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佛子冲-高田铅锌成矿带的地质特征及矿石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2.
佛子冲矿床是广西最大的铅锌银矿床,该矿床所处的佛子冲矿田成矿地质环境优越,曾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重点找矿区带。通过对佛子冲矿田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提出佛子冲矿床属于一种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多因复合矿床,矿床类型有"佛子冲式"、"龙湾式"、"牛卫式"、"石岗式"四种形式。矿床(点)在平面上具有三区(奥陶系、志留系、火山岩成矿区)四带(佛子冲、龙湾—凤凰冲、牛卫—午龙岗、石岗—白板)的分布规律,矿化在垂向上具有成层分带的"三层楼"成矿模式特点。开展佛子冲矿田成矿特征与矿化分带规律研究,对矿田及矿山深边部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佛子冲矿铅锌矿体定位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佛子冲矿田构造形迹复杂,中酸性岩浆岩发育,铅锌矿体的产出与控矿构造的性质、规模以及围岩的性质、蚀变类型和强度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佛子冲矿田构造特征、矿化蚀变分带和主要成矿带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以及矿体在走向上有从西南向北北东侧伏的特征研究,建立了佛子冲铅锌矿床地质模式,在探讨佛子冲铅锌矿成矿规律和矿体定位特征的过程中,指出了佛子冲这座危机矿山的进一步找矿的具体区域;提出佛子冲矿北北东带的北部六塘一带为首先布置工程区。  相似文献   

4.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床闪锌矿铷锶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子冲铅锌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地段、博白-岑溪深断裂带北端。铅锌矿体产于奥陶系浅变质泥质灰岩中,严格受近北北东向断层和岩体与地层接触面控制。通过研究佛子冲铅锌矿床闪锌矿单矿物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研究,以及采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佛子冲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134.7±3.5Ma,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岩浆、构造活动有关。硫、氢和氧组成及锶同位素初始比值测试结果表明佛子冲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源自岩浆热液提供。  相似文献   

5.
刘金海 《贵州地质》2010,27(3):193-197
习水桑木场铅锌成矿带位于黔中隆起与四川盆地过渡部位桑木场背斜核部,通过对成矿带代表性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的研究,总结成矿带内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分析其成矿潜力,认为本区具有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利于赋矿的地层、构造空间,找矿潜力大,宜开展系统的地质工作,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6.
<正>佛子冲矿田位于博白—岑溪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北东端,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铅锌矿产地之一。自佛子冲铅锌矿被发现以来,前人先后对佛子冲地区进行了地质矿产勘查及相关专题的科研工作,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式,佛子冲背斜控制整个地区的岩体和矿体的分布。该区矿床按其产出类型可分为:赋矿  相似文献   

7.
安徽金寨汞洞冲铅锌矿是北淮阳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文章分析研究了汞洞冲铅锌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结合前人所做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工作以及矿山开采实践等,讨论了铅锌矿床成因与区内构造-岩浆活动的联系,分析了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以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建立了汞洞冲铅锌矿床"三位一体"成矿模型。成矿特征研究表明:区内铅锌矿床受构造-岩浆控制作用明显,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是其成矿来源,构造-岩浆带附近的断裂交汇部位是矿床形成的优越部位。此外,结合"三位一体"成矿理论分析,可以通过多种综合找矿手段在该区寻找深部隐伏铅锌矿体,从而扩大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8.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辉  刘炜  江河  韦昌山  蔡锦辉 《矿产与地质》2012,26(5):366-370,394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东侧,主要铅锌矿床受NNE向构造带控制,矿体呈NNE向展布。通过该矿床危机矿山预测项目、危机矿山勘查项目以及矿山详查项目实施成果的总结,以及对地质矿产特征、成矿规律研究,建立了佛子冲铅锌矿田找矿模式;提出了该矿田的找矿前景,并通过危机矿山预测和勘查项目,在佛子冲铅锌矿田新增铅锌金属量数十万吨。  相似文献   

9.
佛子冲火山岩区隐伏铜锌矿床的类型归属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子冲铅锌成矿带包括两种矿床类型,即佛子冲式夕卡岩型矿床和牛卫式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这两类矿床矿体产状,围岩蚀变,矿物组合,以及单矿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等方面区别明显,但硫化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相同,并且均表现出强烈的均一化的特点,反映出两者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方式虽然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物源-燕山期钙碱性火山岩系,在佛子冲矿带南部火山岩覆盖区,铅锌矿化组合空间展布呈“三层楼”结构,并且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点主要分布于佛子冲隐伏背斜的轴部(“龙脊”),特别是在隐伏背斜被NE向断裂切割部位,火山岩铅锌矿化大多属于佛子冲式矿床类型,即佛子冲矿带内主要的矿床类型,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海 《广西地质》1996,9(4):43-52
通过对佛子冲铅锌矿田矿地质条件、控制因素、成矿规律的系统总结,区分了相同矿种不同型式矿床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1.
佛子冲铅锌矿田位于广西岑溪市诚谏镇境内,从北向南主要由古益、河三、龙湾3个铅锌矿床组成。矿田内发育有三期花岗质侵入岩及两期火山岩,其中二长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的野外地质、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矿田内控岩控矿构造的研究,探讨二长花岗斑岩的成因,确定佛子冲铅锌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成矿构造。利用LA-ICP-MS对采自古益、河三、龙湾的二长花岗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1±1.7)、(105.2±0.5)、(104.2±1.5)Ma。主量元素成分显示,二长花岗斑岩为准铝—弱过铝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球粒陨石稀土元素模式图特征显示,轻稀土强烈富集,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强烈的Ti、P负异常和Pb的正异常。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起源于地壳,并经历了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ACF)过程。二长花岗斑岩的εSr(t)为78.98~162.66、εNd(t)为-10.4~-8.3,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424~1.672Ga,进一步表明二长花岗斑岩来自中—古元古代基底的部分熔融,进而可能暗示佛子冲矿田与云开古陆具有相同的前寒武纪基底,是云开古陆的组成部分。二长花岗斑岩的空间展布、断裂构造的控岩控矿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侵位中心位于矿田南部的新塘,向北进行岩墙扩展式侵位,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产物。二长花岗斑岩是龙湾、河三矽卡岩型矿床相关的花岗岩体,也是古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从河三、龙湾的矽卡岩型矿床,到古益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构成了同时同成因的热液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12.
孙玉宝 《地质与资源》2007,16(3):183-188,195
霍邱铁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处于北淮阳山字型构造脊柱部位.李老庄铁矿-菱镁矿床置于霍邱铁矿田中部.该矿床主要产于新太古界霍邱群变质岩系中,矿体赋存于富镁碳酸盐中,矿石类型可以分为菱镁矿磁铁矿石和蛇纹石磁铁矿石,各占25%.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岩系的多层、分散的含铁建造矿源层中.依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矿石同位素地质和测年结果,认为李老庄铁矿-菱镁矿铁矿床为一新太古代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合分析了白乃庙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前人有关该矿床的年代学、成矿流体来源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矿床的成因问题。白乃庙铜多金属矿床南北成矿带具有不同的成因机制,其中南矿带为幔源流体二次交代热液矿床,北矿带为斑岩型矿床。南矿化带具有2个矿化期,即矿化发生在中元古代(1 144~1 354Ma之间)和早古生代(420~450 Ma之间),而北矿化带的矿化发生在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过程中。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南矿带为幔源,而北矿带以壳源重融为主。矿化过程方面,南矿带初次矿化于中元古代的海相火山地层中,在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中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并被拼贴到华北板块北缘,并在该期使原矿化元素受到第二次活化富集;北矿带发育在加里东期弧构造体制下形成的斑岩体内,由岩体内热液循环而成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控矿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由芒场、大厂和五圩等3 个主 要矿田组成。作者通过系统的构造调查,将带内控矿构造样式归纳为上脉下层、以脉状矿为主的“马鞍 山式冶;上脉下层、以层状矿为主的“铜坑式冶和以脉状矿为主的“箭猪坡式冶。总结了不同构造样式的产 出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芒场矿田马鞍山铅锌矿和五圩矿田箭猪坡铅锌矿的找矿 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红柳沟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该矿床已经资源枯竭。为了更好地开展该矿床今后的找矿工作,综合分析了红柳沟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金矿体展布规律及找矿标志;并根据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矿物的生成顺序与形成阶段、金的赋存状态及围岩蚀变特征,简要地分析了矿床成因。研究认为,红柳沟金矿床的矿体受SN向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空间上具有向南侧伏现象,结合化探异常,加强沟南构造破碎蚀变带的深部找矿,将会大幅度提升该矿的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16.
鲁甸乐马厂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云满 《矿床地质》1999,18(2):121-128
乐马厂银矿为地矿部“八五”重点普查项目,普查找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矿床达大型规模。该矿床类型独特,为国内、外少见的独立银矿床,因此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赋存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文章在乐马厂银矿床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并论述了其为产于叠瓦状逆冲-推覆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的独立银矿床,其矿化作用过程经历了古构造-沉积(矿源层形成)和构造-热液(充填交代富集)两个阶段,构造活动控制了银矿化作用和银矿体的最终定位。这对在滇东北地区寻找此类银、铅锌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产于津巴布韦大岩墙内的哈特利(Hartley)铂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津巴布韦大岩墙于新太古代侵入,在津巴布韦克拉通内形成南北段次级岩浆房格局。哈特利铂矿的铂族元素主要分布在杂岩体的中下部,与硫化物密切相关,主要含矿矿物为铋、碲矿物。在岩浆侵位的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形成了铂族元素和硫化物的垂向分带。哈特利矿床与中国金川等铂族元素矿床相比,其成岩成矿时代早,矿床特征、成矿元素组合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杨树坪工作区及其外围地区矿床(点)分布特点、控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典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提出杨树坪工作区具小-中型铅锌矿成矿远景的论断,指明了在构造-岩浆岩南带内以寻找隐伏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为主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金矿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成矿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并与国内外"卡林型"金矿进行对比。汤山金矿与"卡林型"金矿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论述了在该矿区探索和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野外实际地质资料及室内研究工作,对青龙沟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归纳。深入地阐述了东矿区和西矿区的金矿化带及矿体特征,明确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应向该矿区的NW和SE方向加强深部找矿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