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会导致开采沉陷,一直是煤矿安全的隐患。本文选取王楼煤矿13301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整理了历年来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和观测站相关地质采矿技术条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曲线拟合、建立回归方程,系统性地得出地表移动值与岩移参数变化规律,求取出了矿区具体采矿技术条件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为矿区生产及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岩移参数求取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文针对滕东矿区具体的采矿地质条件,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获取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了相邻工作面先后开采过程中关键层对上覆岩层与地表变形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可靠地结果,为相似采矿地质条件下开采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卧龙煤矿109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方法,采集观测站的移动变形信息,采用遗传算法和线性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求取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并选取最优结果,从而对卧龙矿109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分析,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煤矿生产和安全以及日后对塌陷区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采空区地表沉陷对公路的破坏特征及预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会使地表公路发生沉陷,甚至出现突然坍塌或沿层面滑移等灾害事故.本文根据岩层与地表移动原理,基于曲面分布矿层、任意形状工作面条件下地表点在任意方向的移动与变形值预计方法,并顾及复杂地质、采矿、地下工程、地形、公路等级及其附属设施结构等基本因素,分析公路遭受地表沉陷破坏影响的特征,推导出地表沉陷区公路移动与变形预计公式,讨论了公路安全性评估方法,提供公路坍塌事故的防治措施.最后,列举了一个公路沉陷预计实例.  相似文献   

5.
李永树 《测绘工程》2001,10(3):13-16
地下工程施工或地下采矿导致地表沉陷,甚至造成突然坍塌或沿层面滑移等灾害事故。文中根据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基于褶曲构造地层,任意形状空间开挖条件下地表点在任意方向的移动与变形值预计方法,并顾及复杂地质和开挖等因素,推导出不规则形状地下空间开挖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公式。由于地表沉陷预计公式都是不可积重积分式,因此,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解算这些不能求出原函数的方程式和变积分限问题。  相似文献   

6.
向斜构造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的地表移动预计方法,都是建立在开采工作面主断面为线性分布的基础上,因此,对于非线性分布煤层的预计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以随机介质理论为基础,利用曲线积分的方法建立了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公式,并且利用数值积分法和叠加原理解算地表移动与变形值,扩大了地表移动预计理论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预计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开采沉陷预报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树  刘文熙 《四川测绘》1998,21(3):99-102
本文论述了建立开采沉陷模型的基本方法,介绍了现行地表移动预报方法,讨论了特殊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沉陷的预报方法,最后指出了今后地表移动预报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向斜沟造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永树  王金庄 《测绘学报》1996,25(2):116-120
现行的地表移动预计方法,都是建立在开采工作面主断面为线性分布的基础上,因此,对于非线性分布煤层的预计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以随机介质理论为基础,利用曲线积分的方法建立了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公式,并且利用数值积分法和叠加原理算地表移动与变形值,扩大了地表移动预计理论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预计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GPS技术的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矿井安全开展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采煤工作的需要,合理地留设保护煤柱、节约煤炭资源,妥善安排采动区上方村庄搬迁时序等,需要提供矿区采矿条件下的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本文结合在刘庄矿业有限公司建立的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研究了基于GPS技术的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方法。同时,根据目前的资料进行了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初步分析,求取了观测站的初步参数。  相似文献   

10.
赵娜娜  武枝 《北京测绘》2014,(2):104-108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过程十分复杂,它是许多地质采矿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目前,研究地表移动的主要方法是实地观测。通过测量获得大量的实测数据资料,然后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种地质采矿因素对地表移动的影响规律。本文从观测站的类型、观测站的设计原则及内容、设站前资料收集、观测站设置地点选择、观测线的布设位置、长度、观测点的密度与建立等方面进行介绍,详细论述了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要点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合理地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是准确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基础。本文分析变形观测站设计方法,对该方法做了详尽剖析。结合淮南矿区的地质以及地表综合条件,设计适合淮南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计的算法模式,并采用VB和MapObjects进行了实现。最后,以淮南市潘北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采用软件设计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能够有效反映沉陷区特征,且具有高效、可视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中西部某矿区的特厚水平煤层综放开采导致的沉降变形、地表裂缝等问题,本文在总结该矿区各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沉陷预计中岩层岩块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原则,以摩尔-库伦塑性模型作为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元3DEC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后的地表下沉和水平变形情况。同时,本文结合实地采集的裂缝和塌陷区数据,对开采后上覆岩层垮落情况及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该煤矿水平特厚煤层开采后地表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对该煤矿的生产和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VB与CAD的矿区地表移动变形求解及图形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区实测数据为例,介绍了如何应用VB与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进行矿区地表移动变形值的解算,分析了绘制地表移动变形凿线图的理论和方法,并以VB为基础,实现了矿区地表移动变形值的快速求解,从而达到了对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的直观性描述。  相似文献   

14.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在获取地表形变的过程中有其特有的监测手段,针对D-InSAR矿区地表三维变形监测的难点,首先,顾及D-InSAR难以获取快速大梯度变形的特性,选取边界拟合度较好的Boltzmann函数模型,结合Knothe时间函数,构建一种BK(Boltzmann-Knothe)模型;然后,由于D-InSAR仅能获取地表沿视线向(line of sight, LOS)的短时段一维变形量,依据地表三维移动变形和LOS向变形的投影关系,结合目标区域地质采矿条件,构建适应短时段单视线向变形的适应度函数;最后,引入烟花算法(fireworks algorithm, FWA),提出了融合单视线D-InSAR和BK模型的煤矿地表三维变形动态监测方法。模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可靠准确地反演出全部开采沉陷动态预计参数,求参相对误差为0.11%~7.51%;在大变形区域,该方法监测的下沉和水平移动与真实值一致。抗差求参实验结果表明,在观测误差或模型参数误差的影响下,该...  相似文献   

15.
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指导矿井生产,鲍店煤矿专门在1310综放工作面上方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有关参数,为矿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地表沉陷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弹性薄板理论,建立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岩层和地表沉陷预计的一类新模型,并推导出地表任意点倾斜、曲率、水平移动以及水平变形的计算公式。该模型充分考虑到地质采矿因素(煤层倾角)及煤层上方各岩层的影响,克服传统预测方法的缺陷,特别是概率积分法关于拐点反对称要求。最后,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必然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损害。为减少损害程度,需要对地表移动变形值进行预计。运用目前常用的地表移动变形计算方法对乔子梁煤矿运用概率积分方式进行预计,为地质灾害影响的评估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收集整理了多组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以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为输入集,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为输出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进行了预测。选取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偏最小二乘法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利用训练所得模型预测检验样本中的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并将预测结果与观测站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预测下沉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值及水平移动系数的精度最高,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达到7.46%、4.00%、13.17%;拐点偏距及开采影响传播角利用偏最小二乘法预计精度最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83%、0.88%;总体而言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精度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厚松散层条件下采煤引起的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淮南矿区顾北矿13121工作面、谢桥矿11316工作面、张集矿1217(1)工作面等3个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产生的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变形活跃期等问题,获得了厚松散层条件下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以建筑物的安全运营为首要目的,结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高精度定位监测技术,采用事后处理软件解算监测点的三维坐标。本文分别利用加权移动平均法和曲线拟合法处理原始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建筑物沉降变形规律,通过建立相应预测模型拟合数据,将实测值与拟合值作对比,详细论述模型精度及拟合程度,并对建筑物后期变形趋势进行预报分析。试验分析表明,2个预测模型的拟合值符合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验证了模型在沉降监测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