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地理学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区域性见长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通过要素多样化来体现,区域性则表现为区域分异或区域差异。地理学综合研究是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把握其变化的脉搏。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和综合调查以及模型模拟,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理格局与过程进行耦合研究,是从机理上理解与解决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结合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案例,探讨了将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的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顾钟熊 《地理研究》1993,12(2):106-109
相对于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的趑趄不前,当今中国的地理学正以坚实的步伐稳步前进。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前主席钱学森教授近年一再倡导发展地球表层学和建立地理科学,无疑对地理学界是一个鼓舞。这是我国地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与先辈学者们(如竺可桢先生等)的指引密不可分,当然也与参予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并长期出任所长,至今仍任名誉所长的黄秉维先生的卓越贡献密不可分。认识黄秉维先生对于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学习他的地理学思想和治学方法是许多地理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地理学的观点阐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犯罪现状,探讨了国家的发展水平与犯罪的关系,研究了世界特殊的犯罪高发区:揭示了目前世界犯罪的主要特征,为认识和把握世界犯罪的空间态势和发展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缘关系与世界经济地理学科建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地缘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地缘政治,尤其地缘经济对当代世界经济影响很大,也影响世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本文着重阐述了地缘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及其互为影响作用,进而论述了世界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石崧  宁越敏 《地理科学》2005,25(3):340-345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人文地理学经历三次变革:“区域差异-空间分析-社会理论”,空间的内涵也随之不断演进。从区域学派到空间分析,传统的空间认识使得人文地理学归属于自然科学范畴。197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萌生了新的空间认识,关注到空间的社会性,具有了更多的社会科学的特质。通过勾勒出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演进的轨迹,提出空间内涵应是自然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范式”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由库恩基于科学哲学提出,并逐渐为科学界接受。同时,各学科学者借用库恩的“范式”概念和“研究程序”思想而构建出本学科的研究范式。因此,使得各学科间的研究范式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联系性。地理学也因此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中国近现代地理学作为世界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其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因此,系统地认识20世纪初叶以来我国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十分必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对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与意义及我国地理学研究范式历史的认识进行研究得出:中国地理学经历了区域因果关系范式到空间范式的继承与转变;我国近现代地理学范式的发展始终是“显范式”(冠予“范式”一词的研究方法)与“潜范式”(未冠予“范式”一词的研究方法)并存发展的;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与应用多以“显范式”为主,自然地理学多以“潜范式”为主;所有地理学研究范式都遵循地理学空间思想指导;未来地理学研究范式将朝向定量化、技术化、空间化、社会性和文化性方向及格局、过程、机制及模拟发展,朝向科学第四范式迈进。  相似文献   

7.
<正>交通地理学,也称交通运输地理学或运输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设施的布局结构与网络构建、运输组织与客货流联系及演化规律。世界交通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端与世界同步,许多先辈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形成了系统理论体系和许多专题、领域性影响较大的著作。近30年来尤其新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8.
陆大道  郭来喜 《地理学报》1998,53(2):97-105
吴传钧院士是杰出的地理学家。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为地理学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多方面重大贡献,同时推动了中国地理学走出世界,为地理学的国际多维交流,做出了不懈努力。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概括了他对中国地理学事业发展,特别是农业地理学,土地利用研究,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定向,开拓国土治和可持续发展新领域,全力介导并组织实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组织我国地理学界联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评述与本土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振杰  陈晓亮 《地理科学》2019,39(12):1938-1945
近20 a来,西方教育地理学受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学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教育空间与社会结构的关联,从多维度进一步认识教育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机制。对西方教育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两大视角,总结和归纳当前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内容。教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发展迅猛的人文地理学分支,但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证发展尚处于以西方为主导的阶段,强势的西方话语体系还未充分涉及和理解非西方国家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当前是非西方国家建构自身教育地理学理论特色,并与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展开理论和实践对话的重要机遇和窗口。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群体,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也进一步塑造了教育空间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总之,加深教育与空间关系的研究,增强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中西对话,构建中国化的教育地理学研究体系,使教育空间成为考察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视角,是中国教育地理学研究未来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韩勇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4):122-130
系统总结了2000年以来英语世界人地关系研究在认识,方法和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总体评价提出了以资我国人地关系研究借鉴之处。无论是在学科内还是在学科间的交流中,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传统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认识上,地理学环境研究的复兴与学科内的融合是实现统一地理学发展的桥梁,学科间的交叉拓宽了人地关系研究视野;在方法上表现为依托现代技术的方法综合,即在复杂系统科学的背景下,建构以关系思考为本的评价模型;在应用上以人地关系之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解决从全球到地方尺度的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为其他学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世界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世界地理作为中国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特指研究中国以外区域或国家的地理学科,是中国特有的学科分类现象。中国地理学的这种内外有别的思想对世界地理发展危害甚大,至今都难以消弭。忽视世界地理研究,就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虞。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机制,打造一流世界地理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国际战略需求,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人齐聚一堂,探讨中国世界地理学科发展之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地理学是国家发展的法宝,是立国之本。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赋予地理学特别是世界地理学学科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长,紧跟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树立全球眼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面向可持续发展,团结国内各相关单位,进行跨学科研究,提升世界地理学科为二级学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理学理论体系、逻辑框架和学科范式,提升中国地理学科,特别是世界地理学科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铮 《地理研究》1989,8(1):72-75
本文简述了地理学界对理论地理的不同认识及作者本人认为由三个理论地理学分支构成的理论地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克鲁格曼在借鉴经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世界贸易、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改造并创新了传统区位理论,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一套新的空间区位理论-称之为新经济地理学。克鲁格曼以在该领域及此前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方面的贡献,获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在新形势下取得的新成果,解决了许多传统区位理论未能解决的难题,而且使经典区位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但是,长期以来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被认为与地理界所研究的经济地理学关系不大,未引起地理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克鲁格曼所研究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内涵、研究意义及其与传统区位论的关系等方面,重新解读和审视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该理论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研究和制订区域科学发展路线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K9012005042977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Evolutiononconnotationof spaceinhumangeography/石崧,宁越敏∥地理科学.—2005,25(3).—340~345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人文地理学经历三次变革:“区域差异-空间分析-社会理论”,空间的内涵也随之不断演进.从区域学派到空间分析,传统的空间认识使得人文地理学归属于自然科学范畴.197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萌生了新的空间认识,关注到空间的社会性,具有了更多的社会科学的特质.通过勾勒出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演进的轨迹,提出空间内涵应是自然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罗纳德·约翰斯顿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人文地理学家和人文地理学史家。在硕果累累的一生中,他对人文地理学科作出了特别的贡献,表现于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地理学思想史和计量方法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出版地理学经典《地理学与地理学家》《选举地理》《人文地理学辞典》等重要著作、教材40余部。此外,约翰斯顿注重培育健康的学术文化,发表了大量书评,长期担任著名学科期刊编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归纳起来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点总体同步;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实践;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悄然成为潮流;积极开辟和强化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基地、新力量;以更开放、更创新的视野,积极开创前沿性、战略性的新研究领域;推出年青人等计划初现成效。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中国城市地理学更好地实现了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反馈、知识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展望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认识城市、改造城市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面向城市化背景,进行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战略思考,缩短中国城市地理学与主流的城市地理学的距离,通过大人文与大科学交融进行城市地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和完善、国际视野和地方行动;另一方面需要面向国家“十二五”等近期发展目标和重点,积极的设计和执行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7.
第廿七届国际地理学大会(IGC)于今年8月9日至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这是继1904年和1952年两届IGC后,第三次由美国主办的地理学界盛会。当前,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世界正在被重新“发现”,地理研究对解决全球问题、探索人类未来的重要贡献正广泛为人们所认识,地理学在美国正得以复兴。本届大会在这个有利时机召开,倍受美国社会各界的重视,约有200个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地理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形成发展与经济地理学同步。世纪之交,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间的经济联系和全球性经济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世界经济地理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亦由区域差异转移到区际联系,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  相似文献   

19.
王铮  朱艳硕 《地理学报》2014,69(8):1069-1076
本文回顾并且评述了过去80年《地理学报》的载文历史,发现它刻画了中国地理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1934-1948年的艰难探索的近现代地理学的形成阶段,1949-1966年的地理学发展中的科学化和应用化兴起阶段,1978-2000年的地理学繁荣的百花齐放阶段,2000年后的地理学自主创新突出的大发展阶段。《地理学报》当前的载文反映,中国地理学日益国际化,今后的发展是不仅需要融入世界地理学的发展,而且应该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引导国际地理学发展的期刊。  相似文献   

20.
现代地理学强调过程与演变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热衷于建立各种模型时,地理学的特点或性质却被忽视,这在国内尤其明显。认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于学习地理学、发展地理学科和从事地理学研究非常重要。地理学的特点可概括为4方面:即地理学是“研究行星地球表面的科学”、“研究关系的科学”、“强调位置的科学”和“考察分布的科学”。这4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反映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的地理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