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05—2009年东疆地区棉蚜及气象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东疆地区棉蚜种群的消长规律和主要气象因子对棉蚜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是东疆地区棉蚜发生和危害的高峰时段,5—8月棉蚜种群数量变化极为剧烈,发生程度具有相邻年份间的相关性,气温是影响棉蚜种群发展的主要气象要素,低湿是东疆地区湿度影响棉蚜种群的主要方式,东疆地区主要降水时段与棉蚜严重发生时段不重合利于棉蚜的大发生,棉花的矮密化栽培模式削弱了大风对棉蚜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棉区棉蚜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蚜是棉花主要的常发害虫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在分析棉蚜发生的气象条件、气象指标和基本规律的同时,对棉蚜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报,为有关部门和棉农开展及时有效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和田河流域棉蚜越冬基数、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及发育期、防治措施、品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与棉蚜大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作物布局及发育期和防治措施也是棉蚜泛滥成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棉蚜防治的各项技术措施与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疆东疆棉蚜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5~2008年东疆棉蚜的发生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将棉蚜在棉田的活动时间划分为5月、6月、7~8月3个阶段,运用湿温比构建棉蚜日发生等级的预测模型,运用气温构建棉蚜旬、月发生等级的预测模型。2009年棉蚜发生等级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模拟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东疆地区棉蚜发生等级的预报。  相似文献   

5.
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原医及防治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田河流域棉蚜越冬基数、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及发育期、防治措施、品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与棉蚜大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作物布局及发育期和防治措施也是棉蚜泛滥成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棉蚜防治的各项技术措施与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GMS静止同步卫星微机处理系统发送的大量展宽数字化云图资料,并配合天气形势分析,连续追踪了强热带风暴的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及形成、发展、消亡的全过程,从而揭示出孟湾风暴形成发展各阶段的卫星云图特征,并探讨了孟湾风暴消亡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两个乌鲁木齐冬季层积云个例的观测结果,初步揭示了它发生、发展和消亡各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况及云的宏、微观结构情况,得出了有关该种云的发生、发展及消散过程的一些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8.
麦棉套作主要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危害棉花最重的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和棉盲蝽象4大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时段的气候条件和麦棉套种棉田生态因素,分析了4大害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结构和闪电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曹治强  李万彪 《气象学报》2005,63(2):243-249
对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面积比相对较大,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的相对较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MCS个例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的绝大部分事件(闪电资料的一种)集中发生在MCS中的强对流单体回波区,而对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事件集中发生在对流区和对流云向层云转化的回波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危害棉花最重的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和棉盲蝽象4大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时段的气候条件和麦棉套种棉田生态因素,分析了4大害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宋子忠 《气象》1988,14(11):38-40
在综合分析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宿县地区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提出了制作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具体方法和框图。  相似文献   

12.
采用耦合了砾石参数化方案CLM4.5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一次高原涡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做了3组敏感性试验,结合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进行验证分析,使用了高空、低空及土壤水热属性参数等资料,分析了砾石参数化对高原涡初生、发展、消亡等影响。结果表明:在500 hPa形势场中,特别是在高原涡发生和发展的阶段,砾石含量越接近实际,模拟效果越好,RegCM4对青藏高原降水量的模拟能力随砾石含量接近实际而提升;在高原涡区及其东北移动路径上,2 m温度的模拟结果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为高原涡的生成和发展提供条件;砾石参数化方案明显提升了土壤导热率和土壤导水率,在高原涡初生和发展过程中,砾石含量接近实际,模拟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也接近实际,在高原涡消亡阶段,土壤含砾石较高使浅层温度明显降低,加速了高原涡的消亡,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砾石对土壤升温作用明显减弱,在高原涡生成和发展阶段,砾石对模式的提升作用明显,但在高原涡减弱和消亡阶段,砾石对模式的提升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12月21—23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雨雪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射率场、基本速度场及降水系统风场和散度场垂直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降水云体中风场的调整往往预示着降水未来的演变,系统内部动力场结构的变化与降水的发生发展及消亡相联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涡旋运动稳定性方法,结合大尺度环境场和积云对流潜热释放,研究初生西南涡发展与消亡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在稳定层结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当大气扰动频率超过对应的临界频率时,初生西南涡均可以维持并向成熟涡转变;当大气扰动频率未超过临界频率时,初生西南涡要么因频散而消亡,要么在维持一段时间的纯涡结构后消亡,不能发展为成熟西南涡。(2)初生阶段,大尺度场的辐合辐散是西南涡发展和消亡的主要因素,辐合才有可能使得初生西南涡发展,辐散只能导致初生西南涡消亡;小尺度的潜热加热则决定着稳定层结下的扰动临界频率,进而影响稳定层结下初生西南涡的发展及向成熟西南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天气的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其取值可呈时间序列。而时间序列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本文试用方差分析来确定周期的方法,制作4~10月月雨量的逐年变化趋势预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92年7月3—6日,桂林地区普降大暴雨,受灾严重。通过对这次降水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带通滤波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1984年7月24~25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坡的一次MCC过程与中尺度扰动的联系,结果表明:MCC的发展演变与中尺度扰动密切相关,两者属于同一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只有当MCC发展到强盛期时,中尺度扰动才呈现出类似热带系统性质的低层气旋辐合、高层反气旋辐散的准园型深厚系统。此时,MCC中心与扰动涡旋中心完全重合。而在MCC初生和衰亡阶级,MCC中心与扰动涡旋中心不一致,MCC对应低层中尺度气旋环境东部,高层反气旋环流西南部。对MCC初生,发展和消亡三阶段的中尺度扰动涡度,散度的诊断得知,深厚的扰动正涡度、辐合对应于MCC的发生和发展;弱而浅薄的正涡度、辐合则对应于MCC的减弱和消亡。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3—6日,桂林地区普降大暴雨,受灾严重。通过对这次降水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应用多普勒径向速度资料时必须了解的有关术语的意义,详细叙述了资料定性分析及图像识别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认为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可大大缩短识图时间,对监测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消亡以及预测短时天气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8年盛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暴雨过程中尺度雨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秀红  王承伟  石定朴  徐宝祥 《气象》2000,26(10):35-40
采用地面逐时降水、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云顶黑体温度(TBB)等资料,分析了1998年8月上旬嫩江、松花江流域的两类不同中尺度雨团的云型和TBB特征,揭示出中尺度雨团对应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移动及消亡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