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龙陵地震震害与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1976年5月29日20点23分与22点00分,在我国云南省龙陵县境内,连续发生了7.5和7.6级两个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由于这次地震之前曾经有过预报,因此伤亡极少,但是地面建筑物却遭到严重破坏。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是龙陵县,特别是龙陵县东部的几个公社,如镇安、勐冒、朝阳、平达等公社。在上述公社境内,房屋破坏严重,地面开裂,出现大量的剥落(当地群众称之为山扒皮)、崩塌、滑坡、滚石和地裂缝。  相似文献   

2.
1970年通海地震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四昌  刘百篪 《地质科学》1978,13(4):323-335
一、前言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峨山、建水三县交界地区的曲江河谷发生了7.7级地震,震中位置是:东经102.6°;北纬24.1°,震源深度约为13公里。震中烈度10度强。  相似文献   

3.
《地质科学》1976,11(2):120-123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北京时间19时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队伍对这次强烈地震作了预报,当地党政部门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这次地震在这个人口稠密地区所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4.
1997年5月31日,永安市西南发生MS=52级地震,我局当即派出现场工作队,前往震区开展现场调查。通过对永安、连城、漳平、新罗等县市区的66个乡镇进行的震害调查,依据《震害调查及地震损失评定工作指南》和《震害评估细则》的有关规定,我们编写了以下震害损失评估报告。一、地震基本参数和烈度分布1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时间:1997年5月31日14时51分震中位置:东经117°11′,北纬25°36′震级:MS=52级(国家地震台网定)2烈度分布图24-1为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从图上可看出,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基本吻合,震中烈度Ⅵ度,等震线椭圆呈北东向展布。图24…  相似文献   

5.
1975年2月4日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震中东南地区沿孤山河、英洛等地突然出现许多陷坑。另外,震中以西相距数十公里的下辽河平原区,震后大面积喷水冒砂,与喷水冒砂相伴随,也出现许多陷坑。  相似文献   

6.
和林格尔地震地震地质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4月6日0时54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境内,发生了6.3级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仪器震中基本一致(北纬40°14′,东经112°12′)。  相似文献   

7.
唐山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和发震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在我国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发生,是有它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震区的构造条件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认识地震的形成、孕育和发生是十分有意义的。唐山地震震中与深大断裂没有表现直接的联系,而是分布在不引入注目的北东向断裂上。其控制因素我们认为是包围震区的边界断裂起了重要作用。边界断裂的存在使被围限的北东向断裂得到了暂时的平衡,形成相对“闭锁”区段。当区域应力场急剧变化时,“闭锁”就被突破,产生大地震。  相似文献   

8.
郑斌 《地质科学》1975,10(2):105-106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我国辽宁省南部海城-营口一带发生7.3级强烈地震。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在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指引下,由于对这次强震事先有了预报,震区党政军民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预防措施,因此使这次地震在这个人口稠密地区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而且震后迅速地恢复生产,安排好生活,掀起了重建家园的高潮。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吴志坚  王兰民  陈拓  王平 《岩土力学》2012,33(12):3736-3740
通过汶川地震震后科学考察发现,汶川地震局部场地的震害和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地震对甘肃省境内远离震中的黄土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结合钻孔波速测试,运用二维等价线性时程响应动分析法对甘肃省平凉市典型黄土塬进行了地震动力响应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黄土塬具有地震动放大效应,随着塬高的增加,加速度、速度、位移均出现放大效应;随着地震动在黄土覆盖层中的传递,卓越频率向低频移动,高频成分被吸收,加速度反应谱中长周期分量逐渐增大。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基本吻合,其结果对黄土地区进行合理的抗震设防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汶川8.0级地震液化震害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现场详细地调查,归纳总结了汶川地震液化导致的工程震害的现象、分布、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液化震害现象显著,位于德阳地区的3个液化区域震害严重,都江堰地区、绵阳游仙区以及江油市区的3个液化区域震害中等,其他地区轻微,液化震害分布与液化分布有一定关系,但二者有所不同;液化场地上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损,其中结构性差的房屋会直接倒塌,设有圈梁、构造柱的房屋,液化也会导致其整体倾斜、下沉、开裂;学校液化震害具有典型性,部分校区大面积液化,地裂缝纵横,地基不均匀沉降严重,主体结构开裂、倾斜,功能丧失。这次液化震害具有3个显著特征:(1)只要液化出现的地方,震害均比周围重,没有减震现象;(2)Ⅵ度区不仅有液化现象,而且有明显的液化震害;(3)液化伴随地裂缝,是构成此次地震液化震害的主因。  相似文献   

11.
2013年8月28日、31日,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5.1级、5.9级地震.为了查明此次地震的影响破坏程度, 进行了地震现场建筑物震害考察并对震中附近断裂进行了野外构造地质剖面调查.两次地震在短时间内并在相近位置连续发生, 造成了此次云南香格里拉、德钦-四川得荣交界地震比以往同级地震的破坏程度要高, 地震烈度最高为Ⅷ级, 有感范围大, 5.9级地震宏观震中大致处在整个灾区破坏最严重的奔子栏镇争古村一带(28.20°N, 99.36°E), 距离地震微观震中约5.1km.等震线沿德钦-中甸断裂呈北西向分布, 近似为椭球状, 结合此次地震震中附近区域现场断裂调查、震源机制解数据以及地震余震空间分布特征, 初步推断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德钦-中甸断层, 其主要表现为一次以正断为主兼有左旋走滑错动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2.
海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我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预报和预防工作的成功极大地减少了伤亡损失,取得了预报和预防破坏性地震的一些很有意义的经验。它充分显示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地震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新成就。 这次海城地震是我国东北有记载以来第一个七级以上的浅源地震。在宏观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先后两次对震区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地震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13.
蒋溥  高维安 《地质科学》1976,11(1):64-73
强震作用下地面的变形和破坏是一个广泛的震后效应。它直接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工程设施的安全。工业和民用的厂房、军工设施、地下建筑、铁路、公路、桥涵、农田水利设施和水工建筑物、海底通讯设备等等,在强震作用下由于地面变形而破坏的,比比皆是。强烈的地震,常常因为地面的强震效应使地震的灾害大大地加剧。例如,1960年智利地震(M=8.5)主要的震害是由于山崩和滑坡引起的,最大的滑坡体达3000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准确地预测地震危险区,是实现地震预报的重要前提。我们配合地震危险区的预测工作做了一些破裂模拟实验,现将所获得的初步成果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一、问题的提出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小于五、六十公里,震级大于5级,称为浅源强震。它们绝大部分位于地壳大型活动断裂带上。研究表明:震中沿活动断裂带的迁移与断裂带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这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人们关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同时,有关地震的知识再次成为热点。现对地震的形成及预防作一介绍,仅供关心地震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将地震应急辅助自动化和人工应急数据处理有机结合于一体 ,能在地震震中定位后几十秒内自动生成震中位置图、裂度线分布图 ,完成震害快速分级评估 ,及应急具体详细方案选择 ,并能随应急工作进展快速调整应急方案、重新评估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构造、震源机制解、前震、余震和地震调查记录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地震震源物理过程,认为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是2000年Ms6.5级地震过程的延续,是2000年地震的10km深度余震层北边缘应力集中导致岩石“粉碎性”破裂产生的。根据及时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认为这次地震的震害比2000年Ms6.5级地震的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次地震震源浅且以水平晃动为主,地震灾害主要是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和房屋破坏,这2个方面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房屋破坏还与房屋结构及地基条件密切相关,房屋破坏具有方向性。灾后恢复重建应尽量避免本次地震及余震震中构成的矩形范围,要加强农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地基勘查和地基处理工作,提高建筑质量,加强抗震设防,注意进一步查找和治理建筑区和建筑物内隐藏的灾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构造、震源机制解、前震、余震和地震调查记录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地震震源物理过程,认为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是2000年Ms6.5级地震过程的延续,是2000年地震的10km深度余震层北边缘应力集中导致岩石"粉碎性"破裂产生的。根据及时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认为这次地震的震害比2000年Ms6.5级地震的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次地震震源浅且以水平晃动为主,地震灾害主要是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和房屋破坏,这2个方面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房屋破坏还与房屋结构及地基条件密切相关,房屋破坏具有方向性。灾后恢复重建应尽量避免本次地震及余震震中构成的矩形范围,要加强农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地基勘查和地基处理工作,提高建筑质量,加强抗震设防,注意进一步查找和治理建筑区和建筑物内隐藏的灾害。  相似文献   

19.
<正>青川断裂位于龙门山造山带后山断裂北部,2008年汶川地震中,平武-青川主干断裂通过位置的房屋大多严重破坏或倒塌,地震影响烈度可达Ⅸ度,汶川地震时沿平武-青川主干断裂通过位置存在震害显着加重的条带状异常现象,局部地区可见由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现象(黎小刚等,2008;李勇等,2008;徐锡伟等,2008)。地震断裂带为地气排气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云南盈江地震震害特点及抗震防灾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其中较严重的地震事件有3月21日在南部发生的5.0级地震和8月21日在北部发生的5.9级地震。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地震震害特点作了分析,从中得出了农村抗震救灾的启示。几次地震震中均位于岩浆岩区,未见地震断层。地震造成了大量民房破坏,其中3月21日地震对铜壁关乡有轻微的破坏,5.9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是勐弄乡部分村庄,微观震中所在的苏典乡房屋有较轻程度的破坏,油松岭乡江心坡村位于冲积平原,是烈度异常区。有2种原因致使盈江地震震害严重,一是地基地质结构差和力学强度低,如滑坡堆积层地基和易液化沙土地基;二是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差,主要是建筑结构松散和建筑材料质量低劣。盈江地震灾害告诉我们,在农村加强地基勘查和地基处理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要加强房屋的抗震设防,加强对地震的应急能力建设,提倡地震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