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宁国市中溪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宁国市中溪滑坡是因工程切坡挖方而引起的大型滑坡。文章阐述了中溪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重点讨论了该滑坡的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形成条件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岩土的工程性质,计算了边坡的稳定性,最后对该滑坡的治理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南潭村滑坡位于湖北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是发育于原斜坡表层及部分浅层风化基岩中的沿岩土接触面或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的岩土混合质滑坡。本文结合南潭村滑坡的地质环境资料和现场勘察结果,介绍了滑坡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从地质条件、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采用剩余推力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通过对滑坡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排水系统、减载反压、改变种植方式和变形监测等综合防治建议,为滑坡灾害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青川张家沟滑坡为例,结合其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详细分析了其变形破坏原因和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工程措施,并运用FLAC3D软件对滑坡治理前后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滑坡的形态特征、岩土体松散的结构特征是滑坡失稳的先决条件,而降雨引起的地质环境的改变是滑坡失稳的诱发因素,桩板墙+截排水工程为主的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滑坡的进一步变形,确保了滑坡的稳定,数值模拟结果与滑坡的实际变形和治理效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滑坡是现代公路、铁路等交通基建工程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重丘、山地等地段修筑公路工程极易出现滑坡地质灾害。这些滑坡的成因以及相关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目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态。文章基于学堂湾滑坡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条件,从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周界、滑坡体与滑带的物质结构特征、滑床、滑坡变形破坏迹象等,深入分析了学堂湾滑坡的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滑坡成因,指出大量的雨水和不合理的施工扰动是滑坡发育的外因;坡体本身的地质条件如岩石的裂隙、岩土体的透水性以及水的疏导条件等是其内因。文章将宏观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海如 《探矿工程》2020,47(12):72-78
滑坡是重大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是滑坡防治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针对福建省平和县西环路滑坡防治工程开展了滑坡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结合工程地质钻探成果,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滑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推测滑动面位置,确定岩土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对滑坡防治工程的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地调查,涉县西达镇河口村西小型滑坡对河口村68户,730间房屋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对滑坡病害进行研究和防治。通过对涉县西达镇河口村西小型滑坡区域内地质构造、岩土体特性、斜坡特征、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条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试验数据和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指出斜坡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降雨,是滑坡发生发展和致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速度、堆积特征和能量转化是研究其致灾机制的重要因素,而模型试验、野外调查并不能全面揭示其成灾机理。文章以三溪村滑坡为例,采用PFC3D离散元模拟方法,揭示滑坡运动过程中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岩土体的速度演化分布、堆积特征和能量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溪村滑坡的残余摩擦系数为0.2时,模拟结果与实际堆积特征一致。前部、中部、后部岩土体到峰值速度存在差异,前部岩土体速度分布表现为显著的单峰型特征,而后部岩土体速度分布为双峰型特征。滑坡不同部位的岩土体堆积呈现层序分布;滑坡重力势能的转化中,摩擦耗能占总能量的52%,动能峰值时刻仅有15%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研究结果可为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机理分析和防灾减灾治理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区江阳坪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莲  陈必威 《华北地质》2007,30(3):230-233
本文介绍了滑坡体、滑带、滑床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及滑坡具多期次滑动的变形特征,认为滑坡区岩石破碎、滑坡前缘形成临空面、地表水渗入土体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长时间的持续暴雨、古夫河长期冲刷、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结果以及滑坡稳定性反演分析计算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传递系数法,分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贵阳西二环"5·20"滑坡为实例,对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发育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切脚开挖形成临空面是诱发软弱夹层岩质顺层滑坡,滑坡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型;采用室内岩土试验、工程类比分析和参数反演等方法,综合确定了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应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在天然和饱和两种工况条件下,稳定性系数均小于规范要求,在暴雨或外力作用下形成滑坡的结论,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对云南泸水县国门小学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该滑坡的公路段以及整个滑坡体,分3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为干燥的条件下,各段滑坡体均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强降雨或是地震工况下,则表现为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为了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治理方案,建议实施支挡和排水工程。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的野外详细调查和变形监测资料为基础,探讨泄流坡滑坡蠕滑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舟曲泄流坡滑坡发育于坪定—化马断裂内,属典型的巨型断裂带滑坡。该滑坡由多个次级滑坡组成,表现为蠕滑变形特点,且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是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断裂破碎带是泄流坡滑坡发生的充分条件,断裂活动导致坡体发生塑性流动变形;而降雨是滑坡发生大规模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地震、坡脚开挖等对滑坡的发展、演化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断裂带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对此类滑坡的防治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牵引式滑坡、推移式滑坡和复合式滑坡,根据其滑面的发展形态,依次表现为前进式渐进破坏模式、后退式渐进破坏模式和复合式渐进破坏模式。基于岩土体应变软化特性,揭示了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本质是滑带力学参数弱化的过程,初步探讨了3种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远动特点和力学特征和滑坡渐进演化过程。以不平衡推力法和3种类型滑坡的演化特征为基础,提出3种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中临界状态条块确定方法,通过建立滑坡渐进破坏稳定性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提出滑坡随着渐进演化过程的滑带参数取值方法,并阐述了渐进破坏过程的稳定性计算实现过程,实现不同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稳定性分析。以3个典型滑坡为例,分析得出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中牵引式滑坡和复合式滑坡稳定性降低速率由大到小再到大和推移式滑坡稳定性降低速率由小到大的过程,3种类型滑坡在渐进破坏过程中不同部位对稳定性的贡献不同,验证了不同类型滑坡的变形规律。研究结论可对不同类型滑坡的稳定性发展进行初步预测和为滑坡治理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谭福林  胡新丽  张玉明  徐聪  李蕊 《岩土力学》2015,36(Z2):532-538
三峡工程运行期间引发大量库区滑坡地质灾害,由于库区水位及降雨等联合影响,使得牵引式滑坡在库区滑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对库区牵引式滑坡形成机制研究,根据变形破坏模式,把牵引式滑坡分为牵引区(初始滑动区)和被牵引区,分析牵引式滑坡在演化过程中牵引区滑体与被牵引区滑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针对其相互作用力学特征建立合理的物理和数学力学计算模型,初步推导牵引式滑坡推力计算公式,为抗滑桩设计提供合理的设计推力。以三峡库区朱家店牵引式滑坡为例,在确定被牵引区滑体对牵引区滑体存在推力作用情况下,通过推力计算表明,推导出的公式计算得到牵引区滑体的设计推力比单独计算牵引区滑体设计推力更大,相比将牵引区滑体和被牵引区滑体视为整体计算设计推力更小,说明此方法计算的推力用于抗滑结构设计可以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效果,为牵引式滑坡治理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古滑坡体地球物理调查方法技术的选择对勘探效果至关重要。以吉林省通化市拟建集安—通化高速公路滑坡体为例,采用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利用二维反演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地质信息,确定了滑坡体的形态及厚度变化,厚度最大约20 m,滑坡性质为堆积层滑坡。研究结果表明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古滑坡勘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玄武岩台地区滑坡典型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江浙皖玄武岩台地区滑坡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特征、滑动面特征、滑动多期性等方面的典型特征。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是玄武岩台地区滑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提出对该类型滑坡的防治应采用排水工程为主,并和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在滑坡治理的过程中,滑坡监测始终是滑坡防治的基础,防治的效果也需要监测工作来检验。  相似文献   

17.
牵引式滑坡在山区公路滑坡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治理工程往往耗资巨大、环境破坏严重。针对某高速公路牵引式滑坡,通过地质调查、变形迹象分析、岩土体应力-应变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指出具体破坏机制为:(1)坡脚开挖致使阻滑关键块体缺失,应力集中导致剪切应变软化;(2)地表降水与地下水对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的改造;(3)滑体变形不协调,导致拉裂缝产生,滑坡后缘得以继续向后扩展。目前监测表明,已施工的组合加固措施效果良好。最后讨论挖方引起的牵引式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对牵引式滑坡进行评价应坚持安全系数分区原则,滑坡总体加固应按安全系数控制,同时对后缘加固按位移控制。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路线滑坡灾害普遍存在。根据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制,指出其属于牵引式滑坡。通过稳定性计算可知,在天然情况下,滑坡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由于滑坡坡区处在地震7度区内,因此滑坡的整治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其抗滑安全系数选取1.10。在分析成因机制和卸载后滑坡体设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削方减载、滑坡体后壁加固、设置截排水沟和坡面整修、绿化等整治措施,为此类滑坡整治对策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地区局部垂向裂隙发育的坡体容易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平推式滑坡,对于该类滑坡前人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该类滑坡体局部复活特征的研究尚不深入。以川东某地老平推式滑坡体上发育的现代滑坡为例,分析了这类老滑坡局部复活的机理特征,5·12强震对滑坡体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是老滑坡复活的因素之一;但后缘人工弃渣的加载是其复活最直接的激发因素。文章对治理方案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最终选用"前缘抗滑桩+后缘截水沟+裂缝夯实"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