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的需要,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先后编制出版了吉林省地下水资源分布图、黑松流域地下水资源分布图、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和东北经济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等图件,效果较好。现就编图当中的一些体会、编图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地矿部科技局主持召开的“商丘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攻关研究成果推广交流会”,于5月25至30日在商丘召开,历时5天。参加会议的有地矿部科技局、国家计委农业区划局、中国地质报、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院校、科研单位、各省(区)地质局、水利厅、水文队、地下水工作队等单位的代表共125人。会议由河南省地矿局环境水文地质总站介绍了商丘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1985,(3)
(一)根据一九八四年西北、内蒙六省(区)地下水观测研究新疆会议的建议,为了促进西北各省(区)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深入发展,陕西省水利水土保持厅于一九八五年六月一日——六月六日在西安召开了“西北、内蒙六省(区)地下水均衡试场(站)设计方案技术研讨会”。新疆、宁夏、甘肃、陕西、青海省(区)水利厅(局)与所属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西北协作区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的进程自1977午以来,按照水电部的统一布置,西北协作区各省区陆续开展了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十多年来在水电部农水司,水文局直接指导与各省区水利厅(局)的重视和支持下,进展顺刊。截止1987年底,六个省区共建基本观测井3817眼,控制观测面积164745km~1,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格局的地下水观测井网,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队伍,积累了约4万多个井年的地下水动态资料,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管好用好地下水、发展灌溉、防治涝碱、指导机井建设等,提供了基本资料,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纵观西北协作区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的发展,由1977年到1987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孙芹芳  李兰 《水文》1995,(5):17-24,52
洪西垸径流实验区的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与研究孙芹芳,李兰,柯宏(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的开采量亦迅速...  相似文献   

6.
有限单元法比较全面的考虑地下水的垂向、侧向的补给量及排泄量、不同边界条件、布井方式、开采过程、开采时间、含水层分布的情况等。 用该方法评价白城地区43.105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并予报未来五年(1985)、十年(1990)、二十年(2000)地下水位。建立的数字模型,用“6912”型电子计算机,予报一定开采量相对应的地下水位。为今后管理地下水资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黑河流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离子含量,分析了黑河流域地下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地下水供水适宜性划分表,通过叠加计算,对黑河流域地下水"三氮"进行质量区划。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呈现出线状和面状污染的趋势,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呈点污染特性,污染不具有区域性和连续性。黑河流域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91.1%、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7.19%、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71%。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电部1982年4月水电水文字第2号《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正式成果工作》的通知、《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提纲》和《(82)水文源字第105号文附件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技术细则》的要求,全国十大流域、三十个省(市、区)(台湾省暂缺)分别做了大量工作,至1984年三季度,各流域(片)先后汇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5)
通过调查苏干湖盆地地下水中的铁、锰、碘、氟、pH、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等离子含量,分析了地下水中铁、锰等含量的空间分布,并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干湖盆地地下水中铁、锰、碘等均无超标;氟、pH仅有一个点位于较适宜区;"三氮"(NO_3-、NO_2-、NH+4)分布图相似,且呈点污染特征;自东向西,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有增大趋势;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71.4%、经处理可饮用(Ⅳ类水)地下水资源占24.4%、不能直接饮用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3.3%。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监测和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87年3月23—28日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累斯顿市举行。会议的目的是:(1)交流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监测、管理和保护等完整的综合性的科学认识;(2)着重介绍应用的理  相似文献   

11.
对合肥地区浅层地下水取样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分类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Ⅰ类水、Ⅱ类水和Ⅲ类水)占59.3%,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Ⅳ类水)占30.5%,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0.2%。在地下水评价指标中,挥发性有机指标较好,毒性重金属指标和半挥发性有机指标次之,无机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化学组分主要为铁、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硫酸盐和钠+钾等无机组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化学组分主要为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六价铬、砷、铝、碘、氯化物等无机组分和苯并(a)芘等有机组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原因主要为城市和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农药、化肥使用及生活垃圾污染。  相似文献   

1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4):i003-i003
各有关单位 :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成果 ,迎接 2 0 0 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 3 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 ,兹定于 2 0 0 5年 11月下旬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一、会议内容1、盆地 (平原 )地下水系统演化及其生态效应2、可持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05,27(3):F002-F002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工作会议于2005年3月28、29日在渭南市隆重召开!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洪小康、渭南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石正福、各市(区)水利(水务)局、宝鸡峡、泾惠渠、交口抽渭、洛惠渠等单位,灌区的主管领导、各地下水监测单位的负责人和省水利厅人事教育处、办公室、划规计划处、防汛抗旱办、水资源科技处、水资办、宣传中心以及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地下水》编辑部等新闻媒体记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区第V承压含水层(埋深约350m )以上的整个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为研究体,将上海地下水系统作为一个完整且不可分割的系统来研究。由于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地下水系统内部物质能量变化,因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资源开采条件恶化等)。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征和已有的研究程度,在技术方法和途径上,着重研究上海地区第四系含水层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念模型; 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最大、水位降幅及地面沉降较小、社会经济效益较好为目标的地下水拟三维渗流一维地面沉降的评价与管理模型,并为我国大中城市(特别是在诸如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地下水》刊物近几年来我局一直订阅,普遍认为办的较好,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新颖。有关专业人员阅后,学到了不少好经验,认为本刊对促进我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此向贵刊致以谢意!(福建省晋江地区水电局王美玲)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我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关于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包气带和含水层环境示踪技术,研究地下水及其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指标,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综述了我国华北地区(北京市、滹沱河流域、海河流域、滦河下游地区、黄淮海平原、临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黄河下游地区、大同盆地、北方岩溶泉域)、西北地区(塔里木下游地区、三工河流域、阿克苏河绿洲、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和东北地区(吉林中部平原地区、三江平原)等典型区域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蒸发)对地下水水位、补给量与排泄量(泉流量、开采量)、水化学成分、水温、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变化条件下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若干对策,包括减缓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对未来地下水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高新技术开展地下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充分利用灌区地下含水层的调蓄作用,通过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利用控制水盐平衡、涵养地下水源,节约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远景区划和农业水文地质区划问题时,核算全国的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地下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基岩组成的丘陵山区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基岩地下水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匀和动态变化大等特点,因此,探讨基岩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 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 .  相似文献   

19.
自七十年代初美国己作了含水层系统的优化管理工作。现作如下简介。一、含水层系统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地下水水力管理模型方面 LONG ENBOUGH(1970)AGUADO和R EMSON(1974),ALLEY(1976)等人的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工作都采用了有限差嵌入偶合模型。他们的工作证实这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依赖型生态系统生态水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下水依赖型生态系统(GDEs)中植被动态和土壤水盐平衡受地下水影响显著。从地下水与植被、土壤水、地表水和盐分动态关系、气候变化与人类干扰下的GDEs响应、GDEs模型与管理等方面综述了GDEs生态水文研究进展。指出在地下水环境变化后GDEs植被如何响应、GDEs功能是否发生突变、发生突变的生态阈值等是其可持续管理亟待回答的问题,其关键和难点是如何刻画地下水到地表土壤介质中的生态水文过程,加强相应的观测与模拟研究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此外,实现GDEs可持续管理还需要明确4个问题:(1)如何界定GDEs的范围,哪些物种和生境依靠地下水存在?(2)GDEs可持续发展需要何种地下水条件?(3)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管理地下水资源;(4)观测哪些生态参数来体现GDEs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