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高斯投影换带的一般公式;二、高斯投影换带的数值计算法;三、高斯投影换带系数表。该文第一、二部分提出了一种适宜于电算换带的新的计算方法,并在理论和实际上进行了论证。第三部分提供的高斯投影换带系数表,可供六度(或三度)带高斯投影换带计算。  相似文献   

2.
杨晓梅  杨启和 《测绘工程》1999,8(1):28-33,40
讨论了等角投影变换的常系数一般公式及应用模型,墨卡托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问题的正解变换及其在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中的应用,常系数计算公式优于传统的变系数计算公式,是基于计算机的等角投影变换的最佳模型,它在计算机制图,地理数据库,GIS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常系数高斯正形投影公式有二种:即赫里斯托夫公式和雷托伐尔采夫公式,本文的主要目的为扩充这二种常系数投影公式,使其适用于我国的最南部,并将公式的形式略加改变,使其计算简单。赫里斯托夫公式是在半年以前扩充的,现在将赫里斯托夫公式化为雷氏公式。其内容为:一、总述;二、将赫里斯托夫的常系数公式扩充到八次项(原来的公式仅到五次项),并研究公式的精度;三、化为雷托伐尔采夫公式的形式;四、算例(包括正算和反算);五、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日本的获原子幸男大地水准面高截断系数Qn(t)和垂线偏差Cook截断系数qn(t)的递推公式,本文推导了惯用大地水准面高截断系数Qn(ψ0)和垂线偏差截断系数Rn(ψ0)的递推公式,并列出了利用最小平方逼近方法改化Stokes积分核以加速级数收敛的公式和改化后的截断系数。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勒让德函数4种模式的Clenshaw求和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到由全球位系数模型计算重力场参数的二阶Clenshaw求和公式,分析了EGM96与WDM94应用于某试验测区局部重力场的精度,为该测区在构建高精度局部重力场时初始全球位系数模型的选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测边网坐标方位角和纵横坐标条件式系数的一种简便方法。文中详尽地推导了上述条件式系数计算的实用公式,并总结了系数计算规则,规律性极强,便于电算。  相似文献   

7.
高斯-克吕格投影混合坐标变换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正反解坐标变换常系数公式的基础上, 推导出了高斯克吕格投影混合坐标变换模型。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常系数公式, 是为适应计算机测量数据处理、计算机制图、GIS需要而提出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8.
万朋  张海东 《北京测绘》2005,(2):48-49,43
现行文献对照准部固定状态下的零位改正系数存在两种不同的求法,很容易造成混乱。分析了两种求零位改正系数公式的来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影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壳应变参数反演模型中系数矩阵含随机和非随机元素及观测数据存在相关性等情况,以部分变量误差(partial-errors-in-variables,PEIV)模型为基础,采用了地壳应变参数反演的加权总体最小二乘算法,该算法不受系数矩阵和权矩阵结构的限制,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系数矩阵含有随机误差的模型问题。结合推导得到的最小二乘改正项公式,对地壳反演模型中坐标点误差对反演参数求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模拟数据和川滇地区的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系数矩阵误差对地壳应变参数反演的影响主要受GPS站点坐标值量级以及应变参数量级的牵制。  相似文献   

10.
光电测距测线大气平均折射系数计算的实用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以多年的定位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光电测距测线大气平均折射系数计算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与模型相适应的测线大气平均折射系数计算的实用公式,实验表明,本文中给出的测线大气平均折射系数计算的优化模型及实用公式比传统的测线大气平均折射系数计算模型及公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本文得出的某些规律与特性对高精度的短距离光电测距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网点扩展与Murray—Davies公式两种修正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新讨论了Murray—Davies公式和Yule—Neilson公式的物理含义,讨论了修正系数n与网点扩展之间的关系,用叠代法计算了修正系数。提出一种对Murray—Davies公式新的修正方法,并对两种修正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影响系数、影响率的概念可以精确地讨论不同类观测值精度对平差结果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影响率的概念以及在地面网与卫星网联合平差中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模拟的联合平差中平差结果之影响率的数字分析,讨论大地经纬度、大地高和地心坐标精度对两网公共点的大地坐标及转换参数的精度影响情况,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有关微分公式的准确性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按泛函分析理论来剖析平差计算中的数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运用泛函分析中Hilbert空间的对偶空间和对偶算子理论来剖析平差计算的数学结构。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平差计算中一些空间和算子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讲关于平差数学模型的分类问题,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讨论如何利用交换图直接写出平差计算中的基本公式,前二个部分是为这部分服务的,最后一部分是补充说明几个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依据嵩县山区大地控制网的测量数据,分析了大气垂直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首先,分析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因素;其次,确定折光系数的取值范围,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推导其解算公式,并进行精度评定;然后,结合精密水准和三角高程的观测数据,计算大气垂直折光系数;最后,总结嵩县山区的大气垂直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相似地区的三角高程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译本克拉索夫斯基大地测量学上卷第三分册98节,博尔兹法平差之例,是错误的,原因在于未能正确运用博尔兹扩展法的系数表。  相似文献   

16.
秦锋  张振虎 《北京测绘》2022,36(3):315-320
空间直角坐标转换需要计算包括尺度系数在内的七参数,目前关于尺度系数的计算方法较多,但计算结果互有差异.本文基于奇异值分解算法推导了经典最小二乘(LS)准则及整体最小二乘(TLS)准则下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案例采用布罗伊登-弗莱彻-戈德法布-香农(BFGS)优化算法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本文还对经典最小二乘准则、整体...  相似文献   

17.
“高斯投影坐标变换问题的研究”一文登载于“同济大学学报”第四期(1956年),该文的主要目的为扩充苏联所用的高斯投影坐标变换公式,使其适用于我国的最南部。该文由于限于字数,未能详述公式的来源。为了使读者易于明了起见,写成三篇详细稿:第一,盖拉西梅科公式及其扩充,卡加公式的扩充(登载于”测绘通报”第三卷第一期,1957年);第二,布特凯维奇公式及其扩充,亦在本年度上半年“测绘通报”上发表;第三就是本文。本文的主要目的为根据格罗斯马恩公式,把维罗魏茨及拉宾诺维奇著高斯坐标变换数字表中的公式加以扩充。首先,立出一般的坐标变换公式,用此公式不仅可以导出从这一个高斯投影带的坐标变换到相邻带的高斯坐标,而且可以导出从这一种正形投影系统的坐标变换到另一种正形投影系统的坐标;第二,根据一般的坐标变换公式导出格罗斯马恩公式;第三,从克吕格公式及格罗斯马恩公式导出维拉表中的实用公式;第四,把维拉表中的实用公式内的各系数加以扩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四部分内容组成。首先提出了地图投影的第三类坐标变换问题,即B、yl、x,B、xl、y;第二、三部分分别讨论了第三类坐标变换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最后讨论了第三类坐标变换的直线插值方法。第三类坐标变换的提出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丰富了地图投影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控制测量学>介绍了对于不同的椭球都必须输入不同系数进行高斯投影正反算的方法,由于正反算公式的系数多、系数数字位长,这种方法显得很繁琐.目前,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推导出不同椭球的统一计算公式.在Excel中输入不同的椭球参数和统一的计算公式即可进行高斯正反算和换带计算.另外,笔者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和算例重算中发现<控制测量学>(第三版)中存在一些印刷排版错误,在此将一一列出,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性线密度系数指标在地貌综合中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地性线密度系数可以说明地貌割切的程度,可以划分地貌类型以及确定地貌综合的选取标准。在推求地性线密度系数的公式之前,应先对地貌进行分类和分区。本文仅就由于流水侵触作用所形成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的地貌割切密度采数的公式和大小予以研究,其步骤为:1)确定抽样面积的大小;2)确定量测的方法和数据;3)简单斜坡投影面积和地性线长度之间相关分布函数的推求,即P=0.04l~2;4)最后推导出的公式为:K=(5nP~(1/2) A)/(2P)在实际编图中应用于编图的不是地性线密度系数,而是谷地网的密度系数。根据量测结果,谷地网密度系数大约等于地性线密度系数的一半。编制1:2,500,000和1:4,000,000普通一览图时,地貌综合程度更难掌握,因此更显得谷地网选取标准的重要。确定谷地网选取指标时,首先必须从基本资料图上分级量测和计算出谷地网密度系数大小,其次确定新编图上不同地区谷地网的密度系数值,经过图解计算法求出其不同的选取标准,并分指标、分地区、分比例尺制作地貌综合样图及其分析,最后才确定其选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