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波士华交通经济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美国波士华交通经济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分析了在不同阶段美国波士华交通经济带的生命周期特征,认为美国商业资本主义、产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集聚与扩散作用、经济服务化分别在美国波士华交通经济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等不同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波士华交通经济带是美国最大、发展最早的交通经济带,研究该地区的演化规律对我国交通经济带发展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韩增林  尤飞  张小军 《地理研究》2001,20(4):471-478
交通经济带是区域开发的重要模式和手段,高速公路经济带是当代最重要、最普遍的交通经济带之一。通过大量实例的观察和实证分析,结合交通经济带以往的研究成果,对高速公路经济带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形成演化机制;对布局规划的特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日益密切,一种依托交通干线不断集散、融合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不断生长并迅速发展,我们将这种独特的空间地域综合体称为交通经济带(Traffic Economic Belt)。本文系统阐述了交通经济带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基本性质,并创建性地提出了交通经济带的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响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荣成  赵玲 《地理科学》2004,24(5):535-541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随着工业化和运输化的逐步发展而相应演化,其发展伴随着人口、产业、城镇、信息等要素在空间上的大规模集聚和扩散。特殊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演进过程。作者在论述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特点及其城市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哈大交通经济带的时空演变过程与城市化响应机制,探讨了哈大交通经济带城市化响应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格局,并提出了城市化有序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13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测度经济差异的指标,利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经济带内1987—2006年间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总体差异分析,并对差异来源按照行政区划进一步分解,分析影响差异的内、外原因。截取3个具代表性的时间横截面,探究哈大交通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7—2006年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总体差异收缩。(2)1987—1992年经济带差异扩大,主要由黑龙江省内部差异造成;1993—2000年经济带变动微小;2000年以来,哈大交通经济带差异呈现收缩态势。(3)哈大交通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吻合,未来将呈现带内经济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宁西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荣朝  顾朝林 《地理科学》2004,24(4):413-418
宁西铁路东起江苏南京,西至陕西西安,沿途经过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五省,铁路总长1149km,是我国又一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宁西铁路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改善沿线地区交通条件,并推动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宁西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的作用以及沿线区域概况,指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宁西铁路沿线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并提出构建对策:统一规划,完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统一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细分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统一协调,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比较优势,构建经济增长极,进行空间结构重组;市场导向,实施产业结构重构;控制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一种以交通运输干线为发展轴线,以周边大中城市与城镇群为依托,不断集聚和扩散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带状空间经济综合体——交通经济带不断生长并迅速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交通经济带的基本模式,重点分析了高速公路经济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沪宁杭高速公路经济带为例,运用GIS专题地图叠加、缓冲区等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一种界定交通经济带空间边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工业波沿交通经济带扩散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交通经济带是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逐步形成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地带。交通经济带是“点轴开发理论”的重要体现形式 ,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是交通经济带形成的基本动力。通过典型经济带的实证分析发现了“工业自生长点沿着交通轴集聚、扩散及再集聚的动态过程”,将其命名为工业波。工业集聚 -扩散的波浪式运动是经济在空间上扩散的一个基本模式。新技术及生产方式首先在最有利的地点逐步成长为增长极。然后沿着交通线逐步向外扩散 ,在有利的地点形成新的生长点。这一扩散过程如同波浪 ,既有波峰 ,也有波谷。增长极与新生长点相互之间在资金、技术、人员、商品营销、原料供应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交通轴线是工业波在空间扩散的主要依托基础。轻纺工业、原材料工业等不同工业部门的交通需求有别 ,分别沿着不同的交通线路扩散。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5年-2003年17个地市的客、货运量资料,采用差异指数、非均衡指数、交通拉动系数等分析技术,对安徽省空间运输联系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安徽省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客、货运增长较快;客运向合肥为中心的相邻地市集中分布,货运则呈向高速沿线地区分布的格局,但总体趋于均衡分布态势。空间运输联系与经济发展关系尚不显著,合巢芜宣经济带客、货运增长均超过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0.
以磨万铁路建设为背景,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技术,针对研究区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交通通达性指数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潜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交通条件变化对区域通达性时空格局演化的意义,并通过旅游经济联系潜力空间变化率探讨了旅游和交通耦合协调性,进一步分析了由高铁引起的日常可达性变化对旅游等时圈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磨万铁路建设能改善研究区交通和旅游的综合区位条件,且对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潜力具有明显时空压缩作用,虽然旅游发展水平格局依然存在极化现象,但空间差异却在不断减小。总之,高铁的开通从整体上促进了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将对老挝旅游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1BasicConceptsandTypesofTrafficEconomicBelt(TEB)l.lBasicconceptsofTEBThestUdyonthespecialtopicofTEBs~dinthe1980s.However-nounifieddeceptionofTEBsofarhasbeengivenbecauseoftheshortableofstudyandthechrencesinviewingthesubjectatpresent.Tiledefinihongivenbyusistint1lietrafficeconomicbeltisakindofbelt-shapedregionaleconomicorganirahonalsystemti.ltichaggregatesindustry,populahoryresources.informationstot"n.inteffioxtl,ofpassengers,inteffiowofgoodsandsoon.TheghehcaltransportPassageisitSmainde…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主要包括两轴、两带和两个辐射区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在于"路",即通过交通轴线的建设实现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整理,从铁路、海运、航空三个角度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其他区域之间的交通格局现状,并针对三种运输方式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探讨跨大陆版块交通经济带建设模式。本文认为,在未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通过跨区域合作,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线连点,点轴推进,海陆空并举,连线成网,打造信息化的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13.
铁路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构建运输大通道、实现要素快速无障碍流动、推动带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经济带内12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15年铁路快速化和高速化过程中客运通达能力演化特征,并利用市域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对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客运通达能力随既有线提速增能和高等级新线开通大幅提升,但城市间旅行时间因铁路网建设空间密度和时间梯度差异产生“时空收敛”非均衡性;低旅行时间网络在主要都市区不断强化,向外持续扩张中沿区际联系主通道出现地带间高可达网络融合,铁路走廊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重构经济带交通区位格局,实现城市群整合、地带间网络化交流;铁路客运发展促进第三产业能力提升和要素集聚,空间上表现为东中部高、西部低,铁路枢纽节点城市、传统干线通道沿线城市和新建铁路沿线城市受到较强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城市群演化包含了诸多内容 ,如人口、产业、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 ,而空间过程是最直接、最综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产业带建设效应与演化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向军  沈正平 《地理研究》2011,30(3):411-423
在综述国内外产业带相关概念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产业带建设过程及其区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产业带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产业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构建出产业带形成与发展动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产业带形成与发展的演化动力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江苏省通过产业带建设布局与发展,使南北区域差异扩...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国内外对经济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主要经济带产业与空间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大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引力模式对四大经济带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四大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省四大经济带产业与空间联动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城市地价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城市地价的时空变化日趋复杂。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城市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从宏观上讲,地价时间上演变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大的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的变动,对地价变化影响显著。从中观上讲,地价空间上演变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城市规划、公用设施状况和环境条件等的影响。上述两者共同作用于地价的变化,并且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通过城市地价的时空演变研究,以期快速、直观、准确地反映城市地价变化,为城市地价的宏观调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