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安—大同一带基性麻粒岩变质反应序列与水活度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刘福来 《岩石学报》1997,13(1):27-43
晋冀蒙三省交界的怀安-大同一带基性麻粒岩有保存完好的变质反应结构。依据岩相学特征,可在基性麻粒岩中区分出四个世代的矿物组合:①峰前阶段(M1)以包裹在石榴石或紫苏辉石中的Hb+Pl±Qz、Cpx+Hb+Pl±Qz组合为代表,T为600℃~700℃,P为0.70~0.82GPa,相应的aH2O值为0.50~0.62;②峰期阶段(M2)以三联点结构的基质矿物为特征,组合为Opx+Cpx+Hb+Pl±Qz、Gt+Opx+Cpx+Hb+Pl±Qz,T为750℃~850℃,P为0.84~1.05GPa,相应的水活度降至0.39~0.52;③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以石榴石普遍转变为Opx+Pl±Mt及角闪石转变为Opx+Cpx后成合晶为特征,T为700℃~780℃,P为0.50~0.70GPa,相应的aH2O值降至0.08~0.11;④至降温阶段(M4),以无水矿物石榴石、辉石退变为Hb+Pl组合为代表,T为530℃~630℃,P为0.30~0.42GPa,aH2O值再次升至0.37~0.40。研究表明,矿物组合演化和所发生的(脱水)变质反应不仅受PT条件的控制,而且与体系水活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游振东  陈能松 《岩石学报》1995,11(2):137-147
大别杂岩中新太古代或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岩石分布具一定的区域规模。罗田黄土岭、惠兰山一带出露中性和基性麻粒岩,其矿物组合分别为;1.Grt+Opx1+Bi+Kfs+Pl(An20)(中性),2.Grt+Hb1+Opx+Cpx+Pl(An4O)+Ilm(基性),它们的高峰变质条件分别为PO.89~1.04Gpa、T750~850℃(中性)以及P0.9~1.29GPa、T682~880℃,平均771±53℃(基性),说明其形成深度在30km以上。在中性麻粒岩中发现堇青石+石英和堇青石+黑云母的后成合晶,分别位于Grt与Opx1之间或穿插于Grt晶内,退变质反应条件为P为0.41~0.55GPa,T=710℃,属减压退变质性质;后成合晶的形态与区域面理无关,说明减压退变质反映了碰撞造山带后期的近绝热隆升。区域花岗岩或地幔热流可能是绝热隆升的热源,现今出露的深源麻粒岩有过长期居留下地壳的历史,它们的抬升剥露是后期构造事件所致。  相似文献   

3.
胶东莱西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9,他引:9  
刘文军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8,14(4):449-459
胶东地区莱西-莱阳-栖霞-带晚太古代花岗片麻碉中,出露相当规模的高压基性麻业岩和超镁铁质岩组合,曾被认为它们是与苏鲁-大别超高压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一套岩石组合,高在性麻粒岩中可同三期变质矿物组合;早期为Grt核部)+Cpx+Pl;中期为Grt(边中)+Cpx+Opx+Pl+Amp+Q+Mt;晚期为Cpx+Pl+Amp+Q+Mt。早期的石榴石含钱铝榴石和镁铝榴石组分较高,单斜辉石含Al高。应用矿物温  相似文献   

4.
日照岚山头榴辉岩的成因及演化的PTt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岚山头含柯石英榴辉岩呈透镜状构造块体产于晚元古代含霓石碱长花岗质片麻岩中,其原岩为玄武岩浆分离结晶晚期堆积的辉长岩。该榴岩曲型的共生矿物组合可划分为4个世代:(1)Cpx1+Mu1(OrPhen1)+Qz+Pl1;(2)Cpx2(Om1)+Gr1+Ky+Cs;(3)Cpx3(Om2)+Gr2+Phen2+Ky+Zo+Qz;(4)Pl2+Tl+Mrg+Phen3+Czo+Qz。它们分别反映4个变质演  相似文献   

5.
蔓箐沟地区石榴基性麻粒岩发育多期变质反应结构。矿物组合演化可划分三个阶段:①峰期阶段(M1),以包裹于石榴石中的Opx+Cpx±Hb+Pl±Qz和由Gt+Opx+Cpx±Hb+Pl±Qz组成基质矿物组合为代表;②退变早期近等温减压阶段(M2),形成蠕虫状后成合晶Opx+Hb+Pl±Mt;③退变晚期阶段(M3),则形成细粒、黄绿色Hb+中酸性Pl的较低温组合。并揭示该区石榴基性麻粒岩从中下部地壳的麻粒岩相变质,到快速抬升至中浅部地壳发生的近等温减压及晚期降温退变的复杂pT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别山北部石榴二辉麻粒岩中的变质结构及变质反应特征的研究,认为石榴二辉麻粒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变质演化作用阶段:(1)S1阶段以早期的残留矿物,并呈包体的形式产于石榴石中为特征,以Cpx+Q(Cs)+Ru+Gt组合为代表,T=612~750℃,表明石榴二辉麻粒岩曾经历过榴辉岩相阶段的变质作用;(2)S2阶段是以Opx+Cpx+Gt+Amp+Q+Ti+Mt矿物组合为牲,其相应的T=837~887℃,P=1.03~0.95Gpa,此时的变质条件为麻粒岩相;(3)S3阶段,矿物组合为Cpx+Gt+Amp+Pl+Mt,T=530~660℃,P=0.85~0.95Gpa,此时的温故知新压条件代表岩石已经进入了角闪岩相阶段;和(4)晚期的低角闪岩相阶段S4,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495℃,P=0.56~0.70Gpa。  相似文献   

7.
勉县地区勉略带内麻粒岩的发现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李三忠  张国伟 《岩石学报》2000,16(2):220-226
勉县菜马河南部徐家坪附近勉略带中多处发现基性麻粒岩岩块,基矿物共生组合为:Cpx+Gt+Pl(An30)+Qz+Rut。采用Ellis等温度计获得T为657 ̄772℃,采用Newton等压力计获得峰值P达0.82 ̄1.17GPa考虑到该压力计获得值往往偏低,校正后压力最高达0.97 ̄1.32GPa。基性麻粒岩中存在Gt+Cpx=Hb+Pl的退变反应,表明经历了等温降压过程,PTt轨迹为顺时针,反映  相似文献   

8.
辽西建平变质杂岩区蠕虫状后成合晶的成因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季建清  陈曼云 《岩石学报》1996,12(4):514-529
建平变质杂岩中发育蠕虫结构的后成合晶,它受与石榴石共生的矿物组合、变质流体中水活度和变质岩原岩的制约。这种后成合晶可出现四种矿物组合:(1)Opx+Pl+少量Cpx,(2)Opx+Mt+Pl+Q+少量Cpx,(3)Hb+Pl,(4)Cord+Opx±Pl。它们是在建平变质杂岩受中元古代三座庙序列侵入岩侵位作用影响发生的相当于辉石角岩相接触热变质作用中形成的,温压条件为720℃~780℃,0.64~0.70GPa。这些后成合晶的结构特征、矿物学特征、变质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岩体热传导模型的时间域的半定量估算等都表明它们是在压力降低,热扰动历史较为短暂(介于2.85Ma和11.40Ma之间)的非平衡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汉诺坝玄武岩中麻粒岩类捕掳体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陈绍海  孙敏 《岩石学报》1998,14(3):366-380
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汉诺坝玄武岩中的麻粒岩捕掳体可划分为四种类型:长英质麻粒岩、苏长质麻粒岩、二辉二长麻粒岩和二辉麻粒岩,其中以二辉麻粒岩最为常见。麻粒岩捕掳体均具变质重结晶结构以及块状或条带状构造。不同种类的麻粒岩捕掳体在矿物组成和矿物成分上存在明显差别,但各主要矿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成分相关性。应用Wood和Banno二辉石温度计的计算结果表明,含二辉石麻粒岩捕掳体的平衡温度分布于800°~950℃之间,主要集中于900°±50℃范围内,具Opx+Cpx+Pl矿物组合的二辉麻粒岩捕掳体的形成压力范围约为0.6~1.1GPa。二辉二长麻粒岩落在相似的温压范围内。麻粒岩捕掳体在950℃处的突然消失指示了第三纪时汉诺坝地区岩石学壳幔边界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郭敬辉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8,14(4):430-448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l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主的变质能力。石榴石主昌一或全中晶反应边,是Pl-Opx  相似文献   

11.
卢良兆  董永胜 《岩石学报》1998,14(2):140-151
根据显微构造和矿物微区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确定了胶东早元古代荆山群富铝片麻岩中存在平衡组合Grt-Crd-Bt-Sil-Kfs-Pl-Qtz,反映变质峰期Grt+Sil+Qtz→Crd,Bt+Sil+Qtz→Grt+Crd+Kfs+H2O和Pl(An)→Grt(Grs)+Sil+Qtz①等转换反应和Fe-Mg交换反应均基本保持平衡状态。实验资料和地质温压计估算确定其峰期P-T-X关系:P为0.60~0.70GPa,T为700℃~750℃,XGrtMg为0.21~0.26,XCrtCa为0.044~0.053,XCrdMg为0.65~0.72,XBtMg为0.50~0.57,XPlAn为0.285~0.388。但Grt、Bt和Pl又都有明显的微区成分变化,反映峰期后降温过程各种交换反应的效应,其封闭温度在500℃~600℃之间,压力为0.40~0.50GPa。研究确立逆时针的PTt轨迹,其样式反映早元古代陆缘壳内拗陷带的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皮尔斯比率图解在腾冲新生代火山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可分为四个喷发期,构成两个岩浆旋回:N_2-Q_1为玄武岩—英安岩;Q_3—Q_4为玄武岩—安山岩。应用皮尔斯比率图解对其进行研究表明:分离结晶作用是岩石化学成分变异的主要因素;第一旋回的玄武岩浆可能起源于上地幔的部分熔融,经(Pl+Cpx±O1±Mt)矿物组合的分离结晶而形成英安岩浆。英安岩浆在形成或演化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轻度混染。该旋回具有张性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成岩套的特点。第二旋回的玄武岩浆可能起源于早期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经(Mt+Pl+Cpx±Opx)矿物组合的分离结晶而形成安山岩浆,为安山岩成因的分离结晶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例。该旋回具有典型的弧火山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晓春  谢鸿森 《地质学报》1999,73(3):250-262
在750 ̄1200℃、1.0 ̄4.5Gpa条件下对取自于大别山朱家冲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重结晶实验,并对其在高压-超高压区域的相关系进行了简要讨论。结果表明,在750℃时,斜长角闪岩随压力的前进演化经历了斜长角闪岩(Ga+Amp+Ep+Bi+Pl+Qz,1.0 ̄1.5GPa)、角闪榴辉岩(Ga+Cpx+Amp+Ep+Ph+Qz,1.75 ̄2.25GPa)、石英榴辉岩(Ga+Cpx+Zo+Ph+Qz,  相似文献   

14.
Cr^2+在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尖晶石中溶解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Seife.  F 《地球化学》1995,24(3):235-244
为了研究Cr^2+在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尖晶石中的溶解度及其在各相间的分配,在压力为0-2.88GPa和温度为1100-1450℃的条件下,于MgO-SiO2-Cr-O体系中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起始成分由高纯度的MgO、SiO2、Cr2O3和Cr混合得到。通过Cr2O3和Cr等化学混合得到所需的CrO,且加有过量(50%)的Cr,使得实验产物和金属Cr保持平衡。此外,还加入占起始混合物重量10%的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迄今为止,报导的超高压变质岩除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外,主要为火山-沉积岩,然而除上述岩石外,大别山南部出露大量花岗质片麻岩。作者在近期对大别山东南部变质花岗岩岩石学研究中发现:变质花岗岩中含有Gt+Ru+Phe±Acg+Aug±Di+Pl+Na-Amp+Or+Q组合,与钠长石共生的霓石或透辉石可能是早期矿物硬玉或富硬玉质绿辉石退变的,而岩石中石榴石分带特征,即内带以铁铝榴石(43.06%)和钙铝榴石(46.28%)为主,外带则以锰铝榴石(30.40%)和钙铝榴石(35.67%)为主,这些都表明它们是由高压向低压退化变质之产物。因此,变质花岗岩可能早期存在着这样的榴辉岩相峰期矿物组合Jd/omp+Q/CS+Phe+Ru+Gt+Or,这个组合由于后期的压力降低而退变为中低压的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6.
胶南隆起含榴辉岩高压变质带为大别超高压带的东延部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Grt+Ky+Rut+Jd+Q;Sp+Zo+Ab±Grt±Omp;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600~700℃,P=23~26GPa。超高压岩石及高压岩石均经历了两期退变质作用,且具有相似的顺时钟P—T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7.
刘建忠  强小科 《岩石学报》2000,16(2):245-255
内蒙古大青山造山带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岩石类型极度富铝贫硅的含假蓝宝石尖晶石片麻岩。含假蓝宝石尖晶石片麻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的研究表明,变晶序列为Sap+Sil+Gt+Pl+Bi(早期)→Sp+Gt+Sil+Pl+Perth+Bi(峰期)→Cord+Coru+Mt+Pl+Mic+Bi(峰后)。利用Gibbs相律和Schreinemakers分析方法对该岩质系的矿物演化历史进行了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其与实  相似文献   

18.
辽西阜新中生代碱性玄武岩的K-Ar同位素年龄为84.76±1.67Ma, 其中含有丰富的深源岩石捕虏体, 包括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含长角闪二辉石岩、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片麻岩等。与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同类捕虏体相比, 橄榄岩类捕虏体中橄榄石的成分相似 (Fo= 86~91), 透辉石具有富Al、贫Cr 和Ca 的特点, 尖晶石的成分以MgAl2 O4 为主, 有的橄榄岩捕虏体中含少量韭闪石。二辉麻粒岩捕虏体中的斜方辉石为紫苏辉石, 单斜辉石为普通辉石, 斜长石属于更长石。橄榄岩类捕虏体的平衡温度为1012.6℃~1272.1℃; 压力为1.825~2.935GPa, 二辉麻粒岩和片麻岩的平衡温度为892℃~1157℃。该类深源岩石捕虏体的发现对中国东部中生代上地幔和下地壳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福来 《岩石学报》1998,14(2):129-139
晋蒙交界孔兹岩系变质反应结构与矿物相转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粒岩相变质及其与之相伴随的重熔作用过程中,存在一类特殊的有熔体参与的变质反应,即未熔矿物与熔体之间的反应。结合天然块状岩石高温高压实验,确定研究区孔兹岩系熔体参与变质反应如下:①2Gt+(9SiO2+4Al2O3)熔体=3Crd;②Gt+(2SiO2+2Al2O3)熔体=Sp+Crd;③2Gt+(3SiO2)熔体=2Opx+Crd;④14Gt+(25SiO2+4H2O)熔体=4Cum+7Crd。这类熔体参与变质反应不仅受控于温压条件,而且与寄主岩石脱水熔融、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存在密切成因关系。该项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深化变质反应理论、探讨孔兹岩系矿物相转变成因机制及其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试验场Co^2+(CoCl2.6H2O),Sr^2+「Sr(NO3)2作喷淋液进行了1440h的淋滤试验,得到了Co^2+,Sr^2+在气带土壤中迁移的平均阻滞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