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沙连Kun 《矿物学报》1991,11(1):52-59
斜方顽火辉石-正铁辉石(MgSiO3-FeSiO3)中Fe^2 及Mg^2 在M2和M2两种等效位置上进行非理想混合。研究表明,辉石的等压热容(Cp)强烈依赖于组成,呈非线性关系,可表示为:Cp^Opx=XMg^OpxCp^Ep XFe^OpxCp^FS-XMg^Opx(-283086×10^3/T^2 88118.6×10^7 /T^3-561892×10^9/ T^4)-XMg^OpxXFe^Opx(XFe^Opx-XMg^Opx)(-30196.3×10^3/T^2 50360.6×10^6/T^3)-XMg^OpxXfe^Opx(XFe^Opx-XMg^Opx)^2(-343186×10^3/T^2-1010700×10^6/T^3 673448×10^9/T^4)或Cp^Opx=XMg^OpxCp^En MFe^OpxCp^Es-XFe^Pox×10^3/T^2[1475.47(1-XFe-M1)^2 10291.155(1-XFe-M2)-TMg^Opx×10/T^2[14758.47(1-XMg-M1)^2 10291.155(1-XMg-M2)^2]低温时热容的非理想混合效应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等温热容曲线(空间热容曲面)从一个极大值点(峰脊)分解为两个极大值点(峰脊),且逐渐趋向于理想混合热容直线(或平面)。  相似文献   

2.
在30kbar和900℃条件下,用等化学计量氧化物混合物合成了11个斜方辉石系列的样品,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晶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晶胞参数和红外光谱随化学成分的改变而产生复杂的变化。不仅晶胞参数b和M而且频率ν_(670cm)-1和M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用最小二乘法所拟合的相关方程可容易地测定斜方辉石的成分,但是α和c与M之间只有较差的线性关系,而ν_(450cm)-1和M以及ν_(380cm)-1和M之间并无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这可归因于Fe~(2+)在M_1和M_2位置的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离子坐标变化的术语讨论了辉石晶体结构的微变化。讨论了结构中的O3′-O3—O3″角与y_(o3-o3′)数值的关系,y_(M_2-o3′),与y_(M_2-o3)的关系,Z_(o3′-M_2)与Z_(M_2-o3)的关系,Z_(o3)与y_(o3)的关系等。根据这些变化特点,总结出某些微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潘群雄  潘晖华 《矿物学报》2002,22(3):275-279
通过组成-自由能关系曲线的分析,提出斜方顽火辉石-正铁辉石(MgSiO3-FeSiO3)固溶体出溶的临界温度约为753K;组成XFe为0.82左右的富铁辉石固溶体处于介稳态,出溶作用有利于系统自由能降低;出溶作用是以Fe^2 、Mg^2 离子逆扩散的方式进行的;出溶作用的推动力是上凸区域介稳相与平衡相之间的化学位差。  相似文献   

5.
高钙钙蔷薇辉石产于吉林市附近的二迭纪大河深组大理岩和中酸性凝灰岩接触变质的接触带矽卡岩内。本文描述了吉林高钙钙蔷薇辉石产出地质特征和矿物学性质,讨论了八面体阳离子在似辉石族晶体化学中的作用,支持了M_3和M_4位阳离子占位格局的不同,进而决定了晶体结构类型,以及M_1和M_2分步替代是钙蔷薇辉石的广泛化学组成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四面体层在端员辉石结构中,含Si的四面体的平均T-O键长为1.618(?)到1.644(?)(表3).四个距离(四面体1.585(?)-1.612(?))中最短的键一般是Si-O2,而最长的键涉及桥接的O3阴离子,只有CaTs和C2/c Li辉石例外.桥键距离的平均值大于非桥键距离的平均值,且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平均值之差(△)对于具单价阳离子M2的C2/cLi辉石为最小,而对具有二价 M2阳离子的C2/c钙辉石为最大.Pbca和P(21)/c结构的A值介于这两组结构之间。在各种不同的辉石结构间,较短的桥距是与较大的Si-O3-Si(图14)和O3-O3-O3角相关联的.键内的出-Si距离在3.01A和3.13A间变化,在单斜和斜方顽火辉石中高度弯折的B链中存在着最短路  相似文献   

7.
洪山正长岩杂岩体发育较多的具有核-边(核-幔-边)结构的单斜辉石,通过研究单斜辉石成分的变化,可以获得岩石成因及演化信息。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学研究,获得洪山正长岩杂岩体内黑云辉石正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26.9±1.2)Ma,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峰期的产物;洪山正长岩杂岩体内辉石正长岩与黑云辉石正长岩中单斜辉石Mg~#值分别在39.4~72.5、55.4~81.7,具有较高FeO、Na_2O、CaO含量,较低Al_2O_3、MgO、TiO_2含量的特征;单斜辉石总体具有透辉石→霓石的演化趋势,并与熔体达到平衡状态,单斜辉石在初始演化时具有Fe~(2+)对Mg~(2+)的取代关系,随着演化的进行,岩浆更加富钠、富铁,反映了岩浆体系具有高温、中等氧逸度和富碱的特点。结合单斜辉石核-边(核-幔-边)具有截然的接触关系和不连续的化学组成,表明洪山正长岩杂岩体在形成后还经历了富钠、富铁流体的改造,致使单斜辉石形成了具有富钠、富铁的边部,流体可能是由西向东(或者由洪山正长岩杂岩体中部向外部)对杂岩体进行改造的。  相似文献   

8.
判别岩浆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已经成为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岩浆岩中的一种喷出岩,玄武岩被视为判别构造环境的最佳成员。对其中单斜辉石的研究,由于其数据本身的利用程度有限而效果欠佳。理论上,不同构造环境的辉长岩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全球新生代辉长岩的单斜辉石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岛弧(IAB)、洋岛(OIB)及大洋中脊(MORB)3种构造背景辉长岩的单斜辉石进行特征筛选和数据分类。从GEOROC数据库中,经数据收集与清洗,我们分别获得岛弧辉长岩单斜辉石数据385条,洋岛辉长岩单斜辉石数据756条,大洋中脊辉长岩单斜辉石数据5 500条。其中绝大部分为主量元素数据,其余为微量元素数据。在特征提取部分,我们选用卡方检验判断特征独立性,F检验估计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依赖程度,互信息法捕获其他种类的统计相关性。3种检验方法互相印证,得出了统计学可靠的重要分类特征。在数据分类过程中,本文对比了K-近邻、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3种主流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在辉长岩数据上的表现。研究表明,对于上述3种构造背景,Al2O3、TiO2为最有区分度的辉长岩单斜辉石主量元素成分,Sr为最有区分度的微量元素成分。另外,对于3种构造背景的辉长岩单斜辉石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数据,机器学习模型分类准确率均达94%。  相似文献   

9.
将NaCrSi_2O_6(20)NaScSi_2O_6(80)—NaCrsi_2O_6(20)CaMgSi_2O_6(80)系列的单斜辉石,在1个大气压下合成为3种类,测定它们的结晶体场光谱.结晶体场的强度(γ_1)随CaMgsi_O_6成分的减少而趋向衰减,其原因在于Cr~(3+)所占6配位席的膨胀,与形成6配位席的氧的形式电荷增加.而另一方面NaCrSi_2O_6—CaMgsi_2O_6系列单斜辉石晶体场强度(γ_1)的变化,单用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10.
李超  仝来喜  刘兆  黄小龙 《岩石学报》2020,36(3):871-892
云开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背景至今仍存有争论。对云炉-龙修一带出露的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进行研究可为该区构造-变质演化提供重要制约。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紫苏花岗岩中存在两种成因的石榴石(石榴石Ⅰ和石榴石Ⅱ),并识别出该岩石保留了三阶段演化的矿物组合(M_1-M_3)。峰期前矿物组合(M_1)由紫苏辉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组成。峰期变质-深熔矿物组合(M_2)由基质中平衡共生的斑晶矿物石榴石Ⅰ+紫苏辉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钛铁矿构成。退变质矿物组合(M_3)以紫苏辉石和黑云母以及钛铁矿边部降温生成石榴石Ⅱ+石英冠状体("红眼圈")和黑云母+石英后成合晶为特征。传统地质温压计、平均温压法及在NCKFMASHTO模式体系下的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紫苏花岗岩峰期前矿物组合形成条件为720℃/70kbar(M1),峰期变质-深熔结晶条件为835~810℃/65~58kbar(M_2),退变质条件为740℃/56kbar(M_3)。岩相观察和P-T计算结果表明紫苏花岗岩的形成可能反映了一条顺时针的P-T轨迹,且以峰期前略微减压并伴随明显的升温和峰期后具有近等压冷却(IBC)过程为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锆石核部加权平均年龄为~431Ma,锆石边部加权平均年龄为~243Ma。我们认为峰期深熔作用和岩浆结晶石榴石Ⅰ的形成可能发生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而晚期退变质作用和变质重结晶石榴石Ⅱ的形成可能发生在早中生代(印支期)。本研究也表明云开地区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的形成与早古生代扬子和华夏陆块碰撞后抬升过程有紧密联系,并遭受了早中生代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明显叠加。  相似文献   

11.
从光致发光光谱角度探讨了海南蓬莱蓝宝石的呈色机理.结果发现:与蓝宝石吸收光谱的500~700 nm吸收宽带相比,在500~720 nm发光波段内存在566.8 nm锐峰、600 nm左右肩峰和Cr~(3+)的694.2 nm特征峰.600 nm肩峰与其吸收峰镜像对称,566.8 nm处锐峰的产生原因复杂.600 nm肩峰可能与Fe~(2+)-Fe~(2+)离子对的电子跃迁有关;566.8 nm锐峰因532 nm激光激发Fe~(2+)-Ti~(4+)或Fe~(2+)-Fe~(3+)间的电荷迁移带,通过晶格造成Si~(4+)、Mg~(2+)等微量杂质离子敏化而产生.光致发光谱中呈现更多谱峰,能呈现离子跃迁时不同离子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为500~700 nm吸收宽带由不同致色机制的叠加给出了直接证明,是一种能全面地研究宝石矿物中致色元素能级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川西微晶白云母的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苗  汪灵  林金辉 《矿物学报》2006,26(2):131-136
川西微晶白云母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矿物资源,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对川西微晶白云母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矿床存在白云母-多硅白云母矿物组合。该矿物组合中的微晶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结晶度高,多型为2M1,其含量分别为80%和20%左右;二者都属二八面体型白云母类矿物,但d060和b值偏大,微晶白云母的d060=0.1502 nm,b=0.9012 nm,多硅白云母的d060=0.1505 nm,b=0.9030 nm;微晶白云母矿铝含量较低、铁镁含量较高,其原因是白云母晶体铝氧八面体中的Al离子被Fe、Mg等离子所取代,这一矿物组合是通过矿物类质同象作用所形成一种多硅白云母系列矿物。  相似文献   

13.
郭涛  颜慰萱 《矿物学报》1993,13(3):286-292,T003
本文对昌乐蓝宝石进行了大量的颜色指数测量。各样品的主波长虽多落在蓝紫—蓝—蓝绿区,但其纯度均很低,以致肉眼观察十分暗淡,近乎黑色。蓝宝石的颜色主要由全铁含量和Fe~(2+)/Fe~(3+)值决定。随Fe~(2+)含量的增多,蓝宝石的颜色由黄逐渐变为蓝紫色。热处理难以改变蓝宝石中全铁的含量,但可使不同价态铁的含量发生改变。昌乐蓝宝石中全铁含量太高,通常热处理效果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14.
潘建强  孔佑华 《矿物学报》1993,13(4):293-302
通过对我国64个二八面体含铝蒙皂石矿物化学及晶体化学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矿物化学及晶体化学的基本特征,并得出八面体组分是影响蒙皂石矿物学及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AlAl-AlFe-AlMg三角图划分了我国二八面体含铝蒙皂石的晶体化学类型,并对原分类图进行了模式化处理,使AlAl-AlFe-AlMg图更具实际意义,蒙皂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与晶体化学模型有对应性,并受八面体三价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对距震中约400 km的重庆北温泉7个泉点进行采样监测,发现其水温、水量及水化学特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1)所有泉点震后水温都下降了1℃左右;(2)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泉点相继断流,而下游海拔较低的BWQ-1泉点水量则增加了15 L/s,BWQ-6泉点水量也有所增加;(3)海拔较低泉点泉水中K+、Na+、Ca2+浓度减少,Mg2+浓度增大,且K+、Na+、Ca2+浓度呈正相关;Fe3+、Mn2+浓度于地震当日成倍增长,随后逐渐减小,7月4日时浓度与5月1日相当;SO42-、F-浓度增大后逐渐减少。引起北温泉水物理化学变化的主因是:由于汶川强烈地震,导致北温泉区上覆盖层裂隙与下伏温泉含水层裂隙贯通,地表或上覆盖层低温水汇入含水层所致。  相似文献   

16.
邱朝霞 《矿物学报》1991,11(1):21-26
本文对银南氧化带金矿中各种方解石的矿物学研究表明:红色方解石的热释光强度大于灰色方解石和白色方解石的热释光强度,从红色解石→灰色方解石→白色方解石,CaO CO2的总量偏离理论值的程度增大,CaO/CO2比值偏离理论值的程度也增大,亦即其晶格的缺陷增多,红外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大;包裹体研究表明,本矿床的方解石可能均系地下热卤水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前陆北淮阳地区石炭纪高煤级煤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中常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构造-热作用具有使Al3+、K+、Si4+、Ti4+在煤体中富集,P5+、Fe2++Fe3+、Mn2+Na+、Ca2+、Mg2+向煤体外迁移的趋势;在弱应力带富集Al3+、K+、Ti4+、Na+、Ca2+;在强应力带富集Si4+、P5+、Fe2++Fe3+、Mg2+。岩浆热变质类型煤和构造-热变质类型煤的w(SiO2)/w(Al2O3)和w(K2O)/w(Na2O)值显著增大,与岩浆岩中SiO2及K2O质量分数偏高有重要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8.
江嘉济  张建洪 《矿物学报》1990,10(4):370-375
本文在结构测定的基础上。应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确定了钛钡铬石和钛钾铬石中铁离子的价态及结晶学位置。测试结果表明钛钾铬石中Fe的相对含量Fe~(2+)>Fe~(3+),而钛钡铬石中Fe~(2+)相似文献   

19.
富锡硼镁铁矿是硼镁铁矿的含锡亚种。它产于湖南常宁县七里坪镁质矽卡岩硼矿床中。矿物中SnO_2变化范围为4.6—12.0%,其分子式为(Mg_1.64Fe~(2+_(0.35))Mn~(2+_(0.01))(Fe~(3+_(0.55))Sn_(0.16)Mg(0.23))BO_5,这是迄今未见详细报导过的。笔者从矿物的光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X射线晶体学以及晶体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它的类似矿物在晶体学方面作了对比讨论。从以上研究中得出结论:Sn~(4+)在结构中占据Fe~(3+)的位置,并以伴随着的Mg~(2+)作电荷补偿。还提出了Sn元素在硼镁铁矿中不仅作为微量元素存在,而且可以作为造种元素存在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20.
通过XRD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从矿物学命名的角度出发,提出松科1井嫩江组湖相白云岩的主要矿物是白云石和铁白云石之间的过渡类型——含铁白云石,而不是长期认为的铁白云石。矿物学特征表明:精测后的晶胞参数a、c、V值均大于标准白云石,更接近标准铁白云石,说明含铁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具有相同晶体结构,但在同一结构位置上,Fe2+和Mg2+的数量比存有差异,且结构中Fe2+对Mg2+的部分替代是导致晶胞轴长和体积增大的原因,从晶体结构的角度再次证实样品为含铁白云石。另外,通过计算,含铁白云石的有序度均值为0.40,CaCO3摩尔含量均值为55.48g/mol,表明较富钙的、低有序度的含铁白云石形成于结晶速度较快、不稳定的成岩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