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通过对伏牛山北麓西泰山地区野生兰花资源的种类、分布、生活环境及资源现状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发现西泰山地区兰花资源有9属18种.其中,有9种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还有9种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在对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该地区野生兰花资源的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提高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完善立法;加强和完善当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兰科植物种质库及鼓励兰科植物的人工栽培,恢复野生兰科植物种群数量,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基因.  相似文献   

2.
现代黄河三角洲叶瓣的划分和识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春汀 《地理研究》1994,13(2):59-66
黄河分流河道摆动频繁,自1855年以来形成了8个三角洲叶瓣。1904-1929年的三角洲沉积物划归一个叶瓣较为合适。1934-1938年和1947-1964年也应该划归一个叶瓣。叶瓣活动时间短,平均活动时间只有16年。单个叶瓣形成的沉积物厚度有限。一个钻孔剖面上的三角洲沉积物常常分层于数个叶瓣。叶瓣废弃后改造时间短,还没有形成较粗的改造,沉积物便被新的叶瓣所覆盖。两个叶瓣的界线不很清楚。但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微体化石,210pb测年方法,土壤层以及历史记录,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叶瓣。  相似文献   

3.
杨喜林 《中国沙漠》2009,29(3):433-437
 通过对中国沙漠地区十字花科植物标本鉴定和文献考证,对《中国沙漠植物志》十字花科3属,14种,1亚种和1变种的名称做了订正,包括枝芥属和对枝芥,爪花芥属及福海爪花芥和大花爪花芥,念珠芥属及短果念珠芥、蚓果芥和直毛蚓果芥(变种),短梗厚壁荠,垂果四棱荠,薄果荠,新疆庭荠,倒卵叶庭荠,沼生蔊菜,异蕊芥,棒果芥,灰毛糖芥,芝麻菜(亚种),无包芥。  相似文献   

4.
野生可食用植物能提供多种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但同时又消费不足。了解农户对野生食用植物资源采集和消费的感知,对于促进当地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和当地的野生植物资源利用至关重要。本文利用Q方法研究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地区农户采集和消费野生可食用植物的主要观点,识别了四种主要观点类型的农民,包括:市场驱动型、家庭使用驱动型、文化服务驱动型和遵循传统型;分析了限制和促进农户采集和消费野生食用植物的主要因子:传统知识的丧失、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野生可食用植物的采集和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对于野生可食用植物相关的文化服务需求以及强文化的存在则减缓了饮食结构的变化,进而维持了野生食用植物的采集和消费。Q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识别快速转型地区社区居民与当地野生植物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识别影响当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草河掌地区方解石资源分析,认为该地区是方解石成矿的有利地区,以草河掌方解石矿为例进行包括区域地质、地层、岩浆岩、构造相互关系分析得出,该地方解石矿床主要可作为添料用大型矿床,有较为可观的经济价值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于2021年4月至9月,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中的野生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地,采集了野生鸳鸯的粪便和兆麟公园内相关的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调查野生鸳鸯对兆麟公园中植物资源的利用状况;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研究孵化期野生鸳鸯取食植物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4月至9月(野生鸳鸯的繁殖季),在兆麟公园内,野生鸳鸯共取食了17科29种(含1种未知物种)植物,以榆科(Ulmaceae)、菊科(Asterace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取食相对密度分别为26.15%、18.35%、18.34%和14.50%;在野生鸳鸯繁殖季,在野生鸳鸯的粪便中,植物根、茎、叶和种子的平均取食相对密度分别为0.23%、16.22%、61.21%和19.74%;在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孵化期和育幼期,野生鸳鸯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取食偏好存在差异;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野生鸳鸯取食的植物种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其食物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2.67、0.89和12.11,明显大于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和孵化期的相关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鸳鸯食物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大。在野生鸳鸯的繁殖季,兆麟公园中的野生鸳鸯取食的植物具有广泛性,取食的植物种类受季节变化和植物自身营养成分的影响。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野生鸳鸯对兆麟公园中的植物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建议在绿化时,兆麟公园的管理人员应该保留鸳鸯等野生鸟类取食相对密度较大的本地植物,例如,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和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等;在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应该重点养护榆树(Ulmus pumila)和重瓣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等植物;在野生鸳鸯的孵化期,不清除鸭跖草;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适当保留早熟禾(Poa annua)、龙葵(Solanum nigrum)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以及适当补充种植马蔺(Iris lactea)和玉簪(Hosta plantaginea)等既能起到绿化作用,又能作为野生鸳鸯食物的本地植物。  相似文献   

7.
东寨港海草种类主要有2科2属3种,分别是单脉二药草Halodule uninervis、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以及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卵叶喜盐草与贝克喜盐草为东寨港优势种。东寨港海草资源面积约264.00 hm~2,平均盖度在52.13%,平均密度9 901.00株/m~2,平均生物量37.46 g/m~2。东寨港内海草资源处于退化状态,主要受底质类型、水环境、潮汐汊道、渔业活动、陆源污染、非法渔业以及自然因素等影响。通过对东寨港海草分布特征及变化分析,提高公众对潟湖海草保护意识,为海南岛潟湖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贡嘎山东坡、西坡和东北坡四处林线峨眉冷杉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叶片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碳(C)和碳同位素,并结合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试图利用植物叶片功能属性探讨林线植物峨眉冷杉的现存可能机制。结论显示,环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林线的叶片N∶P均低于10,说明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N限制;林线处相较于低海拔林下土壤有更低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磷,以及更低的比叶面积(SLA),说明该区域冷杉的分布和生长可能受到可获取的土壤养分限制,峨眉冷杉生长转向资源保守型,减缓生长以适应可利用资源贫瘠的环境。研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土壤养分利用状况和植物本身的资源利用策略也是影响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生长和分布一个不容忽视的可能潜在因子,在未来模型碳估算中应当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青海柴达木地区野生胡杨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伟  杨振华  张世彪  柴守玺 《中国沙漠》2010,30(6):1411-141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青海柴达木地区野生胡杨叶的形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探讨野生胡杨在解剖学方面适应干旱的机理。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野生胡杨叶具有明显的旱生结构特点。具体表现为:叶片厚,不等面叶;上下均由两层细胞构成复表皮,具有较厚的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气孔下陷;具有不整齐的维管束鞘细胞,主脉韧皮纤维发达,含较多的粘液细胞;栅栏组织发达,细胞小,排列紧密;叶肉细胞含有两种结晶体——棱晶和簇晶。  相似文献   

10.
2014年8月—2015年7月,采用样线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资源植物采挖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清了保护区野生药用资源植物被采挖的种类、时间、强度,影响以及采挖人员来源、年龄构成等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管护的相关措施。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采用样线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资源植物被采挖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表明:保护区内被采挖的野生药用资源植物达到20科45种,其中天麻、重楼、贝母、大黄、红景天、水母雪莲花、羌活、木香和佛掌参等9种被采挖强度较强;采挖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6–10月);在保护区的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采挖现象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卧龙、耿达两镇居民生产生活区域和林线——高山草甸——流石滩区域,其中邓生——巴朗山区域的邓生沟、糖房、梯子沟、魏家沟尾部以及热水河区域采挖现象尤其严重;采挖人员来自于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其中区内人员占58%,区外人员占42%,男女比例为87∶13;采挖人员年龄组成为:18岁以下6%,19–45岁69%,46–65岁19%,66岁以上6%;采挖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出售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整合执法力量、建立并强化巡护检查机制、注重社区互动、技能培训、野生药材人工驯化种植等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等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沙区开发中果树资源的应用及良种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隐生  曹来均 《中国沙漠》1998,18(3):263-267
在论述甘肃沙漠戈壁地区的自然概况及沙区果树发展的现状之后,提出了甘肃沙区果树区划、适宜的优良果树树种、品种和果树在沙产业开发中的技术要点,并对沙区果树资源开发中需重点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恒  武素功 《地理研究》1984,3(2):64-70
本文分析了西藏东部植物地区的区系结构並划分两个亚地区,指出本地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的物种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荒漠区蒲公英属订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学军  翟大彤 《中国沙漠》1998,18(3):268-272
《中国沙漠植物志》第3卷中,蒲公英属(TaraxacumF.H.Wigg.)只收载了9种,通过对中国荒漠地区蒲公英属标本鉴定和文献考证,认为中国荒漠地区该属植物有12种,并记载了每个种的产地和生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荒漠地区骆驼蓬属植物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马骥  王勋陵 《中国沙漠》1998,18(2):131-136
中国有骆驼蓬属(Peganum)植物3种,集中分布于西北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陕、甘、宁、青、新、蒙、晋及西藏8省区,垂直分布为海拔700~3450m,地理分布、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及数学分析等研究均支持将多裂骆驼蓬(P.multisectum)作为一个独立的种,西藏分布的种应为多裂骆驼蓬。该属植物是荒漠植被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药用和其他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受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土壤地球化学类型和分布格局。不同地球类型,均有各自的元素丰度。土凶素与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取决于土壤中元素的有效部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1998-2001年的野外调查,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共3科、11属、24种,新发现 8 个本地区新记录种。人工固定沙丘仅分布有7种藓类,而自然固定沙丘包括了所有的 24 种藓类,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复杂的苔藓植物群落。沿坡向随高度的上升,藓类植物的盖度减少,而藻类植物的盖度却有上升的趋势。自然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盖度明显小于围封的人工固定沙丘。人工固定沙丘随着固定年限的增加,藓类植物的生物量明显增高,不同种类藓类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不同,综合盖度因素,真藓拥有该地区最大的生物量。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藓类植物结皮厚度和株高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 0.01)。不同固定沙丘藓类结皮土壤的总盐量、阴、阳离子总量都明显高于藻结皮和流沙,苔藓结皮中苔藓植物体内Mg/Ca率在0.50~0.98之间,结皮土壤Ca2+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离子,Na+、K+离子含量较少。苔藓植物生物量与土壤磷、土壤有机质呈明显正相关(P < 0.05),土壤pH值与土壤磷含量和苔藓植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 分别为 < 0.01 和 < 0.05),表明高的 pH值显著影响土壤磷含量和植物生物量。藓类结皮土壤中的有机质、全磷、全氮、速磷、速氮含量显著高于藻结皮的含量,尤其是有机质含量,藓类结皮都超过了1%的水平,在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于1%的沙区,对维持沙丘的稳定,促进维管植物的定居和繁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沙冬青属的染色体地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沙冬青属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及中亚东部荒漠的一个特有属,是我国荒漠中唯一的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本文采用细胞学的方法,研究沙冬青属2种植物及其近缘属──黄花木属和黄华属在青藏高原的代表种(黄花木、紫花黄华)的核型、酯酶同工酶,进而探讨沙冬青属的演化趋势、地理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本文是植物染色体地理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闽东南沿海一些地理环境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达贤  陈佳源 《地理学报》1991,46(4):405-414
本文认为,闽东南沿海的气候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土壤属半干润老成土;原生植被不可能是湿润季雨林,而可能是具有旱生特征的常绿硬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或森林灌丛;在土地利用上以旱作为特征,应把该区与台湾海峡一起作为一个自然区划单元划出,建议称为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半岛岛屿州。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南极淡水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完成了拉斯曼丘陵地区13个湖泊和菲尔德斯半岛10个湖泊以及雪样的调查分析。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和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气候条件不同,前者属于极地海洋性气候、气温不很低、湿润、风小、夏季较长;后者属于极地大陆性气候、气温低,冬天严寒、干燥、风大,夏季较短。因此,两地区的湖泊地貌、成因、发育、水生生物种群结构以及水化学状态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虽然水化学类型均比较单一,但矿化度却相差甚大。本文还对两区饮水水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长江水系河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立成  董文江 《地理学报》1992,47(3):220-232
本文较全面地探讨了除河口地区外,长江水系河水的物理化学条件,计算获得了河水的化学稳定性,酸和碱缓冲容量,表征了河水化学条件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对影响河水物理化学条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