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是农用地分等的前提和基础,其划分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用地分等能否川页利进行,但现有研究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差异性及其性质的可变性。依据浙江省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差异,将其划分为六大区域,并选择性地构建了不同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的因素指标(基础肥力、土壤质地、有机质、耕层厚度、灌溉、排涝、pH、地下水位、坡度等)和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基于可拓理论建立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的可拓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对水稻、小麦和油菜作物分别进行可拓评价及多作物综合分等,最终得到浙江省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研究表明,可拓评价方法能反映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的动态性和可变性,使评价更为精细化和客观化,结果更符合浙江省农用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与农用地分等是土地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可为各级政府开展土地数量、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本文在对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农用地分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嘉善县和慈溪市为例,探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结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对比研究叠加法和因素法的原理与方法、整合效果以及存在的优缺点。研究认为;因素法重新构建评价体系,较为系统全面,但现实中难以做到;而叠加法保持各自成果的独立性,虽不够系统,但操作简便易行,是现阶段两种成果整合在方法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行农用地分等体系,系统分析了上海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结合上海地方特点,研究设计了上海耕地质量监测方案,确定了土壤pH值、盐渍化程度、有机质含量作为监测指标,划定了耕地质量监测区,并布设了相应的监测单元与监测样点。结合2006年农用地分等成果与近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成果,对监测区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监测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优选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基础上,对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为慈溪乃至全省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慈溪市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区域以3等为主,但总体等级偏低。该区域耕地无限制性障碍因素,属于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划定首选对象;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提升区域以2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市滩涂地和观海卫镇滩涂地。该区域耕地受分布零散、田块不规则、耕地综合质量降低等影响,存在一定提升障碍;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优化区域以2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半山区、山区乡镇。该区域耕地受地形和区位的影响,耕地综合质量较低,改造难度较大。建议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区域应发展以规模化经营为主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提升区域应发展以提升耕地质量为主的农业综合整治开发示范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优化区域应发展以生态退耕为主的农业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龙游县是依据“浙江省典型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项目任务及要求选择的评估区。基于总结、示范的需要,重点介绍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方法技术、成果整合及应用情况。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将土地质量划为5个等级,根据室内、野外的验证情况,调整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估单元,进行重新评估,以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为了土地管理部门更方便地利用评估成果,将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用叠加法进行整合。整合的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相同农用地等存在的差异性。龙游县国土部门充分利用了本次土地质量评估成果,对城镇周边已规划的建设用地进行了重新布局。调整后,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得到了保护,建设用地的总量也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72.61%,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优质和优良土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为黑钙土,差等的土地主要为盐碱土或盐化草甸土。尝试性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产能评价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中的元素含量评价结合,开展了绿色产能评价。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农用地分等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用地等别的形成与地貌类型、光热气候、土壤类型、农田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形成农用地等别的自在因素,同时也是今后改善农用地质量首要考虑的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农用地自然质量基础较好,等别水平较高,等别集中度很高;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相比自然质量,等别趋向分散;而经济等等别则又趋向集中,差异化不显著.上海市农用地分等形成了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土地质量评价结果,这些是今后农用地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依据.本文系统总结了上海市农用地分等结果的特点,探寻了其形成机理,对今后上海市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GIS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助WebGIS技术,以ArcIMS为平台的解决方案。分析了WebGIS技术的特点及方法,介绍了农用地分等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设计,以吉林省农用地分等信息发布系统为例进行了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农用地分等定级等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土地质量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地球化学成果如何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进行整合和对接,初步提出了评价单元、评价因子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红花岗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采集各类样品共2036件,获取数据信息46878项,评价了红花岗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特征,结果表明:全区耕地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二等和三等为主,三等及以上占比96.38%;耕地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安全利用类为主,占比82.75%;耕地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以三等为主,三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