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及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和预测海岸系统地貌演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长周期数值模型是海岸系统演变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介绍了海岸系统演变的长周期数值模型的计算原理、信息约减和地貌加速等关键技术、时空尺度及其验证方法。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长周期模型在海岸系统演变的过程与机制和长期演变的数值模拟及预测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引起的海岸系统长期演变等方面的应用与最新进展,并对长周期模型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976-2009年间4个时相的MSS/ETM+遥感影像和1958、1984、2002年测量的三期海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S(RS/GIS/GPS)技术,对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以青坨子为界,莱州湾西、南岸虽均为淤泥质海岸,但其海岸地貌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莱州湾西岸与南岸的海岸线和等深线变迁时间不同步、变迁幅度差距大、岸线形态不同;莱州湾西岸和南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不同,转换的趋势、净方向、速率和幅度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及莱州湾西岸和南岸水下地貌冲淤变化差距悬殊等。莱州湾西海岸的地貌演变与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地貌变迁基本正相关,变化幅度也较大,后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海湾南岸的地貌演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其海岸地貌的演变与西岸黄河口-三角洲地貌的剧烈变迁基本无关,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乃至断流对南岸冲於状态变迁也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华南海岸沙坝湖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小潮差岬湾海岸段。汊道口门基本地貌单元有口门深槽、落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内弯沙嘴等,其形态特征与海岸动力及泥沙条件有关。汊道口门迁移、落潮主水道迁移、冲流坝和水道边缘坝向岸迁移和并岸,是汊道口门地貌演变的主要模式并具周期性特点。 湖港湾大规模围垦堵海或注入港湾的河流改道直接入海,这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汊道口门急剧变化和航行条件恶化而必须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4.
华南海岸沙坝瀉湖型潮汐汊道口门地貌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海岸沙坝Xi湖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小潮差岬湾海岸段。汊道口门基本地貌单元有口门深槽、落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内湾沙嘴等。其形态特征与海岸动力及泥沙条件有关。汊道口门迁移、落潮主水道迁移、冲流坝和水道边缘坝向岸迁移和并岸,是汊道口门地貌演变的主要模式并具周期性特点。Xi湖港湾大规模围垦堵海或注入港湾的河流改道直接入海,这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汊道口门急剧变化和航行条件恶化而必须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对黄河口口门附近海岸冲淤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口门附近海岸为淤泥质海岸,是在河流动力与海洋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影响黄河口海岸带冲淤演变的主要因素是黄河入海水沙量和海洋动力;此外,海平面相对升降、地形地貌特征、地质特征、植被情况、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对海岸冲淤演变有着明显的影响.黄河...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貌因素对海岸带文化资源形成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浙江海岸带文化资源形成过程中的地貌环境因素主要包含沿岸陆域地貌、岸滩地貌、海岸地貌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的作用4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粤西博贺沙坝潟湖海岸体系形成发育与现代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西博贺湾地区发育一典型的沙坝潟湖海岸体系。通过对比分析,1932~2000年,博贺潟湖面积减少45.3%,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该区海岸演变的主导因素;滩涂围垦、海岸采沙与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沙坝海岸的侵蚀后退,且使得潟湖面积迅速减少,不断淤浅萎缩,大大加快了海岸体系的演化进程。根据钻孔地层剖面和14C测年资料分析,对该区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博贺沙坝潟湖海岸体系经历了初步形成、遭受破坏、再次形成、发育、现代演变等5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资料和实例,证明了鸭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类开发活动已经对河口地貌的演变产生了影响;阐述了近期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影响,提出了协调鸭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华南珊瑚礁的海岸生物地貌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岸生物地貌学研究海岸带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是海岸生态系统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重要机制,被列为全球变化核心项目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华南珊瑚礁热带生物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的调查研究显示:①造礁石珊瑚的高生长率和珊瑚礁高堆积速率是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物质基础;②珊瑚礁海岸地貌结构分带性和生物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叠加并共存;③潮汐水位严格控制珊瑚礁群落分布格局并形成重要的生物地貌界限;④珊瑚礁海岸生物地貌过程有利于消除或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浸淹效应;⑤珊瑚礁海岸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干扰和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地貌功能削弱和海岸资源环境恶化。急需加强珊瑚礁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南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岸地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海岸地貌的演变规律对海岸防护和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不同时期测量或成像的海图和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RS和GIS技术对海岸线和水下岸坡演变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1958–2021年自然岸线逐渐减少,人工岸线逐渐增加,到2021年人工岸线长度约占总长度的87%,海岸线演化与海岸带建设密切相关;(2)以1984年为界,1984年前以自然演变为主,1984年后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自然演变下海岸线以向陆蚀退为主,人为干预下以向海推进为主;(3)水下岸坡冲淤分布极不平衡,总体呈侵蚀–淤积–淤积减缓的趋势。南部河流入海口处在1984年后基本呈侵蚀状态。0 m和2 m等深线有前进有后退,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5~9 m等深线在堤河以西海域向海前进显著,其冲淤演变复杂;10 m等深线以堤河为界表现出西淤东蚀的状态。河流来沙是导致海岸线和水下岸坡演变的重要物质基础,波浪和潮流是主要的驱动力。人工设施在引起河流输沙减少的同时,也导致海岸线大幅向海推进、入海河口受到侵蚀。东北部莱州浅滩附近受人为影响处于侵蚀、解体状态,未来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类型体系及其分布规律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个包括2类、3亚类和13个三级形态类型的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分类体系,简要介绍了各类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总结了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我国海岸风沙地貌具有分布范围广泛,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分布地形多样,河口地区分布较集中,区域特征显著,类型与规模差异较大等特点,究其原因是由各地的沙源、气候与地势等海岸风沙地貌形成发育条件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12.
山东滨海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克勤 《海岸工程》1999,18(2):6-10
山东半岛拥有长达3121km漫长的海岸线,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海岸风光优美,优质沙滩众多,有闻名遐尔的沿海名山和绮丽海 我国亚热带、温带海岸中,开发利用的前景比较乐观。山东滨海旅游业应以旅游项目的开发来带动发展,在旅游项目开发上,必须避免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和低质 效、粗放式经营的问题,以重点项目带动整体发展,突出海洋优质,大力开发海陆观光、海滨度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东部海岸湾岛资源旅游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平  李艳  宋立杰 《海洋科学》2003,27(12):36-41
本研究范围北起山东半岛的成山角 (37°24′N ,122°42′E) ,南至苏鲁交界处的绣针河口(37°24′N ,122°42′E)。研究区东临南黄海 ,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基岩港湾海岸分布区 ,海岸岩石特征为燕山期花岗岩为主 ,间有胶东元古代古老变质岩分布。海岸线全长300km多。海岸地貌特征是湾岛众多、海域开阔、生态环境优美。面积大于1km2的海湾有37个 ,大于500m2的海岛142个。海岸跨越威海、青岛和日照3个旅游区。区内具有丰富的海岛与海湾地学旅游资源 ,优美的风光、迷人的阳光沙滩、宜人的气候是本区主要的旅游资源特点。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本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滨海旅游业发展区域。本文将其分为威海东南部、青岛近海和日照近海3个区 ,对各区地貌特征及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 ,并针对各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特色 ,对其旅游开发潜力作了布局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旅游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侵蚀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的侵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在2年的调查时间内对监测岸段的海岸线位置及海滩地形开展了5次重复测量。各次测量结果的对比表明,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遭受了严重的侵蚀,岸线平均后退速率达15m.a 1;海滩地形剖面的动态变化则显示海岸侵蚀和淤积情况随季节而改变,在2008年台风"黑格比"登陆后,研究区岸线大幅后退,岸滩地形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对研究区海岸侵蚀特点的分析,认为砂质海岸的脆弱性和水动力作用是该区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风暴潮是造成该区海岸严重侵蚀的重要因素;另外,人类活动也加剧了研究区的海岸侵蚀。  相似文献   

15.
Khorram  Saeed 《中国海洋工程》2020,34(6):840-852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landforms and varied complicated physical processes cause sediment transport in coastal regions being the interest of ocea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与地貌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美 《海洋与湖沼》1996,27(4):414-420
于1993-1995年,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以及应用卫星影像解译,水文地质及第四纪地质钻孔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莱州湾沿岸地区海水入侵与地貌关系,研究表明,莱州湾南岸与东岸地貌条件不同,海水入侵类型不同,南岸以古海水即咸(卤)水入侵主。东岸以现代海水入侵为主;海岸地貌以及滨海平原区古河道,古湖沼洼地地影响海水入侵的重要地貌因素,古河道带上;海水以层状入侵和越流入侵为主,平原洼地中,海水以垂向和  相似文献   

17.
用绝热表层风海流模式,以1949~1979年COADS资料,研究北太平洋表层风海流及相应水位场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某些特定年表层风海流的异常。模式采用二次动量守恒的有限差分方法,保证了计算稳定性。在数值积分中考虑了陆界、水界条件和近岸地形对风海流及水位场的影响。计算表明:模式反映了北太平洋主要流系的季节变化规律,能较敏感地反映上层海洋对大气动力作用的响应。给出了北太平洋主要流系的强弱与黑潮大弯曲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06,49(7-8):462-475
A mangrove ecosystem shows close links between geomorphology and vegetation assemblage. In addition, the vegetation can change over time as landforms can accrete or erode, which is a direct response to coastal sedimentary processe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significant changes can occur on short time scales and mangroves provide an excellent register of these modifications. Therefore, mangrove morphology and sedimentation are good indicator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relative sea level changes, coastal processes and sediment supply. These interac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landward migration of the shoreline (erosion) and seaward migration of the shoreline (accretion), which is possible to detect from multi-date satellite data and field observations. Mangroves are one of the best geo-indicators in global coastal change research and they are an excellent procedure to detect and quantify coastal mod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红树林边缘效应及其对海岸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滨海湿地与邻近海区之间物质循环、能量和物种流动及其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红树林的边缘效应对研究海陆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滨海湿地生物地貌形成过程以及海岸带有机碳库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雷州半岛东岸红树林4种典型地貌分布区为重点,通过调查红树林前缘光滩,林缘及林内植被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探讨红树林边缘效应的表现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貌类型红树林边界区的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因子分布特征有所不同。边界区群落特征表现为林缘的冠层低于林内,叶面积指数低于林内,物种丰富度林内高于林缘(除河口区外),且林缘的植被盖度受风浪影响显著,表现出河口区>内湾区>岛屿区>前沿浪击区。土壤理化性质边缘效应表现为林缘的pH值、粒度低于光滩,氧化还原电位、盐度高于光滩(除内湾区外),而林内的土壤理化性质波动较大,可能受林缘植被演替及地貌双重影响。不同地貌单元红树林边界区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均表现为林内>林缘>光滩。综合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生物及非生物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与环境第一主成分呈显著负相关,即受植被盖度,叶面积指数和土壤pH因子影响密切。红树林土壤有机碳沉积虽然受到不同水文地貌的影响,但总体而言,红树林初级生产输入和土壤酸性环境对红树林林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富存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许艳  王拓夫 《台湾海峡》2011,30(2):269-274
沉积物粒度是描述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沉积物粒度参数可以反演沉积物堆积过程、沉积水动力特征.通过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内海湾、河口、潮坪区的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口与海湾区的红树林沉积物以泥质为主;有堤坝保护的河口区红树林沉积物颗粒细,为悬移质体含量高且连续稳定的低能环境;红树林发育差的潮坪区红树林沉积物为砂含量较大且水动力较强的高能环境.并通过推算海湾区沉积物的沉积年代,结合样品粒度分析的结果得出了该地区风暴潮发生的大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