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华 《地理教学》2011,(16):20-23
高中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倡对话教学,问题教学。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相应的知识点事先准备了相关的案例和设计了若干问题,课堂上“层层逼问”学生,学生只能从教师给的案例材料或教材中找到教师满意的答案进行回答。一堂课下来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活动时间多了,主动思考少了。  相似文献   

2.
张永 《地理教学》2009,(2):44-45
心中有本“活”教材。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版本。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按地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每个版本都提供了一种贯彻地理课标的范例文本。作为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地理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新课程提出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课程理念,从而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感到自己被解放、教材被解放、区域地理教学被解放,最重要的是学生被解放。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把精心备课和抓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写教学后的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写教学反思?本人结合三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写教学反思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王燕 《地理教学》2007,(5):16-17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能否有效,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现行的湘教版教材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典型案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明确:面对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教师不能完全奉行“拿来主义”,教师有必要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即对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加工、再创造,从而真正发挥案例在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功能,有效地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益。本文以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为例,对如何有效地加工教材中的地理案例,谈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地图教学三步 圈图说图忆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前进 《地理教学》2010,(11):57-57
第一步——圈图。圈图就是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将教材中所提到的有关地理名称在地图上用不同色笔圈注出来。这个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并加以区分哪些是说明地理位置的,哪些是说明地形的等等,用不同色笔在图上圈注出来。这一步是最简单的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高效、有序地进行阅读教材、圈注地图。  相似文献   

7.
微课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有精微之意,它将知识进行单一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使之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利用高科技的便利,使知识点更容易被理解,同时也为教师拓展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解答学生疑惑提供了方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  相似文献   

8.
康志兰 《地理教学》2011,(19):60-60
反思既有教师教的反思,也有学生学的反思。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重视解题细节,找出自己失分的原因:是概念不清、知识点记忆不牢固,还是审题不慎、表述不规范,进而反思自己在思维方式上的成功或不足之处,今后应如何改进等等。通过回顾和反思,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要点,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逐步将其内化,便于将来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主动反馈,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源起:教材所涉及的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只有少数区域会被幸运被提及。例如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章节中使用了“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在教学时我对学生说:“要认真看哦,这是地理教材中唯一出现常州的地方,很多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常州便是从这张图开始。”  相似文献   

10.
综合测试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想单纯依靠一个可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能力,无法正确理解和完整地解答问题,因而地理教学既不能是地理数据和知识点的简单堆积,也不能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当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和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基于此地理教学必须在学生掌握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得到材料分析、比较判断、逻辑推理、归纳综合等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的探究活动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设计探究活动又需要关注哪些关键性的问题?这是教材编写为落实课程基本理念,引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应该而且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本文将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为例,阐释探究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帮助教师领会编写意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活动”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丁生军 《地理教学》2011,(12):18-21
一、盘点教学现状 1.人地关系成为地理教学时的思维主线 新课改以前,人地关系作为地理教学时思维主线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重视。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内容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的界线分明,教学顺序为先自然地理后人文地理。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也不强调或体现两者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因为有关人地关系的表述一直到人文地理的最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13.
陈小明  蔡婷婷 《地理教学》2006,(11):24-24,25,26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辅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因此在设计“黄土高原地区”这一节教学时,可将教材中的内容分成五块内容,分别由5个“W”(what,where,when & who,why)和1个“H”(how)来引导,每一块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一、借案引知,联系实例进行基础知识的再整理 教师在组织复习教学时不必拘泥于教材定式,平铺直叙地陈述教材内容;对有些教学内容,不妨以案例探究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由一则案例生发开去,自然而然地牵引出拟复习的所有知识要点,变换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整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说明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案例分析方法是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特色之一。这一方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显示了地理本身的实用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案例分析教学的功能、积极发挥自身在案例分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认真搞好案例分析教学,这对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首先,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必讲,哪些知识初中虽讲但对学生要求不高,哪些知识必须在初中适当加深和拓宽,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结合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拓展的尺度和深度,为学生将来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余晶 《地理教学》2009,(12):13-15
《地理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积极实行案例教学;另外,从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看,案例比重增加幅度很大,案例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案例教学却较为低效,究其原因是:理论层面较丰富,而实践层面较薄弱;文献型案例较多,实践型案例较少;教师寻求的案例多,来源于学生提供的案例少;运用教材现成的案例多,教材以外的案例少。  相似文献   

18.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谈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难点有效突破的方法。一、疏通思路教学时像庖丁解牛一样,层层剥皮,步步深入,依照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思路清,学起来就轻松,可化难为易;思路乱,理解就困难,知识就混为一团,进而影响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案例1: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难点之一是气候类型的  相似文献   

19.
杨洋 《地理教学》2022,(8):40-42
跨学科案例分析是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新增设的试题,但因没有配套教材、教师跨学科专业知识较缺乏等原因,教师进行跨学科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时选材较困难。本文利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补充视频与文献资料,创设贯穿式情境“三江平原的丹顶鹤”,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和生命科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案例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素材是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各种辅助材料,可以以案例、活动、阅读等多种体例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出现在教材正文中;它们不是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但可以用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习思路,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好的教学素材应该具有便教、利学的特点。“便教”指教学素材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就包含着正确、有效、先进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利学”指材料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