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磁异常深部弱信号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馗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07-1015
磁异常通常是地下不同深度磁性地质体产生磁场的叠加,在规范高度的航磁测量结果中,深部磁性体所产生的异常通常表现为弱而平缓,其水平与垂向分辨率均较低,在航磁资料处理解释中难以有效捕获。因此,应用适当方法提取由深部地质体引起的弱磁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精度高且稳定的位场延拓技术将航磁异常向下延拓,可以稳定增强磁异常幅度,随着延拓面与场源之间距离的减小,浅成磁信号与深成磁信号的视深度差异将增大,在对数功率谱上可以将其区分,而后可利用匹配滤波方法将浅部信号剥离,从而得到深部弱信号,同时可计算深部弱信号的视深度。  相似文献   

2.
在磁异常解释工作中,磁性体的中心埋深和走向长度是确定磁性体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尺度的主要参量,因而是异常解释的重要内容.在用似二度体模型对三度体磁异常进行选择法计算解释时,也首先遇到如何根据异常形态合理选取似二度体模型的中心埋深和走向长度的问题.对任意形状的三度体和任意截面的似二度体进行严格的理论计算将遇到数学上的困难.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讨,本文对有限长的水平圆柱体进行了讨论.现提出一种根据异常的特征点——零值点的位置来确定磁性体中心埋深和走向长度  相似文献   

3.
直接计算磁性下界面深度的功率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居里等温面深度为目的,本文给出了利用磁异常的垂向导数的功率谱来直接计算磁性下界面深度的方法。同时,借助于异常场的谱与其垂向导数谱之间的关系,还可由用磁异常垂向导数功率谱计算的公式转换出用异常场的功率谱来计算磁性体下底深度的公式。理论模型实验表明,两种计算方法均能得到较好的结果。最后给出了用该方法对泛华北地区航磁异常的试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从导数的概念出发,导出了利用磁异常的垂向导数或磁异常本身的功率谱直接计算三度磁性体下界深度的方法。本文则以同样途径,除了给出直接计算二度磁性体下界深度的方法外,还导出计算二度和三度磁性体上界埋深的方法。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深度具有相当高的精度,特别是下界埋深。  相似文献   

5.
完全国产化的航磁全轴梯度勘查系统已开展了测量工作, 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梯度数据, 但是如何利用梯度数据进行磁性地质体边界圈定还处于研究阶段。笔者先给出了航磁全轴梯度测量原理;然后着重从利用梯度数据尤其是垂向梯度数据进行岩体边界圈定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 认为航磁梯度数据相比于总场数据在地质体边界判断方面可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接着提出了梯度数据需要在判断磁性地质体边界上进行化极处理, 并根据垂向梯度数据零值线确定地质体边界的原则, 圈定磁性地质体的边界位置。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对比表明, 利用梯度数据圈定磁性地质体边界的应用效果比利用总场数据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在野外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可视为二度的磁性体,其实测数据往往是垂直分量Zα,而利用Zα直接反演磁性体的磁化方向一直是野外解释工作的难题,国内除对规则形体有定量描述外(方法不通用),解释方法仍以定性描述为主。计算机的普及为准确地确定磁性体磁化方向提供了可能。下面是一个反演二度体磁化方向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7.
下辽河平原南部明化镇组含水层咸水体运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辽河油田明化镇组含水层中上部赋存的咸水体在区域上的分布、平面和垂向的运移特征进行研究。依据油井和水井的测井曲线,平面运移特征通过模型进行咸水体边缘质点追踪,以确定不同地段咸水体平面运移速率。垂向运移特征系根据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钻孔分布特点,通过对各地区,不同时间段钻孔测井资料中咸水体埋深变化比较,确定不同地区咸水体的垂向运移速率。  相似文献   

8.
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方法是由一种结合水平导数与垂向导数的一种位场解释方法,通过计算总水平导数的垂向特征来突出岩体或者地质体边界的线性构造。文中以宁夏中卫市香山地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区分岩体与地质体的平面范围,通过极大值的位置判断岩体的边界位置和水平分布。结果表明,利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的方法来定性解释岩体分布范围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判别磁性体形状和区分复杂磁异常方面来说,水平梯度Zx不如垂向梯度Zh有利,但是垂直磁场的水平梯度Zx却具有另外两种有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窗口差法是区域重力资料处理中,提取中深部地质体信息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区分三个垂向叠加异常,可以把中深层的信息突出出来。本文在窗口、窗口差滤波一维或二维公式理论推导的基础上,讨论了最佳窗口的选择办法。并以泛东北地区的使用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因提供多参量、压制深部异常突出浅部异常等优点,近几年航磁梯度测量在国内航空物探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AGS-863航磁全轴梯度勘查系统为依托,介绍了航磁梯度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现状,为了总结归纳航磁梯度异常与地下地质体的对应关系,设计了典型理论地磁模型,进行了大量正演模拟计算工作,并结合野外应用实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相比于总场异常,梯度异常在圈定磁性体方面更具优势;对于独立磁性体,垂向梯度的峰值精确对应异常体的中心位置,当模型走向延伸越长,主剖面异常的零值点越靠近异常体边界,主剖面的纵向梯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精确对应异常体的左右边界,垂直于主剖面的横向梯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精确对应异常的上下边界;对于组合磁性体,利用主剖面的纵向梯度峰值和垂直于主剖面的横向梯度峰值锁定的磁性体范围有所扩大,并且垂向梯度峰值向附近磁性体方向偏移;对比实测梯度数据与理论梯度数据,发现实测梯度数据存在明显的优势,可以在人文干扰识别、高频地质信息挖掘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这些工作可以为实测航磁梯度的野外数据获取者认识异常、鉴别异常和区分真假异常等提供参考,并为异常解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将多期切叠河道砂体归类合并,建立一个“垂向连续,横向联通的表外砂岩空间体”(其中砂岩间夹层厚度≤0.4 m)的自然层概念来控制多期河道复合切叠厚砂体。以北一匹断东萄一组1-4小层为例,利用自然层间砂体厚度、切叠程度、测井曲线形态、相叠加类型及砂体叠加期次将自然层分为5类;再依据砂体间切叠位置、切叠程度和切叠形态的差异建立自然层剖面表征方法;依据砂体叠加期次,建立自然层在平面上表征模式。  相似文献   

13.
1.曲线转换法曲线转换法就是将所测ΔZ曲线通过一定的途径转换成ΔH曲线。当仅有ΔT曲线时,也可将ΔT曲线同时转换成ΔZ与ΔH曲线,利用ΔZ与ΔH曲线相交点的有关信息对异常体进行解释。目前,无论ΔT向ΔZ、ΔH转换、还是ΔZ向ΔH转换,都有多种方法。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不一一详述,请参阅文献〔2〕。  相似文献   

14.
吴至善 《物探与化探》1981,5(4):226-233
在《几种规则磁性体的ΔT、ψ空间分布及曲线坐标解释法[1]》一文中,我们曾讨论了几种磁性体的总磁场ΔT及其倾角ψ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出ΔT、ψ空间分布图可以当成一种曲线坐标。把实测的数据点到这种坐标上,如选择的曲线坐标适当,则得到的曲线将“再现”测线的形态。磁性体相当于坐标的中心。这样,便可进一步求得磁性体的大小、埋深及磁化方向等参量。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清涧地区二叠系山西组23段石英砂岩区块单井产能与砂体结构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基于单砂体垂向粒度韵律和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将砂体结构划分出块状型砂体、正粒序型砂体和叠加型砂体3种类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实验,对3种类型砂体储集层在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发育程度、产物、垂向变化及成岩孔隙演化的差异性进行表征。研究表明,3类砂体的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强度及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粒度及其垂向分布是制约不同结构类型砂体成岩演化的直接因素,进而影响储集层物性,决定了含气层与致密层的垂向分布规律。块状型砂体储集层原生孔隙、次生溶孔共同发育,含气层厚度较大,局部致密。正粒序型砂体垂向物性差异较大,中—下部储集层溶蚀程度较弱,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少量发育,为含气层;上部储集层压实、胶结作用强烈,相对致密。叠加型砂体储集层形成于河流控制作用逐渐增强的过渡环境,兼有正粒序型、块状型砂体的特征,多层含气且厚度大。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清涧地区二叠系山西组23段石英砂岩区块单井产能与砂体结构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基于单砂体垂向粒度韵律和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将砂体结构划分出块状型砂体、正粒序型砂体和叠加型砂体3种类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实验,对3种类型砂体储集层在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发育程度、产物、垂向变化及成岩孔隙演化的差异性进行表征。研究表明,3类砂体的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强度及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粒度及其垂向分布是制约不同结构类型砂体成岩演化的直接因素,进而影响储集层物性,决定了含气层与致密层的垂向分布规律。块状型砂体储集层原生孔隙、次生溶孔共同发育,含气层厚度较大,局部致密。正粒序型砂体垂向物性差异较大,中—下部储集层溶蚀程度较弱,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少量发育,为含气层;上部储集层压实、胶结作用强烈,相对致密。叠加型砂体储集层形成于河流控制作用逐渐增强的过渡环境,兼有正粒序型、块状型砂体的特征,多层含气且厚度大。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砂体的垂向结构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的长9油层组中获得了新发现、新突破,该油层组成为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层系。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沉积古地理背景分析,以沉积特征和指相标志的识别为依据,认为盆地内长9砂体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三角洲环境与牵引流作用有关的陆上与水下的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砂体,滨浅湖环境与湖浪和湖流改造作用有关的砂质滩坝、席状砂等砂体。根据岩芯剖面精细描述及沉积微相分析,结合测井曲线解释,指出长9单砂体主要发育B、C、I、F、D五种基本垂向结构类型,多层砂体的垂向叠加样式复杂多变,常见的有BB、CC、CB、II、CI、BC、BI、FF等类型。砂体垂向结构的主控因素分析表明,沉积环境、沉积相以及基准面升降旋回是控制单砂体垂向结构、多层砂体垂向叠加样式及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波幅波浪作用下,非完全淹没水平圆柱所受波浪力的特征,基于黏性流理论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两相流数值波浪水槽模型,对不同波幅和圆柱垂向位置下非完全淹没水平圆柱所受波浪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波浪力和冲击力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冲击力与冲击速度的关系,结合经验计算公式拟合得到了冲击力系数。结果表明:波浪力的大小受波幅和圆柱垂向位置的影响比较显著,其影响机理与波浪场流体运动特性相关;冲击力的大小与冲击速度密切相关,而垂向冲击力在波浪力中起主导作用时,对应的最小预测冲击速度受圆柱垂向位置影响并不显著;不同圆柱垂向位置下冲击力系数随着波幅增大由分散性较强逐渐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19.
引言 航磁资料数据处理是从航磁资料获取尽可能多的地质信息的手段。诸如为了消除地表局部磁性体的干扰,区分局部场和区域场而采用的向上延拓;为了区分复杂场,了解场源分布的向下延拓;为了区分同级相互干扰的异常,圈定磁性体边界的垂向导数计算;以及为了排除斜磁化影响,简化异常解释的化磁极运算等等,都已为广大物探和地质工作者所熟悉和应用,并在航磁资料的地质解释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视磁化率换算则  相似文献   

20.
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性特征对早期成岩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F17柱样为对象,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期成岩作用对陆架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F17柱样磁性特征存在显著的垂向变化,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沉积物磁性减弱、磁性颗粒变粗和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比例上升.粒度以及Al,Ti,Fe,Mn的含量,有机碳和总硫的分析表明,沉积物物源相对均一,粒度虽然存在垂向变化,但不是磁性特征垂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早期成岩作用是导致上述磁性特征垂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早期成岩过程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随深度下降的现象与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类似,但磁性矿物类型和颗粒大小随深度变化的模式,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基于磁性矿物对早期成岩过程的敏感性,磁性测量方法对认识铁在陆架沉积物中的迁移和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