水中,每年吸收的太阳能约在37×10~(10)亿千瓦以上,每平方公里的海洋所含有的热能大大超过360吨石油所产生的能量。据估算,世界海洋的海水温差能达500亿千瓦,可供利用的为20亿千瓦。我国南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可利用的海水温差能约1.5亿千瓦。如此巨大的能量资源,既可再生,又无污染,又不占用宝贵的陆地,还可进行综合利用,因此开发利用海水温差能早就引起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 ,淡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顺应国家战略需求 ,作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具有突出的公益性特征 ,是充满生机、颇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当前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处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1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概述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包括 :海水 (苦咸水 )淡化技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三个方面。1 .1 国际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国际海水…  相似文献   

9.
刘崇义 《海岸工程》1994,13(1):36-39
简要阐述海水利用的领域、青岛市的利用状况、影响推广使用的制约因素,以及正确评价其与淡水的比值;最后提出了积极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水是全球最大的连续液矿体,在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含有3500万吨无机盐类物质。其中,氯、钠、镁、硫、钙、钾和溴等元素的含量居多,几乎占海水所含元素总量的99%。另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稀缺的,如,铀储量为45亿吨,是陆地储量的4500多倍,锂储量为2500亿吨。目前,国外在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些产品已形成规模化工业生产,有的产品正朝着工业化生产的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海水淡化技术、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二个方面。这些技术、产业对于解决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淡水危机、能源、原料匮乏等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的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经济效益、主流技术、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深层海水产业是继天然资源(黄金)、石油(黑金)及环保产业(绿金)之后,21世纪备受注目的蓝金。目前,国际上深层海水产业化开发最为成功的国家是日本,其产品遍布水产、食品、农业、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2007年深层海水相关产品的销售额高达400多亿日元。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分析了日本深层海水产业化发展的一般情况与最新动向,希望对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海洋技术创新系统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面临"陆地资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向海洋要资源已成为解决沿海地区资源危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层海水具有低温性、富营养性、洁净性等特点,且储量巨大,是人类未来的"蓝色资源宝库"。文章对深层海水在能源、水产、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深层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深层海水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我国和国际海水营养盐标准物质的研制情况,重点介绍国际海洋标准物质知名组织或机构以及海水营养盐数据全球实验室间比对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水营养盐标准物质研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建立海洋标准物质分类和管理体系、建立国家海洋标准物质研制组织或机构、参与海水营养盐数据全球实验室间比对、改进海水营养盐标准物质配制基底和方法以及针对特殊海域研制海水营养盐标准物质5个方面,以期满足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科学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深层海水资源具有低温、富含营养盐以及清洁无菌等特性,国际上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已先期进行了多年研究并已开始产业化。我国台湾岛和南海西沙、南沙群岛具备开发深层海水资源的条件,建议我国开展深层海水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先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水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和可开发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海域内各个海区海水温差能的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分别进行了细致的估算。理论蕴藏量采用了两个估算方法:一是采用实测的表层和深层的海水温度差;一是采用推算的或实测的海洋净得太阳辐射能量。对两种估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然后根据卡诺循环来估算可开发利用量的上限。计算过程中,根据各个海区的海水深度、季节性海水温度变化等情况,对它们的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做出了相应的推论和估算值。  相似文献   

17.
海洋热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全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人类解决能源短缺、全球变暖和淡水缺乏等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考虑海洋温差发电的问题,其中法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的海洋温差发电技术发展比较快,已经建成了一些海洋温差能发电站,我国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文章结合全球大洋可利用的海洋温差能资源,回顾了世界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法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的发展情况,希望我国积极开展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当前人类面临的陆地资源和能源日趋严峻的危机,讨论了深海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认为深海资源和能源是21世纪的资源储备,要保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运用海洋高新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深海资源,并强调了在开发利用深海资源的同时要注重环境效应,只有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才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洋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及重要载体,国内外一些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在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方面走在了前面.大连的海洋空间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也有一定的基础.在分析大连海洋空问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大连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质量与政府公共资源规划配置决策、资源使用者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目前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研究,揭示了影响海洋资源开发质量的资源储备、规划配置、生态环境、开发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从政府机制建设和使用者资源开发模式两个层面提出完善和改进对策。一是政府在海洋资源收储、统筹集约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保障与引导机制;二是资源使用者选择技术创新和精细化开发策略,以期为实现海洋空间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