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粤东锯齿状海岸弧形砂质湾滩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锯齿状海岸两个磨蚀形态(岬角或半岛)间的海湾内,一般都有砂质湾滩发育。这种堆积地貌的形成,是由当地河流来沙和海岸供沙经海浪和水流综合作用的结果。砂质湾滩的岸线呈不对称的弧形。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沿岸输沙率接近零),其岸线轮廓可由上游的对数螺线和下游与对数螺线相切的直线段来表示(图1)。  相似文献   
2.
南渡江河口的动力特征与地形发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南渡江是海南岛的最大河流,它发源于本岛中部山区,向北流入琼州海峡,在琼山县城和海口市东侧,形成现代河口。南渡江河道在麻余村附近开始分汊,主要的分流河汊有三条,即北干流、横沟河(含网门港和朝船沟)和海甸溪。非洪水期,本河口上游的潮流界在沙亮村附近,潮区界在南渡江铁桥附近;洪水期潮流界和潮区界都有所下移。落潮淡水或冲淡水在口外所及的范围一般在10—15m水深区域,但向西部海口湾,淡  相似文献   
3.
王文介 《海洋科学》1992,16(6):54-57
以神泉通道和乌坎通道的演变实例说明,河口型与河口湾型通道的形成和演变受径流量或潮流量的制约。而人为作用使径流量或潮流量减小,导致通道地形急剧演变和稳定程序变差。因此必须保持径流来量或纳潮量不变。但对不同类型的通道要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5.
6.
珠江口至粤西近海更新世末期以来的现代沉积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和钻孔取样分析,获得珠江口至粤西近海区域的浅地层结构和沉积物有关的粒度、年龄和生物化石等资料,综合归纳了这一区域在南海海平面升降影响下的现代沉积过程。文章还对区域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收集南海北部大量多道地震和钻井资料,编制了该区域首幅第四系厚度分布图。第四系等厚线总体呈NEE向,特别是珠江口外大陆架最明显,莺歌海、琼东南呈NW-EW-NE向弧形,珠江口大陆架南部存在次一级NW向等厚线。第四系等厚线分布形态明显受到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8.
王文介 《热带地理》1998,18(1):85-87
1996年9月,为执行中国一意大利科技合作计划,作者等3人赴意大利访问,对该国海岸带作了考察。意大利的国土像一只漂亮的大靴子,一脚踏进地中海,海岸线长达7000km。丰富多彩的海岸地貌组合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择要介绍。1波河河口与三角洲波河横贯于意大利北部,是该国的最大河流。它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东南麓,向东流入亚得里亚海。河流长480km,流域面积71700km2。由于地处温带,年降水量约800mm,年径流总量468×108mm(为珠江的15%),年输沙量6700×104t。波河流入亚得里亚海,泥沙自西向东堆积,其现代…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太平洋潮波传入南海北部的途径与海底沙脊和沙波的区域分布 ;分析了各沙脊和沙波区的潮流动力环境和地貌沉积特征 ;讨论了海底沙脊和沙波发育演变问题。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浅地层结构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是在古珠江溺谷湾的基础上,因珠江水系泥沙的不断堆积和珠江三角洲的发育而逐渐形成的。近期珠江水系平均每年有8,336万吨悬抄,大约8,000万吨溶解质和少量底沙进入珠江口。这些泥沙大部分沉降在珠江各河口湾水域,它们于较古老的陆相地层(古河流相或古风化壳)之上堆积成一套浅地层体系。但珠江口地形复杂,各河口或河口湾的动力背景和泥沙运动不尽相同,因而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亦各有所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