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蓝柱石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含铍矿物,通常产在过铝-准铝性的岩浆-热液演化系统中,或发育于富铝质岩石的低级变质过程中。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多种手段方法,在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首次发现了除羟硅铍石以外的另一种含铍矿物-蓝柱石。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蓝柱石应由花岗斑岩岩浆分异的岩浆热液直接沉淀而成,且形成于富F环境中。结合前人关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白杨河矿床中的铍矿化应是花岗斑岩深部岩浆房分异的岩浆热液,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而与后期流体(包括幔源流体和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无关或关系很小。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中某些铍、钨矿床形成时矿液运移的方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信 《地质论评》1965,23(2):138-143
气成-热液类型铍、钨矿床是目前世界上开采铍、钨的主要对象。这类矿床,随围岩性质不同,有不同的产状及矿物成分。矿床的成因也不同。本文仅对产于花岗岩中的某些矿床形成时矿液运移的方向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希  相似文献   

3.
中国铍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中国是世界铍资源大国,本次工作统计到中国铍资源产地241处。铍矿床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根据岩浆系统的碱铝属性,内生铍矿床可分属于过铝性、偏铝性、过碱性成矿系统;根据流体演化阶段,再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等3个类型;然后根据赋矿环境进一步分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等多个矿化形式。过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偏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石、羟硅铍石、日光榴石等;碱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钠石、斜方板晶石、硅钡铍矿、硅铍石、羟硅铍石、硅铍钇矿等。不同赋矿环境产生不同类型的铍矿床,对应不同的矿物组合、矿化分带、矿石结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铍矿床主要产于过铝性的成矿系统,偏铝性、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较少。多数铍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主要产于新疆阿尔泰、川西、南岭等成矿带。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多分布在板块边缘的深断裂或裂谷,过铝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主要形成于褶皱造山带,具有一定的定向分布特征。过铝性-偏铝性成矿系统的铍成矿作用可用表示不同岩浆演化阶段和成矿环境的成矿模型描述。笔者建议:在阿尔泰和川西成矿带,重点考虑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资源的综合找矿工作;在华南地区,注意与钨锡共(伴)生的铍资源的综合利用;着重在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包括在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地区寻找火山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加大西部铍资源空白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4.
西准白杨河铍矿床萤石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激光测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方法,通过镜下观察,研究了白杨河铍矿床与铍成矿作用有关的脉石矿物(萤石),将萤石分为4个期次,其中第三期萤石与铍成矿关系最密切。萤石流体包裹体具低盐(0.7%~7.0%)、低温(89.7℃~188.9℃)的特征,第三期萤石脉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99.4℃~120.5℃,成矿盐度3.5%~5.4%,与铍矿物属同一期,揭示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热液。  相似文献   

5.
西华山-荡坪钨铍矿床流体包裹体羧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西华山—荡坪钨铍矿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特征,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矿床中石英、水晶、黑钨矿、绿柱石、萤石等矿物包裹体浸取液的羧酸组成——甲酸、乙酸、丙酸和草酸,结果表明低分子量羧酸或羧酸盐是气化—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中的常见组分。其中甲酸>乙酸草酸,部分样品中有丙酸。  相似文献   

6.
湘东北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钨铍矿床。通过矿区找矿工作及科研专题工作,对矿区的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有些肤浅认识:虎形山矿区主要矿种为钨矿,钨矿物以白钨矿、黑钨矿为主,铍矿作为伴生矿种,主要矿物为绿柱石。虎形山矿的成因经历了高→中低温→表生淋滤成矿三个阶段,而钨铍成矿属于早期气成高温热液阶段,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侵入的酸性岩浆,沿近EW走向的F_1高倾角的逆冲推覆断裂构造侵入上升,在F_1的主构造带内及下盘赋矿。F_1下盘的寒武系牛蹄塘组灰岩段是钨铍成矿极为重要的赋矿层位,原因是层位中富含钙质,与热液交代易形成白钨矿体。以此为成矿模式,圈定了矿区F_1下盘隐伏岩体外接触带以含钙质地层为主的钨铍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廖诗进 《地质学报》2021,95(12):3790-3798
在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陈阳坪地区进一步发现稀有金属矿产后,为了解铍铷矿床特征,对陈阳坪花岗伟晶岩型铍铷矿石矿物电子探针特征及矿区地质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本区发现伟晶岩脉11条,铍铷矿体4条,矿体长105~1100 m,厚4.26~7.00 m,BeO品位:0.035%~0.0445%,Rb2O品位:0.046%~0.123%.矿石有用矿物为钾长石、白云母、绿柱石、石榴子石等,钾长石晶体裂隙中可见绿柱石,为含铍的重要矿物;白云母集中于花岗伟晶岩中带,铯榴石不均匀出现于伟晶岩边部、构造裂隙、钾长石颗粒间隙,为含铯铷矿物.据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矿石中的铷主要赋存于钾长石、白云母矿物.产于晋宁期花岗伟晶岩中的铍铷稀有金属矿,矿体受伟晶岩脉控制,晋宁期的岩浆活动为本区铷矿、稀有元素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经后期构造及岩浆热液活动使岩体中的铍、铷元素活化富集形成稀有金属矿床.在矿区东部及南部也存在类似地质构造特征,陈阳坪地区花岗伟晶岩的研究成果对豫西南铍铷等稀有金属矿产取得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界中已知含铍矿物有36种,可是具有工业价值的仅五种(綠柱石,似晶石,金綠宝石,矽鈹石及日光榴石——鈹榴石),目前做为提取鈹的原料來說,綠柱石是最有工业价值的矿物。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綠柱石矿床类型,有花崗伟晶岩矿床和气化——热液矿床。目前对花崗偉晶岩矿床工作做的較多,而对气化——热液矿床工作做的较因此对这种类型矿床的成矿理論以及普查与勘探方法少。的介绍也很少。仅在A.A.别烏斯所著的“鈹”一書中會提到一些,以目前来說,这还是唯一的资科。根据在赣南几个矿区的工作,証明这种类型的矿床是  相似文献   

9.
铁木里矿床位于赣南崇义—大余—上犹多金属矿集区,是该区唯一的一个矽卡岩型钨铁矿床,研究程度很低。本文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显微镜观察、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首次在该矿床中发现了铍的独立矿物——铍榴石。矿床中出现磁铁矿-白钨矿-铍榴石的矿物组合,这在整个矿集区乃至华南是绝无仅有的。铍榴石的发现,对寻找潜在铍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还为矿集区多期多阶段花岗质岩浆演化与多金属成矿藕合关系提供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白杨河铀铍矿床位于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是与次火山岩有关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矿体产出于晚石炭系微晶花岗斑岩与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中酸性火山岩的接触带上,属典型的热液矿床(毛伟等,2013)。萤石作为该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记录了大量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信息(修晓茜等,2011;  相似文献   

11.
刘畅 《地质与勘探》2020,56(3):465-477
与高硅富氟火成岩(流纹岩或花岗斑岩)有关的铍矿床中常伴有铀矿化,其成矿特色明显,是认识岩浆-岩浆热液-热液演化过程中铍与铀地球化学行为异同的理想对象,但其中铍与铀成矿的时空关系及成因关系尚不清楚。为了理解该类矿床中铍与铀的成生关系,并为区域内铍与铀的找矿勘查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选取该类矿床的典型代表—西准噶尔白杨河铍铀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矿区内单铍矿石、单铀矿石和铍铀矿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结果显示,与铍矿化相关的围岩蚀变为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白云母化、萤石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与铀矿化相关的围岩蚀变为硅化、赤铁矿化、萤石化、伊利石化和锰矿化(含少量铅),且铍铀矿石中可见沥青铀矿切穿羟硅铍石的现象。结合铍与铀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白杨河铍铀矿床中铍矿化与铀矿化应是不同期热液作用的结果:铍矿化可能是花岗斑岩深部岩浆房分异的岩浆热液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而铀矿化可能与后期流体(如幔源流体、加热循环的大气降水等)的淋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锂铍金属是世界关键金属资源,矿床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发生在大陆地壳。但大陆地壳中锂铍元素的迁移-循环规律及不同锂铍矿床间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本文系统地总结与梳理了大陆地壳结构与物质循环特征和不同类型锂铍金属矿床间的成因联系,提出大陆地壳锂铍循环-成矿系统的概念与模型,并将大陆地壳锂铍的迁移与循环划分为四个过程:变质过程、深熔过程、花岗岩浆过程、花岗质岩浆岩风化、淋滤与蚀变的浅-表生过程。沉积岩中锂铍元素在变质过程中可富集到一些变质矿物中,一些富锂铍黏土矿物也在变质过程转变成新的富锂铍变质矿物(如绿泥石、云母与堇青石);地壳深熔过程使得锂铍元素从变质矿物中释放出来并聚集在花岗岩浆中,麻粒岩相深熔(如黑云母脱水熔融与堇青石分解熔融)可能是锂铍大规模成矿的主要熔融方式;绝大多数锂铍矿床与花岗岩浆及其岩浆岩有关,是花岗岩浆与花岗质岩浆岩在不同演化阶段与不同方式富集成矿的结果;浅-表生过程对锂铍花岗岩-伟晶岩和流纹岩与流纹质凝灰岩的物理化学改造,可形成盐湖卤水型锂矿床、黏土型锂矿床以及各种次生锂铍矿床。变质过程中锂铍的迁移与富集机制,大型-超大型花岗岩-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形成条件与关键控制因素等问题,是亟待研究与思考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白杨河矿床为铀-铍-钼组合且铀、铍、钼均达到工业品位的火山热液型矿床,其独特元素组合世界罕见,与其相似的只有美国犹他州斯波尔山(Spor)铀铍矿床,但斯波尔山矿床为U-Be-F组合,而白杨河矿床为U-Be-Mo-F组合。1矿床地质简介白杨河铀-铍-钼矿床位于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西段,大地构造上处于准噶尔板块北缘古生  相似文献   

14.
四川虎牙乡雪宝顶钨锡铍矿床产出宝石级绿柱石、白钨矿、锡石、电气石等矿物且晶形完好.共生矿物有长石、方铅矿、石英、方解石、云母等.绿柱石、白钨矿和锡石色彩绚丽, 其成分较为复杂, 类质同象现象普遍, 晶体形貌具有标型意义.对该区代表性矿物绿柱石、白钨矿、锡石等进行了成分研究、形貌描述及矿物共生组合特点分析, 从矿物标型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确定了矿床属于高温热液云英岩脉型矿床,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板状绿柱石成因.   相似文献   

15.
1977年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发现一种具有工业价值的稀土、铍的新矿物。1980年3月将该矿物资料报新矿物委员会,同年五月份获通过。矿物命名为羟硅铍钇铈矿yttroceber-ysite。该单矿物样品存放地质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丁建刚  张忠利  杨成栋 《地质论评》2016,62(S1):381-382
花岗伟晶岩以矿物颗粒粗大(多大于1cm)为特征,其主要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类似,但暗色矿物含量较少,并且富含挥发分或稀有元素矿物。花岗伟晶岩以其特有的稀有金属矿物成矿专属性,吸引了国内外矿床研究者的关注,其代表性的成矿元素为Nb、Ta和Li。世界上的铌钽矿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刚果、尼日利亚等国家,中国的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分布甚广,分布较多的省份有新疆、福建、湖南、广东、四川和蒙古(王汾连等,2012),代表性的矿床有福建南平和新疆可可托海(朱金初和吴长年,2000;冷成彪等,2007)。阿拉散-沃萨依铍矿床为新疆富蕴县库尔木图—可可托海稀有金属成矿带中达到中型规模的铍矿床,本文综合近年来生产和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对阿拉散-沃萨依铍矿床的地质和成矿特征进行探讨,为深入理解伟晶岩型铍矿床的成矿规律提供新的证据,对下一步区域找矿勘查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白杨河大型铍铀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大型铍铀矿床是亚洲最大的铍矿床,其矿体产出于晚石炭世微晶花岗斑岩与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D3t)中酸性火山岩的接触带上,该矿床为典型的热液矿床.萤石作为白杨河铍铀矿床中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脉石矿物,发育大量气液包裹体.通过对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获得了其主成矿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37~372℃(n=40),平均为308.5℃,反映该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萤石以相对富集中稀土(MREE) ((La/Yb)N=3.18~3.55),强烈亏损Eu (δEu=0.01),REE分布模式呈“V”字型为特征.萤石锶钕同位素数据显示出较高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0.7106),以及正εNd(t)值(3.50~2.95),相似于微晶花岗斑岩的锶钕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143~0.7466,εNd(t)=4.06~5.29),由此提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微晶花岗斑岩岩浆分异的晚期热液.主成矿期的萤石包裹体显示高温、低盐度的特征,推断成矿流体源于微晶花岗斑岩晚期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大型铍矿床是U、Be、Mo共生的大型多金属矿床(修晓茜等,2011)。矿体产出于晚石炭系微晶花岗斑岩与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中酸性火山岩的接触带上,属典型的中-高温热液矿床(王谋等,2012;张鑫等,2013)。萤石作为该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记录了大量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信息(修晓茜等,2011;王谋等,2012;张鑫等,2013)。通过对萤  相似文献   

19.
新疆某铍矿床工业铍矿物的微区原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子探针分析仪和微区X射线衍射仪的联合应用,对新疆某铍矿床的铍矿物存在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观察和X射线能谱定性分析确定铍矿物的电子探针鉴定标志:铍矿物的灰度比石英暗,X射线能谱图中仅显示Si和O元素的峰,且O元素的峰高大于Si元素的峰高。通过LDE3H分光晶体测试,该矿物在177.384mm处存在明显的Be元素Kα谱峰。电子探针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矿物中Si和O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93%和60.06%,与羟硅铍石的理论值[w(Si):23.53%,w(O):60.50%]相近。通过微区X射线衍射的分析,样品谱图与PDF卡片号为01-087-0669的羟硅铍石的谱图一致,最终确定该矿床的工业铍矿物为羟硅铍石。  相似文献   

20.
云南祖母绿的矿床地质及宝石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良钜  兰延 《矿物学报》1999,19(2):189-197
云南祖母绿矿床产于寒武系变质岩中,矿体分别产于片麻岩的伟晶岩及云英岩脉中。属于典型的伟晶岩型或气成高温热液矿床。祖母绿的铬、钒来源于变质岩,而铍来源于伟晶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