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地层发育总面貌、沉积类型、古生物组合、变质作用以及地壳运动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河南地层区划可分为华北区和秦岭区两个一级区。其间以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带为界。本文所述北秦岭地层分区,北界与一级区一致,南界为内乡—桐柏—商城深断裂带。秦岭区内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以往在不同区段划分的地层,划分方案各异,地层名称众多,很不统一。这对于研究秦岭地层、认识秦岭地质构造,造成很大困难。笔者等通过近年大区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秦岭区地层统一划分方案。本文在该方案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北秦岭地层分区前寒武系的划分,供深入研究秦岭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南秦岭—大别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广泛发育。本文从变质作用的侧面提出地层划分的意见。一地层划分由北而南,依次有栾川—方城—新安店;朱阳关—夏馆—大河、信阳—龟山—梅山;西官庄—镇平—西黄棚:木家垭—内乡—桐柏—商城等断裂带,长达数百公里,控制区内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带状展布(见图和表)。根据地层的变质作用类型和期次,划分为四个变质亚区。  相似文献   

3.
白术沟组以其独特的岩石物理特性而卷入到推覆构造带的特殊部位。本文研究了白术沟组的三种构造位态,确定其主要呈第一种构造位态广泛分布于推覆体内部某次一级逆冲滑脱断层的下部,其上覆逆冲岩席由震旦系栾川群及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构成,下伏地层为下古生界陶湾群。前人将白术沟组置于栾川群的底部层位,笔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以含磷、铀为特征的白术沟组碳质千枚岩层实与我省北部华北地台区早寒武世辛集组底部含磷铀的碳泥质层为同一层位,同样的地层也见于确山西部的“银洞沟组”及大别山的“商城群”石门冲组含磷层中。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地质概况河南省西部、北部及南部为山区,东部为广大平原区。山区基岩裸露。大地构造单元,以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为界,北侧属中朝准地台,南侧为秦岭褶皱系。黄河以南主要构造线呈北西西—北西向,黄河以北的太行山东麓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北  相似文献   

5.
陶湾群分布在洛南大荆、卢氏曲里、栾川陶湾、方城维摩寺至确山蒸馍山一带,东西长480公里,南北宽4~8公里的狭长范围内。1959年秦岭区测队创立“陶湾组”一名的原义是指整个宽坪组之上,由黑云大理岩、绢云绿泥大理岩、大理岩、片岩、钙质砾岩组成的一套地层,时代定为下元古代。栾川群南和陶湾群为邻,西起洛南,东至确山,全长380公里。栾川群系1962年河南地科所创名,它泛指分布于熊耳群与陶湾群之间的一套地层,其下部的竹园沟组与1965年出版的1/20万栾川幅地质图中的白玉沟组及香子坪组相当;上部的南泥湖组与该图的大部分寒武系相当,1965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大别山北麓的皇城山,发现了产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中低温热液银矿床,为河南增添了一新类型。其主要地质特征简介如下: 一、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 皇城山银矿地处华北地台南缘,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东段,紧邻桐柏——商城大断裂北侧,这里构造和火山活动均比较强烈。(图1) 矿区的南部,出露下古生界信阳群龟山组(Zg),为浅变质的白云石英片岩、含榴云母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地层倾向南南西。与歪庙组酸性熔岩呈构造接触。矿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旅顺、金县、庄河、岫岩一带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部分地层遭受了低级—很低级的变质作用,构成了一个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狭长变质带。该变质带与区内印支期北东向构造关系密切,并与印支期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内在联系,即印支期构造岩浆岩带控制了变质作用的发生与分布。变质作用类型以区域性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局部地段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显示了区域动热力变质作用的特点。据此,可以认为,辽东半岛区域动力变质带是经受以强烈抬升运动形式为主的印支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确山南部地区无论从地层及构造方面均自成系统,难以与西部的秦岭相对比。本文将从区域地质的角度讨论这一地区的南带熊耳群问题,将根据构造部位、岩性的横向变化及特征性的岩浆岩组合论证栾川群及陶湾群在这一地区的存在,还将讨论与汝阳群及下寒武统有关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确山南部地区是北秦岭剥蚀最深的区域。笔者等近年来在这里发现一暴露于地表、宽达20余公里的逆冲滑脱构造带,该带由产状近水平的逆冲及滑脱断层构成。滑脱面以上为华北板块以浅海相沉积为主的不同时代地层构成的往南逆冲的推覆体,滑脱面以下为由宽坪群及熊耳群变质火山岩构成准原地的基底。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一构造带的结构,并讨论其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
一、地热资源埋藏的地质条件河南素有中州之称,在地理位置上居于我国腹地,不仅在人文地理上具有北接南连,东西贯穿的枢纽作用,而且在地层和地质构造上,也具有南北地层荟萃、断层构造迭覆、岩浆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活跃的特征。全省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分别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环绕。东有一望无际的豫东平原,西南有南阳盆地。相应海河、黄河、淮河及唐白河水系也呈扇形向东北、东、东南和南四个方向流泄。省内地层以栾川、方城、息县,固始一线为界,北为华北地层区,南为秦岭、大别山地层  相似文献   

11.
鲁东榴辉岩是秦岭—大别山榴辉岩带的东延部分,由郯庐断裂将其切割向北平移。榴辉岩的产状有三种,分别产于片麻岩、层状变质岩系和超镁铁质—镁铁质宕中。其成因有壳成、幔成和岩浆结晶型三种。榴辉岩形成于7.5亿年左右,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改造最强烈的时间在3.29—2.1亿年。  相似文献   

12.
东秦岭铅锌银金钼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一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秦岭群、官道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滨海、浅海陆缘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强烈的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的硅质条带(团块)硅质岩以及含Ag,Pb,Zn,Au矿化层状矽卡岩带,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Pb,Zn,Ag,Au,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Pb,Zn,Ag,Au,W,Mo多金属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本区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卢氏栾川台缘断褶带内,秦岭纬向系构造带与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带太行山隆起带的交汇复合部位;矿体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鱼库沟组的石英岩、二云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和下古生界陶湾群三岔口组、秋木沟组钙质砾岩、白云质石英大理岩等地层中;该区大地构造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围岩蚀变强烈、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形成了以Pb,Zn,Mo,Ag等为主的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充分证明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远景乐观。  相似文献   

14.
本区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部边缘。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一套深变质的沉积—火山岩系(包括混合岩),在区域南部尚有部分震旦系地层出露。太华群地层主要由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其中夹有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的小透镜体,底部偶见大理岩及石英岩夹层。区内伟晶岩、辉绿岩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构造—地层法”,在分析秦岭群构造变形和变质史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建造和同位素年龄,探讨秦岭群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河南东秦岭分布着四个时代不同的蛇绿岩带,由北向南依次为:1.碾道沟—马市坪蛇绿岩带; 2.汤河—二郎坪—刘山崖—马畈蛇绿岩带;3.洋淇沟—柳树庄—卧虎蛇绿岩带;4.淅川—桐柏—商城蛇绿岩带(图1)。不同岩带的蛇绿岩,尽管规模不等,出露完整程度不一,但均分布在分割不同构造单元的深断裂带附近,且常伴有高压低温变质或混杂堆积带。  相似文献   

17.
在河南卢氏狮子坪地区的秦岭群中出露一套变质地层,其组成特点与各地已知的秦岭群明显不同,主要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岩、透辉斜长变粒岩和含石墨大理岩。在构造迭置关系上这套变质地层位于秦岭群条带状长英质片麻岩层和云母片岩层之上,原始接触关系已不明朗,内部也难以逐层恢复层序,但内部三部分的迭置关系是明确的。作者提出这套变质地层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填图单位,进而建立岩组,并认为这可能是一套迭置于秦岭群之上的较新地层,但曾与秦岭群一道遭受了变质变形改造。  相似文献   

18.
扬子古陆北缘的弧形地带为一发育完整的中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碧口群属洋壳残片,为海沟及俯冲带之产物,俯冲带内构造变形强烈并有大洋和阿尔卑斯型基性超基性岩带、蛇绿混杂岩带、高压变质蓝闪片岩带。岛弧主体由西乡群及上覆地层组成,经历了水下弧阶段,主弧褶皱隆起阶段和岛弧断块阶段。弧后盆地基底为陆壳,由下元古界后河组及其上的麻窝子组、上两组组成。主孤近陆一侧发育高温低压变质带。由上所述从海沟俯冲带—主弧近陆一侧,发育着完好的双变质带。 中晚元古代位于华北、扬子地块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古秦岭大洋,在古洋壳不断扩张作用下,在南侧产生岛弧,开始为水下弧,逐渐露出水面,青白口纪晚期板块俯冲达到高峰期,出现断块作用。早震旦世变成活动陆缘形成火山磨拉石组合。这里应当提出的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可能在青白口纪—早震旦世发生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19.
文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成矿带的中矿带西段,是小秦岭成矿带中14处大—中型金矿床之一。矿床深部共圈定出6个矿体,矿体形态较简单,主要呈薄脉状产出在绿岩地层太华群和侵入其内的变TTG岩系中,受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控制明显,厚度稳定,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根据野外找矿经验,总结分析了矿床成矿规律,为该矿床后续勘查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发现了一条强应变带(称之为回龙湾强应变带),呈NNW—SSE向延伸,面理置换强烈,韧性剪切变形特征明显,糜棱岩发育。该强应变带的发现表明,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既非不整合接触,也不是整合接触,而是断层接触关系。结合原岩建造、沉积环境和变质作用特征,作者认为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并非简单的地层学上的上下关系,而是两个近乎同时异地的变质地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