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西地区上二叠统的牙形石及其分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北恩施天桥剖面发育有完好的二叠系大隆组下段硅质岩层。对其下伏吴家坪组灰岩及上覆大隆组上段灰岩中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吴家坪组灰岩自下而上可分为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带、Clarkina dukouensis带、Clarkina asymmetrica带以及Clarkina guangyuanensis—Clarkina transcaucasica带,属吴家坪阶中下部牙形石带;大隆组上段灰岩可划分出两个牙形石带,即Clarkina subcarinata—Clarkina wangi带和Clarkina changxingensis changxingensis—Clarkina deflecta带,为长兴阶底部牙形石带。认为鄂西地区大隆组下段硅质岩的时代应归属于二叠纪吴家坪中期至长兴早期。  相似文献   

2.
周志澄  肖荫文 《沉积学报》1999,17(12):691-698
丁家寨组的沉答特征表明,自二叠纪的阿赛尔期至萨克马尔期在云南保山地区为一持续的海进过程,其下部含砾层右分成两种成因类型,滨海相成因的下部砾岩层和碎悄流成因的上部角砾将灰岩层。章就有寨组在横向上的展布特点和纵向上岩相变化规律以及其中所含的海相化在石等,对含砾层的各种部川成因说的重要证据(条痕石、落石、三重序列、冰第生物群)提出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3.
辽东复州湾中石炭世地层兼论华北地台中石炭统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地台中石炭统本溪组一般仅代表中石炭世晚期沉积。从已知的几十个海陆交互相本溪组剖面来看,其中(虫筳)类生物群为Fusulina-Fusulinella带;牙形石生物群为Idtognathodus magnificus-Ⅰ.claviformis-Neognathodus ruondyi带,在整个华北地台均可依此进行对比。但在辽东半岛南缘的复州湾一带,中石炭世沉积特征却恰好与本溪剖面相反,下部层段以灰岩为主,上部层段以碎屑岩为主。下部含6层灰岩,(虫筳)类以Profusulinella的丰富种群为特征,可建立Profusulinella带,并可进而划分为3个亚带。牙形石则为Idiognathoides sinuatus-Ⅰ.corrugatus-Declinognathodus lateralis带。复州湾含灰岩为主的下部层段和本溪含碎屑岩为主的下部层段对比,依前者之生物组合建立本溪组下部复州湾段(c21),代表华北地台中石炭世早期沉积;复州湾以碎屑岩为主的上部层段和本溪含5层灰岩的上部层段对比,依后者之生物组合限定为本溪组上部牛毛岭段(c22),代表华北地台中石炭世晚期沉积。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文记述了大田东坑晚二叠世长兴组和早三叠世溪口组介形类化石24属55种(包括3个新种),在长兴组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介形类组合:1.Polytylites magnituberosus-Orthobairdia meishanensis-Acratia zhongyingensis 组合;2.Bairdia subcontracta-Orothobairdiaexilimarginata-Bairdia urodeloformis-Silenis acuta组合;3.Petasobairdia bicornuta-Bairdia subleguminoides-Pseudobythocyprischangxingensis组合。并详细分析了各组合的特点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根据介形类化石的分布规律,笔者认为大田东坑长兴组仅大致相当于浙江煤山长兴组的中、上部,而长兴组灰岩下伏的海相碎屑岩应划归长兴阶。  相似文献   

5.
浙江江山大隆组古生物群特征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浙西北的长兴阶有二种沉积类型,即碳酸盐岩相的长兴组和硅泥质岩相的大隆组。长兴组的层位和生物群分带。前人已作过较详细的研究,而浙西江山大隆组的生物群至今未  相似文献   

6.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系赛力克达坂组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赛力克达坂组的地层界线和定义应予以保留,赛力克达坂组上部不宜划归乌里格孜塔格组。赛力克达坂组之底对比Nemagraptusgracilis带底或Pygodusanserinus带之底,或庙坡组之底,而不是对比萨尔干组下部或Pterograptuselegans带,或达瑞威尔阶上部。赛力克达坂组上部对比坎岭组上部,前者之顶对比后者之顶,而不是对比坎岭组内部;乌里格孜塔格组之底对比其浪组之底。  相似文献   

7.
王越 《沉积学报》2019,37(5):922-933
在精细测量和详细观察新疆塔尔朗沟剖面二叠系露头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中二叠统大河沿组与塔尔朗组扇三角洲相内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混合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大河沿组以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其下部主要发育棕红色含粗砾中砾岩,碳酸盐组分不发育;上部主要发育棕红色含中砾细砾岩,夹若干层条带状分布的砾质泥晶灰岩。塔尔朗组底部自下而上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为底凸顶平的砂砾岩体,下部发育灰绿色含中砾细砾岩夹含砾泥晶灰岩,灰岩呈断续条带状分布,横向延伸距离较小;上部发育灰绿色细砾岩夹含砾泥晶灰岩,灰岩在横向上的延伸距离较大。水下分流间湾以灰绿色泥岩和层状含砂泥晶灰岩为主,灰岩在横向上分布较稳定。结合前人在研究区中二叠世古气候、沉积环境等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建立了扇三角洲混合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浙江西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沉积及奥陶系—志留系的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西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沉积包括三种相:(一)笔石页岩相:由二部分组成,上部堰口组有笔石Diplograptus bohemicus带及三叶虫Dalmanitina sp.,下部于潜组有四个笔石带:(4)Paraorthograptus yuqianensis,(3)Climacograptus venstus,(2)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1)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二)混合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长坞组,(三)壳灰岩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三巨山组,有Taeniolites,Proheliolites等。本区的Dalmanitina-Hirnantia层出露清楚,且Da·和H·与Diplograptus bohemicus共生,时代属晚奥陶世晚期。关于奥陶系—志留系界线:(1)笔石相,划在Diplograptus,bohemicus带与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之间。(2)笔石相—壳相(腕足动物群),划在Diplograptus bohemicus带之顶与含Eospirifer动物群层位的底之间。(3)壳相—壳相(腕足动物群),划在含Dalmanitina-Hirnantia动物群层位之顶与含Eospirifer动物群层位的底之间。  相似文献   

9.
盘龙洞剖面长兴组与普光气田同属于川东北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相礁滩相层序,其岩石地层和沉积相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普光气田、龙岗气田的储层发育和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根据对薄片的仔细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地层的认识,对剖面长兴组的结晶白云岩地层进行了原岩恢复。根据古生物面貌及岩石组构特征,将盘龙洞剖面长兴组自下而上划分四段:下生屑岩段、礁灰岩段、上生屑岩段、微生物岩段。下生屑岩段包括了下部含小型有孔虫的深水陆棚相泥晶灰岩、以及上部含腕足类和棘皮类的浅水陆棚相生屑泥粒岩。礁灰岩段厚达108m,由海绵骨架岩和障积岩组成。上生屑岩段厚约45.3m,已经白云石化为细晶白云岩,导致前人往往误划分为蒸发台地相。仔细观察后仍然可以进行原岩恢复,主要由生屑泥粒岩、粒泥岩组成,含棘皮类、有孔虫、粗枝藻、等组成的群落。微生物岩段厚约8.7m,不仅地层以不规则薄层状为特征,而且含有特征的微生物群落。与普光6井、湖北利川见天坝长兴组剖面对比后发现,它们有相似的沉积层序:下部的深水相灰岩、中部的生物礁岩、上部的开阔台地相或相似环境的生屑灰岩。这应代表台缘礁滩相带的典型层序,可作为认识台缘礁滩相储层的基础。前人研究未能识别长兴组顶部的微生物岩段。这直接导致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无法正确确定。本文提出可以把微生物岩段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对待,可以作为确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层,把界线放在微生物岩段的中部。  相似文献   

10.
王康明  龙斌等 《地质通报》2002,21(7):421-427
在川滇金沙江-哀牢山结合带以东,从未发现过海相侏罗纪地层。笔者最近在其以东数百公里的四川省木里县瓦厂地区的甘孜-理塘结合带以东发现广泛分布的含层孔Claodocoropsis mirabilis,珊瑚Thecosmilia cf。Weberi Regny,Pratethmos of.discus,水螅Spongiomorpha cf.robusta等生物群的海相侏罗纪地层。此套地层下部为陆源碎屑岩,上部为富产层孔虫、珊瑚、水螅的正常广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底部以底砾岩与下伏晚三叠世曲嗄寺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其岩性、生物组合均可与西藏昌都地块侏罗纪地层对比。本区侏罗纪沉积盆 地是在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闭合的基础上,随新特提斯洋开合而发展演化的,消亡于古近纪初期。  相似文献   

11.
福建侏罗纪生物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曹宝森  粱诗经 《福建地质》1989,8(3):198-216,T001,T002
福建侏罗纪地层广泛分布,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着重论述了福建侏罗纪地层分区、地层划分和代表性剖面的层序、岩性以及生物群特征。对福建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概况作了简略论述。福建侏罗纪地层分区,划分为含有海相地层的闽中-闽西南地层小区,该区早侏罗世火山岩发育。陆相地层的闽北地层小区以及中侏罗统发育较好的闽西地层小区。下侏罗统生物群,双壳类在下部为海相的 Parainoceramus-Hunanonectes 动物群,上部为 Qiyangia 动物群;陆相植物下部为 Otozamites-Thinnfeldia 植物群,上部为 Conipters-Phoenicopsis 植物群;叶肢介下部为 Euestheria shandanensis-Palaeolimadia hojiensis 动物群,上部为 Eosolimnadiopsis-Asiolimnadiopsis 动物群;介形类下部为 Gomphocythere rhomboidalis-G?yubacumensis 组合,早侏罗世早期还含有菊石 Arietites 和 Coroniceras。中侏罗统生物群,植物组合不太明显,双壳类 Pseudocardinia-Tutuella 动物群,其中下部含有 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ella 动物群;叶肢介为 Euestheria yanjiawanen-sis-E·camplanata 动物群;介形类在中下部为 Darwinella sarytirmanensis-D·magna 组合。此外,本文概述了福建早侏罗世南海北陆的古地理面貌。  相似文献   

12.
<正> 闽西地区的晚二叠世沉积,一般划分为翠屏山组和大隆组。前者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岩性段,下部的三段系陆相沉积,第四段的上部夹有较多的海相层,产腕足类等化石;后者产Pseudotirolites等菊石,笼统地与华南广见的大隆组对比。有关闽西大隆组的生物群,至今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大隆组的顶底界线也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研究永定抚  相似文献   

13.
王安德 《地质论评》1965,23(3):236-237
1963年笔者在独山大小王村测制长兴组剖面,在长兴灰岩中部采获菊石化石Pseudotirolitesasiaticus。该菊石的发现不但丰富了长兴组的生物群,且对华南长兴组与大隆组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文中所列化石承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郝少波  陈龑  黄攀  陈寒超  江海水 《地球科学》2021,46(11):4057-4071
大隆组是华南地区乐平世一种重要的较深水沉积.为进一步探讨大隆组沉积的时空分布,选择对鄂东伍家冲剖面吴家坪组和大隆组重点进行了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此次研究共鉴定出牙形石1属5种,均为Clarkina,并由老到新识别出4个牙形石带:C.guangyuanensis带、C.transcaucasica带、C.orientalis带及C.wangi带.根据牙形石C.wangi的首现,将伍家冲剖面的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Wuchiapingian-Changhsingian boundary,简称WCB)置于第18层底部.根据菊石Ophiceras的首现将伍家冲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ermian-Triassic boundary,简称PTB)置于第20层顶部,仅高于WCB界线0.72 m.牙形石生物地层指示伍家冲剖面大隆组的主体为吴家坪期沉积产物.数个长兴期牙形石带的缺失和极短的长兴阶表明,该剖面长兴阶中上部可能因沉积间断存在缺失.   相似文献   

15.
本区炒米店组上部出现了厚达几十米的白云岩夹灰岩层段,按地层清理对“三山子组”的定义;以连续的大套白云岩出现为其底界,这段地层不属三山子组,应归炒米店组。然而,不但这里的三山子组白云岩均含燧石结核,炒米店组顶部的灰岩也含大量的燧石结核和条带。于白云岩夹灰岩之层段发现大量的头足类化石,其时代属早奥陶世,该段地层可与区域上的三山子组a段下部和b段相对比。这是鲁西地区寒武-奥陶系剖面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三叶虫Acanthometopus obesus、Trianguraspis nodus、Petalocephalus laevis、Taishaniasp.等的发现,将淮北地区捻山剖面原属凤山阶的地层划归长山阶,以Acanthometopus带作为该区长山阶最顶部的三叶虫带,淮北地区凤山阶与长山阶的界线应在Ptychaspis-Tsinania带与Acanthometopus带之间;通过与标准剖面及邻近地区的对比,淮北地区的崮山组应予解体,原崮山组上部与炒米店组岩性一致,应划入炒米店组,其下部岩性与张夏组一致,应划入张夏组,淮北地区无崮山组。淮北地区的炒米店组跨越了整个长山阶和凤山阶中下部,据岩性差异可分为上、下两段;炒米店组在华北地区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其底界从长山阶底界跨至凤山阶顶界。  相似文献   

17.
华南二叠系长兴阶灰岩的碳同位素地层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玉成 《地层学杂志》1998,22(4):278-285
以浙江长兴煤山长兴阶层型剖面、江西上高七宝山剖面、陕西汉中梁山剖面为代表的华南长兴阶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清楚地显示出长兴阶顶、底为碳同位素低值区,其中P-T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出现强烈负异常事件。在长兴阶内部两次碳同位素低值异常区,将长兴阶碳同位素演化曲线由下至上明显分为3个旋回,其中长兴阶顶,也即P-T界线,碳同位素强烈负异常与生物绝灭事件有关,时间短,变化幅度大,是全球界线对比的重要标志。而其它碳同位素负漂移和由此构成的3个旋回,在华南可以追踪对比。上旋回与长兴阶上段煤山段相当;而中、下旋回则与下段葆青段相当,并将其两分。碳同位素地层对比表明江西上高地区长兴组的中、上部可能属长兴阶,而下部厚约90m的含Galowayinela灰岩可能属吴家坪晚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田地质》1994,6(2):8-11
广东二叠纪地层发育,分布广泛,是主要含煤地层。依据岩性,岩相古地理分布,生物群面貌等特征,可划归三个地层区:连阳区,曲仁—连平区,兴梅—广花区,其中兴梅—广花区分为兴梅亚区和广花亚区。连阳区的岩石地层单位有:栖霞组、茅口组、合山组、长兴组;曲仁—连平区的有栖霞组、当冲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兴梅亚区有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大隆组;广花亚区有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沙湖组、圣堂组。  相似文献   

19.
张世家 《云南地质》1990,9(1):60-64
我国华南上二叠统长兴阶的岩相类型,1979年前知道的有三种:一是陆相含煤碎屑岩相的宣威组上段,富含Gigantopteris植物群;二是浅海灰岩相的长兴组,以含Palaeofusulina为特征;三是静水海湾硅质岩、砂泥岩相的大隆组,以含Pseudotirolites为代表。1979年,田宝林、张连武在贵州水城汪家寨发现一套海陆交互相砂泥岩夹薄层泥灰岩的含煤地层——汪家寨组,为华南上二叠统长兴阶增添了一种新的岩相类型。这一类型的横向变化如何?是由已知的三种类型相变而来,还是一种未知的类型?本文从汪家寨组所处的古地理位置、古生物  相似文献   

20.
梁诗经 《福建地质》2007,26(4):235-247
漳平岬顶上二叠统罗坑组-下三叠统溪口组均为海相细碎屑沉积,界线附近地层沉积连续,未见间断,化石丰富,生物群演化特征明显。三叠纪新生分子自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开始出现,其下晚二叠世晚期菊石相继消失,Crurithyris,Paracrurithyris等少数腕足类上延至三叠纪与Claraia混生,形成见跨代生物混生层。根据生物群演化,将漳平岬顶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置于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之底,此界线与华南海相碎屑岩相区以Claraia类群之底划分的界线相当,与浙江长兴煤山以Hindeodus parvus标定的界线较为接近,亦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