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高程数据网格间距对表面积分法、直立长方体法和平均高程直立长方体法计算的中区地形改正值精度的影响,笔者选择某地区450个测点,并使用不同网格间距高程数据计算中区地改值,通过对比发现表面积分法计算精度受高程数据网格间距影响较小,而直立长方体法反之。然后将中区地改50~2 000 m分为10个区间段进行计算,通过统计得出误差的45%和30%左右都分布在50~200 m和200~500 m段,因此提出提高中区地形改正精度必须提高50~200 m和200~500 m内高程数据网格密度。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的重力地形改正方法入手,用VC~( )语言编制了重力地形改正可视化程序。它能用于重力近中区地形改正,并能满足重力地改的精度要求,使得多年来重力近中区地形改正繁重的手工数图工作能够用计算机完成,且计算精度和速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操作界面),可直接计算出近、中区的地形改正值。  相似文献   

3.
在重力勘探中,地形改正对重力总精度影响较大,尤其在地形条件相当复杂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形对重力观测异常的影响特别大。这里研究并分析了传统方域积分(体积积分)的不足:1方域对实际地形拟合(方柱拟合)不好;2传统方法采用的梯形数值积分的地改精度低且不能满足目前高精度重力测量的要求。模拟研究了基于对地形表面的面积分,然后用精度比较高的高斯数值积分代替原来的梯形积分。结果表明,高斯数值积分不但实现了对任意地形的最佳拟合,而且使得地改精度有了明显地提高,实际应用证明了基于面积积分的地改方法优于传统的方域地改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利用GPS控制点,结合前视、下视、后视区域网平差精化有理函数模型,探讨了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用于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的高精度DEM生成方法。通过1:1万高精度DEM数据进行地改实验验证表明: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提取的DEM可以满足1:20万区域重力测量中区地改精度要求,为我国重力测量中区地形改正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拓展了资源三号数据在区域重力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区地改精度计算与评价的问题,笔者采用了旋转DEM数据和测量数据的方法,计算中区地形改正精度,对旋转数据方法的可行性及旋转的精度进行了阐述,并用高精度的1∶1万DEM数据对1∶5万DEM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旋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地改精度能够满足1∶5万重力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建立重力数据库时,对地形改正分成了几个区。各区的接口都是圆接口,而计算远一区的地形改正值时是用方域,这就要解决接口问题。在内接口上需要加四个补角(图1)的地改值;而在外接口上也需要加四个扇形(图2)的地改值。  相似文献   

7.
近中区重力地改值计算,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本文在充分利用TI-59型程序计算器内存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六十八个直立扇形柱块组成六个环带,进行双重嵌套、多重循环的计算程序。程序采用一次输入、系统运算、中间显示与自动打印的方案,大幅度的简化了近中区圆域地改的计算工作。为了便于掌握,文中除绘出了计算公式、程序框图及使用方法外,并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力寻找金属矿(如铬铁矿),要求精度高,而且必须消除地形影响.本文简要讨论重力地改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其大小. 众所周知,在直角坐标系中,重力地形改正公式为: ■■■■■为便于计算,将上式改用柱坐标表示: ■■■■■式中,f-万有引力常数;σ-围岩密度;r_m-内环半径;r_(m+1)-外环半径;h-扇形柱高度;R-近区半径为方便计算起见, 在近区,采用扇形锥地改公式:  相似文献   

9.
刘志久  尚守平  徐建 《岩土力学》2011,32(12):3618-3622
根据弹性半空间理论及基础振动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最新成果,采用方程对等法推演出埋置块体基础扭转振动的实用化计算公式。在20 m×10 m×4 m土坑内采用摆锤分别对底面尺寸为0.5 m×0.5 m和1.0 m×0.5 m的埋置块体基础施加冲击荷载,使其发生扭转自由振动,并对其振动响应进行采集,将试验结果与采用实用化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该公式具有概念明确,计算简单的优点,对于任意形状,任意埋置状况的动力设备块体基础都适用,其结果对于结构工程的地震响应计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1∶50 000重力调查项目的开展,在复杂地形尤其是通视条件差的地区,野外重力近区地改测量难以有效开展。本次研究试验结合本溪市地区开展的1∶50 000重力调查项目进行,在研究中尝试应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开展近区地形改正,并将计算结果与野外实际测量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应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开展重力近区地形改正的观测精度达到±0.018×10-5 m/s2,精度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勘查规范中1∶50 000重力调查近区地改观测精度。本次试验研究表明,使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进行重力近区地形改正,可以提高精度和效率、节省野外测量成本,并在今后重力近区地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军  关云鹏  张海龙 《物探与化探》2012,(2):234-236,241
介绍了三角平面拟合法在重力勘查近中区地形改正中的应用。该方法应用三角平面拟合通过地形图DEM模型数据(或散点模型数据)直接内插求得地形改正量板模型的结点高程数据,实现了地形改正的电脑化作业。  相似文献   

12.
重力勘探近区地形改正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探的近区地形改正,一般通过典型剖面的试验来确定是否需要改正,并采用简易地改仪实测地形改正值。典型剖面试验难免以偏概全,实测的方法耗资费力。本文通过对典型物理模型的理论计算及一定数量实测值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套参考数据及近区地形改正的方法,既简便,又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不论重力勘探程度如何,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中都必须经过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本文通过分析在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时地改和中间层改正对测点的重力补偿,提出了取消中间层改正以适应微重力勘探精细解释需要的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对实际地形(岩性)的正演基础上,可以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基准面进行可变密度地形校正。使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消除地形起伏和不均匀岩性对测点产生的重力影响,从而得到比较可信的重力异常数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力勘探中近区地形改正的重要性以及至今没有效果较好的地形改正方法,笔者采用四种方法(目估、激光测距仪、森林罗盘仪、RTK)分别从人工、使用仪器、用时、精度及综合的台效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近区地改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和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大比例尺重力勘探工作中,近区、中区地形改正误差对重力总精度影响较大。在实际工作中,近区域地形改正一般采用实测或用地形图读图计算;中区地形改正一般采用地形图读图计算,《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只考虑地形图高程精度对重力总精度的影响,忽略了地形图平面坐标精度对重力总精度影响。这里从锥形、扇形基本地形改正公式推导出发,探讨不同比例尺,不同高程,平面精度对重力总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地形改正精度对地形图比例尺及高程,平面精度要求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便携式激光测距仪的重力近区地形改正仪器系统。根据激光测距原理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大比例尺重力测量近区地形改正仪器,并开发出了相应的配套软件,形成一套完整的重力测量近区地形改正系统(GTCS-1)。通过野外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重量轻、便于携带、成本低、适应性强及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同时实现地质雷达数据地形校正和偏移成像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起伏地形使地质雷达图像变得复杂、地层界面的反射同相轴畸变、绕射同相轴严重偏离双曲线形状.提出了用麦克斯韦方程逆时偏移的方法同时实现地形校正和偏移成像以消除地形的影响.该方法将等偏移距逆时记录作为在接收点位置处的电流源,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求介质中的波场,输入波场退为零时刻时的空间电场分布即为地形校正和偏移成像结果.由于地形校正也是基于波动方程实现的,因此它比基于射线理论的常规静校正方法精确.通过比较该方法与常规静校正加逆时偏移之效果可知,该方法能更准确地对起伏地形下方的金属管线等绕射体成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消除青藏高原重力异常与地形高程呈负相关关系所引起的假异常,提出了均衡校正和残余负相关校正相结合的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正方法,并对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重力异常数据进行了处理,效果明显,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