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概率方法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测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天中  王林瑛  刘庆芳  丁秋琴 《地震》1999,19(2):135-141
根据爆发地震平静两项活动性前兆的统计结果,对地震发生的背景概率、条件概率和概率增益进行了估计,给和北地震发生前发震概率逐步增加时间过程,由背景概率P(E)增至中期前兆A出现后的条件概率P(E/A),再增至短期前铛B(平静)出现后的联合条件概率P(E/A)。结果表明,在1997年12月17日后的一个月内,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的条件这38%,概率增益超过20,对概率预测结果的使用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充分  相似文献   

2.
庆梅  潘海涛 《地震研究》1999,22(4):411-418
在1976-198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共记录到53个3-5级地震,确定了所有的地震参数,分析了29个地震的震相到时,得到了该地区Pn,Pg,P11(PMP)Sn和Lg震相的走时曲线及其视速度值,该结果与加拿大走时曲线相一致,发现一部分地震图上有在直达波P与S之间记录到一个附加的震相-i,i震相的存在与震中距,震源深度有关,初步的物理解释是,i震相可解释成为(Ps)或(Sp)转换波,该转换波发生在台  相似文献   

3.
由观测复发间隔得到的经验地震概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定断层段在前面一次破裂后某一特定时间T发生破裂的概率P,可由观测到的该断层段上复发间隔的样本作经验性的评估。假设的全部条件是特定时间段内破裂的概率与该断层段上所有破裂轮回的概率相同。假定观测到的n个复发间隔中有m个与前面一次地震后段T内发生破裂的轮回相应。新的一次轮回中破裂也落在最近一次地震后时间段T内的概率密度由β分布P(p│m,n)={(n+1)!/[m!(n-m)!]}p^m(1-p)^n  相似文献   

4.
罗平 《四川地震》1997,(1):12-23
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云南地区观测台网建立以来的地震活动和定点前兆观测资料,注重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的实用性;分析了短临阶段测值在某些台站出现的巨大变化现象,或称巨变异常,较系统建立的单项指标,给出了每个台站每各手段的地震对应率Pp=对应地震次数/异常总次数;和概括率PA=对应的地震次数/研究区发生的地震总次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吉林省伊通-舒兰断裂带发生的地震,我国南北地震带南段安宁河-滇东地震带的中强地震发震时间间进行统计分析,把每两个发震时间相减得到地震的时间间隔Xi序列,由Xi序列求出概率密度函数f(x)或其分布函数F(x)。  相似文献   

6.
之所以要进行概率地震危险性(PSHA)是因为存在有地震的威胁:本区域内的活动震源可能产生一个中等以上地震。该分析考虑了大量的地震和地面运动,得到一个表示所有事件的地震危险性的总体描述。在进行设计、分析、新改进或其他地夺危险性决策时,常需要一个单独的“设计地震”,因此地震影响常由单一的震级、距离或者还有其他的参数来表示。这里就允许模拟附加的地面震特征。如持续时间、运动的不稳定性和稳定和特定的脉冲。本  相似文献   

7.
我们综合分析了大地测量、地质以及地震资料来评估南加州3类地震构造带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概率。A类地震构造带的断层有充分的古地震数据用于评估发震条件概率。B类地震构造带的断层缺乏条件概率分析的数据。C类地震构造带则是转换或隐伏断层。假设在各类地震构造带的具体断层上地震加上特征地震呈随机分布,那末我们的“阶式排列”模型就能适合多种断层地震。在每一地震构造带中,假如用古登堡-里克特震级分布平滑曲线上分配地震  相似文献   

8.
冯浩  孟玉梅 《地震》1999,19(4):423-424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从1999年开始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1999年4~6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  相似文献   

9.
用DPJ-Ⅲ,ULF-Ⅲ及JD-03型电磁辐射仪观测到的资料,分析了山东苍山1995年5.2级地震前多数台站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及特征。发现其波形有锯齿,脉冲,波动等多种形式,异常出现的时间多在震前9d-15d,并具有弱-强-弱的规律,变化量可达50×10^-3s.mv/mm左右。指出:较大地震前电磁辐射会发生异常,因此,作为监测地震前兆的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阶段递进地震预报思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绍先  曹刻  黄泰春 《地震研究》2000,23(3):269-274
首先提供了1998年10月云南宁蒗5.3级地震前所确认的孕震过程和主要前兆异常,以此为例阐述阶段递进的预报思路;这一项预报思路首先根据历史震例中区域应力场的活动轨迹,跟踪其当前加载区域和活动构造,以被加载区域预释放大于2倍均方差及3.0~4.9级地震时空丛集图象认孕震区的存在;以此孕震区为载体思考近源区各种前兆异常的内在相关性,利用发震概率计算模型和各种短临预报指标对发震概率P进行具体计算,以P≥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从属函数对常熟5.1级地震前兆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动态从属函数,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化作(0-1)之间的无量纲值,从综合的角度对常熟5.1级地震震前前兆异常进行时,空动态演化的追踪分析研究,对进入中短期孕震阶段的前兆异常空间特征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若羌6.6级地震形变前兆异常的对比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993年若羌6.6级地震前库尔勒地震台多种形变(应力、应变)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前期异常始于1990年底,主体异常始于1993年2月,震前2-4个月是异常发展的主潮期。各手段观测到的异常彼此呼应,相互印证,起始和转折变化时间,或同步一致,或相继跟随;它们的异常幅度(量级)相差较大,在10^-6-10^-4之间;异常形态各有特点,而又不无相似。朝向震中的应变观测元件异常最明显,而倾斜矢量  相似文献   

13.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讨论了云南地区1970年以来,各个强震孕震区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s≥6.3级强震前的ZL值曲线,结果表明:强震前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异常表现出的地震孕震区的地震平静-活跃或活跃-平静过程至少出现一次,且震例中的83%开始出现平静(活跃)的时间为强震前1-21/2年,强震前半年左右结束出现活跃(平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或许能解释在同一孕震区经常观测到的地震多次发生的模型。这种地震序列或震群可能包含在空间上相距几十公里、在时间上相隔几天至数月的一些事件。本模型考虑了一条埋在弹性半空间内的长垂直走滑断层。断层的强度和一滑动类型(地震或无震)是非均匀的,并受到缓慢增加的周围剪切应力的作用。我们假设,断层面的一部分存在有稳定无震滑动的条件,并伴有非稳定的凹凸体。假设产生该序列中一次地震的凹凸体破裂,引起了远离  相似文献   

15.
在假定地震动物异常行为(SAAB)是对地震电信号(SES)的电生理反应的前提下,通过施加电场、实验再现了神户地震所报道的SAAB蚕及鱼的定向排列.由于垂直于电场时动物体内骨格肌的阻抗较平行时大,动物表现出沿垂直于电场方向排列的行为.基于偶极电荷±q源于地震应力σ(t)的变化,提出了一断层的电磁模型:dq/dt=-α(dσ/dt)-q/ερ,其中α是一表征电荷生成的常数,比如压电系数;ε为介电常数,ρ为花岗岩的电阻率.一长2a且位错或破裂时间为τ的断层,由于应力的变化将产生脉冲状的偶极电荷(面密度):+q(t,x)和-q(t,x+2a),或由地震矩M0而给出偶极矩P(t)=2aAq(t)=αM0[ερ/(τ-ερ)](e-t/z-e-t/ερ).断层位错D、位错速率D′和应力降Δσ满足τ=D/D′=(Δσ/σ0)(a/β).断层域的电场强度F及电流密度J可由F=q/ε及J=F/ρ′得到.若ρ′为水的电阻率,则可得到J=0.1~1A/m2,该值足以引起动物的异常行为.由P(t)所产生的近场甚低频(ULF)波可解释与距离R成反比的SES.  相似文献   

16.
张昭栋  张华 《内陆地震》1998,12(3):200-205
利用山东省每年地震会商报告给出的地震前兆异常(不是取地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给出的异常),按“专家系统”思想对每一地震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 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发震概率,计算了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苍山Ms5.2地震前综合信息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熵值减少,系统向有序方向局长 。  相似文献   

17.
高旭  李志雄 《地震》1994,(6):1-10
本文对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震前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是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估计大同地震的震源区尺度为20-30km,孕震区范围约200km。最早的异常(震前3-4年)表现为大同盆地沉降速率加大,且出现在震源区,然后扩展至孕震区边缘,在孕震区边缘(150-200km)存在中、短期异常的突出集中区,在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18.
徐场  田勇 《山西地震》1997,(1):24-29
根据大同地震遥测台网1989年-1994年记录的地震资料,采用代数重建法联合反演了大同一了高6.1级地震震源及区周围地区(ψN39.5°~ψ40.4°,λE112.5°~λE114.4°)地壳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指出了这对揭示震孕震环境及条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地震通常在时空上是丛集的。传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所考虑的只是每个地震丛集中最大震级的事件——主震,并用所考虑场地地震动强度量值的超越率来表示(Cornell,1968)。这种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PSHA)用于长期的结构设计或评估。近来,出于对短期风险的管理,已采用一种类似的方法来进行余震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APSHA),其与主震的发生相关(Yeoand Cornell,2009)。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通常用一种均匀泊松过程来描述事件的发生,而余震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则通过有条件的非均匀泊松过程来模拟余震的发生,其概率值取决于触发余震序列的主震震级。另外,由主震和后续余震组成的每个地震丛集,可以看成以相同主震概率发生的单一事件。这就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方式在危险性分析中考虑余震,这个方法首先由Toro和Silva(2001)论证,并由Boyd(2012)进一步研究。实际上,这篇短文中心探讨概率方面,说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和余震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联合结果以得到一种考虑主震一余震序列的地震危险性整体解析解的可行性,而前面提到的研究中这些仍然缺乏。这种方法应用的结果,说明有助于依据导致超越某一加速度阈值同时也考虑余震的地震事件发生率(如对于结构设计),初步评估地震危险性的增加。因而这从地震工程长远来看是切合实际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