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栖霞塔顶地区是华北板块南缘唯一可以看到古元古代荆山群与粉子山群直接接触的区段 ,二者之间发育一韧性推覆剪切带 ,荆山群底部高铝片岩被推覆于粉子山群的不同层位之上。该韧性推覆剪切带显示一个台阶状的几何学模式 ,其形成和发展与晋宁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大规模的斜向仰冲密切相关。同时 ,由于大规模的推覆作用 ,元古界粉子山群底部的岗嵛组高铝片岩被推到了顶部。伴随这一过程 ,造山带的深源包体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向地表的斜向位移  相似文献   

2.
胶东地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区域地质概况胶东矿集区位于滨太平洋西部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内,属于华北板块东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宙唐家庄岩群、胶东岩群,元古宙荆山群、粉子山群和蓬莱群,中生代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及新生代第三纪五图群、临朐群和第四系(彭欣,2010)。构造活动有古老基底的褶皱和韧性剪切带,也有中生  相似文献   

3.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孤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4.
江西武功山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磊 《中国区域地质》1993,(4):371-374,T001
江西武功山变质杂岩体的北西和南东两侧分别分布着两条长约30km的大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的组成岩石是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的花岗岩、片麻岩、片岩、沉积岩类。糜棱岩的各种显微构造标志指示剪切带的运动学方向为逆冲推覆性质。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代可能是早古生代后期,与这一时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弧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6.
张家声  李燕  黄雄南 《地质科学》2007,42(2):267-302
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和分辨率大于120km的长波航磁异常特征表明:塔南—华北—朝鲜北部(狼林地块)具有类似的太古宙结晶基底,它们可能曾经是太古宙统一克拉通的组成部分。20~120km分辨率的中波航磁异常凸现一组北东东—北北东走向、改造太古宙高级变质结晶基底的线性航磁异常,它们分别对应于地壳尺度的长寿断裂。古元古代阶段沿着它们发生了大规模的左行韧性伸展剪切运动,在使塔南、朝鲜北部陆块分别向南西和北东伸展拆离的同时,华北克拉通内部也出现了有限的裂解,并伴随着硅铝壳内活动带的发育。本文将这些古元古代阶段韧性伸展剪切带划分为塔南与华北陆块之间的西部剪切带系统、华北与狼林陆块之间的东部剪切带系统和华北陆块内部的青龙—太行山—中条山等3个独立的剪切带系统。西部韧性剪切系统由阿尔金、大同—环县、以及它们之间的狼山—吉兰泰、雅布赖山等次级剪切带组成,控制古元古代阿拉善群和上集宁群的孔兹岩系为代表的硅铝壳内活动带的沉积—构造演化。东部韧性剪切系统包括沂水和新宾—桦甸等韧性剪切带,相关的古元古代活动带以胶东地区的粉子山群、荆山群和辽吉地区的辽河群为代表。中部韧性剪切带系统以太行山地区阜平群、赞皇群中出现的角闪岩相糜棱片麻岩、眼球状糜棱岩带为代表,发育b-型线理,指示近水平或低角度斜滑性质的左行韧性剪切,相关的古元古代活动带包括双山子—青龙河、五台—滹沱、甘陶河—东焦、吕梁、中条以及济宁等。不同规模的古元古代活动带彼此并不相连,以发育变质沉积—火山岩建造为主体,岩石磁化率明显低于太古宙高级变质结晶基底,与之相关的韧性剪切带则以其透入性矿物线理产生了增强的磁化率各向异性,两者共同构建了地壳尺度北东东—北北东向线性航磁异常带。古元古代末的中条运动使上述硅铝壳内活动带褶皱回返,塔南—华北—朝鲜北部陆块重新焊接,形成近纬向展布逐渐稳定的中轴大陆克拉通,上述地壳尺度的韧性伸展剪切带在中元古代以后的地质历史中,大多被后期不同性质的脆性断裂所追踪。  相似文献   

7.
华家岭—葫芦河韧性剪切带呈NWW走向,属北祁连造山带与中祁连地块分界断裂,通过对其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分析研究,认为峰期变形系加里东末期南北两大板块汇聚碰撞,拼合于华北板块南缘的软质陆壳(北祁连)向南侧刚性的中祁连地块斜向逆冲叠覆,从而产生自NEE向SWW兼右行走滑的逆冲式韧性剪切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武当山大型推覆体内部紫金断片构造边界的紫金韧性剪切带具有复合质,曾先后经历了自北而南的韧性推覆一北东向脆,韧性左行走一北东向韧,脆性右行走滑-脆性张破裂及平移。韧性剪切带的演化与武当山推覆构造的递进变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苏鲁造山带南缘基础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鲁造山带南缘发育的超高压变质成因的榴辉岩带是整个中国中部造山带折返抬升最高部位,具有较典型的造山带根部特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查明区内发育岩石地层有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东海岩群、中新元古代锦屏岩群和云台岩群,呈一系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岩块分布,岩石中密集发育晋宁期韧性推覆剪切带和右形走滑韧性剪切带,后期普遍为印支期滑脱韧性剪切带叠加,形成复杂的韧性剪切系统,是阜宁期华北板块南缘地体拼贴B型俯冲碰撞作用、晋宁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软碰撞作用和印支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A型俯冲碰撞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野外地南调查表明,在内蒙古阿里河地区前石炭系变质岩系及早华力西期侵入体中发育一系列大型韧性剪切带。呈NE-NNE向延展,倾向南东。变形岩石显微构造及矿物组合特征表明,韧性剪切带具有二个世代发育历史;早期韧性变形作用属低角闪岩相环境;晚期伴随古生代在陆边缘俯冲磁撞造山作用的经历了绿片岩相剪切变形。剪切带中不同尺度运动学标志,表明韧性剪切方向均为由SE往NW的逆冲型。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改造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南华山—西华山大型韧性剪切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北祁连山东段的南华山—西华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发育于中元古界变质岩系中。在中、晚元古代曾发生两期大规模推覆剪切作用,早期为自南东向北西的低角度顺层(片)剪切,晚期大体为由南向北的中角度推覆。测试资料表明,其形成于地壳中、深层次中高压构造环境,推测与板块间的挤压—俯冲有关。该剪切带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表明,南华山—西华山—黄家洼山一线可能存在一条中、晚元古代板块聚合带。  相似文献   

12.
乌兰县赛坝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坝沟地区的金矿床主要受近平行展布的嘎顺-乌达热呼韧性剪切带控制,区内金的活化、迁移受控于与矿床所在韧性剪切带,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韧性剪切带的脆-韧性转换位置。根据包裹体测温、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本区滩间山群绿片岩,其成因是与绿片岩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覃小锋 《广西地质》2002,15(2):7-11,25
桂东南那卜地区潭超单元及其围岩中,主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可分为2类:NE向右行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NW向逆冲推覆性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对以上2类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显微组构以有运动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它们形成的构造应力是NE-SW向的,在这一应力的作用下,使早期NE向和NW向构造重新活动,从而构成了一种NE向走滑-NW向逆冲的相互转换程式,即NE向右行走滑性质韧性剪切带和NW向逆冲推覆性质韧性剪切带相互转换的韧性变形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一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西武功山变质杂岩体的北西和南东两侧分别分布着两条长约30km的大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的组成岩石是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的花岗岩、片麻岩、片岩、沉积岩类。糜棱岩的各种显微构造标志指示剪切带的运动学方向为逆冲推覆性质。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代可能是早古生代后期,与这一时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湖北银洞沟银金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当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接合部位,属作岭造山带。武当群组成一系列大型韧-脆性剪切带巨型推覆体,银洞沟推覆岩席是其中之一。该区早期构造样式为伸展作用及其伴生的韧性或韧-脆性面型剪切,晚期为推覆线性剪切。根据面埋,线理,褶皱、剪切带等研究成果,作者总结了银洞沟地区构造性质,成矿作用及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四川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滑移面均为韧性剪切带,而且整个推覆构造带由多个岩片推覆堆叠在一起,在其前缘则出现飞来峰群。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和飞来峰群的精细研究,厘定其缩短距离约30km。同时厘定了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茶铺子-巴折区划性(“槽-台”边界)复活断裂带(韧性剪切带),修正了锦屏山断裂为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现三叠纪金矿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前,在苏尼特左旗地区确定了元古宙地层、韧性剪切带,并发现了金矿化。该区总体属含古老地块并经中生代改造的中古生代造山带,金矿化带产于NE与NEE向构造组成的楔形体内,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围岩为奥陶—志留—泥盆纪英云闪长岩,中新元古界温都尔庙群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安山岩等。金矿石类型包括石英(硫化物)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糜棱岩型。2件含Au石英脉中绢云母的Ar Ar法坪年龄分别为(337 56±0 93)和(236 45±0 53)Ma,根据绢云母的产出特征推断,前者可能代表华力西早期华北板块与蒙古古板块碰撞热事件的时代,并叠加有225 60、247 58Ma的热事件;后者代表金矿成矿时代,与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主要活动期相同,成矿作用可能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恩格尔乌苏冲断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廷印  张铭杰 《地质科学》1998,33(4):385-394
研究表明恩格尔乌苏冲断带是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缝合线,北东东向断续延长800km以上。该冲断带连同南北陆缘地带构造构成典型的陆-弧-陆碰撞造山带,与碰撞造山作用同时,形成区域性透入性劈理。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资料表明,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海西末期或印支早期。碰撞造山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主要表现为向南的洋壳俯冲和向北的陆壳仰冲,并伴随右旋剪切滑移运动。恩格尔乌苏混杂岩带为韧性-韧脆性冲断推覆构造,其北侧的前陆褶皱冲断带为脆性-脆韧性冲断推覆及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20.
吕梁山区晚期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在收缩构造体制下形成一系列线状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推覆型韧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并伴随有壳源型花岗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在近周营—罗家岔一带的吕梁群两侧边界上,为区内规模大、影响广的区域性构造。由北至南,主剪切带走向由近南北向过渡为向东西向延伸,剪切带内构造岩石类型主要有变余糜棱岩、构造片岩。剪切带内矿物拉伸线理及各类旋转应变标志指示上盘相对下盘逆冲推覆;从剪切带所涉及的地质体及与周围构造的相互关系确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运动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