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巴马料屯金矿床是较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金矿体与燕山晚期石英斑岩脉空间上相关。矿床勘查成果和野外露头观察均表明石英斑岩脉切割金矿体,说明岩浆岩形成于矿体之后。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Au、As元素沿石英斑岩脉走向出现明显的分异,表现为在导矿和容矿断层区段Au、As质量分数高,局部形成矿(化)体;远离矿体的砂泥岩和灰岩围岩地段,则逐渐降低至正常背景值,说明石英斑岩侵位过程中切割早期的矿体或含矿断层,萃取了矿(化)体中成矿元素Au、As,从而在这些断层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高值带。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测量支持岩浆岩形成于矿体之后的结论。石英斑岩脉白云母斑晶的40Ar/39Ar坪年龄为(95.5±0.7)Ma,代表了岩浆侵位年龄,由于岩脉形成于矿体之后,此年龄可以作为成矿年代的上限年龄。本矿床及滇黔桂"金三角"其他卡林型金矿的确切成矿年代,尚需更多高精度直接成矿年龄数据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水银洞金矿是黔西南地区目前发现最大的隐伏超大型卡林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显示了黔西南地区巨大的深部隐伏矿找矿潜力, 同时也对隐伏矿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探索黔西南隐伏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方法, 沿水银洞金矿床代表性剖面采集了岩石和方解石脉, 并沿主要断裂带采集地表土壤。岩石分析了Au、As、Sb、Hg、Tl和U含量, 土壤分析了As、Sb、Tl和U含量, 方解石分析了C-O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剖面岩石中Au等成矿元素主要沿着背斜轴、中—上二叠统之间的构造蚀变体和逆断层富集。岩石中U元素同样沿构造蚀变体和逆断层富集, 但却没有沿着背斜轴富集, 可能代表了另一期富U的热液活动。低δ13C(22.1‰)和中稀土富集(?MREE>1.89)的方解石主要沿背斜轴和逆断层分布。地表裂隙土壤成矿元素构造地球化学异常与深部隐伏矿体具有高度一致的对应关系。背斜轴及相关的逆断层可能是深部成矿信息到达地表的通道。地表裂隙充填物和裂隙附近的细粒级土壤, 能够有效提取深部成矿作用信息, 达到直接探寻深部盲矿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阿拉善欧布拉格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布拉格铜-金矿床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是一处远景具大型规模的铜-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二叠系下统火山岩和次火山岩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石英斑岩和英安质熔结火山角砾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本文选取矿区出露的与矿化最为密切的样品,采用颗粒锆石U-Pb法和40Ar/39Ar法测定了成矿期石英斑岩脉和含矿石英脉的年龄,获得成矿期石英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77.4±3 Ma,铜-金矿体中石英的40Ar/39Ar年龄为264.26±0.46 Ma。这一结果揭示,欧布拉格铜-金矿是海西晚期形成的。结合阿拉善地区的朱拉扎嘎金矿和呼伦西白金矿都是海西晚期形成的情况分析,表明海西晚期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铜(金)矿化期之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金矿是滨太平洋成矿域浅成低温-斑岩成矿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区已发现爆破角砾岩筒型、环状一放射状裂隙充填型、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型和断控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等矿化类型。为确定成矿时间,作者应用高精度单颗粒激光熔蚀氩氩法,选择Ⅻ号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中多金属硫化物一石英脉中石英和J-9号爆破角砾岩筒型矿体中闪锌矿进行年龄测定。获得Ⅻ号矿体石英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19±5Ma(MSWD:6.3),J-9号矿体闪锌矿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29±0.8Ma(MSWD=3.7),限定了成矿作用的上限。结合最新获得的相关成矿地质体精细年代学成果,进一步认定金厂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与同时代闪长玢岩一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金厂金矿成岩、成矿环境具备寻找富金斑岩型铜矿的有利条件,与成矿关系密切侵入岩呈岩脉、岩枝状,指示矿区剥蚀程度浅,深部还有发现斑岩型Au(cu)矿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山西义兴寨金矿是五台山—恒山金矿集区内最为典型的金矿床,也是山西省最大的金矿床。近年来,在矿区河湾斑岩体的深部探矿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大型蚀变斑岩型金矿体(20 t Au)。然而,关于该蚀变斑岩金矿体的成因还缺乏相关的研究,因而制约了对该矿床深部及外围勘探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蚀变斑岩的锆石开展了LA–ICPMS原位的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蚀变石英斑岩的侵位时间为141±1 Ma,从而限定了蚀变斑岩金矿化的时间在131-141 Ma之间。对硫化物石英脉和蚀变斑岩型金矿石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矿石具有相似的特征,进而提出蚀变斑岩型金矿化与脉状金矿是同期成矿流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甘肃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田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阳山金矿田位于川、陕、甘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是近年发现的特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目前发现的4个矿段(床),均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组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中.矿田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控制,矿体产于断裂带内褶皱翼部的次级剪切带或断裂中.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Au、As、Hg、Bi等元素在阳山矿田表现出强烈富集的特征.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阳山金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相关分析揭示矿区微量元素主要有Au-As-Sb-Hg和Ag-Mo-Zn两种组合,Au与Hg、As、W、Sb等元素呈明显正相关.空间上Au与Hg、As、W、Sb等具有明显共消长关系.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Au-Hg-As-W-Sb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元素比值特征显示矿体整体剥蚀较浅,目前地表出露应为矿体头部或中上部,且由东向西剥蚀程度逐渐加深,反映向深部矿体应还有较大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朱拉扎嘎金矿是新近发现的特大型层控改造型金矿床,该矿床以产于中元古界地层中和巨大的找矿潜力而引人注目。容矿岩石主要为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曾采用颗粒锆石U-Pb法和~(40)Ar/~(39)Ar法对成矿期花岗斑岩、成矿后期闪长玢岩和含金石英-硫化物矿体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成矿期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04±5)Ma,成矿后期闪长玢岩为(258.6±5.7)Ma,金矿体中石英的~(40)Ar/~(39)Ar年龄为(282.3±0.9)Ma。现采用SHRIMP锆石U-Pb法对成矿期花岗斑岩和成矿后期闪长玢岩进行了重新测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280±6)Ma,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为(279.7±5.2)Ma,两者的年龄差仅0.3 Ma,从而限定了朱拉扎嘎金矿的形成年龄,非常接近于280 Ma(279.7~280 Ma)。  相似文献   

8.
鲁颖淮  李文博  赖勇 《岩石学报》2009,25(10):2615-2620
内蒙古中部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亚造山带中东段,矿体受控于花岗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为斑岩型金矿床.运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定了含矿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获得15个测试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71.8±3.3Ma(MSWD=2.3,n=15),表明花岗斑岩侵位年龄(或成矿年龄)为早二叠世.结合前人的岩相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哈达庙金矿区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生代末-三叠纪初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大陆碰撞背景,俯冲板片部分熔融或者深熔作用形成的岩浆上侵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
新疆包古图地区金矿床矿化类型和与围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波  朱永峰  安芳 《矿床地质》2014,33(3):558-574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是新疆北部重要的金铜产地,已发现中型金矿床1处,金矿点20余处,大型斑岩铜(金、钼)矿床1处。金矿床按矿化类型可分为石英脉-蚀变岩型、蚀变岩型、辉锑矿-石英脉型、富硫化物型以及产于斑岩型铜矿中的伴生金。石英脉-蚀变岩型是最主要的矿石类型,构成包古图地区最主要的经济矿体。蚀变岩型是包古图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新矿化类型,矿体由就位于NW向断裂中的蚀变凝灰质细砂岩和蚀变凝灰岩组成。辉锑矿-石英脉型矿石中含自然砷、自然锑、Paakkonenite、方锑金矿和硫锑金银矿等罕见矿物,这些矿物都与金矿化直接相关。富硫化物型矿石中,自然铋和辉铋矿与金矿化紧密相关。这些金矿化在空间上与中酸性岩体和岩体附近的岩脉关系紧密,成因上金矿化与岩体密切相关,而与岩脉关系不大。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高,其次为岩体附近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同一区域内岩脉的成矿元素含量最低,离岩体越远,成矿元素含量越低。Au与As、Sb、Bi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As、Sb、Bi异常是该区找金的重要化探标志。中酸性岩体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岩体附近的断裂系统是金矿最有利的就位空间。  相似文献   

10.
老湾金矿带为桐柏山北麓一条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其内的老湾和上上河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分属脆性右行走滑断裂体系中压扭性P型和张扭性R型断裂。老湾金矿床的矿脉呈右形侧列、向南相对缓倾,以浸染状、条带状、网脉状的蚀变岩型矿化为特征。上上河金矿床的矿脉平行展布,向北陡倾,除浸染状蚀变岩型矿化外,石英脉型矿化较发育。该矿带的金矿化类型与断裂构造性质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右行断裂控矿体系晚于韧性剪切带形成,更晚于区域峰期变质作用,这排除了热液成矿作用与早期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变形之间的成因联系。矿带矿化元素显示,以松扒花岗斑岩脉带为中心的Mo→Cu-Pb-Zn-Ag→Au空间分带特征。矿石硫同位素较窄的变化范围和较均一的组成(δ34S值多变化在1.69‰~5.99‰),显示单一深源岩浆硫特征。矿石与燕山期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可能源自相同的源区。含金石英脉石英流体的氢、氧同位素(δ18O流体值为3.2‰~5.4‰,δD值为-86.3‰~-53.5‰)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岩浆来源。花岗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38.9±3.3) Ma,与前人测得的矿脉中热液云母(39Ar/40Ar法)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老湾金矿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浅成岩浆作用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甘肃小顶山火山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顶山火山岩体主体是中川杂岩体最末(喜马拉雅期)的一次喷出熔岩,其周围岩浆岩脉(次火山岩)的侵入时代广泛。岩体与脉岩均位于马泉金矿床之内。岩浆岩脉与金矿体赋存于断裂之内,与断裂产状基本一致。花岗岩脉形成于金成矿期(成矿与成脉同期);中性岩脉大部分形成于金成矿之后;岩浆岩脉对金矿体主要起破坏作用;煌斑岩脉不是本区的金源层。二十号矿带确是四号矿带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方策 《贵州地质》2014,31(3):175-181,194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观金矿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矿区T/P接触带为主要导矿构造和次要容矿构造,南北向断裂带为主要的控矿与容矿构造和次要导矿构造,矿体主要受陡倾斜断裂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岩石.岩石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As、Sb、Hg和Ba前缘晕元素组合特征,对比区内盆地相卡林型金矿床控矿要素,认为大观金矿深部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广西巴马料屯金矿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料屯金矿是目前桂西北地区仅有的与石英斑岩空间上紧密相关的卡林型金矿,研究石英斑岩对成矿的指示意义,将有助于加深对该区卡林型金矿成因的认识,以期为该区找矿突破提供更多依据。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取得以下认识:石英斑岩属酸性岩类,钙碱性系列,具富钾、过铝质特征,属于重熔型岩浆岩;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三叠系地层,但不排除石英斑岩为金矿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野外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矿区至少存在2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在石英斑岩成岩前后都有成矿作用发生。石英斑岩在成岩后主要受构造剪切作用形成破碎裂隙带,后期含矿热液沿破碎裂隙带迁移并卸载成矿,使破碎裂隙带周围石英斑岩蚀变矿化,形成了矿化石英斑岩。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卡林型金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矿区内燕山期石英斑岩的侵入可能与矿体形成有关,其为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还是只提供热源,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甘肃大水金矿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水金矿Au2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大水金矿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Hg、As、Sb、W,矿区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矿体轴向特征研究显示,大水金矿床Au2主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具有"前、尾晕共存"或"反分带"特征,表明大水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征。在矿体上部(标高3800m),前、尾晕形成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而在矿体尾部(标高3500m),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又发育内、中带强异常,形成了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5.
九寨沟葫芦沟金矿是川陕甘金成矿三角区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赋存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三段上亚段灰岩(D_2s~(3-2))和下亚段板岩(D_2s~(3-1))中,容矿岩石以花岗斑岩为主,板岩次之,两者混合岩类少见。葫芦沟金矿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迹象。富矿岩石板岩与花岗斑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Au、As、Ag、Hg、Cu、Fe、Zn、S、Sb等成矿元素极为富集,其形成的Au-(Fe+S)-Ag-Sb和As-Hg 2种元素组合,与矿床内黄铁矿、辉锑矿、毒砂等矿化特征极为吻合,反映它们与金成矿具紧密联系。研究表明:区内岩浆活动时代与金矿成矿时代相当,岩浆活动不仅为区内成矿提供热源动力,而且还提供了一部分颇为主要的成矿物质(岩浆水源和矿源);之后,浅成—超浅成花岗质酸性岩浆活化并萃取了矿源层中泥盆统三河口组(D_2s)中的Au,形成了含Au较高的成矿热液,在构造改造和多元含矿地热流体作用下,又以其能干性和化学活泼性等特点,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直至演变形成葫芦沟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1斑岩型金矿床主要类型。1.1与二长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以祥云马厂箐矿田、金厂箐金矿床为例。分布于红河-金沙江深大断裂与程海大断裂复合交汇部位的祥云马厂箐斑岩型金-多金属矿田范围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二长斑岩,呈岩株、岩枝、岩脉状侵入于下奥陶线浅变质砂岩中。金矿体一般由含金石英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或含金蚀变岩组成,  相似文献   

17.
安芳  朱永峰  魏少妮  郑波 《矿床地质》2014,33(4):761-775
包古图地区是新疆西准噶尔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根据矿床地质和矿化类型,可将区内金矿化分为2类:以阔个沙也金矿床(包古图金矿Ⅰ~Ⅳ号点)为代表的石英脉型金矿化,产于部分中酸性斑岩体周边地层中,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碳酸盐化为主,矿体为黄铁矿_石英脉型、辉锑矿_石英脉型和自然砷_石英脉型或石英网脉型/蚀变岩型,受NE向断裂控制,与矿区密集分布的中酸性脉岩伴生,主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_毒砂_自然砷_辉锑矿_自然金_银金矿,矿化元素组合为Au_As_Sb,是中酸性斑岩系统热液演化晚期的产物;另一类金矿化产于中酸性斑岩与下石炭统火山_沉积地层的接触带中,以包古图金矿Ⅺ号点为代表,矿体为石英_硫化物脉型,矿物组合为黄铁矿_毒砂_自然铋_辉铋矿_自然金_黄铜矿,是斑岩系统热液演化较早期的产物。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可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模型总结如下:斑岩岩浆系统演化晚期分异出含Au_Cu_Bi_As_Sb的岩浆热液,在岩体内部形成斑岩型铜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高温石英_硫化物脉型Au_As_Bi矿化,部分含矿热液随中酸性岩脉向外围迁移,并逐渐与大气水混合,最终在NE向断裂中形成石英脉型Au_As_Sb矿化。基于此成矿模型,认为包古图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中酸性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和斑岩体外围NE向断裂(中酸性脉岩)密集分布区,尤其是As_Sb、As_Bi化探异常叠加区。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显示,包古图金矿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8.
库布苏金矿位于野马泉地块南缘火山岩浆弧区,准噶尔褶皱系内东准噶尔褶皱带中部.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金异常发育,已发现3条含金矿脉,矿床规模达中型.重点介绍了3号金矿脉的地质特征,该矿脉地表品位虽偏低,但深部金品位明显增高,厚度变大.通过对3号金矿(脉)体原生晕地球化学分带的研究,确定了库布苏矿区主成矿元素为Au,Ag,Pb,As,Sb组合,发现在矿体头晕和尾晕中重叠出现As,Sb元素异常组合,可能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初步查明金矿化体规模,预测在已知矿体深部300m下,存在一个隐伏矿体,可利用钻探对深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原生晕及深部找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申硕果  叶荣  王勇 《现代地质》2012,26(5):1086-1094
六梅金矿床位于广西贵港市龙山矿田福六岭金矿区,属于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呈脉状分布。对矿山已开采中段系统采样,进行原生晕研究。矿床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显示六梅金矿床中Au、As为正相关关系,含量等值线在空间上吻合性良好,As可作为Au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Cu-Zn-Pb-Hg-Mo-W-Au-As-Ag-Bi-Sb,为"反分带"序列,显示出该金矿床具有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预测深部矿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滇西老王寨金矿床黄铁矿形貌特征与化学组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赵凯  杨立强  李坡  熊伊曲 《岩石学报》2013,29(11):3937-3948
老王寨金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已探明规模最大的造山型金矿床,黄铁矿是其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依据矿(化)脉切割关系、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该矿床成岩-成矿期共发育5个世代黄铁矿。沉积-成岩期草莓状黄铁矿含Pb、Zn、Mn、Co、Ni和Bi。热液金成矿期可划分为:Ⅰ石英-绢云母-黄铁矿、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Ⅲ方解石-石英-毒砂-黄铁矿和Ⅳ方解石-石英-辉锑矿-黄铁矿四个阶段,其黄铁矿分别以粗粒他形、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和立方体为主,总体继承了沉积-成岩期黄铁矿含Pb、Zn、Mn、Co、Ni和Bi的特征,Au、As、Sb和Cu也有不同程度富集,显示成矿流体成分复杂。Ⅲ阶段为金的主成矿阶段,以发育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为特征,富集Au、As、Sb、Pb、Zn、Cu、Co、Ni和Bi,其中,Au与As构成 [Au, As]2-和[Au(As, S3)]2-等络合物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替代[S2]2-而进入到黄铁矿中,两者呈正相关,成矿系统处于中-低温、流体过饱和度(硫逸度)高,且缓慢冷却,矿质来源充足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