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口港湾水体的营养盐含量,因受到江河径流、生物活动、有机质腐解及沿岸排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变化规律较为复杂;而PO_4~(-3)-P和NO_2~--N的规律性通常更差。由于海水中的PO_4~(-3)-P和NO_2~--N既是生物所需的化学营养成份,也是生物尸体及其它有机体的分解产物;海水的溶解氧饱和度(O_2%)是水体中所发生的生物和化学过程的一种灵敏指标;而盐度(S‰)则是研究水化学要素在河口港湾之行为的参比指标。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本港湾各海区1980.10—81.8六个航次的PO_4~(-3)-P、NO_2~--N、O_2%和S‰数据,依(航)次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给出各要素的含量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着重探讨这四个水化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制约因素,从而对它们的分布、变化规律作较定量的解释,以供水产养殖、环保和水化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物TiO_2/Al_2O_3值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物TiO_2和Al_2O_3的化学分析资料,探讨了该地区TiO_2/Al_2O_3值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表层样品TiO_3从河道、河口向外海逐渐减小,其TiO_2平均值为:三角洲平原1.517,三角洲前缘1.201,潮汐河口湾1.001,浅海内陆架0.834.珠江三角洲钻孔岩芯样TiO_2值与沉积时间(7500a以来)呈正相关关系,并且TiO_2值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极可能是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的延伸进积作用和河流作用的加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TiO_2/Ti_3C_2/Fe_3O_(4 )Fenton光催化剂,并通过SEM、TEM、XRD、FT-IR和UV-vis对其微观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以苯胺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TiO_2/Ti_3C_2/Fe_3O_4的光降解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饱和磁强度为13.88 emu/g,具有较强的顺磁性,可通过外加磁场回收利用。此外,光催化Fenton降解苯胺效率高达91.3%,通过机理分析表明这是因为光催化反应与Fenton反应间存在协同效应,有助于光生电子的转移和OH的产生,从而大幅提高了催化降解苯胺的性能。本文巧妙地将MXene材料与Fenton试剂结合构建光催化Fenton体系,这对新型二维材料MXene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1985、1986和1987年对南沙海域3个航次的综合调查中发现,20—75m水层中普遍存在着O_2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最大值的位置在温跃层的下界附近,在叶绿素最大值和光束衰减系数最大值的上方,O_2最大值处同时出现P_(CO_2)最小值及pH最大值,这些现象用已有的关于中高纬度海区海水中O_2垂直分布最大值的理论似难以进行确切的解释。 本文阐明了我国低纬度海区海水中O_2垂直分布最大值是由于内波维持了涡动混合,形成了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及生物的成层分布,基于光合作用的结果加上温跃层的阻碍作用而形成O_2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抗O_2~-·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CMCS)的3种金属配合物CMCS-Zn(Ⅱ),CMCS-Ca(Ⅱ)和CMCS-Ce(Ⅲ),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抑制作用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04~0.02 g/L浓度范围内,CMCS自身具有一定的O_2~-·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MCS-Ce(Ⅲ),CMCS-Ca(Ⅱ),CMCS-Zn(Ⅱ)_3种金属配合物对O_2~-·的抑制作用较CMCS有了一定提高,且抑制率亦随配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大;其中CMCS-Zn(Ⅱ)配合物催化O_2~-·歧化的活性最强,CMCS-Ca(Ⅱ)配合物次之,CMCS-Ce(Ⅲ)配合物最弱,说明配合物对O_2~-·的抑制作用与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6.
福建海岸带沉积物中6种氧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衍宽 《台湾海峡》1993,12(2):118-123
据1985年福建海岸带调查资料,对该区表层沉积物中Mno、Fe_2O_3、MgO、Al_2O_3、CaO、TiO_2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CaO 外,其他氧化物在主要港湾中的平均含量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特征。Fe_2O_3、MgO、Al_2O_3、TiO_2含量与沉积物粒径相关性好,表明了沉积物类型制约着这几种氧化物的含量分布。Fe_2O_3与MgO、Al_2O_3,TiO_2与MgO、Al_2O_3相关性好,体现了在沉积过程中这些物质存在着伴生关系。本区活性Mn 占总Mn 量78.7%,而活性Al 和Ti 只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0.3%和11.8%。三沙湾和湄洲湾沉积物中的Mn、Fe、Mg、Ti 相对于Al 有所富集。  相似文献   

7.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_2O_3-SnO_2光催化剂,采用XRD、S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形貌、物象、粒径一系列的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制得的催化剂仍保持纯SnO_2四方金红石型结构.研究了Fe_2O_3-SnO_2光催化剂投加量、Fe_2O_3与SnO_2物质的量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氨氮初始浓度、p H值、H2O2浓度以及光照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降解效率的影响.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dm3,煅烧时间为3 h,物质的量比为1∶2,氨氮初始含量为50 mg/dm3,光照反应时间为2 h.这5个因素对Fe_2O_3-SnO_2光催化氧化速率影响的大小程度依次为:Fe_2O_3与SnO_2物质的量比煅烧时间Fe_2O_3-SnO_2光催化剂投加量氨氮初始浓度光照时间.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85.1%,相同条件可见光下也可达到82.3%.  相似文献   

8.
实验得到海水中Cu,Zo,Cd与)r-AJ_2O_3体系的一种具有两个台阶的新型等温线。根据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导出了相应的等温式。应用作图法求出了液-固界面络合物的稳定常数H_1和H_2。由交换的pH范围曲线知:Cu,Zn,Cd分别以CuCl~+或CuOH~+ZnCl~+,CdCl~+化学存在形式在r-Al_2O_3表面上进行阳离子/配位子交换。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渤海海峡北部海域3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常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主要由SiO_2、Al_2O_3、Fe_2O_3、CaO、K_2O、Na_2O和MgO组成,约占沉积物总量的94.85%;其中SiO_2、Al_2O_3和CaO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达到70.44%、10.03%和3.96%,表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和黏土组分,其次是生物碎屑组分。SiO_2与Mz呈较强负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分布与粗粒沉积物分布区相一致;Al_2O_3、Fe_2O_3、MgO、P_2O_5、TiO_2在空间上分布相似,与细粒沉积物分布区相一致;此外,Al_2O_3、Fe_2O_3、MgO、Na_2O、TiO_2 5种常量元素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其分布受控因素较为相近。常量元素相关性和R型因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常量元素可划分为3类,第1类包含了SiO_2、Al_2O_3、Fe_2O_3、MgO、MnO、P_2O_5、TiO_2组成,代表了陆源碎屑沉积;第2类主要由CaO、Na_2O组成,代表了海洋生物沉积作用;第3类K_2O可能代表了海洋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厦门港湾氧化-还原沉积环境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据1980—1981年厦门港湾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港湾表层沉积物Eh,Fe~(3+)/Fe~(2+)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并据此将该港湾划分为强氧化、弱氧化、弱还原和还原四个氧化—还原沉积区。  相似文献   

11.
对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44个样品20种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各化学组分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Al_2O_3、MgO、TFe_2O_3、K_2O、Corg、TN、Li、V和Sb等组分与细粒沉积物呈正相关,SiO_2组分与粗粒沉积物呈正相关,Na_2O、CaO和Ta组分与沉积物粒度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研究区化学组分R-型因子分析得出3种主要组合类型,以Li、CaO和TC为代表,分别代表了陆源细粒物质输入、黄河物质、黄河物质与海河物质的影响。CaO/Al_2O_3与K_2O/Al_2O_3、Zr/Al_2O_3与CaO/Al_2O_3的离散图和Q-型聚类分析表明,渤海西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和海河,东北部沉积物受到了滦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NiO/γ-Al_2O_3吸附剂表面的噻吩反应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γ-Al2O3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O/γ-Al2O3吸附剂,对含噻吩的模拟汽油进行反应吸附脱硫,考察了NiO负载量、模拟汽油硫含量及活性组分的形态对反应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用XRD、BET比表面积分析、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iO负载量16(wt)%时达到单层分散,其穿透硫容5.767mg/g,随NiO负载量的增加,穿透时间逐渐增长,穿透硫容逐渐增加,结晶态NiO的出现对反应不利;模拟汽油硫含量变化对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影响较小;吸附剂还原前后对噻吩的反应脱除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04年Euler用电位法对亚铊离子与硫代硫酸根体系作了研究,测得溶液中有Tl(S_2O_3)_2~(---)存在,并得其稳定常数为1.26×10~3。Brintzinger和Eckardt用渗析法证明溶液中有Tl_2(S_2O_3)_2~(--)存在,但未测定稳定常数。等先后用极谱法和溶解度法分别重新作了研究,结果皆证明溶液中只有TlS_2O_3存  相似文献   

14.
据1985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MnO,MgO,Fe_2O_3,Al_2O_3,CaO和TiO_2的含量分布特征,讨论了各金属氧化物之间及其与沉积物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以草酸铵为沉淀剂制备了ZnO-La2O3固体碱,并将其应用于催化废弃煎炸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00℃煅烧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是由ZnO和La2O3组成,锌镧摩尔比为3∶1,粒径在100nm左右。该催化剂用量5%(为油的质量)、醇油摩尔比36∶1、200℃反应3h,得到的脂肪酸甲酯(FAME)产率达到91.6%;催化剂经过洗涤和干燥,无需活化可继续使用,连续使用第四次后,脂肪酸甲酯的产率仍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福建省惠安县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在大港湾布设了12个测站,于201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进行调查.两次调查初步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4种,冬季99种,春季136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占总物种数的86.7%,构成了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平均生物量13.02 g/m2,冬季5.19 g/m2,春季20.54 g/m2;平均密度439.80 ind/m2,冬季402.61 ind/m2,春季475.42 ind/m2.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度指数大于2%的物种冬季有11种,春季有8种;以密度、生物量和出现频率3种数据为参数计算的物种相对重要性指数大于1 000的冬、春季都只有模糊新短眼蟹(Neoxenophthalnus obscurus)1种,说明模糊新短眼蟹在该海区的综合优势度较高.冬季和春季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与均匀度指数J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冬季明显小于春季.根据群落Bray-Curitis相似性系数对大港湾12个测站进行群落分布聚类分析,12个测站聚类为3组.用多维排序尺度方法对大港湾12个测站进行群落结构分析,呈现的不同程度分离点阵表明12个测站可划分为3个群落,与群落分布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海水中某些化学因子对魁蚶幼虫、稚贝及成体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报道了S‰,NH_3-N,pH及O_2对魁蚶幼虫、稚贝及成体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求得魁蚶幼虫、稚贝及成体对S‰,NH_3-N,pH和O_2的适应浓度范围和最适范围。结果表明:魁蚶随年龄的增长,对S‰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对NH_3-N,pH及O_2的适应能力则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沿岸多港湾,主要有3种类型的潮汐汊道型港湾:(1)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港湾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岸,以三亚港最为典型。三亚港原始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泥沙充填谷地港湾连成陆地,以沙坝-泻湖体系形式逐渐堆积成海积平原。(2)港湾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起源于构造断裂带的港湾。其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及海岸侵蚀向湾内供应的沉积物以及巨大的纳潮量形成的潮流动力。消费品流及海岸供沙使纳潮水域淤积,纳潮量相应减少,同时在口门内外形成潮流三角洲(拦门沙浅滩)。(3)溺谷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岸、东北岸。其演化过程是:古河口溺谷,沿岸输沙发育海岸沙坝,古河口溺谷逐渐淤积衰退,潮流作用形成 口门外落潮流堆积体及涨潮带入海相细粒物质,使纳潮水域进一步淤浅缩小,目前这类汊道处于发育演化的晚期,接近汊道整体的消亡。  相似文献   

19.
9月航次,在船上对35个样品进行了pH、Eh、Fe~(3+)/Fe~(2+)等项目的现场测定。在室内对6月和9月航次的样品进行了CaCO_3、CaO、MgO、Fe_2O_3、MnO、P_2O_5、有机磷等项目的测定。分析方法均按海洋调查规范第四分册《海洋地质调查》(1975)进行。  相似文献   

20.
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设方法研究——以象山港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水质污染物扩散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港湾生物、水质、水团、水动力等分区特征,确定港湾监测代表单元,结合质心点计算方法,建立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布局方法,并在象山港进行示范。结果表明:(1)象山港作为典型半封闭港湾,水交换能力较差,水团分布相对均匀,根据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水质模拟结果及港湾生态分布特征,象山港分成9个区,各区内主要水质指标及生物生态特征基本一致。(2)采用质心点计算方法,在象山港9个区及区间(分界线)共设置16个代表性站位,各站位可作为象山港落潮时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温、盐、生物等指标的监测站位;(3)站位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前后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16个监测站位能较好地代表象山港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其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